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时间:2019-09-22 21:17:20

相关推荐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全文字数|6.3千

阅读时间|47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只涉及「倍数」的计算,关系要简明列出

2.选择补充差价的角度非常重要

3.数量关系中的文字游戏陷阱

4.列明关系,直接赋值

5.看似笨拙,实则简明又不易错的方法

6.带有「上下坡」的路程题特点

7.坐标题一定要由小到大、逐个代入

8.如何最有效避开「钟表题」的陷阱?

9.一眼分析出「年龄类」题目的要害

10.有耐心,解题速度才能更快

11.「人数」与「人次」

12.消耗大量时间的「硬算」并不明智

13.结合选项反推才能解出的「立体几何」题

一、只涉及「倍数」的计算,关系要简明列出

(国考地市级卷62题/省级卷61题)某单位组建兴趣小组,每人选择一项参加。羽毛球组人数是乒乓球组人数的2倍,足球组人数是篮球组人数的3倍,乒乓球组人数的4倍与其他三个组人数的和相等。

羽毛球组人数等于:

(A)足球组人数与篮球组人数之和

(B)乒乓球组人数与足球组人数之和

(C)足球组人数的1.5倍

(D)篮球组人数的3倍

羽毛球组人数等于:

(A)足球组人数与篮球组人数之和

(B)乒乓球组人数与足球组人数之和

(C)足球组人数的1.5倍

(D)篮球组人数的3倍

正确率59%,易错项B

本题正确率虽然不到60%,但错误率高的原因不是题目本身多么难,而是很多考生不熟悉这类题目,也不了解它的解题要领。

事实上,本题只涉及「倍数」关系,除了「倍数」外没有任何复杂的计算,因此若想上岸,这种题是一定要保证拿下分数的。

根据题干叙述,可在草稿纸列出下面的关系(为方便理解,此处列出了条件所对应的①②③序号,实际列草稿时不需要):

注意:①②③之间的数字在列出时不存在任何关系,此处仅仅为了展示序号内部之间的倍数对应情况。

很明显发现只有「乒乓球」出现在2个条件里(①和③),因此以「乒乓球」为基数能够最简洁的解题。根据①③的对应情况,可设乒=1,此时:

根据③,可知4乒=羽+足+篮=4

根据①,可知羽=2。代入③,即2+足+篮=4,足+篮=2

根据②,可知足=3篮,即4篮=2,篮=0.5,足=1.5

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

羽=2,乒=1,足=1.5,篮=0.5

此时可知:

A「羽=足+篮=2」正确。

B「乒+足=2.5」,C「1.5足=2.25」,D「3篮=1.5」均≠2,错误。

注意:根据本题可知各数据相互之间只有倍数关系,因此可以这样假设。实际做题肯定不存在0.5个人,因此如果题目要求和实际人数有关,就需要考虑「实际人数为整数」的隐藏限制了。

此类「只有倍数关系」的题目难度不高。各位小伙伴可以通过本题理解此类题的解题要点,提高正确率和解题时间。和倍数有关的题目,一定要找多次出现的数据作为突破口,例如本题的「乒乓球」。

二、选择补充差价的角度非常重要

(国考省级卷63题)20人乘飞机从甲市前往乙市,总费用为27000元。每张机票的全价票单价为2000元,除全价票之外,该班飞机还有九折票和五折票两种选择。每位旅客的机票总费用除机票价格之外,还包括170元的税费。

购买九折票的乘客与购买全价票的乘客人数相比:

(A)两者一样多

(B)买九折票的多1人

(C)买全价票的多2人

(D)买九折票的多4人

购买九折票的乘客与购买全价票的乘客人数相比:

(A)两者一样多

(B)买九折票的多1人

(C)买全价票的多2人

(D)买九折票的多4人

正确率35%,易错项B

由题意可知,选择3种票价的乘客总费用分别为:

①全价票总费用

=2000+170=2170元

②九折票总费用

=(2000×0.9)+170=1970元

③五折票总费用

=(2000×0.5)+170=1170元

20人总费用为27000元,一眼可算出平均每人费用为:

27000÷20=1350元

也就是说,实际平均每人花费更接近购买了「五折」票的总费用,而不是「全价」或「九折」票。因此可假设所有人购买了五折票,则此时的总费用为:

1170×20=23400元

距离「目标」总费用还差:

27000-23400=3600元

因此需要通过全价票、九折票来「补充」距离「目标」的差价。根据题意可知:

每张九折票「补充」1970-1170=800元

每张全价票「补充」2170-1170=1000元

即:

800「九折」+1000「全价」=3600

化简得:

4「九折」+5「全价」=18,且机票数量必为整数。很明显「九折」=2,「全价」=2,即两者一样多,A正确。

很多考生在公务员备考时都复习过「鸡兔同笼」等类似题目,能够想到「假设全体乘客买了某种票,然后补充票价缺口」这种解题思路,但本题的解题核心在于找到「补充」机票缺口的角度。本题如果假设「所有乘客都买了全价票/九折票」,那计算量就会变大,想要在行测考试中及时算出来就有些困难了。

算出平均每人花费为「更接近五折票总费用」对简明解题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量关系中的文字游戏陷阱

(国考地市级卷61题/省级卷64题)某电器工作功耗为370瓦,待机状态下功耗为37瓦。该电器周一从9︰30到17︰00处于工作状态,其余时间断电。周二从9︰00到24︰00处于待机状态,其余时间断电。

周一的耗电量是周二的多少倍?

(A)10

(B)6

(C)8

(D)5

周一的耗电量是周二的多少倍?

(A)10

(B)6

(C)8

(D)5

正确率57%,易错项B

由题意可知:

周一工作状态(17-9.5)=7.5h,其余时间断电

周二待机状态(24-9)=15h,其余时间断电

即:

周一耗电量=370×7.5

周二耗电量=37×15

周一、周二耗电量之比为:

(370×7.5):(37×15)

=(10×1):(1×2)

=5:1,D选项正确。

本题没有任何难度,正确率低的原因纯粹就是「工作」、「待机」、「断电」3种状态的文字游戏,如果没有细看就容易做错。需要注意最后计算比值时无需求出具体耗电量,直接约分更加简便。

四、列明关系,直接赋值

(国考省级卷65题)某浇水装置可根据天气阴晴调节浇水量,晴天浇水量为阴雨天的2.5倍。灌满该装置的水箱后,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可为植物自动浇水18天。小李6月1日0︰00灌满水箱后,7月1日0︰00正好用完。6月有多少个阴雨天?

(A)10

(B)16

(C)18

(D)20

6月有多少个阴雨天?

(A)10

(B)16

(C)18

(D)20

正确率54%,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晴天浇水量=2.5倍阴雨天浇水量

②满箱水晴天可用18天

③满箱水6月1日0:00~7月1日0:00刚好用完,用了整30天

根据①,可设:

「晴天浇水量」=2.5,「阴雨天浇水量」=1

将①代入②可得:

「满箱」=18「晴天浇水量」=18×2.5=45

将①②代入③可得二元一次方程:

┏ 「晴天」 + 「阴雨」=30 (1)

┗ 2.5「晴天」+1「阴雨」=45 (2)

(2)-(1)消元,得1.5「晴天」=15,解得「晴天」=10,「阴雨」=30-10=20,D选项正确。

解题核心在于赋值。列出①②③后可发现,本题并没有要求具体的浇水量,因此可以直接赋值。由于晴天浇水量=2.5倍阴雨天浇水量,根据「乘法比除法简单」的原则,直接设「晴天浇水量」=2.5,「阴雨天浇水量」=1即可快速求得满箱水量,并列出相关公式。本题数据较多,但关系并不复杂,列出数据的同时即可得出方程。

五、看似笨拙,实则简明又不易错的方法

(国考地市级卷63题/省级卷66题)某政府机关内甲、乙两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发布消息,甲部门每隔2天、乙部门每隔3天有一个发布日,节假日无休。

甲、乙两部门在一个自然月内最多有几天同时为发布日?

(A)5

(B)2

(C)6

(D)3

甲、乙两部门在一个自然月内最多有几天同时为发布日?

(A)5

(B)2

(C)6

(D)3

正确率37%,易错项C

由于每个月最多只有31天,且题干只有甲、乙两个部门,因此最简明的方法就是使两部门在31天的第1天同时发布消息,然后逐个列出所有的发布时间即可。

甲发布日:

1、4、7、10、13、16、19、22、25、28、31

乙发布日:

1、5、9、13、17、21、25、29

可发现甲乙部门分别在第1、13、25日同时发布消息,最多有3天,D选项正确。需要注意「隔2天=差3天」「隔3天=差4天」的关系。

本题当然可以采取列「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题,但考察范围一共只有31个数值,要求又是「隔几个数一次」,因此逐个列出所方法花费时间不多,准确率又特别高,比公式法更适合行测考试。

六、带有「上下坡」的路程题特点

(国考地市级卷68题/省级卷67题)A地到B地的道路是下坡路。小周早上6︰00从A地出发匀速骑车前往B地,7︰00时到达两地正中间的C地。到达B地后,小周立即匀速骑车返回,在 10︰00时又途经C地。此后小周的速度在此前速度的基础上增加1米/秒,最后在11︰30回到A地。

A、B两地间的距离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40~50公里

(B)大于50公里

(C)小于30公里

(D)30~40公里

A、B两地间的距离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40~50公里

(B)大于50公里

(C)小于30公里

(D)30~40公里

正确率33%,易错项C

在草稿纸上画出题干关系:

(1)小周由A去B时:

A————→C————→B

6:00 7:00 (8:00)

由于C→B时小周没有变速,且C为AB中点,因此C→B「骑车时间」=A→B「骑车时间」,即小周8:00到达B。

(2)小周由B回A时:

A←————C←————B

实际11:30到 10:00 8:00

(正常12:00到 )

若C→A时小周没有变速,则C→A「骑车时间」=B→C「骑车时间」,即小周正常情况下12:00到达B。由(2)中描述可知,小周回程时在「原速度」基础上增加的1m/s速度使其早到了0.5h。

将格式统一,即1m/s=3.6km/h,列出「AC距离」和「不同速度、时间」对应公式:

「AC距离」=2「小周原速度」=1.5「小周原速度+3.6」

即:0.5「小周原速度」=1.5×3.6=5.4,

解得「小周原速度」=10.8km/h

由(2)可知回程时「小周原速度」骑行4h可由B回到A,因此:

AB距离=10.8×4→「40~50km之间」,A选项正确。

像本题这样和上下坡、加减速有关的路程类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在草稿纸上画图的方式来解题。

和路程、速度、上下坡/上下游/有关的题目很容易「熟能生巧」,一定要多想多练。

七、坐标题一定要由小到大、逐个代入

(国考地市级卷65题/省级卷68题)某集团三个分公司共同举行技能大赛,其中成绩靠前的X人获奖,获奖人数最多的分公司获奖的人数为Y。

以下哪个图形能反映Y的上、下限分别与X的关系?

以下哪个图形能反映Y的上、下限分别与X的关系?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正确率43%,易错项B

坐标类题,直接找一个合适数据进行代入即可。本题有3个公司,可直接设每个公司各10人参赛,从1开始逐个代入X、Y的值。

X=1,则Y(上限)=1,Y(下限)=1

X=2,则Y(上限)=2,Y(下限)=1

X=3,则Y(上限)=3,Y(下限)=1

X=4,则Y(上限)=4,Y(下限)=2

X=5,则Y(上限)=5,Y(下限)=2

X=6,则Y(上限)=6,Y(下限)=2

X=7,则Y(上限)=7,Y(下限)=3

可以发现每个公司出多少人并不影响X、Y的值,Y(上限)=X,Y(下限)=X÷3后向上取整的值。因此Y(上限)和X同步增长,Y(下限)呈阶梯状上升的情况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

公考的坐标类题不会出的特别难,一定要采取「由小到大、逐个代入」的方法解题。本题虽然难以一眼看出3个公司的关系,但可以直接尝试让每个公司出10个人。如果在做题中发现了不合适的地方,再改过来就可以了。坐标类题目一般正确率不高,但难度较低,是拉开分数的好战场。

八、如何最有效避开「钟表题」的陷阱?

(国考地市级卷66题/省级卷70题)李主任在早上8点30分上班之后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开始时发现其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呈120度角,而上午会议结束时发现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呈180度角。

在该会议举行的过程中,李主任的手表时针与分针呈90度角的情况最多可能出现几次?

(A)4

(B)5

(C)6

(D)7

在该会议举行的过程中,李主任的手表时针与分针呈90度角的情况最多可能出现几次?

(A)4

(B)5

(C)6

(D)7

正确率28%,易错项B

「钟表题」一直以来都让很多考生头疼,经常是「花费时间长、正确率低」,然而此类题真的难度非常高吗?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想要使时分针夹角90°出现次数最多,则应当让李主任最早开会,最晚散会(且不得晚于12:00)。

首先要牢记一点,即钟表的每个刻度=「时针的每1小时」=「分针的每5分钟」=30°。李主任8:30上班,此时「时分针夹角」=2个半刻度<120°,而开会时「时分针夹角」=120°,即「时分针夹角」变化为:

<120°→0→120°

9:05「时分针夹角」略小于120°

即李主任开会最早时间比9:05稍晚。

散会时「时分针夹角」=180°(而不是0°,一定要注意),即从12:00向前拨分针,使二者位于一条直线上。在拨动的过程中「时分针夹角」从0°增加,11:30时「时分针夹角」接近180°,因此「时分针夹角」在11:30~11:25之间=180°,即李主任最晚散会时间。

在确定开会、散会时间后,就进入解题阶段。而本题的解题方法就是「钟表题」最通用的解题方法,即:

从整点开始,数出每个小时的「时分针夹角」=90°的次数(这样最不容易记混):

①9:05稍晚~10:00,「时分针夹角」从120°→180°→0°→60°

该阶段「时分针夹角」=90°的时候有1次,位于刚过9:30的时候(本题不涉及具体时间,不需要详细计算)

②10:00~11:00,「时分针夹角」从60°→180°→0°→30°。

该阶段「时分针夹角」=90°的时候有2次,一次位于刚过10:05的时候,另一次位于刚过10:35的时候。

③11:00~11:25左右

该阶段「时分针夹角」=90°的时候有1次,位于刚过11:10的时候。

因此,「时分针夹角」=90°的情况为:

①阶段1次,②阶段2次,③阶段1次。即共有4次,A选项正确。

根据本题要求,李主任上班、开会的「时分针夹角」具体位置无需计算,从而节省时间只要注意分针位于整点的情况,就不会数错。例如本题李主任开会时间在9:05之后,如果在9:00之前,那么九点整的「时分针夹角」也是90°。

只要记住「钟表12个刻度,每个刻度30°」,公考的钟表题就很简单。

九、一眼分析出「年龄类」题目的要害

(国考省级卷71题)有一位百岁老人出生于二十世纪,他的年龄各数字之和正好是他在的年龄的各数字之和的三分之一。

该老人出生的年份各数字之和是多少(出生当年算作0岁)?

(A)14

(B)15

(C)16

(D)17

该老人出生的年份各数字之和是多少(出生当年算作0岁)?

(A)14

(B)15

(C)16

(D)17

正确率56%,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年龄>100

②年龄各数字之和:「」=1/3 「」

可发现当年龄十位数不「进位」时,年龄越大,数字之和越大。如101岁之和=2<102岁之和=3,因此本题必然存在十位数的「进位」关系。又因为该题出自国考,老人生于20世纪,最大不会超过120岁。因此老人年龄在~必然有从「100多岁」到「110多岁」的「进位」,且只有3年的可能,因此直接逐个代入所有可能即可:

107岁之和=8,110岁之和=2

108岁之和=9,111岁之和=3,符合要求

109岁之和=10,112岁之和=4

因此老人108岁,出生于-108=1904年,出生年龄各数字之和为1+9+0+4=14,A选项正确。

「年龄题」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进位」。理解了「进位」的特点,就理解了「年龄类」题目的要害。可以说涉及「年龄各个位数相加之和」的题目,都会紧紧围绕着「进位后的变化」来出题。本题~只有3年的差距,因此逐个代入是最快方法。

十、有耐心,解题速度才能更快

(国考地市级卷69题/省级卷72题)某集团有A和B两个公司,A公司全年的销售任务是B公司的1.2倍,前三季度B公司的销售业绩是A公司的1.2倍,如果照前三季度的平均销售业绩,B公司到年底正好能完成销售任务。

如果A公司希望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第四季度的销售业绩需要达到前三季度平均销售业绩的多少倍?

(A)1.44

(B)2.4

(C)2.76

(D)3.88

如果A公司希望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第四季度的销售业绩需要达到前三季度平均销售业绩的多少倍?

(A)1.44

(B)2.4

(C)2.76

(D)3.88

正确率56%,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全年业绩:A=1.2B

②前3季度业绩:B=1.2A

③B按原计划业绩恰好完成,求A第4季度业绩是之前平均业绩多少倍

列出后可知,本题只有比值关系,没有具体的销售业绩数值,因此可以任意赋值。由于需要「由B求A」,因此可设B每季度业绩为1。根据①可得:

全年A业绩=1.2×4=4.8

根据②可得:

前3季度A的平均业绩=1÷1.2=5/6

前3季度A的总业绩=1÷1.2×3

=5/6×3=2.5

根据③可得:

第4季度A业绩=全年A业绩-前3季度A业绩=4.8-2.5=2.3

A第4季度与之前平均业绩之比为:

2.3÷(5/6)=2.3÷5×6

=0.46×6=2.76,C选项正确。

本题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极为简单,只是计算略有繁琐。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技巧,那么本题还是不难解出的。

解「数量关系」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例如这道题,只要确认了AB之间只有比值而没有具体数值,那么直接设「1」绝对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接下来只要计算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对应关系非常简单的数量关系题,计算会稍微复杂一些。

十一、「人数」与「人次」

(国考省级卷73题)某出版社新招了10名英文、法文和日文方向的外文编辑,其中既会英文又会日文的小李是唯一掌握一种以上外语的人。在这10人中,会法文的比会英文的多4人,是会日文人数的两倍。

只会英文的有几人?

(A)2

(B)0

(C)3

(D)1

只会英文的有几人?

(A)2

(B)0

(C)3

(D)1

正确率39%,易错项A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英+法+日」=10人数

②只有小李会「英+日」,即「英+法+日」=11人次

③会外语的人次关系为:

「法」=「英+4」=「日」×2

根据③可知「英」=「法-4」,「日」=「法」/2,③代入②,得:

「法」+「法-4」+「法」/2=11

→2.5「法」=15

→「法」=6,即「英」=「法-4」=2

根据②可知:

「只会英语」的人数=「英」-1=1,D选项正确。

这道题涉及的计算步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轻松应对,但如果弄不清「人次」和「人数」的关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61%)也会做错。遇到这种数据极为简单的题一定要冷静,必须清楚「人次」究竟是多少。

十二、消耗大量时间的「硬算」并不明智

(国考地市级卷70题/省级卷74题)某单位原有几十名职员,其中有14名女性。当两名女职员调出该单位后,女职员的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现在该单位需要随机选派两名职员参加培训。

选派的两人都是女职员的概率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小于1%

(B)1%~4%

(C)4%~7%

(D)7%~10%

选派的两人都是女职员的概率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小于1%

(B)1%~4%

(C)4%~7%

(D)7%~10%

正确率44%,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公司之前有14女,现有(14-2)=12女,男不变

②可设男为x,则得一元一次方程:(14/14+x)-3%=(12/12+x)

③求在(12+x)中选出2人都是女的概率

首先解②中的方程,看似很复杂,实际并不难。根据题干可知「人数」一定为整数,因此:

(14/14+x)为整百分数

(12/12+x)为整百分数

因此优先考虑(14+x)能被100整除(20、25、50、100)的情况:

14+x=20则x=6,

(12/12+x)=2/3不是整百分数,排除

14+x=25则x=9,

(12/12+x)=12/21不是整百分数,排除

14+x=50则x=36,

(12/12+x)=12/48=25%,

而14/50=28%,28-25=3符合要求,正确

即现有员工48人,12人为女。

2人为女的概率=2人为女的情况/总情况

2人为女的情况=C(12,2)=12×11÷2

总情况=C(48,2)=48×47÷2

因此2人为女的情况/总情况

=(12×11÷2)/(48×47÷2)

=11/(47×4)

由于题干4个选项都为较大的概率范围,因此可使用「取整求约法」,即:

11/(47×4)

=5.5/(47×2)

=5.5/94

=(5.5×100/94)/(94×100/94)

≈5.5%且略大于5.5%,C选项正确

本题尽量不要硬算,否则会浪费大量时间:

(14/14+x)-3%=(12/12+x)中,「3%」这个数据非常扎眼,计算过程非常麻烦,可能解出方程就需要两分钟,但问题是行测考试哪来那么多两分钟呢?

11/(47×4)如果呆板地硬算,则步骤如下:

11/(47×4)

=11/188

=(1100/188)%

=(540/94)%

=(270/47)%

=(5~6之间)%,C正确。

这种计算位数多,且不好心算,必须动用纸笔,花费时间较多,不太推荐。另外,若(14+x)能被100整除(20、25、50、100)的情况不成立,再考虑14/(14+x)=1/2、1/4、1/5的情况即可,即x=14、42、56。

出现「人数」和「分数(百分数)」时要注意「人数为整」的隐藏条件。

十三、结合选项反推才能解出的「立体几何」题

(国考省级卷75题)将一个8厘米×8厘米×1厘米的白色长方体木块的外表面涂上黑色颜料,然后将其切成6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再用这些小正方体堆成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且使黑色的面向外露的面积要尽量大。

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多少平方厘米是黑色的?

(A)84

(B)88

(C)92

(D)96

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多少平方厘米是黑色的?

(A)84

(B)88

(C)92

(D)96

正确率36%,易错项C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8×8×1的长方体涂黑、切方块

②4×4×4的正方体由①堆成

③要求正方体外露黑色面积最大

本题看似需要逐个考虑如何由①来堆成②,但这种方法是不太合适的,原因在于这种思路没有结合选项去考虑。

可直接心算出正方体表面积=4×4×6=96,而4个选项分别为84~96,也就是说:

假设正方体表面全涂黑,该数据和正确选项的差为12~0,即绝大部分方块满足「黑面朝外」的要求。因此,本题应当「反推」,即考虑「不能黑面朝外的方块有几个,共有几个面」,这样才是简洁正确的思路。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方块的种类及数量:

长方体:

4面黑→4顶点→1×4=4

3面黑→4条棱→6×4=24

2面黑→1个面→6×6=36

其中:

「3面黑」中有2个面相对

「2面黑」中2个面相对

正方体:

3面黑→8顶点→1×8=8

2面黑→12条棱→2×12=24

1面黑→6个面→2×2×6=24

0面黑→在内部→2×2×2=8

其中:

「2面黑」中2个面相邻

尝试将长方体的黑面组合入正方体中,可发现如下规律:

长方体4个「4面黑」顶点方块可抵消正方体4个「3面黑」顶点方块,还有4个「3面黑」的缺口。

长方体24个「3面黑」棱方块中有2个面相对,即有1个面无法利用,可视为24个「2面黑」方块,恰好可抵消正方体24个「2面黑」棱方块。

长方体36个「2面黑」面方块中有2个面相对,即有1个面无法利用,可视为36个「1面黑」方块,可抵消正方体24个「1面黑」 面方块和8个「0面黑」内部方块,还余下4个「2面黑(可视为1面黑)」方块。

此时,将4个「2面黑(可视为1面黑)」方块拼入4个「3面黑」方块的顶点,每个方块有2个面白色朝外,即共有2×4=8的面积为白色,结果为96-8=88,B选项正确。

本题非常经典,难度也非常高。一般的「立体几何」类题目通过纸笔勾勒就很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如果找不到,一般也做不出来),然而本题不行。这道题方块黑面的种类和数量相当复杂,如果逐个思考「堆积」的方式,是很容易浪费大量时间确劳而无功的。解题核心就在于「反推」,即结合选项来快速发现绝大部分方块都能做到「黑面朝外」,因此只要假设正方体所有面均为黑,尽量多地用长方体的黑面去「抵消」,本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黑面只有十几、二十几个,就要考虑从「顺推」入手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