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吴姓猪宝宝起名 吴起名字大全男孩子属猪

吴姓猪宝宝起名 吴起名字大全男孩子属猪

时间:2021-07-21 04:33:28

相关推荐

吴姓猪宝宝起名 吴起名字大全男孩子属猪

吴桢儒雅多乐事 刻帖名曰《清鉴堂》

西溪南 -04-22 10:51

/

明清时期,地处徽州万山之中的西溪南村为歙邑首富。该村百余年间巨商辈出,显赫江南。

清代有《歙西竹枝词》曰:“钱多无物足珍贵,不惜千金购鼎彝。汉玉哥瓷投所好,逢人夸说得便宜。”因此,在歙县西乡的丰乐河流域,自明迄清,文物收藏尉然成风。就历代法书碑刻而言,先后出现了《余清斋帖》《清鉴堂帖》、唐模镜亭刻石以及歙县棠樾盐商鲍氏之《安素轩帖》等,这些碑帖之出现,都与明清两代的徽商巨子密切相关,反映了数百年间徽商在金石古玩鉴藏上的深厚积淀。

本文介绍的《清鉴堂法帖》就是当时吴桢的杰作。吴桢,名周生,歙县西溪南镇莘墟人。他与淞江华亭董其昌、陈继儒友善。他平日喜好文墨,秉承家风,精于艺术收藏。并将收藏的历代法帖聘请董、陈两人鉴定、评跋。最终经历了数十年,完成了《清鉴堂法帖》摹勒上石的大业。声名远扬,受到时人好评。

《清鉴堂法帖》最初刻自明崇帧二年(1629年),成于何年,尚待考正。《歙县志》评价:"其目较《馀清(斋帖)》为多,钩摹亦精。"它收有从晋代到明代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其中有东晋王羲之《澄清堂主帖》二卷,唐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怀素,黄庭坚、米芾,董其昌、陈继儒等名家。所以历来为书法界所重视。特别是董其昌参与活动,所作的《墨禅轩说》,历叙所见古人名迹,弥足珍贵。《清鉴堂法帖》由进士王思任写跋。

王思任(1575—2646)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号谑庵。浙江山阴人。明代文学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土。一生游历甚广。他交往吴祯,了解到吴桢有收藏历代名人法书,并想刻成碑帖传世的愿望,对其赞赏有加,并乐于为刻帖雅事写跋。读其《清鉴堂帖》跋文,使我们了解《清鉴堂法帖》产生的背景及渊源有了清晰的思路。因此,从王思任的这篇跋文切入研究吴桢及《清鉴堂法帖》,意义重大。跋文曰:

余与书法不甚领会,而座师南充黄铁庵师执华亭董玄宰。则时时教之如何内擫,如何外拓,如何藏锋。究竟茫然也。虽慕古人手迹,贫不能致。惟遇好事家借目半晌耳。弇州王耳伯,京口陈从训,秀水项子京所蓄苏黄米迹居多。其虞褚间多一见之。又于新安郑于滎所见吾家右军、大令数十字。云得之江陵相公者。又于香山李伯襄所见颜鲁公鹿脯帖。果皆不同。今亦不知谁属。兹周生以大雅参墨妙之亭,或出于锦传,或取之宝友,刻清鉴堂如许,自为怡悦。而又似公之海内,使名香素几,披对数时。令人神识远贵。嗟呼!云彛苔剑无益寒光;玉盌金鱼徒燐鬼血。而况鹁猪子母辈一生精力在帐簿中了却也耶。

作为文学家的王思任平生好写游记。从以上文章内容来看,他一定来过新安,也一定与吴桢有过亲密的接触。正因为他对吴桢了解之深,才用跋文和盘托出,以此形式对吴桢及行为的肯定和鞭策。

清末以来,《清鉴堂法帖》完整的拓本较少,流传不广。《清鉴堂法帖》原石现存69块,其中部分为双面刻字,共103块版面。董其昌在为吴桢鉴定收藏的历代法书时,还为吴桢撰写了《歙西莘墟重修诰赠许氏宜人祖母墓记》。而陈继儒参与了这一行动。也撰写了《吴氏修墓记》《德求堂》《记吴周生》等文章。这些都是我们后人研究吴桢及其家族的重要史料。观其文章,文辞优美,内容详实。同时又欣赏到了董、陈二人秀美多姿的书法。

末代翰林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记载:“《清鉴堂法帖》,乃吴周生所刻,周生名桢,莘墟人。与吴用卿(西溪南大收藏家)同时而略迟,故刻帖多崇祯初上石......董作《墨禅轩说》寄吴周生,文极长,历叙所见古人名迹。后有陈眉公、吴士奇、陈元素、凌世韶、项子立、汪宗鲁、程伸、许立礼诸人跋,半谓思翁(其昌)隐以衣钵付周生,盖周生亦以书名也”。

图片

至于在《清鉴堂法帖》中所收录的《澄清堂帖》更是其特色之一。《澄清堂帖》原石宋拓本残卷。此帖原石早佚,拓本流传极少,历代文献著录亦不见全帙。此帖相传刻于南唐,近年来发现第11卷,刻有苏轼及陈楼钥等人书跋。楼钥卒于嘉定六年(1213),证明此帖成于南宋。《澄清堂帖》刻入《清鉴堂法帖》中,增加了《清鉴堂法帖》的艺术品位。

1962年,安徽省博物馆的葛介屏、石谷风闻讯l来到西溪南村研究考察,并对《清鉴堂法帖》的艺术价值作了充分肯定。于是安徽省博物馆就委派了两位拓印碑刻的老师付来到西溪南村拓制《清鉴堂法帖》拓片。时间达半年之久。

之后,《清鉴堂法帖》运送至歙县县城,镶嵌在新安碑园长廊的墙上,成为了歙县城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来源:半溪斋 作者:吴军航

“鸭子口水,能去鱼刺?!”“苟县令”喉咙卡了鱼刺,痛得“哇哇”怪叫,李时珍提笔开方:鸭口水一碗,县令忍着恶心,一口灌下后,破口大骂。

“苟县令”,原名苟步文,因德行不好,经常以势压人,鱼肉乡里,人送外号“狗不闻”,被人暗骂“狗县令”。

这一天,“苟县令”因旧疾,来湖口寻李时珍看病。

岂料,听说雨湖鱼米鲜美,竟先奔了游船酒坊。

大快朵颐之下,一根大脚刺,卡在喉中央。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这可急坏了,一众手下。

无奈之下,“苟县令”比比划划,手下心领神会,直奔李时珍的家。

一听是“苟县令”,李时珍心中不喜,转身就想回绝,被妻子吴氏一把拉住,在耳边低语:“不如借此,好好治治他。”

李时珍灵机一动,脚步轻快地随来人,到船上给“苟县令”瞧病。

此时,“苟县令”哈喇子流了一下巴,嗓子里“哼哼哈哈”痛苦不堪,李时珍提笔开方:鸭口水一碗!

众人面面相觑,又不敢多话,忙从江边逮来一只野鸭,将其倒挂在船杆上,下面放置一个碗。

不大功夫,鸭子口水“滴答滴答”,落了一碗,李时珍兑上开水,端着碗,走到“苟县令”跟前。

“苟县令”硬着头皮,忍着恶心,眼一闭头一仰,就着自己的口水,混着鸭子口水,仰脖一口灌下。

可是,真的恶心呐,这碗口水药,在喉咙里来回游走,肚内早已翻江倒海,几次想呕吐,又逼自己咽下去。

不知不觉中,喉咙里越来越稠,好像堵了一大口粘痰,使劲儿一伸脖子,一大口竟滑溜咽下。

“苟县令”气冲顶梁门,拍案而起,破口大骂:“混账,你竟然敢恶心本官!”

却猛然发现,自己能说话了,瞬间转怒为喜:“神医!神医!是我错怪了你,还请先生莫怪。”

原来,鸭子口水是化鱼刺的神器,这个偏方是李时珍早年,从养鸭老伯那里得来的,虽然令人作呕,却实在有效。

见识到李时珍的本领,“苟县令”摇尾乞怜:“还请李郎中,设法为我去除旧疾才好。”

这个“苟县令”,虽年纪不大,但酒色财气,样样俱沾,昏聩日久,竟得了“健忘症”。

半年前,李时珍曾为其开过药,一方面为了治病,一方面为了惩治他,曾千叮咛万嘱咐,服药期间,务必做到:

一是忌食酒肉;

二是每日步行40里,不得坐轿;

三是不近女色。

初时一个月,“苟县令”依言照做,果然身轻体健,头脑清明。

然而,耐不住寡淡生活,病情才有起色,便又开始胡吃海喝,鱼肉乡里。

结果,昏聩日盛,拿东忘西,常常说了前句,忘了后句。

还不长记性,奔着去除旧疾而来,又忍不住嘴馋,差点卡坏了喉咙。

李时珍严肃地说:“大人,我对症下药,必能去除顽疾,但若不遵医嘱,恐大罗神仙也无法。”

“苟县令”连连称是:“此病不除,青云路恐难长久,这次定遵先生所言,再不敢乱来。”

李时珍铺开纸张,写下方剂,另开一单方:

高价收购旧草帽,烧灰混蜜,熬制成膏,名为明汁明膏(民脂民膏),每日饭前服用。

@瑶光暖暖

其实,此单方乃是李时珍,为救济那些穷苦百姓所开。

让那些,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们,将旧草帽变废为宝,变相的从“苟县令”那里,为百姓争取些银钱。

李时珍不慕权贵,也不畏权贵,病患不分贵贱,他都会尽心救治。

只是,遇到可憎之人,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惩治,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穷苦百姓。

其实,治病救人的方法很多,就拿治“健忘症”来说,也可以用“牛、马、猪、鸡、羊、犬的心肝”来治。

只是,他怕“苟县令”为此,与百姓为难,害百姓不得安生,这才选用了其他药方。

天下黎民,是他心中所系;嫉恶如仇,才是他的本性!

素材:《李时珍传》

公元568年,陈叔宝搂着小妾龚氏正要睡觉。忽然瞧见,房内有一个丫鬟,甚是漂亮。陈叔宝瞬间没了兴致,起身问龚氏:“你这屋里藏着美人呢,为何不献与我?”

这小丫鬟叫张丽华,家境贫寒,父兄都以织席为生。但年纪虽小,却有倾城之姿,发长七尺,色如黑漆,一颦一笑都摄人心魄。

当晚,陈叔宝就把她带了回去,可小丽华才10岁,身体承受不了男女之事,陈叔宝就把她养在身边,做了贴心小秘书。

为了加速张丽华的成长,陈叔宝还派专人给她培训,教她如何伺候人。很快,张丽华长到了十来岁,陈叔宝立马宠幸了她。

不久,张丽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陈深,后来又接连生了儿子陈庄。母凭子贵,张丽华的地位更加稳固。

陈叔宝甚至对她承诺,如果他当了皇帝就封张丽华为贵妃。

可陈叔宝这个皇帝可来的不太容易!还差点赔上性命!

582年,陈宣帝病重,陈叔宝和兄弟陈叔陵、陈叔坚一起进宫照顾。

没想到,二弟陈叔陵却起了二心,他想除掉陈叔宝,自己登上皇位。

于是,暗地里,陈叔陵收买了负责煎药的官吏,让他准备好一把利刀。一旦陈宣帝逝世,他就趁乱派人取刀,结果了陈叔宝。

可不想,却碰上了猪队友,手下没明白他的意思,把他上朝的木剑取来了,陈叔陵气得直骂,无奈之下,就拿起锉药刀,硬着头皮狠狠刺去。

此时的陈叔宝正在灵柩前大哭,躲闪不及,被刺中了颈部,在柳皇后和乳母吴氏的掩护下逃脱了。

陈叔陵自知在劫难逃,索性鱼死网破,急追不舍的时候被禁卫所杀。

这次刺杀,虽然没有要了陈叔宝的性命,却刺破了他的胆儿,陈叔宝吓得再也不要踏出寝宫半步。

他谁也不想见,只让张丽华一个人待在身边伺候,而陈叔宝也顺利继承了皇位,实现当初的承诺,封了张丽华为张贵妃。

可张丽华可不是个花瓶,她很会处理与嫔妃之间的关系,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

于是,她经常告诉陈叔宝,要保持后宫安定,要雨露均沾。

嫔妃们见张丽华这么大度,还为她们着想,对张丽华很是感激,在陈叔宝面前也尽说她的好话,张丽华的这番操作,为自己好捞了一把好人缘。

其实张丽华还有一个大本事,可虽然帮了陈叔宝的大忙,但也给他找了个不小的麻烦。

陈叔宝比较懒,批阅奏章的时候,总是想让身边的两个宦官初审,再口述给自己,自己最后定夺。

可惜这两个宦官头脑不太好使,经常词不达意,身边的张丽华却有个过目不忘的本事,不仅能表达准确,还能提出一些意见。

时间久了,很多事陈叔宝都交给张丽华定夺,张丽华的手也越伸越长,凡是来贿赂她求情的,她都答应,惹自己不高兴的她就疏斥,一时间皇宫成了张丽华的天下。

更甚的是,张丽华还怂恿陈叔宝废了太子陈胤,改立了自己的儿子。

陈朝在张丽华的搅和下,很快就走上了下坡路,可陈叔宝还在床上做着千秋美梦呢!

589年,杨广率军攻入南陈,陈叔宝如梦初醒,但早无力量抗衡,身边也没了可用之人,他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他带着张丽华和另外一个妃子躲进了一口枯井。

隋军士兵在宫殿里里外外搜了个遍,不见陈叔宝的踪影,后来路过这个枯井,猜想会不会藏在里面。

他们对着井口大喊:“喂!里面有没有人啊?没有的话,就扔石头了啊!”

陈叔宝一听,吓得赶紧应声,上面士兵哈哈大笑起来,扔下来一根绳子,几个人合力把他们拉了上来。

看着陈叔宝的怂样,士兵们的笑声更大了,有这样昏庸的国君,南陈不灭才怪呢!

而这口井,如今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原名叫景阳井,因陈后主被俘,国家灭亡,石井栏上沾满了胭脂痕,又被称为胭脂井,为使后人吸取教训,又称辱井。

宋王安石曾写过《辱井》一诗: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沈亦可羞。曾巩游此井,也曾刻上了“辱井在斯,不可戒乎”八个大字。

无不告诫世人,人行每一步,都要小心谨记,切忘前车之鉴。

@岁岁且听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我想,这是什么时代都不过期的真理。任何时代,都要以历史的荣辱作为鉴戒。时光不会倒流,但历史随时都会重演。

陈叔宝的昏庸误国,又何尝不是一个鲜明的警醒呢?

历史的智慧就恰恰在于,我们在不断地兴衰交替中,去探寻人生的来路和归途。

嘉庆二十一年,浙江慈溪首富陈涌金在柴房逼问孙女阿猫:“贱货你为什么要与长工高宏通私通?”阿猫抗辩说:“我没与人私通,倒是你跟二婶乱伦,指使她杀死我娘!”陈涌金怒极将一根铁钎从阿猫口中钉入直贯后脑。

阿猫的死加上其母亲此前蹊跷死去,就是震惊浙江的慈溪乱伦杀人案。因陈涌金财多势大历时一年才真相大白,数次引起慈溪甚至浙江舆论大哗。

此案审理过程和案情离奇复杂,如果想要讲明白,必须先弄清涉案的几个主要人物。

陈涌金是做药材生意的药贩子,在杭州城内开有药铺,慈溪陈氏族长。他有四个儿子,案发时四子年幼与案情无关。

长子娶妻吴氏,可惜在妻子生下女儿阿猫不久后就去世了。

次子陈美思娶妻乐氏,生有两个儿子。乐氏又黑又胖,像极了南汉主刘鋹的波斯宠妃媚猪而被人称为小媚猪。

三子贡元娶妻吴氏,是长媳吴氏的妹妹,为了区分,这里把长媳叫大吴,三媳叫小吴。小吴也有两个儿子。

还有一个叫高宏通的长工。

因为长子过世且长房没有儿子,二儿媳小媚猪就撺掇老爷子陈涌金,希望将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长房,当然目的是为了继承长房家产。

但大吴有自己的思量,这个小媚猪没有真媚猪的姿色,但有真媚猪的妖娆和放浪。大吴非常讨厌这个妯娌,因此她内心想将妹妹小吴的小儿子过继到长房做自己儿子。

从此乐氏埋下对大吴仇恨的种子,但她表面上装作很好。

不久大吴生疟疾,因为阿猫只有十几岁,所以所有看病抓药都是乐氏抢着张罗,甚至将药亲自熬好给大吴喝。

大吴渐渐好转,对乐氏也和颜悦色了许多。

有一天乐氏正要熬药却发现炭火不够,于是让阿猫去拿炭。等到阿猫拿炭回来,却发现母亲大吴寒战不止,很快就死了。

大吴长期患疟疾,死前又是寒战不止,众人都觉得她的死没什么异常,只有阿猫怀疑自己去拿炭的过程中,二婶乐氏在药中动手脚。

阿猫在灵前痛哭不止,一边哭一边嘟囔,不仅说母亲被人毒杀,更在言辞中影射爷爷陈涌金与二婶乐氏通奸。

陈涌金恼羞成怒,派家丁将阿猫抓到柴房,逼她承认与长工高宏通通奸。阿猫哪肯被诬陷,破口大骂陈涌金和乐氏奸夫淫妇,陈涌金大怒竟用铁钎子从她的嘴里插入,直贯后脑!

陈涌金和乐氏连夜将阿猫埋于旷野,然后对外人说因母亲过世离家出走了。

陈涌金亲自动手灭了长子一门,引起慈溪物议汹汹。有人提出质疑且要报官,陈涌金利用族长的权力把族中所有质疑的人予以驱逐。

但慈溪县令黄兆台还是接到了百姓举报。因收受陈涌金贿赂,黄兆台宣布陈涌金杀有罪的子孙不算犯罪。

这一下举县大哗,甚至轰动整个浙江。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浙江巡抚杨頀感到压力巨大,杨頀是一位十分清廉为民的好官,这种事不可能坐视不管。

此时许仲元正好寓居在杨頀官衙,杨頀于是让许仲元会同宁波知府姚秋坪一起重新查办陈涌金家的两条命案。

姚许二人仔细商量后,为了不打草惊蛇,决定先派一位能干忠实的老学吏邵某前往慈溪查探情况。

邵某得到指示立即出发,当夜二更就探明情况回来。他查探得知乐氏和陈涌金谋夺长房财产和故意杀害阿猫大概率是真,阿猫与高宏通奸情却不属实,大吴的死因则还需进一步查探。

姚秋坪下令将案件相关人员全部抓捕。并对大吴和阿猫开棺验尸。尸检结果显示大吴有中毒而死的迹象,而阿猫的头颅里赫然有一根铁钎贯穿。

通过审讯乐氏招认,大吴生病期间,她利用阿猫那次拿炭的时机,在大吴药里加入生鸦片三钱和木鳖子一钱。

这时许仲元被任命为金华县令奉调赴任。临走前巡抚杨頀请他详细写出对陈涌金一案的分析和见解。许仲元针对案情条分缕析,严谨细致地写了二十条。

按理案情已经非常清楚只等宣判,谁知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长工高宏通主动投案自首,声称自己的确与阿猫通奸,阿猫死前刚产下一胎被埋于某处。

如果坐实阿猫真是淫妇,那么陈涌金杀她在古人看来,是可以接受的大义灭亲行为。甚至大吴对女儿管教不力,其死因都不值得追究。

这下别说姚秋坪手足无措,连一向以问案著称的许仲元也没了主意!

关键时刻案情进展再次出现惊人的反转。

陈涌金家有个专职洗衣的下人吴氏,本是个粗笨不堪寡言少语之人,这时突然站出来举证阿猫并没有怀孕生孩子,她手里有铁证,阿猫死前三天交给她清洗的月事布。

阿猫死前曾将一块月事布交给吴氏清洗,但吴氏有事没有来得及洗。吴氏虽是下人,但她对陈涌金和乐氏以及县令黄兆台的苟且行为实在看不过眼,于是挺身而出举证。

高宏通本是受了黄兆台的指使诬告,一见吴氏拿出证物,顿时瘫倒在公堂。

姚秋坪审结后宣判:凶手乐氏斩立决,高宏通流放,黄兆台革职充军,而陈涌金因年已七十得以免罪,不过这个老家伙也因身败名裂很快死了。

这个案子被许仲元记载在他自己所撰《三异笔谈》里面,因为是他亲身经历之事,所以案情大体属实,但还是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

但总体来说乐氏和陈涌金因为贪欲,残害孤儿寡母,实属罪有应得。#奇案#

1950年3月,周总理正在开会,突然警卫员送来一封匿名信:香港企业家,正在出售被八国联军抢走的唐著名画家作品,但价格较高,希望国家出手。总理8字批条,但企业家最后的决定,出人意料。

这位企业家叫吴蘅孙,20世纪四十年代在香港办企业,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积累了许多财富。有钱闲功夫也多了,吴先生逐渐开始培养兴趣爱好,比如逛文玩店,收集老物件。几年下来,手里也有几件性价比高的老玩意儿。其中有一件唐朝著名画家的珍品《五牛图》,宋徽宗亲自题词,乾隆皇帝一见倾心,留下赞叹:“愈见愈妙,真神物也!”得到它的过程,充满了机缘巧合。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抢走了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这场浩劫,也造成大量紫禁城文物流落市井。《五牛图》就是其中之一,几经辗转流落在一家古董店里。吴蘅孙在市场转时,意外发现了它,不过他对画作的研究不深,但却认识上面的印章,与店家一番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了。

经过权威人士鉴证,确定《五牛图》是真品,出自唐朝著名画家韩滉(huàng)。韩滉出身名门,在唐朝做了高官。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经常走入田间地头,观察民众生活。据记载,有一次许多画家朋友齐聚一堂,大家问韩滉,鸡鸭鱼猪,家禽颇多,为什么偏偏爱牛呢?

韩滉拿出新作《五牛图》,展开画卷回答道:“耕牛是田间劳动的主力,是农人家中宝,画牛要仔细观察,才能体会牛的品格,为官要深入民众,才能知民所需。”画面上的五头牛,或走或停,或吃草或舔舌,神采各异。

一名客人竖起大拇指不由地赞叹道:“韩兄爱牛、画牛,将耕牛与民生牵连在一起,五牛图并非单纯为牛而做,令人佩服佩服。”

《五牛图》问世后,受到历代皇室青睐,有两进两出皇宫的坎坷经历。第一次入宫是在宋朝,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书画皇帝宋徽宗,从各地的贡品中挑中了它,并亲自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面或后面的文字。)而现在的画上已经没有,有可能是年代久远,画面破损,宋徽宗的题跋迫不得已被裁掉了。

公元1126年,金兵侵犯中原,把北宋打得落花流水,北宋皇宫被毁,宋徽宗被俘虏。宋高宗赵构在难逃时,也没有忘记带上《五牛图》。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五牛图》在民间收藏家手里接连流转,到了清朝,风流倜傥,喜欢书画的乾隆皇帝收入囊中,藏在内务府。乾隆皇帝在画上留下了数则题跋,此后一百多年,《五牛图》一直在皇宫内院,直到八国联军入京,才流转到吴蘅孙手里。

吴氏本打算一直把名画藏于家中,可到了1950年,企业经营下滑,濒临破产,没有财力支撑,《五牛图》也很难保住了,被迫决定把《五牛图》出手。消息传出后,无数国内国外大收藏家登门拜访,有一位爱国人士担心国宝被外国收藏家买走,于是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唐代韩滉《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画主开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总理连夜发电报:不惜代价,抢救国宝。同时蒋介石也成立的抢救小组,欲向《五牛图》下手。

中国文化部专家小组按照总理的指示,组织成员感到想干,与吴蘅孙取得联系。经过认真鉴定,确定确为韩滉真迹。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吴蘅孙最后拒绝了其他收藏家的高价,以标价的60%把《五牛图》卖给了文化部。从此这件稀世珍宝又回到了北京,交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这幅《五牛图》长139.8厘米,宽28.8厘米,是少有的几件唐朝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经过修复后的《五牛图》曾在牛年春晚上出现,全国数亿观众有幸一睹名画真容。

1974年,江苏淮安,马甸中学门窗残破不堪,请了一名木工前来修理,谁知木工刚拿起木料,就吓得手一哆嗦,脸色唰一下就白了,惊恐地说道:“这活我不敢接,你这木头是棺材板!”

学校怎么会有棺材板?这就要从那年秋天说起了。

有几个无业游民在秋忙时节,发现一个无主墓,几人动了歪心思,趁着天黑偷偷打了洞,谁知墓里面却没有几件像样的随葬品,几人竟把棺材板劈开,准备拿出去卖钱。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被村里大队知道了,把几人严肃教育后,没收了这堆木材。后来学校门窗需要翻新,但无奈囊中羞涩买不起好木材,只能收购了这些棺木。

学校在村里找了一名姓吴的老木工,双方谈好价钱准备开工时,吴木工发现不对劲,这块木料无论是成色还是手感,一看就是埋在地里几百年的,他心里顿时打起退堂鼓。

突然,木板上一个大大的“吴”字吸引了他的注意,吴木工猛地一惊,身边还有人打趣他:“老吴,说不定这棺材板就是你祖上的呢!”

学校的老师连忙打圆场,生怕吴木工撂担子不做了,好说歹说才把他说通,不过,吴木工也留了一个心眼,他把一块刻着“荆府纪善射阳吴公灵柩”几个字的木板带回了家,或许未来某一天,能解开心里的疙瘩。

有一天,马甸中学的一个语文老师给孩子们上课,讲的是《西游记》,老师留了一份特别的作业——我和西游记的故事,希望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心中的《西游记》。

虽然那会《西游记》电视剧还没有开拍,但是小说话本却很火,孩子们一放学就围在说书先生旁边,嚷嚷着要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所以,语文老师留下的这个作业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

过了几天,有个学生一上学就冲进办公室,跑得满头大汗,嘴里喊着:“老师,我找到西游记的作者了!”语文老师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让他慢点说。谁知学生说得更离谱了,“吴承恩埋在我家猪圈里!”

语文老师大吃一惊,仔细询问一番才得知,这名学生在自家猪圈里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个“吴”字,他喂完猪找清水冲洗干净后,发现中间有几个大字:“明吴菊翁之墓”,石碑的角落赫然写着“吴承恩”三个字。

老师连忙赶到学生家里查看,猪圈里确实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应该是吴承恩给父亲写的悼文,另一块则是吴承恩父亲的墓碑,但学生家里怎么会有墓碑呢?吴承恩父亲的墓地又在哪里呢?

语文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在淮安县历史研究会任职的朋友刘怀玉,两人又一次来到学生的家中。学生的父亲吐露实情:“有一天俺干完活回家,在田边看到一个大洞,里面黑咕隆咚的,乱七八糟,边上有两块石板,俺就搬回家用了。”

根据学生父亲说的位置,刘怀玉发现这里竟是一块古墓,他立刻联系县里的考古队前来发掘。可惜的是,这块墓地不仅没有随葬品,就连棺材都不翼而飞,只剩下几具残破的遗骸散落在地上。

这时,吴木工找到了考古队,拿出当年收起来的那块棺材板。考古专家们看到“荆府纪善”几个字顿时眼前一亮,“纪善”为明代亲王的属官,正八品,是当时的独设官职。当年吴承恩也号称过“射阳山人”。

再加上学生家里发现的碑文,两者结合起来看,这块一片墓地是吴承恩的家族墓地,石碑是吴承恩父亲吴菊翁的,棺材板是吴承恩的。但遗憾的是,除了这些,里面并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文物。

但是根据之前掘墓的几人交代,里面确实没啥值钱的物件,为啥大文豪吴承恩的墓地会这么寒酸呢?这就要从吴承恩的生平说起了。

虽然吴承恩十几岁就高中秀才,但他时运不济大器晚成,直到50岁才等到一个“岁贡生”的功名,51岁去河南新野当知县,56岁在浙江长兴当县丞,58岁被人陷害,辞官回家,60岁又受聘为纪善,67岁时,吴承恩回到家乡,靠朋友接济和写文卖字为生,直至82岁去世。

就连他在浙江当县丞时,为打发时间撰写的小说《西游记》,也是在他去世后才被世人熟知,可见,吴承恩的一生虽然考过功名,当过官,但始终很清贫,他的《西游记》何尝又不是他宣泄内心不满之作呢?

如果吴承恩泉下有知,或许都会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连自己这种穷书生的墓地都有人惦记,早知道在墓碑刻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不知能否保全一副尸身呢?

好在吴承恩墓被发现后,便被保护起来。这名去世400多年的明代小说家,终于得以安息。吴承恩的墓地现位于淮安市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附近三亩的土地,已被当地政 府买下,修建成吴承恩的墓园,供来往的游客们瞻仰和祭拜。

@造梦锦鲤 ,1987年起,吴承恩墓园和吴氏故居,都被列为淮阴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对吴承恩生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吴氏故居走一走,看一看400年前他留下的生活印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