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自动控制原理6.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6.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时间:2019-08-01 02:54:41

相关推荐

自动控制原理6.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参考书籍:《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PDF版下载》

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1.1 性能指标

校正: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方法一般依据性能指标的形式而定

如果性能指标以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阻尼比、稳态误差等时域特征量给出,一般采用时域法校正;如果性能指标以系统的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峰值、闭环带宽、静态误差系数等频域特征量给出,一般采用频率法校正;

二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谐振峰值:

Mr=12ζ1−ζ2,ζ≤0.707(1)M_r=\frac{1}{2\zeta\sqrt{1-\zeta^2}},\zeta≤0.707\tag{1} Mr​=2ζ1−ζ2​1​,ζ≤0.707(1)

谐振频率:

ωr=ωn1−2ζ2,ζ≤0.707(2)\omega_r=\omega_n\sqrt{1-2\zeta^2},\zeta≤0.707\tag{2} ωr​=ωn​1−2ζ2​,ζ≤0.707(2)

带宽频率:

ωb=ωn1−2ζ2+2−4ζ2+4ζ4(3)\omega_b=\omega_n\sqrt{1-2\zeta^2+\sqrt{2-4\zeta^2+4\zeta^4}}\tag{3} ωb​=ωn​1−2ζ2+2−4ζ2+4ζ4​​(3)

截止频率:

ωc=ωn1+4ζ4−2ζ2(4)\omega_c=\omega_n\sqrt{\sqrt{1+4\zeta^4}-2\zeta^2}\tag{4} ωc​=ωn​1+4ζ4​−2ζ2​(4)

相角裕度:

γ=arctan⁡2ζ1+4ζ4−2ζ2(5)\gamma=\arctan\frac{2\zeta}{\sqrt{\sqrt{1+4\zeta^4}-2\zeta^2}}\tag{5} γ=arctan1+4ζ4​−2ζ2​2ζ​(5)

超调量:

σ%=e−πζ/1−ζ2×100%(6)\sigma\%=e^{-\pi\zeta/\sqrt{1-\zeta^2}}\times{100\%}\tag{6} σ%=e−πζ/1−ζ2​×100%(6)

调节时间:

ts=3.5ζωn(Δ=5%)或ts=4.4ζωn(Δ=2%)(7)t_s=\frac{3.5}{\zeta\omega_n}(\Delta=5\%)或t_s=\frac{4.4}{\zeta\omega_n}(\Delta=2\%)\tag{7} ts​=ζωn​3.5​(Δ=5%)或ts​=ζωn​4.4​(Δ=2%)(7)

高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谐振峰值:

Mr=1∣sin⁡γ∣(8)M_r=\frac{1}{|\sin\gamma|}\tag{8} Mr​=∣sinγ∣1​(8)

超调量:

σ=0.16+0.4(Mr−1),1≤Mr≤1.8(9)\sigma=0.16+0.4(M_r-1),1≤M_r≤1.8\tag{9} σ=0.16+0.4(Mr​−1),1≤Mr​≤1.8(9)

调节时间:

ts=K0πωc(Δ=5%)(10)t_s=\frac{K_0\pi}{\omega_c}(\Delta=5\%)\tag{10} ts​=ωc​K0​π​(Δ=5%)(10)

K0=2+1.5(Mr−1)+2.5(Mr−1)2,1≤Mr≤1.8(11)K_0=2+1.5(M_r-1)+2.5(M_r-1)^2,1≤M_r≤1.8\tag{11} K0​=2+1.5(Mr​−1)+2.5(Mr​−1)2,1≤Mr​≤1.8(11)

1.2 系统带宽的确定

在控制系统实际运行中,输入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噪声信号一般是高频信号;

为了使系统能够准确复现输入信号,要求系统具有较大的带宽;从抑制噪声角度看,又不希望系统的带宽过大;

一个设计良好的实际运行系统,其相角裕度具有45°左右的数值;过低于此值,系统的动态性能较差,且对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过高于此值,意味着对整个系统及其组成部件要求较高,造成实现上的困难,或因此不满足经济性要求;同时由于稳定程度过好,造成系统动态过程缓慢;

如果输入信号的带宽为0~ωM0~\omega_M0~ωM​,噪声信号集中起作用的频带为ω1~ωn\omega_1~\omega_nω1​~ωn​,则控制系统的带宽频率通常取

ωb=(5~10)ωM(12)\omega_b=(5~10)\omega_M\tag{12} ωb​=(5~10)ωM​(12)

且使ω1~ωn\omega_1~\omega_nω1​~ωn​处于0~ωb0~\omega_b0~ωb​范围外;

1.3 校正方式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串联校正:装置一般接在误差测量点后放大器前,串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反馈校正:装置接在系统局部反馈通路之中;

前馈校正(顺馈校正):在系统主反馈回路之外采用的校正方式;前馈校正装置接在系统给定值后及主反馈作用点前的前向通道上;

图(a):这种校正装置作用相当于对给定值信号进行整形或滤波后,再送入反馈系统,因此亦称前置滤波器;图(b):这种校正装置接在系统可测扰动作用点与误差测量点之间,对扰动信号进行直接或间接测量,经变换后接入系统,形成一条附加的对扰动影响进行补偿的通道;

复合校正: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结构如下图两种形式。

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校正方式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

在直流控制系统中,由于传递直流电压信号,宜采用串联校正;在交流载波控制系统中,如果采用串联校正,一般应接在解调器和滤波器后,否则由于参数变化和载频漂移,校正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很差;

串联校正装置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

无源:无源串联校正装置通常由RC无源网络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会使信号在变换过程中产生幅值衰减,且其输入阻抗较低,输出阻抗较高,因此常常需要附加放大器,以补偿其幅值衰减,并进行阻抗匹配;为了避免功率损耗,无源串联校正装置通常安置在前向通路中能量较低的部位上;有源:有源串联校正装置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组成,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中,常采用由电动(或气动)单元构成的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微分单元、积分单元组合而成,可以实现各种要求的控制规律;

反馈信号通常由系统输出端或放大器输出级供给,信号是从高功率点传向低功率点;

1.4 基本控制规律

比例(PPP)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控制器,KpK_pKp​称为P控制器增益;P控制器实质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在信号变换过程,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在串联校正中,加大控制器增益KpK_pKp​,可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稳态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D控制器;

输出m(t)m(t)m(t)与输入e(t)e(t)e(t)的关系:

m(t)=Kpe(t)+Kpτde(t)dt(13)m(t)=K_pe(t)+K_p\tau\frac{de(t)}{dt}\tag{13} m(t)=Kp​e(t)+Kp​τdtde(t)​(13)

其中:KpK_pKp​为比例系数;τ\tauτ为微分时间常数;Kp、τK_p、\tauKp​、τ均可调;

PD控制器中的微分控制规律,能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产生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以增加系统的阻尼程度,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在串联校正时,可使系统增加一个−1/τ-1/\tau−1/τ的开环零点,使系统的相角裕度提高,有助于系统动态性能的改善;

实例分析:

Example1:设比例-微分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试分析PD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

无PD控制器时,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Js2+1=0Js^2+1=0 Js2+1=0

系统阻尼比等于0,其输出c(t)c(t)c(t)具有不衰减的等幅振荡形式,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即实际不稳定状态;

接入PD控制器后,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Js2+Kpτs+Kp=0Js^2+K_p\tau{s}+K_p=0 Js2+Kp​τs+Kp​=0

阻尼比为:ζ=τKp/(2J)>0\zeta=\tau\sqrt{K_p}/(2\sqrt{J})>0ζ=τKp​​/(2J​)>0,闭环系统稳定;

PD控制器提供系统的阻尼程度通过参数Kp、τK_p、\tauKp​、τ来调整;

注:微分控制作用只对动态过程起作用,对稳态过程没有影响,且对系统噪声非常敏感;

积分(I)控制器

具有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I控制器;

I控制器的输出信号m(t)m(t)m(t)与其输入信号e(t)e(t)e(t)的积分成正比,

m(t)=Ki∫0te(t)dt(14)m(t)=K_i\int_{0}^te(t)dt\tag{14} m(t)=Ki​∫0t​e(t)dt(14)

其中:KiK_iKi​为可调系数;

由于I控制器的积分作用,当其输入e(t)e(t)e(t)消失后,输出信号m(t)m(t)m(t)有可能是一个不为零的常量;

在串联校正时,采用I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但积分控制使系统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90°的相角滞后,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控制器;

PI控制器输出信号m(t)m(t)m(t)同时成比例地反映输出信号e(t)e(t)e(t)及其积分,有:

m(t)=Kpe(t)+KpTi∫0te(t)dt(15)m(t)=K_pe(t)+\frac{K_p}{T_i}\int_0^te(t)dt\tag{15} m(t)=Kp​e(t)+Ti​Kp​​∫0t​e(t)dt(15)

其中:KpK_pKp​为可调比例系数;TiT_iTi​为可调积分时间常数;

串联校正时,PI控制器相当于在系统中增加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同时增加了一个位于sss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位于原点的极点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以消除或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增加的负实零点用来减小系统的阻尼程度,缓和PI控制器极点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控制工程中,PI控制器主要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实例分析:

Example2:设比例-积分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可变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G0(s)=K0s(Ts+1)G_0(s)=\frac{K_0}{s(Ts+1)} G0​(s)=s(Ts+1)K0​​

试分析PI控制器对系统稳态性能的改善作用。

解:

系统不可变部分与PI控制器串联后,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0Kp(Tis+1)Tis2(Ts+1)G(s)=\frac{K_0K_p(T_is+1)}{T_is^2(Ts+1)} G(s)=Ti​s2(Ts+1)K0​Kp​(Ti​s+1)​

系统由原来的Ⅰ型提高的含PI控制器时的Ⅱ型;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为斜坡函数r(t)=R1tr(t)=R_1tr(t)=R1​t,则在无PI控制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R1/K0R_1/K_0R1​/K0​;接入PI控制器后,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表明Ⅰ型系统采用PI控制器后,可以消除系统对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控制准确度大为改善;

采用PI控制器后,系统特征方程为:

TiTs3+Tis2+KpK0Tis+KpK0=0T_iTs^3+T_is^2+K_pK_0T_is+K_pK_0=0 Ti​Ts3+Ti​s2+Kp​K0​Ti​s+Kp​K0​=0

其中:参数T,Ti,K0,KpT,T_i,K_0,K_pT,Ti​,K0​,Kp​都是正数,由劳斯判据可知,调整PI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TiT_iTi​使其大于系统不可变部分的时间常数TTT,可以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运动方程为:

m(t)=Kpe(t)+KpTi∫0te(t)dt+Kpτde(t)dt(16)m(t)=K_pe(t)+\frac{K_p}{T_i}\int_0^te(t)dt+K_p\tau\frac{de(t)}{dt}\tag{16} m(t)=Kp​e(t)+Ti​Kp​​∫0t​e(t)dt+Kp​τdtde(t)​(16)

传递函数:

Gc(s)=Kp(1+1Tis+τs)=KpTi⋅Tiτs2+Tis+1s(17)G_c(s)=K_p(1+\frac{1}{T_is}+\tau{s})=\frac{K_p}{T_i}·\frac{T_i\tau{s^2}+T_is+1}{s}\tag{17} Gc​(s)=Kp​(1+Ti​s1​+τs)=Ti​Kp​​⋅sTi​τs2+Ti​s+1​(17)

利用PID串联时,可使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还提供两个负实零点;与PI控制器相比,PID控制器具有提供系统的稳态性能优点,还多提供一个负实零点,从而在提高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在系统现场调试中最后确定;

通常,应使Ⅰ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使D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中频段,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