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 但你不知道的是 禅让背后黑暗的另一面

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 但你不知道的是 禅让背后黑暗的另一面

时间:2018-11-10 04:18:23

相关推荐

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 但你不知道的是 禅让背后黑暗的另一面

华夏文明最开始的禅让制是只有能得到天下人臣服的人才可以称帝,据记载,尧让位给舜了之后,尧依然继续关注国事,巡视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而尧去世后,舜一度打算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因为"人们都不服丹朱的号令,还是向舜朝觐,百姓照样讴歌舜的盛德。于是舜就说:"这是天意啊!"然后就登上首领的位置了,而丹朱之后不服,反叛了,却被舜打败,"自觉没有脸面见舜,投江自尽"。

禅让制的规律是原首领"自愿"让位,新首领"推辞不受",可是"天下人"臣服,于是"无可奈何"下只好登上首领的位置。这一套规律从此就跟随着我们了,后文凡是需要讲述"禅让"的好故事时,这套规律就会继续出现。而禅让的故事说得有多好听,它的背后就有多黑暗,尧本身的可能还好(有一种说法指尧其实是帝挚的弟弟),不过尧"禅让"给舜的故事就真的非常黑暗了。

而它接下来还会继续出现,不过我们先不提,现在先继续说舜之后的故事。当时,有才能的人被任免后都没有明确的职责,舜在得到首领的位置后,便把这些人的职责确认下来了,谁做什么事情管理什么都清清楚楚。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其实就表示在舜的时代,部落的人口进一步提升,因此分工的概念也更进一步地融入到了人们的思维当中。所以当时领导层的职责岗位也就渐渐落实下来了,记载当中便有包括处刑、主持宗庙祭祀以及管理诗歌音乐的职务。而在这些记载当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人物,他便是传说中治水有功的大禹。

禹,生父为鲧,鲧这个人,据记载,也是属于黄帝的后代,自然禹也同为黄帝的后代了。而鲧最有名的记载就是被尧派去治水,据说他上天庭盗来了天帝的息壤来填埋洪水,可惜九年之后依然徒劳无功,水患频发,于是即位的舜下令把鲧杀掉(也有说流放),然后让禹来继续父亲治水的工作。而禹总结了父亲的工作后,做出结论水患只能用疏导的方式解决,而不能用堵塞的方式,后面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疏通九河"、"十三年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等等。最后因为成功治理了水患,天下大服,舜便"禅让"给禹了。

在任何文化里面,水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因为人不吃食物还可能生存一阵子,人不喝水三天就可以阵亡了。不过在采集时代的时候,对水即使有依赖,也通常不会太过受到水患的影响,因为不需要住在河流的旁边,只需要住在自己走路可以到的地方就好。

可是一旦进入农耕时代之后,对水的依赖就会加重,毕竟种植的农作物都需要水流灌溉,这就是为什么农耕时代的许多居留地都会在河水旁边的原因了,也因此一旦河水泛滥、发生水灾的话,就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鲧的传说会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原因,而鲧和禹不同的治水传说,我个人相信这其实说明了当时的人们采取不同的治水手段后,发现堵塞的方式不是个好方法,于是他们最终在禹(或禹的部落)的领导下,选择使用疏导的方式来治水。

接着,舜禅让给禹,禹退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可是"天下人不服",于是禹最终在"万民拥护"的情况下登上了首领位置。一样的规律,一样的美好,很有可能也同样的黑暗。不过这次的禅让大抵就是先秦时代的最后一次出名的禅让了,因为这次禅让之后,禹便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了。

当然传说当中禹还是有"打算"禅让给其他人,不过因为"天下人"臣服于他的儿子,所以最后"无可奈何"下,才让他的儿子即位了。这次即位也宣告了"家天下"的开始,我个人认为这说明了公用制的终结,在部落的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私有制的概念终于完全取代了公用制,而首领的位置也从本来的"有能者得之",转变成了"血脉传承"的概念。不过完整的血缘传承法,却要等到之后的周朝才会出现了,以后的文章有机会我们再谈这部分。

实际上我刚刚所说的这些"禅让"的黑暗面,我就是将其脉络化,让各位可以看得更为通透而已。在西晋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有出土一整套无名竹筒,人称《竹书纪年》,当中便有许多记载和《史记》大相迳庭、截然不同。例如《史记》记载尧舜禹通过禅让转移领袖位置,而《竹书纪年》就直接说舜和禹都是通过政变夺取王位。

那么各位应该相信哪一个呢?我会说,那么久远的历史了,相信哪个都没差,我和《竹书纪年》所提出来的异议,只是希望可以让各位思考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而呈现出来的历史又为什么会是我们目前读到的模样,这才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文章所说的重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