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人间四月天 聊聊徐志摩的游记

人间四月天 聊聊徐志摩的游记

时间:2020-05-07 23:57:01

相关推荐

人间四月天 聊聊徐志摩的游记

大概是人间四月天,最近徐志摩的感情生活又被拿出来作文章。

抓个四月的尾巴,来聊聊徐志摩,不谈感情,谈点旅行。

当年学生时代。徐志摩总是频频刷着存在感,诉说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再别康桥,新诗里歌颂着数大便是美,还有那个山居闲话的翡冷翠。

打开任一版本的徐志摩全集,俯拾即是的游记,不难细数他在国外的游踪,尤其他在英国与欧陆的足迹。除了美、英的留学生涯,还曾陪同来华访问的泰戈尔,前往日本。1925 年,徐志摩前往欧洲,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旅行,此行徐志摩走的不是欧亚海路,而是利用陆路,取道西伯利亚,抵达欧洲,因此才有机会写下他在西伯利亚的见闻。

此外,徐志摩的《巴黎鳞爪》也是这次欧洲之旅所留下的作品,相对于《巴黎鳞爪》,他的《西伯利亚游记》似乎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在论文写作方向还尚未明朗,仍然被旅行文学的泥沼困住,一面狂翻民国时期的各种文集,一面鬼打墙之际,《西伯利亚游记》就这样出现在我眼前。

当年,徐志摩受到《晨报副刊》的委托,写作“旅行通讯”,将搭乘西伯利亚铁道的沿途见闻、异国风貌,以《欧游漫录》为题,陆续寄回国内连载,这一系列的游记,主要内容包括了他在西伯利亚与莫斯科的旅行足迹,《西伯利亚游记》为《欧游漫录》的前半部,莫斯科则为后半部。

“我现在的地方是你们大多数不曾到过的。你们知道西伯利亚有个贝加尔湖;这半天,我们的车就绕着那个湖的沿岸走。我现在靠窗口震震的写字,左首是巉岩与绝壁,右面就是那大湖。”

西伯利亚铁道以远东的海参崴为起站,俄京莫斯科为终站,在 1916 年完工,而 1920 年代到二战前,从中国前往欧洲,西伯利亚铁道曾经是通往欧洲文明之路最为快速便捷的交通要道。但是对旅人来说,却曾是个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存在。

当时取道海路前往欧洲,最快要也要一个月的船旅时间,但若前往哈尔滨的俄国使馆取得签证,搭乘中东铁路到满洲里,转乘西伯里亚铁道,抵达莫斯科只需七至八日,至此再一周就可抵达巴黎,对不想西漂一个月,漂到有点想死的旅人来说,穿越西伯利亚能够少两周的交通时间,是极大的诱因。

只是在1917 年,各界对所谓的“新俄国”充满了诸多揣测,也使这一趟铁道旅行看似距离欧洲梦很近,却又看似有着诸多未知的疑虑,例如行车的舒适度、入境之后的货币兑换、旅途的衣食问题等,重点是沿途安检对旅客是否友善?要不要夹美金在护照里?总之各种好奇。

因此,《晨报副刊》委托徐志摩撰写旅行通讯,与西伯利亚铁道之旅仍未退去各种揣想,情况仍不够透明的背景密切相关。故通篇《西伯利亚游记》,徐志摩除了写情写景,字里行间也铺陈了行李携带、旅伴、购票、车种选择、车厢里的食住设备、乘客百态等情况。

其实选择这趟旅行,徐志摩也不是没有任何担心,所以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就启程:

“我往常出门总带着一只装文件的皮箱,这里面有稿本,有日记,有信件,大都多是见不得人的。这次出门有一点特色,就是行李空出了秘密的累赘,干脆几件衣服几本书,谁来检查都不怕。”

而启程在即,原本与徐志摩约定同行的一位友人,因为公务难以脱身,临时放了他鸽子,虽然这位友人曾到过西伯利亚从军,又懂俄语,结伴绝对是优大于劣。不过,比起行李可能被乱翻,徐志摩倒是对放鸽子这件事,显得老神在在,随之阐述了自己的“旅伴论”:

“西班牙有句俗谚,大旨是:“一人不是伴,两人正是伴,三数便成群,满四便是乱”……选旅伴是一桩极重要的事情。我的理论,我的经验,都使我无条件主张独游主义──是说把游历本身看作目的。同样一个地方,你独身来看,与结伴来看所得的结果就不同。理想的同伴当然有,但与其冒险不如意同伴的懊怅,不如立定主义独身走来得妥当。”

民国初年,中国开始有了现代意义的旅游业,力推物美价廉团体旅游,交给旅行社打理交通食宿行李,成为旅游业者推展大众旅游风气的重点业务,不少有闲钱的城市中产阶级,组团赴国内外旅行的风气开始流行,例如到夏季南洋避暑胜地度假,春游时节赴日赏樱。

团体旅游的渐成风气,也逐渐改变人们对“旅伴”的看法,结伴旅行,途中相互照看,能解消行旅时的寂寥,“旅行要约伴”随之成为好游民众之间很普遍的观念。对旅外经验丰富的徐志摩而言,旅伴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约不到,半路上也不是没有机会与人结伴。徐志摩在火车上就认识了两个来自德国与意大利的帽子商人,与这两个“无意中的旅伴”沿途从啤酒香肠,到叔本华、但丁,不乏闲聊的话题。

徐志摩的旅伴说,以及在车厢结识谈话投机的旅人,对照现今自助旅行流行的时代,旅人独自转身远行,每停留一处不乏有结识新旅伴的机会,或相约饭局,或走访彼此有兴趣的地点的情况,不消说还是非常的有既视感。

这趟穿越俄国铁道旅行,列车不曾误点,令徐志摩印象深刻;沿途停靠每个车站之际,还能在车站的小卖店购买廉价且新鲜的食物,不需要依赖昂贵又难吃的餐车果腹,加以卧铺尚称舒适,又与旅伴有投机的话题,就这样一路顺利抵达莫斯科。徐志摩在翡冷翠总结旅行经验时提到:

“一个人到一个不曾去过的地方不免有种种揣测,有时甚至害怕。……西伯利亚:这个地名本来就容易使人发生荒凉的幻想,何况现在又变了有色彩的去处,外加谣传,附会,外国存心诬蔑苏俄的报告,结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条平坦的通道竟变成了不可测的畏途。其实这都是没有根据的。”

1920 年代末,取道西伯利亚赴欧,逐渐成为热门的旅行路线。除了日程与旅费的诱因之外,不乏有受旅游业委托,前往考察的旅人,带回越来越多西伯利亚的旅行见闻,报刊中也可见到不少旅行西伯利亚的教学文,指引旅人如何取得签证、购票、汇兑、选择卧铺、准备行装、安检注意事项等。

徐志摩在民国的文坛,与自身的感情世界,皆引领时尚之外,在当时的西伯利亚铁道旅行中,应该也是个开风气之先的角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