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江西婺源古村落 依山而立 人才辈出

江西婺源古村落 依山而立 人才辈出

时间:2021-02-28 07:19:26

相关推荐

江西婺源古村落 依山而立 人才辈出

“李坑”是一座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于北宋年间。村子里明清到处都是古建筑,民宅中的宅院沿着溪而建,依山而建,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曲曲;从宋至清,李坑文风鼎盛,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

江西省婺源秋口镇李坑村,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村里到处都是明清两代的古建筑,民宅在溪边,依山傍水,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有致;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溪、桥数十座,更有两条清流,一条飞瀑,一条飞瀑,一条飞瀑,双桥叠嶂,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名胜在其中,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瓯源线是婺源一颗璀璨明珠。

“李坑”,北宋年间(10)建村,距今已近千年。村中的人主要是李姓,根据其族谱记载,他的始祖是唐代的宗室,唐末时就避乱,到了五世祖这里,时至今日,都改称理田。李坑古村古色古香,人才荟萃。从宋至清,仕官富商百余人,乡里文人留下传世作达29部,南宋时又出了一位武状元。至清中后期,同许多徽州山区的乡村一样,乡村里有大量的人外出经商,以茶商为主。在家乡建屋,还修宗祠、桥、路、亭、寺等,当年号称“婺东第一村”。

村子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大夫第”、“李瑞材故居”、“铜绿第”、“申明亭”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挑高的大厅,有一座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徽派宅院,砖雕、石雕、木雕,精美精美。

医生第:咸丰年间(1851-1861年)建立,是一位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第。城门是青石的梁门,水磨青砖的门楣,门上铺有门罩,门罩厚瓦,檐翘角。檐口下,门楣上砖雕精致精致,极富装饰情趣。房屋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之精巧,令人称道。上面的“走马楼”也在楼上。房子右边的这座跨院,当地人称之为“小姐绣楼”。上楼有一座朝河而建的阁楼,面对溪流,挑出河街,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为观景之用,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是一扇古老的百叶窗,朝上朝外的窗户,能从这里窥视过往的行人。

李知诚故居: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建于明代,村人称其为“鱼塘屋”。院子里有一棵古紫薇树。李知诚出身于官宦世家,是理田李氏十四世孙,自小就刻苦钻研,精通武艺。时入金兵南侵,为保民平安,李知诚乡试中举人,乾道二年(1166年)入京应试,会试中进士,后经孝宗亲试,为保民平安,即武状元。

申明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李坑村民聚集地。在过去,每个月的朔、月(即农历初一和十五日),村民宗祠都会在这里鸣锣打鼓,批评惩罚违反村规民约的人。有人说,村里有人违反村规民约,就写下他所犯的错误,贴在亭子里,每隔一天或十五天要到这儿来,接受村民的批评和处分,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初三没有被处罚,到了十五岁肯定逃不了。似乎有一句老话说:“逃的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因此,“申明亭”就是宗法制度对村民经营方式的见证。

通济桥始建于明朝初,最后修缮已有二百五十余年,为跨约5公尺的石拱桥,两溪汇合,潺潺流淌,是李坑村“十二景”之一。

傩:傩是李坑村非常流行的一种傩舞。原为我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舞蹈,舞者戴着各种原始、夸张、具有明显巫术色彩的面具,最初作为一种祈求、祈求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通常在除夕至正月十五举行。

中秋节前后几天,勤勤恳恳的李坑人,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平平安安,村中有个好兆头,村子里要举行中秋舞龙活动,勤俭持家,勤俭持家,兴旺发达。中秋节是从村头开始的,每次到了家里,主人都会放鞭炮、烟火,据说你的鞭炮还能持续多久,在家门前会跳舞多久。整场舞龙活动贯穿全村人,一般持续到凌晨。

在村中老街深巷里,粉墙黛瓦,幽深巷弄,石桥碧水,有一种清新脱俗的逸致与风韵,令人心醉神迷。

在村中老街深巷里,粉墙黛瓦,幽深巷弄,石桥碧水,有一种清新脱俗的逸致与风韵,令人心醉神迷。在任何地方可以遇上一处民宅,一座石桥,一棵古树,也许就包含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此时此刻乡村风韵悠扬,散发着浓浓的乡村情调,时光仿佛停留在这里,我们就像回到了梦乡。李坑村独特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风,使许多传说传说和民俗风情得以延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