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手游同人圣三国蜀汉攻略 手游圣三国蜀汉传攻略

手游同人圣三国蜀汉攻略 手游圣三国蜀汉传攻略

时间:2023-07-16 14:36:12

相关推荐

手游同人圣三国蜀汉攻略 手游圣三国蜀汉传攻略

同人战棋游戏修改 三国戏魏传/三国戏曹操传修改

(白嫖狗勿扰)

圣三国蜀汉传

三国志刘备传

蜀汉传卧龙篇

三国戏英杰传

归离九阙

三国志吕布传

三国戏魏传等等全部都有。

在三国时期众多人物中,死后最为风光的恐怕要数关羽了,后世帝王给关羽追封了诸多封号,从这些封号中可以看出关羽是怎么被一步步“神化”的。

大致来说,关羽从蜀汉到宋是“由侯而王”,从宋到元是“由王而圣”,从元到明是“由圣而帝”,从明到清是“由帝到神”。

面对如此多的追封,被后世神化的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啊!

乾隆年间,死了数年的举人徐述夔,因所著诗集,连累家族被诛杀。乾隆下旨严查:“死者戳尸,生者凌迟,家族亲友沦为奴隶。"这么残忍的惩罚,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过错,引来如此骇人的刑罪呢?

徐述夔,原名赓雅,杨州府东台栟茶镇人,祖上世世为官。

乾隆三年,徐述夔与江南长州沈德潜等共乡试,皆中举人。

此后,两人交往甚密,友谊深厚。

徐述夔带着他的理想和思维模式参加科举考试,但仕途被村,理想难以实现。

加之“反清复明"思想的熏陶,他把自己的情绪融入了诗句中。创作了无数反映底层百姓,心声的诗词,汇成诗集《一柱楼》。

灾难的导火索,是徐氏家乡的一个仇人,叫蔡嘉树。

先是他与徐述夔的较量,以失败告终。接着他的总管童志璘,由于早年兽想入泰州学。

但被徐述夔阻挡住了,说他出身军家子弟。

童志璘对此怀恨在心,便为蔡嘉树控告徐述夔而四处奔走。

经奔走,童志璘通过关系,找到时任左都御史的刘墉,递上徐述夔的《一桂楼诗集》,用模棱两可的话说:∴既见此书,恐有应究之语,是以呈出。”

上面追究或怪罪,自己都可以脱身。

将来定案时,认为徐氏的诗依律问罪,他是"呈控者”有功之人。

反之,徐氏的若诗集并无应究之处,他也不承担"诬陷”的法律责任。

“恐应究之语”而不是“有应究之语“。

这就是中国文字的精妙之处,一字之间,内有乾坤。

也证实童志璘是个老奸巨猾之徒。

刘墉即将此事报告了皇帝乾隆,刘墉对徐述夔诗集的评价是:语有愤激”。

他不知皇帝对此事的看法,在奏章中,也用了模棱两可的话:"如有悖逆,即当严办,如无逆迹,亦当核销,以免惑坏人心风俗,现移督抚办理"。

乾隆接到刘墉的奏折及徐述夔诗集一本,及沈德潜作《徐述夔传》一本后,认为徐身系举人,所作诗词语愤激,应该重治其罪。沈德潜为逆犯作传,实为丧尽天良,忘恩无耻!

向全国各地总督、巡抚、都统发出了关于搜查徐述夔诗集的上谕,要求各地及时上报搜查情况。

就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搜查徐述夔"逆书"的浪潮。

此案牵连者无数。凡涉及《一柱楼诗集》者,一个不漏地抄家,然后才作出处罚与否的决定。

受外分的官员有两江总督、江苏巡。

受刑罚的有江宁潘司陶易,九卿会奏为拟斩立决,乾隆改为宽监候。

东台知县涂跃龙杖一百,徒三年。

江宁藩司幕友陆琰处死刑

原东台栟茶盐场大使姚德璘,衙门的塾师毛澄曾为徐述夔的《和陶诗》作跋。

不想十五年前的一篇平常短文,换来了“杖一百,流放三千里”的刑罚。

徐述夔的两个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因”列名校对和听其命取逆名"而被斩首。

徐述夔作诗,徐怀祖刊刻流传,虽父子二人均已病故,但“仍照大逆凌迟律,碎其尸,枭首示众,以彰国宪,而快人心。”

徐述夔已死十五年,厝棺乡间,此时剖棺,他的尸体还未腐,割下首级在东台县城示众。

儿子徐怀祖死了一年多,他的尸体完好,停棺在家,也被割下首级挂于栟茶场示众。

徐食田、徐食书,因是主犯之孙子,处以斩首。

九卿议奏:徐述夔的子孙兄弟,及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上者皆斩,十五岁以下及妻妾姐妹,子之妻,妾付给功臣家为奴。

徐家一千四百亩地及家财入官。

而那个原告蔡嘉树,乾隆说他和徐述夔为同乡,《一柱楼诗集》早已刊出,应该早就闻知,却不呈控,但应逆书是他呈控,取保省释,

乾隆皇帝这种残酷的打击手段,"文字狱"的牵连,使读书人思想的空间越来越窄,严重打击了汉族文人的思想意识和人格尊严。

附录徐述夔的二首

《秦淮杂谈》

半山堂屋草萋迷,介甫声华认旧蹊。欲忆元丰天子圣,天津桥上杜鹃鸣。

《大云庵访子美旧址》

《江东》

青盖曾传入洛阳,石文天册更荒唐。金椎有日沉江底,木柿何年下建康。已见楼船来蜀国,岂容帝座设南方。江东……

消失在史册中的医圣:张仲景到底存不存在?为何正史上几乎没有他的记载呢?

东汉末年,三国乱世,几乎是同时诞生了两位举世闻名的神医,华佗和张仲景。两个人究竟谁的地位更高姑且不提。

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华佗的事迹出现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甚至在演义中还有过“刮骨疗毒”、“给曹操开瓢”这样的“光辉事迹”。

但反观“医圣”张仲景,不仅在这两部著作中只字未提,甚至是距离他时间越久的史料记载的就越详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医生地位低得可怜,毫无存在感。

记得看过一个现在女孩最想嫁的职业排名,医生遥遥领先,但在古代医生的地位却好不到哪里去。古时有三教九流一说,士农工商属于上九流,算是吃香的行业。

医生与僧人、道士一起归为中九流范畴,就连华佗本人也说了,“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大意是本可以去做官取仕,结果去当了医生,有时候也经常后悔。

但为什么同为医生,华佗却表现得尤其活跃?

这得感谢关羽和曹操,东汉末年最大的特点就是战争,是兵家之间的尔虞我诈,人们关注的重点自然也在这些乱世中的英雄人物。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华佗给曹操治疗头疼,正是与知名人物的交集,让华佗获得了曝光度。

但反观张仲景这一生,要么游历各地救死扶伤,有段时间还免费帮百姓看病;要么就是利用自己的学识编写医书,他那本在医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活着的时候无人知晓。

直到八百年后的宋朝,一个翰林学士在书库中偶然发现了一部被虫蛀的竹简,《伤寒杂病论》才算是问世。

时值战乱纷纷,史料散佚严重。

与华佗相比,按理说张仲景应该有优势,因为张仲景至少曾经做官,甚至还官至长沙太守,虽然太守不算是什么封疆大吏,至少也是郡里的一把手。

除了张仲景之外,孙坚、鲁肃、韩玄都曾做过这一职位,就连长沙也是经历了魏蜀吴三国之手的交替,其他任太守名气大多是卷进了战事。

但反观张仲景在任时,差不多是刘表称雄荆江时期,相比较南方,此时的军事重心在北方,曹操与袁绍势力龙争虎斗,所以相比较之下,张仲景这长沙太守做得可能就没什么显山露水的时机,

相比之下,华佗至少还和曹操有过交集,但是张仲景也只是与王粲这样的文人有过交集。

况且长沙先后多次易主,尤其是落到蜀汉手中可算是“倒了霉了”。

《三国志·后主传》对蜀汉有这么一段记录,“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大体意思就是堂堂蜀国,连个正经的史官都没有。

导致这一时期很多史料散佚得严重,张仲景长沙太守的从业经历很有可能因此被人抹去,即便是《后汉书》、《三国志》乃至是《三国演义》想加入张仲景的戏份,恐怕都很难找到充足的史料。

其实就像是我们常说,一幅传世名画,在作者活着的年代可能一文不值,但是作者死后时间越久远,这幅画的价值就会被无限地放大,伟人也同样如此,张仲景虽然在三国乱世鲜有名声,但是在百年千年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后人挖掘出来。

古之圣人,能得一个“圣”字就足以彰显他的功绩,至圣孔子、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再加上医圣张仲景……

可见张仲景在医学界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虽然没能在三国乱世大放异彩,但是张仲景对后世的影响比同时期任何一个人都要伟大。

洛阳将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工程,除积极做好"关圣文化史迹"和"万里茶道"联合审遗工作外,将全面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洛阳头条#

①万里茶道河南段自南阳开始,向北经过平顶山、洛阳、济源、焦作等城市,河南已确定申报的10处遗产点中,分别为南阳府衙、天妃庙、扳倒井驿站、赊店古镇、郏县山陕会馆、汝州半扎古镇、太行陉(河南、山西),洛阳占了3处,分别为关林、潞泽会馆、山陕会馆。

②关林,又称关帝冢。关帝即关羽,蜀国大将。建安二十五年(220),吴蜀争夺荆州,关羽在湖北当阳为吴军俘杀。吴国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却以王侯礼葬关羽首级于城南。

明万年间始在关帝冢建庙植柏,清乾陵时加以扩建。今林园占地百亩,有翠柏八百余株,殿宇庑一百五十余,碑刻七十余方,石坊四座。

关羽"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清雍正八年8(1730),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洛阳关林是世界华人祭拜关公的首选地。

③潞泽会馆,又名山西会馆,始称关帝庙,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贾于清乾隆九年(1744)捐资兴建。现存舞楼、东西穿房、钟鼓楼、东西廊房、大殿、后殿、东西配殿、春秋楼等建筑。

④山陕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为山西、陕西两省富商大贾在此营建的馆舍。由山门、东西门楼、琉璃照壁、舞楼、东西配房、拜殿、正殿(祀关公像)组成。

上述二处木结构建筑颇具特色,庭院内不但有雕技精湛的清初石刻,更有精致华丽、艺术价值较高的琉璃照壁。

⑤二里头文化遗址,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这座距今3800~3500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及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以其为典型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则是东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核心文化"。

因其存在时间和所处地域与夏、商王朝大致对应,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探索中国早期王朝文明的最主要对象。它是学术、权威界确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夏王朝最后的都城。

经过近70年的考古发掘,众多的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揭晓:

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的考古发现,可以确认其网格化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里坊规划制度的先河,影响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这正是区分古代王朝都邑与原始大型聚落的重要标准。

总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开中国古代宫城的先河,其建筑布局影响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营建。

2号宫殿基址院内中心殿堂中轴线发现的王级大型墓葬、3号宫殿基址院内中轴线发现高等级贵族墓葬。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二里头宫城区内的某些宫殿建筑就是王室宗庙,这就是我国最古老的华夏宗庙了。

在宫殿区北部和西北部考古发掘出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和其他遗迹。包括圆形的地面建筑和长方形的半地穴建筑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墓葬。此遗迹为我国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区和祭祀遗迹。

还有迄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青铜兵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制造作坊、最早的嵌绿松石工艺品、华夏第一碧龙等等。#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在推进上述3项5处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将持续推进龙门石窟、丝绸之路、大运河(龙门石窟、汉魏洛阳城、汉函谷关、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含嘉仓、回洛仓)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建设龙门石窟博物馆、龙门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和文物保护中心、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整体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水平。#洛阳身边儿事#

期待洛阳申报的新世界文化遗产早日成功!

益州分野,抱愧芦山之有关道教发源于四川的几个问题

一、益州分野问题

益州爲古蜀国之地,很早就被秦国兼并,故在二十八宿分野体系中附见于秦地,对应井、鬼二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重新区划天下,改九州爲十二州,

(7)益州爲十二州之一。不久之后,又“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

(8)其目的或爲重建星官体系,以与新行十二州制相配合。

唐代星占文献《天文要録》所列《采例书名目录》中有《天文分野》十二卷,署名前汉唐都,(9)应该就是此次划分天部的成果。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学天官于唐都”,

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所谓学天官,就是学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易》是讲阴阳吉凶的,这和天文星象都有关系。其三是“习道论干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曾和辕固在景帝面前辩论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的性质。

(10)《史记·天官书》中的十二州分野系统殆导源于此。

在《天官书》中,益州分野是“觜觿、参”,至于蜀地原来所属的东井、舆鬼二宿,此时则独归雍州。唐都区划天区的依据虽然不得而知,却有迹可循。(11)

《吕氏春秋·有始览》云:“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巂、参、东井。”《淮南子·天文训》亦如之。益州地处西南,唐都以觜、参二宿爲益州分星,大概就是由此而来。(12)

然而,在唐都的十二州分野系统之前,十三国分野系统早已行用多年。(13)在后一地理系统中,觜、参二宿爲晋国分野。

《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爲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14)

《国语·晋语》亦曰:“实沉之墟,晋人是居。”(15)实沉(实沉)是十二星次之一,对应于二十八宿中的觜、参两宿。

可见,参宿至晚在春秋时代就已经与晋地产生了联系。

马王堆帛书《日月风雨运气占》在提及参、伐、井、鬼等星宿时説:“此(觜)巂(觽),赵氏西地。罚,赵氏东地。东井,秦上郡。舆鬼,秦南地。”(16)《淮南子·天文训》同样如此:“觜觽、参,赵;东井、舆鬼,秦。”蜀地在两书中均未被提及,盖因其地被视爲秦地附庸,是以不必单列。

司马迁之后,原有的十三国地理系统仍然存在,且与后出的十二州系统长期并行,蜀地在前一系统中为秦地附庸,在后一系统中则升格爲独立的地理单元——益州。

与此对应,益州分野时而井络,时而爲觜、参,并无一定之规。前引《史记·天官书》以觜觿、参爲益州分野,在另一处却説:“晋之疆……占于参罚。”参宿(17)于此又对应于晋地,

有别于唐都的划分。《汉书·天文志》以觜觿、参爲益州分野,(18)同书《地理志》则説:“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南有巴、蜀、广汉、犍爲、武都……”(19)可知班固同样依偎于两者之间。

益州分野未能整齐划一,让蜀地士人在这一问题上得以左右逢源。

,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李君碑”,碑立于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内称益州“井络之地,上爲参辰”,(20)就是糅合了前述两种分野模式。

“惟汉阳嘉,德配辰极”,此谓汉阳嘉年间(公元132-136年)朝政象北斗星辰一样明亮[1]。开篇就来这一句,意在吹捧李君的“天时”。

“二九承期,仁佐并繁。开阶裦(褒)圣,招致九德。”二九,即《易》语中“九二”,《裴君碑》中有“三九吉期”,皆喻其政治生命初兴不久,来日方长。仁佐并繁,指其助手仁德而各有其能。借吹捧主子之际来点自我表扬。开学,一般指开创基业,此或指李君恢复学校之举;褒圣,遵循、发扬圣人之道。九德,旧时的九种美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九德不愆,作事无悔。”具体哪九德,说法不一:如《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另一种如《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汶山会昌,皇以建福。”会昌,汇聚昌盛。在汉晋时期的巴蜀,这是一种时髦说法;三国蜀汉,它甚至是刘氏集团割据一方的理论依据之一[2]。《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说:“《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三国志》卷三八《蜀志·秦宓传》:“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皇,天皇、天帝。过去,或认为这类说法三国时期才出现,此碑证明它至迟在东汉中晚期之际已甚流行,蜀汉时期是借助了前人说法,并将它装上新内容。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78岁的军机大臣张廷玉求了乾隆皇帝两年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那就是请求皇上批准他退休!

在前一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张廷玉第一次提出想要退休的请求,乾隆还为此怒斥了张廷玉一顿,他在批复张廷玉请求退休的辞呈上写道: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夫为人臣者,当法始终如一之荩臣。如诸葛亮,尽忠一生,此乃人臣之表率,人臣岂可存图逸之心!

意思就是你张廷玉将来要配享太庙,你看历史上有哪一个配享太庙的大臣,不是为国家奉献一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你看人家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忠臣的表率,而你张廷玉竟然要退休,你自问你是忠臣吗?忠臣能像你那样贪图安逸吗?

这段朱批把张廷玉吓得够呛,此后很久他都不敢再说退休的话。不过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十四年,可能也是由于胆战心惊的缘故,78岁的张廷玉身体真是越来越差了,牙齿都掉的没几颗了,没有人搀扶的话根本连站都站不了多久,处理政务就更是没有原来敏捷,有时候还会忘记重要的政事。

乾隆看着这个老头儿,竟然生起了恻隐之心,有一天退朝后,就关心起了张廷玉的身体情况。张廷玉看着此刻慈善的乾隆,知道机会来了,就赶紧把自己得的各种老年病都一咕噜倾诉出来,并再次祈求皇上允许自己退休。

乾隆看着这个颤巍巍的老头儿,也罢,就不再对你张廷玉苛刻啦,朕就准了你的请求!

可以说,张廷玉的一生,到这个节点,堪称是圆满的、完美的。他终于可以退休回故乡享清福了,最重要的是,他安全降落了。要知道,乾隆皇帝其实一直不怎么喜欢张廷玉,尤其是张廷玉门生故吏满天下,还和以前另一位军机大臣鄂尔泰搞朋党之争。乾隆早就想找机会收拾张廷玉了,可奈何这个张廷玉一直谨慎小心,没有任何把柄,所以在前一年乾隆不甘心就让张廷玉这么退休,现在看看实在找不出什么过错,算了,放他一马吧。

可是,历史就是这么戏剧性。乾隆想找张廷玉把柄的时候,愣是找不到;打算放过他的时候,机会却硬生生找上门儿来了。

张廷玉似乎是高兴的得意忘形了,他不知哪儿来的勇气,跑到宫里见到乾隆,要求皇上给自己写一个保证,保证遵守先帝雍正的遗嘱,一定要让自己死后配享太庙。

乾隆懵了,他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张廷玉,真是又恼怒又好笑,也罢,看在你为爱新觉罗家族服务五十年的份儿上,朕就给你写一个保证。

不过,乾隆还是很不爽,你一个做臣子的,竟然要求皇帝给你写保证,竟然对皇上提出这种荒谬的要求,简直大逆不道!

乾隆越想越不爽,就拿出了他平生最厉害的一个本事,写诗!乾隆写了一首诗嘲讽张廷玉: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于矜恻动予悲。

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思或过之。

可例青田原侑庙,漫愁郑国竟摧碑。

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意思是说啊,你张廷玉跪在朕面前祈求给你一个保证,朕可怜你;先皇遗诏中已经给你保证过了,你都要退休了却又求朕再给你保证,你这是信不过谁呢?你看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后也平稳退休了,但是你有没有看到唐代魏征(魏征生前被封为郑国公)死后被摧毁墓碑的事呢?朕自认为比不上尧舜,那你自认为就能比得上皋契那样的贤臣吗?你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朕不知道,就留待后人去评说吧!

按理说,这首诗写的很愤怒,张廷玉看到后应该更加惶恐不安才是,应该赶紧屁滚尿流地来宫里道歉、谢罪,请求皇上宽恕他的轻妄之举。谁知道,张廷玉不仅不把皇上的情绪当回事儿,甚至自己本人都不来宫里谢恩,而是让自己的小儿子张若澄跑到宫里面圣谢恩。

乾隆一看,好家伙,如此敷衍朕,如此不把朕放在眼里,你们张家是想尝尝朕的雷霆之怒吧!

乾隆又一次开始了他的疯狂输出,他又给张廷玉写了一道上谕:张廷玉近在京邸,即使衰病不堪,亦应匍匐申谢,乃陈情则能奏请面见,而谢恩则竟不亲赴阙廷,视此莫大之恩,一若其分所应得,有此理乎?

你张廷玉求我写保证的时候能来,谢恩的时候却不来,你觉得你配享太庙是理所当然吗?

之后,乾隆连下4道上谕,痛斥张廷玉结党营私,泄露军机处机密,擅权乱政,辜负圣恩。并剥夺了张廷玉的伯爵,乾隆为了戏弄张廷玉,还找来清朝历史上其他因开疆拓土而战死沙场最终配享太庙的大臣名单发给了张廷玉。

“着将此旨并配享诸臣名单令其阅看,自加思量,能否与本朝配享诸臣比肩并列,应配享,不应配享,自行具折回奏。”意思是让张廷玉自己看看,有没有资格与这些人并列。

张廷玉这时候才好像清醒了一样,赶紧“匍匐”到宫里回奏道:臣既无开疆汗马之功,复无经国赞襄之益,年衰识瞀,衍咎自滋,伏乞罢臣配享,并治臣罪!

乾隆二话不说,准其所请,罢了他的配享资格,并且让他卷铺盖回了老家。

从这段史实中可以看出,乾隆对待大臣,也算是够刻薄的。而且在封建时代,即便你做到了名臣的位置,在皇帝面前依旧毫无人格可言,真是不胜唏嘘。

【关公也是西方基督教的圣人?】三国蜀汉大将关羽以忠义著称于世,在民间与官方有着超高的信仰,在儒释道三教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在民间,关羽被尊为“关公”、“关老爷”;在官方,关羽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的地位相同,历朝历代祭祀不断。

在儒教,关羽被尊为“武圣人”等;在道教,关羽被尊为“翊汉天尊”、“关圣帝君”、“协天大帝”等,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在佛教,关羽被尊为“伽蓝菩萨”,是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之一。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在官方地位、民间信仰,还是在宗教文化中,关羽的地位之崇高、职能之丰富,很难找出第二个人。

远在太平洋岛屿中的古巴,哈瓦那和马坦萨斯地区的基督教中有一个叫San Fancón的圣人,原型也是关羽。

清朝1847年到1874年间,大约有15万中国劳工到了古巴哈瓦那,他们大多来自广东,将祖国的文化信仰带去了古巴,包括对关圣的信仰。

随着华人在古巴的生活与繁衍,关羽的形象与职能渐渐地与古巴本土神灵融合,最终在当地基督教中成为了一位主保圣人。

古巴黑人将关羽请入了约鲁巴万神殿——这是萨泰里阿教的神殿,融合了天主教信仰与非洲教信仰而成。

在这里,关羽与约鲁巴万神殿的勇士、穿着红袍拿着双刃剑的Changó(香郭)联系在一起,被信仰Changó的人一起崇拜。

关羽还与圣母玛利亚、Santa Barbara(圣芭芭拉)或Santiago(圣詹姆斯)联系在一起,被古巴各地的人信仰。

清朝光绪年间的驻外官员余思诒,在《古巴节略》提到了关羽信仰:“今华人与洋女结婚,咸愿至武圣前设誓成礼,不愿至教堂云。......华人制金龙彩狮,一如粤中故事,先奉武圣出游,地方文武官随声附和,泄泄沓沓,见土客之相宜焉。”

据有关文章研究,因最初移民古巴的华人大多是广东台山人,台山话里的“关”是“Fan”的音;又因为西班牙语中,“公”的发言为“cón”;再加上西方的Santo(圣徒),关羽在古巴基督教就被称为“San Fancón”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宗教融合现象。但无论怎样,关羽的“忠、义、仁、信、勇”这些浩然品质,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地,历久不衰。

前秦的王猛与蜀汉的诸葛亮哪个能力更强?

#生机大会#

如果不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估计王猛是谁都不是太清楚。诸葛亮不管是在历史资料还是在文化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以至于国人不管男女老少还是对历史感兴趣与否,对誉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了解,这其实是需要得益于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有发明家(诸葛弩、木牛流马)。初出茅庐,就以三分天下,向刘备建议:”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 ,就派一上将领荆州之军直指中原,而主公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百姓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则天下大定,汉室中兴可望。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赤壁之战智胜曹操、定鼎荆益二州、先主托孤、用兵南中及北伐中原,为蜀汉政权可谓是劳心劳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其为人谨慎、有大将之才而无王者之略,在先帝刘备之时(刘备有帅才),尚可屡战屡胜;刘备之后,虽劳心劳力、鞠躬尽瘁,但只能遗憾地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毛主席有过评价:“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

被敬爱的周总理评价的前秦王猛:“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王猛是古代中国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坚强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得以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结成金钢 ,使前秦自后赵之后,数十年间唯一统一北方的氐族政权。

王猛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避世隐居相遇桓温,成就了“王猛扪虱谈天下”佳话;出山辅主兴邦强国,荡平西陲、剪灭前燕,积劳成疾、死仍忧国。以至于清朝康熙大帝告诫群臣“王猛之事秦,竭忠尽智,至于临殁之时,犹惓惓以善作善,成望秦王追从前圣,宜其主眷优隆,为人臣之所当勉也 ”。

所以王猛在政治上与诸葛亮不分伯仲,其军事上略胜一筹。

#请回答,你的年度知识点#关羽(约160年-2),字云长,本字长生,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汉末三国时刘备的最主要亲信和最重要将领。与张飞并称“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来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曹操一度想迁许都以避其锐。后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由于他喜欢看春秋经而倍受中华文化推崇,并且被作为神只膜拜,产生关羽信仰,并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由于他体现了春秋经的扞卫正统的忠义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称为(关)圣帝、(关)帝君、(关)圣帝君、关帝、关帝爷等而流传至今。道教尊为协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汉天尊等,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其中儒宗神教奉为五文昌之一,而扶鸾信仰者则奉为恩主,故又称关公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圣帝,是为五恩主之一。民间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称其为关二爷、关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关羽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又将该五人并称“五虎上将”,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早年事迹

关羽是河东解人。因杀了人而逃离家乡,奔往涿郡躲避。中平元年(184年),刘备在乡里募集支持民众以组织一支义勇军来参与保卫乡里免于黄巾军的掠夺,而关羽与张飞也随之御侮。191年,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刘备周旋,不避艰险。194年,刘备继陶谦领徐州,之后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术、吕布夹攻,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刘备与曹操一同在下邳围攻吕布;据《蜀记》及《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吕布部将秦宜禄外出求援,留下前妻杜氏和儿子秦朗,关羽以其妻没有生子,曾向曹操请求城破后娶杜氏为妻,曹操答应。之后关羽又数次向曹操提起,曹操怀疑杜氏是否异常美貌,城破后便先去看她,见她有美色,便占为己有,关羽因此心中不安。后来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曹操和刘备一同打猎,关羽劝刘备趁机杀死曹操,刘备不听。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

历代崇奉

民间以关羽为忠义之神,据此而有《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为华人民间信仰三大善书之一。官府推其忠,百姓崇其义。关羽作为劝忠劝善的神明,各朝皇帝多半敬奉非常,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敕封的官职最多,其次为清德宗光绪帝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共26个字,采用了众多美好的文词。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最多祠庙的中国神明之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辅佐武王克殷的周朝宰相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则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门天王,并绘制毘沙门天王旗,以保佑战争胜利。

关帝信仰,可能肇始于宋代,完成于明代。关羽信仰由来已久,至宋朝更趋昌盛,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宋朝皇帝也多追封关羽为王。元代朝廷虽崇信藏传佛教,但未箝制民间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代不立武庙,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尝以“汉寿亭侯关羽庙”列为京师金陵祀典之一,之后明朝历任皇帝不断追封关羽,关羽渐渐成为明朝“所最崇奉”。明朝尊奉关羽,甚至要求藩属朝鲜官方修建“关王庙”。随着明朝追封关羽为帝,明朝人对关羽的尊称也由“关王”渐渐升格为“关帝”,沿袭至今。

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汉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而朝鲜、越南、日本、琉球亦有供奉关帝的庙宇。佛教也视关羽为护法神,汉地佛教尊奉为伽蓝菩萨,源于隋代创建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后来藏传佛教亦尊关羽为护法神。随着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合称“文武二圣”。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商业、烟业、描金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信奉他为“财神”。

鲍传华:何谓“先武穆而神”“后文宣而圣”?#文化#

在湖北当阳关陵寝殿有这样一副楹联: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羽本是蜀汉一武将,由于历代封建皇朝给他加封,便由侯而王,而帝,而圣,而神。武穆,指南宋将领岳飞。故言“大宋千古”(岳飞)“大汉千古”(关羽)。据考,清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时,始称关圣为“夫子”。自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两大圣人,孔夫子(山东一人)和关夫子(山西一人)。所以康熙时,这里曾叫“关夫子冢庙”。

历朝,关陵寝殿塑有关公铜像,故又称铜殿。原铜像文革期间被毁。1991年由台湾统天宫捐资重塑。正殿塑有关公武像,寝殿塑有关公文像(神像)。此联正是根据两殿武像、文像题的。

上联称关羽为“神”,下联称关羽为“圣”。上联将宋、汉两朝并提,下联将山东曲阜孔圣与山西解州关圣等观。武穆文宣,褒武溢文,承先启后,颂古扬今。#故事#

作者简介:鲍传华,生于1940年,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儿童音乐委员会副会长,湖北《三国演义》研究会理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国故事”传承人。出版有《长坂坡》《关林匾额楹联游注释》《当阳旅游百问百答》《三国当阳》《三国故事评析》《当阳漳河大鼓》《高峡飞歌》《情歌100首》《岁月留言》《当阳恋歌》等专著19部、300多万字。与人合作编剧28集电视连续剧《关公》,各类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100多篇(首)。#宜昌头条#

图1:作者鲍传华,图2:关陵寝殿关公铜像,图3:关陵庙会祭祀关公。

洛阳义勇街#洛阳头条#

义勇街是洛阳老城里的街道,街道不大,但是分西街,东街,北街和前街,相传,在街头有一座大关庙,就是纪念关羽的庙宇,所以取关羽封号中的“义勇”为街名。

古代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公元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追封为“忠惠公”;

北宋大观二年,复封“武安王”;

北宋宣和五年,再封为“义勇武安王”;

随后南宋,元,明,清相继都各自追加封号,最后关羽都被封为神仙了

三星堆文明遗址,存在时间是在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100年前,古蜀国的灭亡时间是在公元前300左右被秦国灭亡。它开始的时间对应的中原文明是在黄帝,尧舜禹,夏朝,商朝和周朝时期,它的鼎盛时期对应的是夏商时期,今天的央视直播里,把三星堆了青铜器,湖北武汉盘龙城商朝青铜,还有河南安阳殷墟的青铜发掘现场进行了比对,发现三星堆青铜确实和商朝的青铜有相似之处,金杖和金面罩确实不像中原文明,这一点像西亚和北非埃及文明。

从出土的祭祀品看,有许多是对太阳的崇拜,到了商朝,中原几乎不对太阳崇拜了,崇拜的是神灵和祖先。但是夏朝及以前则对太阳和神灵崇拜。

所以三星堆应该是夏及夏朝以前文明的延续,商朝是继承了部分夏文明。

商继承了部分夏和夏前的文明,同时又有了发展,就是不在信仰太阳,感觉可能没有灵验,所以商朝及后来而信仰了神灵和祖先,一直到后来商末年,周文王发展了周易八卦,这都说明以前的东西和信仰发生转变,有的感觉不灵了,而三星堆人由于受地域或者政治条件限制,和中原来往不是很密切,固守老思维和崇拜,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感觉有的东西已经不灵了,也没有办法,只有砸掉掩埋,而另迁他地。最后被历史淹没,有的汇入了中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一个分支。

周群精通占验天算之术等的谶纬之学,有一次,他到岷山采药游玩,看见一只白猿,它从山的最高峰飞奔而下,面对周群站起身来。周群抽出随身所带的书刀扔向白猿,白猿竟然变成一位老翁,他手里拿着长八寸的刻字的玉片送给了周群。周群问老翁:“先生您是哪一年出生的?”老翁回答说:“我已经是年老体衰之人,忘记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我还记得轩辕时,我开始学习天文历法,那时风后、容成公都是黄帝的史官,他们也曾向我传授天文历法的知识。到颛顼时代,人们开始考核审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到春秋时期,又有子韦、子野、裨灶一类人,他们对当时政治权谋的预见虽然多有应验,但在天文历法方面还是门外汉。近世以来朝代兴亡更替,没有什么可以再记述的,天文历法都是承前代而来。到大汉时,有一位叫落下闳的隐士,深得天文历法之学的要旨。”周群十分佩服老翁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专心勤勉学习推算之术。他重新考订校对历法的变化,并在图谶和纬书中得到验证,也预知了蜀国的灭亡。到第二年,周群就离开蜀国来到了吴国。人们都说:“周群精通阴阳五行之术的精微奥妙。”蜀地的人们称他为“后圣”。关于白猿的神异故事,和《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记载的越女与袁公比剑,袁公化为白猿的事相近,然而这两个故事都迂阔荒诞,不合事理,似是而非。

中华历史十大奇人,你更喜欢谁?

古代十大牛人,战乱之中,纵横捭阖,留下了令人钦佩的事迹.....

鬼谷子,又名王诩,战国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身世传奇,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奇人。一生四徒,个个非同凡响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打得魏国灰头土脸苏秦身佩六国相印,说服诸国合力,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苏秦功亏一篑,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一生一书,意义非凡《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与道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至今,我们都在沿用的一些词语:揣摩、权衡、决断、纵横、捭阖、权谋……这些都是起源于鬼谷子的学说。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周游列国,传道授业解惑孔子传播儒家思想,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言传身教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后人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姜子牙,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辅助武王伐纣,建周800年72岁渭水之滨垂钓,遇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封为“太师”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800年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武王克纣的谋主、最高军事统帅、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始皇东巡,制造重锤,刺杀秦始皇,败拜师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终文韬武略献计刘邦,巧设计谋,提早入关鸿门宴,疏通项伯,刘邦化险为夷献计刘邦“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项羽败虽文弱,却事毕竟成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转而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定居定陶,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一代名相,奉行法制,助刘备安抚百姓示仪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李泌,字长源,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动荡年代,深谋远虑,唐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唐德宗时入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安史之乱及动荡岁月,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赵普,字则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果敢应变,导演黄袍加身,推翻后周力劝太祖御驾亲征,迅速平杯酒释兵权三度为相,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

刘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博通经史,精象纬之学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至正十九年,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你心中的第一又是谁呢?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二)

三星堆文明来源于夏遗民和长江流域西迁(继承了石家河文明)。这是上期的话题,那么象牙呢?象牙据考证就是亚洲象,三皇五帝时代直到夏商,中原大地,森林遍布,亚洲象数量及多,其中河南最多,河南的简称“豫”,这个就和大象有关 周朝直到秦汉时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亚洲象逐渐南迁,明清到现在,只能在云南贵州地区,以及泰国地区了,所以四川三星堆出现大量象牙,不奇怪,当时的大象肯定数量庞大。海贝壳在远古时期,中原地区很贵重,用于钱币使用,中原地区也有海贝的出现,但是据分析这些海贝来自印度洋,还有金杖,金面罩,这些是不是证明三星堆和西亚或者埃及有商业往来或者是他们的后裔呢?其实不是的,那这些怎么看都不是中原文明和物产,来自哪里,这应该是真正谜团?

商朝灭夏后,夏部分遗民逃亡老家四川,他们对夏朝充满敬意(源于大禹治水的功劳和夏朝的恩惠),对商充满敌意,灭商的念头是始终存在。他们在四川休养生息 等待灭商的机会。

终于有一年,一群灭掉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向东继续前行,又摧毁了印度哈拉帕文明,并俘虏他们为自己服务的古印欧人群,进入华夏领地,想一并灭掉华夏文明 ,可以天佑华夏,这群侵略者遇到强大的商王朝,一个有作为君主叫武丁,他的妻子叫妇好,妇好统帅千军,抗击古印欧人侵略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保证了华夏文明的延续,关于这次战争,甲骨文记录的很详细,称这个人群叫鬼方,大部分人被杀,只有少量的人逃跑了,逃跑的这些人是被古印欧人俘虏的古埃及,或古印度人,因为他们的模样像中原人,而没有被杀,他们四散奔逃与长年居住在四川的夏遗民相遇,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商朝,而兵合一处,可惜仍然被妇好击败,这场战争甲骨文也有记录——妇好征巴方。从此古蜀国文明与古埃及,和西亚文明有了交集,这些曾经的俘虏带来他们信仰,青铜制造,黄金提炼技术,还有丰富的贝壳,等等。由于对商朝战争的失败,三星堆不得不把这些东西焚烧掩埋 ,而紧急逃命。这应该是三星堆祭祀坑有大量焚烧祭品的解释,并且这些外来东西并没有给华夏文明带来新的冲击和生命,商朝继承的在原文明得以发扬光大,所以三星堆是正统的华夏和外来文明有了交集,但随后又被强大的中原文明淹没,三星堆后人继续南迁,重新建起又一个文明——金沙文明。

由此看来三星堆文明主体仍然是华夏文明,并被强大的中原文明融合,外来的文明逐渐被华夏文明淹没,成为一个小小的插曲。

如果将中国古代历史浓缩为一天,那么这一天将会发生什么?

假设暂不考虑三皇五帝阶段,只是以夏朝为开端算起,至清朝灭亡,中间历经3982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如此下来一年约等于21.7秒。

零点整(公元前大约2070年),钟声响起,大禹传位于启,此刻开始,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登上历史舞台;

02:50(公元前1600年),武王伐桀,商汤灭夏;

04:38(公元前约1298年),盘庚迁殷,历史见于甲骨文;

05:56(公元前约1046年),姜太公钓鱼,周文王到访;

06:10,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西周建国;

06:15(公元前约1034年),周公辅政,天下归心;

07:49(公元前约770年),传说中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有史料表明,周幽王是被刻意抹黑,实际并未烽火戏诸侯,且疑点甚多,也不切合实际),西周灭国;周平王迁都,东周时代开启;

08:43(公元前约679年),管仲助公子小白齐桓公称霸春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08:49(公元前约606年),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09:36(公元前约473年),越王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

09:37(公元前约453年),三家分晋,韩、赵、魏由此诞生;

10:19(公元前约356年),商鞅变法,秦国历经多年苦心经营后开始崛起;

10:53(公元前约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白起一战成名;

11:08(公元前2),秦国一扫六国,完成统一霸业,嬴政始称皇帝,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11:10(公元前约2),秦始皇修建长城,焚书坑儒(实际坑杀的400多名妖言惑众的方士);

11:11(公元前约2),始皇帝东巡途中驾崩,病逝于沙丘,秦二世矫诏登基。接着,陈胜、吴广起义;

11:12(公元前约207年),巨鹿之战爆发,项羽大破秦军,刘邦入驻咸阳,约法三章;

11:14,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诸侯。鸿门宴之后,项羽杀秦王,秦王朝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退出历史舞台;

11:15(公元前约203年),楚汉争霸结束,项羽于垓下之战中被韩信逼得自刎于乌江,随后刘邦称帝(公元前约202年),西汉登上历史舞台;

11:23-11:27(公元前约167年),文景之治;

11:37(公元前约140年),汉武帝登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42-11:46(公元前约127年),大汉双剑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武将至高荣誉“封狼居胥”诞生;

11:48(公元前约1),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汉武帝开辟西南;

12:32(公元8年),有穿越者之称的王莽篡汉,天下大乱;

12:36(公元),位面之子刘秀起兵护汉,王莽于昆阳之战中元气大伤,后死于乱军中;

12:37(公元25年),刘秀称帝,平定天下,四海归一;

12:49(公元57年),明章之治到来,东汉达到鼎盛;

13:35(公元184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角兄弟起义,随后谋士大爆发的三国时代到来;

13:44(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打响,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13:48(公元2),大相公曹操去世,曹丕称帝;

13:53(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五丈原,遗憾病逝;

13:58(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颠覆曹魏政权;

14:10(公元266年),蜀汉、东吴灭亡,三家霸业终归晋,同年司马炎称帝,史称西晋;

14:14-14:23(公元291年),八王之乱引狼入室,导致国家秩序彻底崩溃,西晋被胡人所灭,南北两朝十六国大混乱时代即将开始。随后,公元3,衣冠南渡,东晋诞生;

14:58(公元383年),谢玄以少胜多,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阻挡了苻坚一统天下的脚步;

15:01(公元4),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闪亮登场,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后有元嘉之治;

15:07(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实行全面汉化;

15:58(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北朝覆灭,杨坚受禅封帝,国号为隋;

16:01(公元589年),隋文帝率军攻灭南陈,长达数百年的大乱斗时代宣告结束。更具传奇色彩、更加波澜壮阔的唐、宋、元、明、清即将依次闪亮登场。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历史##历史冷知识##历史回眸##历史杂谈##历史故事##历史天窗##历史趣聊##科普一下##我来科普#

关羽留守荆州的时候,得知刘备收了马超,并封他为平西将军,心里很是不爽,于是写信给诸葛亮,向他打听马超的人品与武艺如何。

诸葛亮知道关羽比较自傲,喜欢戴高帽子。他只好在回信中和稀泥地说:“马超文武双全,一代豪杰,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还是比不过你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读罢诸葛亮的回信,心里顿时舒畅了很多。兴奋之余,他还不忘将信件向宾客们展示。

一部《三国演义》,能被关羽看得上的人物除了刘备、张飞,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以及黄忠为五虎将。

对与马超同列为“五虎将”,关羽尚能接受,但是当他得知老将黄忠也是五虎将之一后,就坐不住了。他觉得与黄忠这样的老将为伍就是对自己的羞辱。

其实,黄忠的武艺并不在关羽之下,两人曾单挑过三次,最后都打成平手。

《三国演义》中唯一打伤关羽的人叫庞德,他是曹操手下位居前三的战将 。

襄樊之战中,他与关羽两度交手,最后用暗箭将关羽射伤。

关羽曾几次提出想与马超过过招,可惜他们情深缘浅一生未能相见。

马超本是名将之后,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他去京城做官,都被他拒绝。后来他的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兄弟去京城做官,留下马超在西凉接管父亲的部队。

但自他们父子分开之后,马超就越混越差,虽然开局也曾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但曹操后来一招离间计,将他的部队彻底分化瓦解。

马超堪称最无情的人。明知道父亲和两个兄弟以及族人都被曹操控制,就应该先与曹操虚与委蛇,而不是直接与之开战。

最后,马超大败,投汉中张鲁而去,曹操一怒之下杀了马超父兄并灭其三族。

公元2(建安二十年),曹操逼降了张鲁,马超不得不改投刘备。因为跑得匆忙,妻儿都没来得及带走,最后皆命丧曹操之手。

投靠刘备之后,马超做梦都想着夺回失去的领地,替死去的亲人们报仇,可惜一直没能得偿所愿。于是他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至47岁那年病亡。一代名将悄然谢幕,真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有人把降曹视为关羽人生的一大污点 ,其实不然。首先,曹操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惜才爱才之心不容置疑。

关羽来降,即便寸功未建,曹操依然先“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后又“封为寿亭侯,重加赏赐。”

羽翼未丰时的刘备,为了生存,尚且有过依附曹操、袁绍、刘表的经历,关羽在当时的形势下,为保护两位嫂嫂的安全,也只能暂时归顺曹操。

据说关羽降曹后,曹操曾派遣张辽去打探他的心思。关羽则直言不讳地说:

“吾知曹公待我不薄,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生死,不可背之。”曹操听了,更加钦佩关羽的人品。

《三国志》是公认的、记录三国时期那段史实最权威的著作。但该书的作者陈寿,他的父亲是马谡帐下一名参军。

马谡失了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陈寿父亲也受到髡刑的处罚。

陈寿在写作《三国志》时,其思想和立场难免不受到此事件的影响。比如写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关羽,一篇《关羽传》惜墨如金到不足千字。

关羽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关羽关平父子被吕蒙设计斩杀之后,其家族被搜捕殆尽。后来随着蜀吴两国的关系缓和,关氏家族得以返回蜀国。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了报杀父之仇,将关羽全家满门抄斩,可怜关家血脉从此尽断。

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既表彰了他对蜀汉立下的不世功勋,也委婉地指出了从社会底层一步步走到前台的关羽,因其清高孤傲,太过自信等缺点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所以说,这是一个有褒有贬,实事求是的谥号。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的正直、忠义、勇猛无人能敌,他也因此得以死后封“神”。

后世就有这样一副楹联赞他: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