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别再给孩子枯燥的讲道理 大道理看似有用 实则把孩子推得更远

别再给孩子枯燥的讲道理 大道理看似有用 实则把孩子推得更远

时间:2024-02-27 15:56:30

相关推荐

别再给孩子枯燥的讲道理 大道理看似有用 实则把孩子推得更远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小姗的孩子聪明可爱,长得漂亮,性格也好,从小就备受家人朋友喜爱,父母对她也是给予了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小珊是初中老师,平时面对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所以小珊对她的学生们也要求比较严格,经常给他们讲大道理,约束规范同学们,这也是为了他们好。

小编理解小珊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久而久之,小珊就养成了爱讲大道理的职业病,上到对老公的日常行为规范,下到对孩子的教育。老公心疼小珊,所以经常是听着小珊的大道理一笑而过,表示你开心就好,而小珊的宝贝却表示有点难以接受,宝贝一犯错误,小珊就喋喋不休。

面对一知半解的宝贝侃侃而谈大道理,希望通过这种语言环境的教育能端正宝贝的三观言行,殊不知已在宝贝的心里埋下了厌烦的种子,小珊的孩子开始越来越叛逆和反感,疏远父母,经常故意做一些小珊不让做的事情来表达抗议。

枯燥的给孩子讲大道理,看似有用,实则适得其反,把孩子推得更远了。小珊对此很无奈,一方面生气孩子的不听话叛逆,一方面也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种“讲大道理”式的教育方式吧。

“枯燥”的大道理,让孩子越来越对你反感!

1. 孩子会觉得家长“墨迹”

对于孩子来讲,大道理一般都很深奥难懂,而父母为了能加深孩子记忆,便会反复强调,不断提醒。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孩子还会觉得很新奇,等父母重复的次数多了,孩子便会感到厌烦,觉得家长过于“墨迹”,过于“唠叨”。

其实有些时候,家长不用反复的去讲同一个道理,与其这样,还不如多讲几个类似的故事进行类比,既能加深孩子印象,又能进行亲子互动。

2. 感到烦躁,产生叛逆

从宝贝两岁至三岁的“第一反抗期”到青少年青春期结束,都容易出现经常性烦躁,不听话,任性,情绪不稳定,反抗执教者等叛逆行为。

而“枯燥的大道理”也是起到了“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的作用。对于孩子产生的叛逆,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要正视这种特殊敏感期,要给予宝贝充分理解并正确引导,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一起慢慢摸索更适合自己,更适合自己宝贝的教育方式,不停磨合,不停改变。

3. 毫无趣味,过于无聊

枯燥的大道理让孩子觉得素然无味,不像儿童故事那样充满趣味性。而这种毫无趣味的大道理,会让孩子觉得无聊,听不进去。

儿童的注意力都很短,不易集中,当家长们说起这些无趣的道理更加会让宝贝分心,眼睛会不自觉的被旁边更有趣、颜色更鲜艳、声音分贝更高的事物吸引。

家长们可以稍加润色,增添一些趣味性,或者改变原有的沟通方式,加上一些辅助工具等就能更吸引宝贝的注意,同时还能增加一些亲自互动。

总是枯燥的说道理,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

1. 做事变得没耐心,容易心烦

家长经常对孩子空口讲道理,刚开始,可能孩子还会接受,觉得跟听儿童故事没什么两样,可是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变得烦躁,做事没耐心,容易心烦。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三天新鲜劲儿,做事不会有始有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以后的性格形成。

七岁之前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期,如果觉得孩子的某些习惯性格不好,还可以后期规范加以改正,等到七岁之后性格完全形成,再想改正就没那么容易了,对于成年人来说,改变性格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一定要在孩子还在可塑期内养成耐心,有始有终的习惯。

2. 逆家长而做

孩子一旦产生叛逆,就会经常说“不”,故意做一些家长不让做的动作,你让我向左我偏要向右的行为,忤逆家长来达到抗议的效果。

同时,也是想彰显自己独立的能力,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父母的思想,但他们还小,做事的能力和自己思想不能达到完全的统一,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小脾气。

3. 变得应付了事,对家长的话不放心上

有些孩子不是那么倔强,用语言、动作等来反抗家长。但是这种“文静”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脾气的。他们常常会选择嘴上答应,却不进脑子,敷衍家长选择应付了事,对家长的话当做耳旁风,不放心上。

家长如何说教,才能让沟通更加“高效”?

1. 让道理变得趣味

家长应该拿出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态度,来使枯燥的大道理变得充满趣味性。润色过的大道理也可以变得栩栩如生,不仅好玩有趣,也充满教育意味。孩子爱听,爸爸妈妈也高兴。只是需要辛苦爸爸妈妈拿出当年写作文做作业的劲头,来充实故事,让道理变得趣味。

2. 别张口就人生哲学

有些父母愿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教育孩子,觉得我是你爸妈,都是为了你好,你就应该听我的,张口就是人生哲学大道理,其实孩子听不懂,也不理解,这样做这是在浪费口舌,浪费双方的时间。

3. 多结合孩子自身的案例

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的纹路是一模一样的,同样,就算是亲生父母,每个人的性格也都不可能完全一致,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应该多结合孩子自身的案例分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照搬大道理。而且如果多结合孩子自身的案例,道理也会更浅显易懂,孩子也能更明白。

4.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说个不停,这是中国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普遍现象。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换位思考,问问孩子的看法,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就能豁然开朗,找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

家长注意讲道理不是不讲理,叫家长多去“听”,找到问题的根本症结,多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别孩子张口,家长就让孩子“闭嘴”,这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楷模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就像手中的蜡笔,决定了空白页面的构图和颜色。孩子所表现出的三观和气质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有的家长格外着急想教育好孩子,结果“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

讲道理是一种我们所提倡的正确教育方式,但是要使用得当,讲有趣又有意义的道理故事,而不是空谈千篇一律的说辞,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多听孩子的想法,多了解孩子的心里发展变化,而不是去兜售让孩子觉得烦腻的大道理。教育方式千万种,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