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实用极简国学知识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实用极简国学知识

时间:2021-03-30 10:15:08

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 实用极简国学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国学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国学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哲理、道德、伦理、历史、文学等知识,对于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国学经典知识大合集,希望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

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8、【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0、【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2

十三经

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

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

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

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

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

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3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4

1、《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

2、《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4、《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

5、《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

7、《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5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6

1、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3、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4、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5、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8、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9、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0、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7

经部:儒学经典

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任继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曰‘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曰‘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王淄尘《国学讲话》,世界书局于1935年)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另外国学还指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代始盛。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

目前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8

二十六史

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

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1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

1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1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1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2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

2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

24、《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

2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

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9

1、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5、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6、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7、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8、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9、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10、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0

别杂史

1、《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

2、《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

3、《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

4、《列女传》汉、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

5、《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

6、《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

7、《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

8、《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

9、《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

10、《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

11、《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

12、《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13、《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

14、《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

15、《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6、《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

17、《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

18、《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

19、《吴地记》唐、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

20、《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

21、《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22、《史通》唐、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

23、《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

24、《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1

诸子

《老子》春秋·李耳

又称《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庄子》战国·庄周

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影响深远。

《韩非子》战国·韩非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墨子》战国·墨翟

墨家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

《荀子》战国·荀况

儒家学派重要著作,“性恶论”是其主要的思想,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中国现存最早、最杰出的兵书。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

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管子》战国·管仲

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包括大量具体的治国方术。

《慎子》战国·慎到

慎子的思想是法家思想的开端之一,也深刻影响道家,他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

《论衡》东汉·王充

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以“实”为根据,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文献。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

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2

1、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3

野史

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

2、《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

3、《唐摭言》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

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

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

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

1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

11、《备倭记》明、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

1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

13、《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

1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4

儒家

《传习录》明·王阳明

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

全面阐述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释家

《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

佛教重要经典,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

道家

《抱朴子》晋·葛洪

道家典籍,“内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

《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

记述十洲三岛之方位、幅员、物产及奇闻异事。

《梦溪笔谈》宋·沈括

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神家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

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茶经》唐·陆羽

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酒经》宋·朱肱

宋代酒文献的经典之作,对中国酒文化有高度概括和论述。

《九章算术》汉·张仓

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氾胜之书》汉·氾胜之

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营造法式》宋·李诫

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15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希望通过本文国学经典知识大全集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中国国学经典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