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春运故事:万里长江第一桥背后的“守护者”

春运故事:万里长江第一桥背后的“守护者”

时间:2024-02-11 02:15:14

相关推荐

春运故事:万里长江第一桥背后的“守护者”

央广网武汉2月6日消息(记者 张玲玉 通讯员 赵福武 吕恩超)进入春运第六天,横跨武汉龟、蛇两山间的武汉长江大桥在凛冽的寒风中依然巍峨挺拔。一列列承载着南来北往旅客的列车从大桥上疾驰而过。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桥二工区工长陈卿明带着一班桥梁工正在大桥明桥面上进行巡检,他们目送一列列春运列车在大桥上顺畅通行。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10月建成正式通车,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首座公铁两用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座大桥历经六十年风雨洗礼,如今傲然挺立在长江之上。六十载春秋风雨的背后,离不开三代养桥人的虔心呵护和默默奉献。特别在春运期间,武汉长江大桥更是承载着春运任务,“桥三代”陈卿明所在的武汉长江大桥车间面临“双重”考验: 一是要加强大桥铁道线检测和钢梁体的巡检,确保春运列车的安全通行;二是担负春运临客值乘任务。图为大桥日程修护中。

现年37岁的陈卿明是世袭的“桥三代”,现任武汉桥工段桥二工区工长。陈卿明的爷爷参与了大桥建设,他的父亲在大桥上干了一辈子,他也是从小就住在大桥边上。1999年,陈卿明从部队复员后,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养护大桥的桥梁工;凭着勤学苦练,三年时间,他就成为工班长。陈卿明带领的团队现有32个人,十多年来,他大力传承父辈的“铆钉精神”,把自己与大桥紧紧铆在一起,带领职工秉承“人在桥上,桥在心中”的工作理念,呵护大桥的安全通行。图为陈卿明在指挥室进行分析大桥设备状态。

进入春运,加强大桥铁道线检测和钢梁体的巡检是养桥人的“必修课”。大桥的检测和巡检工作有二十多个项目,每天他们无暇欣赏长江上的风景,而要迎着寒冷的江风,一处处检查钢梁桥体上每一颗铆钉。他们使用道尺这一铁路线路专用检测工具,一米一米地检查明桥面上的铁道线路几何尺寸,或使用道钉锤和弦线检查轨道上的温度调节器和钢轨面平顺度。他们还要从大桥中部的钢板弦梯下到桥墩上检查大桥钢梁体下部以及桥墩支座状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工区要组织作业班组申请临时“天窗点”进行处理整修,确保春运列车的安全通行。武汉长江车间党支部书记周斌介绍说:日常负责养护维修武汉长江大桥的职工总人数在60名左右,涉及两个工区,一个是桥一工区,工长叫聂亚林;另一个工区是桥二工区,工长就是陈卿明。平常两个工区各有分工,分别负责大桥养修作业。今年春运,段抽调29名桥梁工担任临客值乘,养护武汉长江大桥的人员一下子减少了一半。为此,车间采取“整合”办公方式,将两个工区的人员“打散”后“重组”。即,一部分人员由桥一工区工长聂亚林带队“跑”春运临客;另一部分人员由桥二工区工长陈卿明负责大桥养护和值守。“春运期间,京广铁路线开行列车的对数增多,大桥及桥上线路负荷加重,养修大桥的工作压力增大,虽然养护大桥的人员减少了,但我们的工作标准绝不降低!”图为陈卿明与同事正在测量桥头线路几何尺寸。

早晨八点,陈卿明就开始组织进行点名、班前安全教育,随后,他和同事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检查锤、电子道尺等工具开始巡查大桥了;白色动车、绿色旅客列车频繁过往,加之“呼呼”的江风,撩起陈卿明黝黑而坚挺的头发,远远望去,他就像一座“守望者”雕像。“平时工作主要包括巡查、桥梁检查、维修、养护管理等。哪怕是周末休息,只要桥上有事还是需要及时来处理,春运期间更加忙,平常每天通过大桥的列车是252列,目前是277列,我们需要随时做好应急保畅准备工作。” 陈卿明说,尤其是遇到下雪恶劣天气,桥面结冰,需要及时除雪,工作量就会倍增。图为陈卿明检查安全防护。

据悉,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期间,长江大桥上的温度平均比桥下温度低5到8摄氏度。寒冬时节,江面上的寒风如同冰刀一样,让人无处可躲,养桥工人们上桥前都要再加穿一倍的棉衣棉裤御寒。而武汉长江大桥的养桥人奋战在春运一线,日夜守护着大桥的安全畅通。正因为在这些大桥专职“保姆”的精心养护下,武汉长江大桥的养护维修水平一直位居全国铁路前列,钢梁桥的养护更是全路的示范。大桥建成通车至今60周年,实现了无一起责任行车事故的记录,保证了京广线咽喉的畅通。坚守,是养桥人对大桥的特殊情怀。春运以来,陈卿明带领职工日夜巡查养护和值守,他们就像一颗颗铆钉,牢牢扎根大桥之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