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原创]美国航母偏重俯冲轰炸机 日本注重鱼雷攻击

[原创]美国航母偏重俯冲轰炸机 日本注重鱼雷攻击

时间:2019-05-21 02:49:00

相关推荐

[原创]美国航母偏重俯冲轰炸机 日本注重鱼雷攻击

大体同意你的观点,但有几个问题需要商榷:

1.侦察方面的问题:

毋庸置疑美国的侦察做的比日本好,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报被破译而做的针对性改进,而不是本身美国的侦察就做的那么的好。比如你提到的几个问题:

1.日本的航母巡逻圈是300海里而不是200多海里,而美国的中途岛巡逻圈是500海里,这是5月23日以后才逐渐改进的,尼米兹专门将VP44中队的巡逻机以及第7航空队的B-17全部调到了该岛,这是中途岛密码被破译后做的针对性加强。如果没这个事,岛上将只有陆战队MAG-22大队的两个中队的24架PBY。实际上中途岛的巡逻量比原来增大了5倍还多。而航母和舰载机实战中是无法保持类似的巡逻圈的,美国人保持500海里巡逻圈飞机是早上飞出去,晚上8点才飞回来,而航母是要行驶运动的。中途岛作战中负责战前巡逻侦察的TF-17上的VS-3(约克城)在战斗前也只是完成了300海里巡逻。这可以证明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航母即使可以针对性进行改进,改进限度也不多。同样的,日本在其占领的威克岛上也设置了500海里巡逻圈,在5月23日到开战前两个巡逻圈是重合的,于是双方的巡逻机交火不迭,美国的PBY因性能不足吃了不少亏。

另外日本的巡逻机确实出现了问题,筑摩4弹射问题取消起飞,利根4起飞晚了半个钟,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因素,因为按照计划要在TF-16、17上空飞过的巡逻机是筑摩1,而该机飞过的时候正好遭遇了云层阻挡看不到美国舰队,反倒是利根4号机晚起飞所以擅自改变了航线反而发现了美国舰队,这只能算日本人倒霉。

至于潜艇巡逻圈的问题,其实不是尼米兹的战术,而是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伯特·H·英格利希海军少将安排的12艘潜艇“被置于中途岛以西200海里和以北150海里的海域,形成两道警戒圈,掩护中途岛的西部和北部入口”。 海战当天其中一艘潜艇被发现了而已。类似的日本也设置了潜艇巡逻线,小松辉久的潜艇巡逻线没有生效的原因是美国早就知道6月2日日本袭击中途岛的计划,因此小松的潜艇到达巡逻线的时候,TF16、17都已经到达中途岛北面20海里的攻击位置(也就是所谓的fortune point)了。

然后讲讲武器问题。

先说舰载机数量。按说美国航母的机库设计并不比日本航母大,因为日本航母都是双层机库而美国航母是单层机库。美国之所以核定舰载机数量比日本航母多是因为他们将在甲板上停放的舰载机数也算上了。而中途岛海战中4艘日本航母其实舰载机数都不是满载的。按说4艘航母都有72架以上的载机能力,但实际上赤城战18爆18攻18,加贺战18爆18攻27,苍龙战18爆18攻18侦2(二式舰侦),飞龙战18爆18攻18,总计227架,比额定满员数差了太多。

然后说航母防护问题。一个观点说美国航母逇防护比日本航母要好,实际上未必。在美国来说最早的有航母装甲飞行甲板的封闭式机库的航母是中途岛级,没赶上二战,也就是说二战所有的美国航母都是无装甲甲板无封闭式机库的。而相比之下好歹日本的大凤已经有了25mm的中段装甲飞行甲板了。而即使是早期的航母防护对比,两鹤的水平防护水平是动力舱上有84mm的NVNC装在16毫米的DS甲板板材上,而弹火药库132毫米的NVNC装在25毫米DS甲板板材上。比埃塞克斯级的 64 mmSTS hangar deck+38 mm STS 4th deck丝毫不差,赤城也有79 mm (3.1 in)的水平装甲,比约克城的37毫米水平主装那是好太多太多了。但是碰到殉爆那是真的没办法。

当然还想吐槽一下美国航母的水下防护设计。埃塞克斯级以前的美国航母TDS的设计都很有问题,如约克城在中途岛吃了两颗800公斤的91式航空鱼雷,其中一颗鱼雷打穿了锅炉舱导致船身倾斜动力全失,结果因为动力全失所以抽水系统消防系统全部失效无法损管导致沉没,而大黄蜂在圣克鲁斯海战中同样是吃了两枚鱼雷,同样是打穿动力舱导致动力全失严重倾斜不得不弃船。一艘3万吨级的战舰被一艘鱼雷放倒,这无论如何都很难交代过去。

然后顺便提一下,你说飞龙不是殉爆的这说法有误,飞龙的沉没同样是因为殉爆,飞龙在遇到企业的攻击波时正摩拳擦掌准备发动薄暮攻击,机库里全是油弹全满的飞机,吃了几颗炸弹后毫无意外地发生殉爆然后引起大火被迫弃船。

而所谓的美国重俯冲轰炸而日本重雷击这说法没有什么道理,事实上当时双方的俯冲轰炸机都没有实际上的侵彻对方航母水平防护的能力,除非碰上殉爆,否则要击沉对方的航母只能靠雷击。因此双方都注重雷击,你可以看看实际战例,除了中途岛这4艘殉爆的倒霉鬼,没有任何一艘美日航母是遭到轰炸而沉没的。而中途岛后日美双方都加强了殉爆的防护,在此之后日本航母再没发生过殉爆事件,倒是美国的富兰克林遭遇了一次殉爆,船身倾斜13度差点沉没。美国最后只有SBD建功的原因是TBD实在是烂得可以,美国的鱼雷也同样有问题。

欢迎商榷,因为小编那个贴子不是用来讨论的,所以我在这里答复下。

1、侦察方面的问题:

的确是300海里,不过7架派出去的侦察机里有1架是巡逻半径半径只有150海里的95式水侦。如你所言,TB17当时的位置本来应该被更北面的筑摩1侦察机发现,但因为云层遮盖没被看到;不过美舰队当时也在向南移动中,所以负责更南扇面,延迟了30分钟起飞而且偏离了航线的糊涂蛋侦察机利根4歪打正着发现了它,这应该是日本人运气好而不是倒霉啊。

2、潜艇巡逻圈的问题

英格利希也是归尼米兹指挥吧?而且根据某些资料记述,英格利希本来要求把潜艇散开去执行搜索和攻击任务,尼米兹却认为现在不是用潜艇来大海捞针的时候,所以他把搜索与攻击任务交给了航空兵,并命令巡逻归来的潜艇驻守在中途岛附近,以便有足够兵力来对付日军的任何进攻企图。

3、舰载机数量问题。

美国“约克城”级的最大载机量也可达到90架,中途岛时也没带足(70-80架),飞龙、苍龙受本身吨位、尺寸限制,载机量要比赤城、加贺和两鹤少也是事实(54机+9备用)。中途岛时第1舰航到底带了多少飞机去?很多资料数字有出入,有个说法是第1战队(赤、加)为舰战42舰爆42舰攻51,第2战队(两龙)为舰战42舰爆42舰攻42,共261架,再加上一些水上飞机,似乎怎么也凑不到一些资料上说的322架的损失数,存疑。

4、航母防护问题

封闭式机库主要是为了消除火灾通过舰上通风系统蔓延扩散到机库的危险,它只是重点防止了某一个方面的潜在危险,但并不是说整体抗打击能力就一定比敞开式的高。相反,炸弹一旦穿过上层甲板进入机库内爆炸,我认为敞开式的反而有利,因为可以把爆炸能量通过空气往外传递而减少对舰体结构的损害。所以,航母是否耐炸还是要看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就像现在广告里一句话:看疗效。而二战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日本航母都显得较脆弱,就看中途岛后的例子,像你举的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凤”号马里亚纳海战时只吃了1条潜艇喂的鱼雷就沉了(当然是后来引发汽油蒸汽爆炸,但也可看出日本航母的问题),而“翔鹤”中了3条鱼雷后三小时内速沉,菲律宾海战时“瑞鹤”也是1条鱼雷就让它动弹不得成了死鱼,最后美国人加3条鱼雷给它送了终,最悲摧当然是那艘没载过一机没发过一弹就见了海龙王的号称日本最大的航母的“信浓”号。而美国航母就是给人打不死或很难打死的感觉,只举前期的主力“约克城”级三舰,幸运的大E“企业”号就不说了,东所罗门海战时中3弹,圣克鲁斯海战时中了6弹都沉不了,成了美国海军史上最传奇的军舰;“约克城”号前面贴子里已经说过了,中途岛时本来就带伤上阵,又挨了3弹4雷后才沉掉;但比它更不容易的其实是你举的“大黄蜂”号,它在圣克鲁斯海战中是挨了10弹14雷400多炮弹还有1机撞击后才很不服气地沉没,生命力非常顽强。

4、重俯冲还是重雷击问题

下面有个图,是1942年12月美日航母舰载机配置比较,可以看到美国航母更偏重俯冲轰炸机,而日本相对注重鱼雷攻击(赤城号配27架舰攻,而只有18架舰爆),特别是双方的轻空母的飞机配置更明显,美国全配的是俯冲机,而日本全配鱼雷机;事实上,中途岛后日本海军也检讨了这个问题,在航母舰载机构成上做了变化,增加了舰攻和舰爆的比例,减少了舰攻数目。因为珊瑚海和中途岛两仗下来,鱼雷攻击的效果远不如俯冲轰炸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所以他们认为攻击航空母舰时所采取的战术应该是先使用俯冲机破坏对方航母的飞行甲板,使其丧失飞机起落功能后,再用鱼雷机将其击沉。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转自铁血社区 /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