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音乐学年论文发表

音乐学年论文发表

时间:2024-04-06 17:18:35

相关推荐

音乐学年论文发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整个社会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音乐已经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年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年论文发表篇1

论生态德育在音乐课程中内涵与策略

一、音乐课程中的生态德育内涵

生态德育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亨用自然、

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①而生态德育在音乐课程中有着独特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音乐与德育的关系

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德育性。音乐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精髓是追求“真、善、美”,而对追求这一境界的前提是必须培养人有一颗“爱、明、净”的心。我们常讲“教人先求真、育人先育心”。培优育人的德育目标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德育比作一味药,这味药需要一个“药引子”,那就是“情感”的教育,而音乐正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德育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有着独特的德育魅力。

(二)音乐与生态德育的关系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效法大自然的规律。②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正是人类效法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真实写照,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体现。只有做好生态德育、保护好自然环境,音乐文化才能长久繁荣和发展。

面对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保护自然母亲、提高生态素养,树立生态危机意识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溯本求源,音乐作为源于自然的艺术形式,在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发挥其独特德育魅力,拓展教育功能, 承担生态德育的教育任务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二、音乐教学中实施生态德育的策略

音乐教育是做好“生态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和生态德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教学内容上融合生态德育:

1.充分利用教材中显性的环保教育内容

音乐学科的教材中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环保教育相关内容,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育时机、找好切入点、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贯彻教材中的生态德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在课程标准中此单元提出这样的总要求: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这一单元中《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两首歌曲本身就是显性的和环保教育内容:在教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时,教师可围绕歌曲中“环保性”的歌词:“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生命之河在我们心中歌唱”、“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展开教学思路,向学生讲解生态学知识,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帮助学生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村公民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绿色,关注环保事业的生态素养。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态德育的隐性因子

有些教学内容表面上看并未包含生态德育资源和因子,教师只有变换视角,分析教材,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和提取,才会发现其中有着丰富的生态德育内涵和文化。

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五单元中有一首乐队合奏曲――《森林狂想曲》,虽然器乐曲无法像歌曲一样以歌词为切入点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但是我们通过探寻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音乐的构成要素便可以发现这类器乐曲中包含着独特的“生态智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创作背景,我们知道《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乐曲描述了气候湿润,树木茂盛的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种类繁多的生物繁衍生息、生机勃勃的场景。

通过分析音乐编配方式,我们发现《森林狂想曲》中许多地方运用了“自然音效”:乐曲中时常出现风声、雨声以及树蛙、飞鼠、猫头鹰等动物叫声。这种音效加强了音乐的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中。

提取出这样的生态德育内涵以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生态体验”的方式进行生态德育渗透和融合。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模仿自然界的美妙音响配合乐曲。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废品制作小动物的造型,配合乐曲进行表演等。在这样的参与活动中学生能够自主的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伟大,理解生命的多样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3.收集整合各领域生态德育资源

近几年来,许多优美抒情的音乐小品在创作中,融入自然的音响和韵律。让繁忙紧张的现代都市人在喧嚣烦闷的城市生活中、在有限的时空里,即刻进入大自然的怀抱;在鸟啼、虫鸣、风声、水潺中回归自然,置身于森林、大海、高山、草原中;使得动荡的心灵获得宁静、苦闷的精神得到慰藉、不安的情绪趋向平和,并在与自然共谐中增强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这类音乐我们可称其为“环保音乐”。“环保音乐”传播迅速、雅俗共赏,不仅是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更是我们进行生态德育的丰富资源。③ 例如:瑞士班德瑞乐团出版的唱片《绿色森林》《海底世界》和《花神》等,当中使用了世界名曲和中国名曲的旋律,加上真实的自然音响使人在聆听的同时瞬间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这类音乐对提升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④

另外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有着丰富的生态德育资源,教师通过收集和整合,运用到教学中去,能提高生态德育的多元化和实效性。

例如:在课外领域有着丰富的本地艺术文化资源和乡土生态人文资源,它们以文本、音乐、图画、神话故事和民风习俗等形式存在。这类资源有着多样性、特色性、具体化、生活化等特点。它们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果能在教学中引入利用,能够使学生在体验本土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的同时,强化其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二)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渗透生态德育:

1.遵循人性化生态德育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遵循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注意生态德育渗透的巧妙、自然,生动、有趣;摆脱盲目说教,注重引导和启发。应该遵循“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德育目标;追求“艺术美育―情感教育―生态德育”的德育进度。

遵循人性化生态德育原则,还应该让德育回归生活,贴近自然。强调引入社会生活中多元化的生态德育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另外,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并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师应该扮演欣赏者、引导者、配合者的客体角色,与学生共同体验、领悟生态关系的内涵和真蒂。

2.搭建梯度型的生态德育过程

德育的教育过程是需要经历“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梯度型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结合音乐的学科性质,注意德育内容渗透的有目标、有计划。在确定了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总要求下,应该把德育目标按“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梯度进行学期计划和课时安排。同时,梯度型的生态德育过程最终应该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生态行为实践,自主探索和体验,发挥生态能力和生态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行为。

3.讲求体验式生态德育模式

“生态体验”是生态德育工作中重要的德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我们著名德育专家刘惊铎在其《道德体验论》一书中提出了“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强调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强调教学对象的实践行为,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领悟。采用“学习―体验―探究―领悟―内化” 体验式生态德育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求、自主内化,最终理解生态关系的内涵,生长出良好的生态素质,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能力的教学过程。

4.采用融合性的生态德育形态

在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是不能偏离本体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能淡化和代替本体学科的课程目标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既完成本体课程教学任务又完成生态德育的教学目标,两者要彼此融合、相互补充。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类似“夹心饼干”德育教学形态展开教学:“知识要点呈现―拓展―德育渗透―知识要点的回归―德育强化―知识要点的回归”。这种模式使得本体课程和生态德育内容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包容、自然通畅,既能完成本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很好的发挥学科的生态德育功能。

三、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提出了“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强烈号召。在此形势下,高度重视学校生态德育的建设、加强学校生态德育力度已经刻不容缓。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实施生态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将本体课程内容和生态德育策略有机整合,努力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完善学生生态文化知识结构、增强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谢晓霞:《生态德育当前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研究生》,10期,第86页。

②韩宝强:《音乐与自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第154页。

③罗小平:《音乐与环保》,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05页。

④罗小平:《音乐与环保》,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06页。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学年论文发表

音乐学年论文发表篇2

论音乐与动效在动画片中的重要作用

自从有声影视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音乐与动效语言就扮演着最不详细的恍惚语言的角色,但是它又是最富于显现性和衬托性的要素,在影视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画作为影视四大片种之一,运用绘画或其它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定格摄影”的方法,以每秒24格的速度,将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中的故事搬上荧幕,画面中充满了夸张、魔幻、想象,为了使画面更具有生机,使屏幕形象愈加详细、更有立体感,动画导演都不得不对作品的音乐与动效的制作质量十分注重,这也就使得动画对音乐与动效的配音要求要远远高于其它影视作品。

1、无声动画与有声动画

1.1无声动画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是1892法国人雷诺的《一杯可口的啤酒》,在巴黎格雷万蜡像馆上映,并获得成功。在此三十多年间,动画都处于无声的状态,在这期间动画是靠什么存活下来的呢?

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欧纳斯特·林格伦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理论为依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电影中,画面和声响不是同等重要的。通常有声电影中的视觉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总的来说,他表现更多的东西。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它使人能最充分地欣赏自然界中无限的创造,而耳朵之所以相对次要,是由于它能听到眼睛已经看到的事物。”这样看来,在影视制作中视觉感受似乎要重要于听觉感受,或是优于听觉感受。

1.2有声动画

1928年沃尔特·迪斯尼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卡通动画《汽船威利号》。片内的米老鼠没有说话,只随着轻快的音乐跃动和吹口哨。但他可爱的形象博得了观众的喜爱,这也使米老鼠成为全球明星。这部以米奇为主人公的动画影片,很好地利用了音樂来配合角色的夸张动作和滑稽表情,音画同步这种最新技术的运用促成了动画产业飞跃性的跨度,标志着动画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声音在动画片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对动画片中的声音创作手法进行归纳并结合实例说明动画中声音的重要性。

2、动画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分类及作用

在动画片中声音与画面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结合比在其它影片中显得更为亲密、更为新奇、更为机智、更富有创意。

动画片与真人演出的电影不同,它的卡通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存在,可以是人虚拟出来的,而声音的加入则为这些虚拟存在的卡通角色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赋予了性格和情感,使观众相信它的真实性,认同它的存在。

对白、音乐、音响是动画片中声音元素的基本成分,将各种声音元素有目的地选择,有组织地运用,便能产生创造性的构思。

2.1对白

对白是除动画画面以外最主要的故事叙述表现形式。它包括动画人物思想的语言表述和喜怒哀乐等情感表达时发出的声音,如人物的对话,笑声,哭泣,叹息,焦躁,咆哮等。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人类最完善的交流工具,在动画这种虚拟的人物世界也是如此。这些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声音再加上配音演员的不同音色,不同处理声音方式,清晰地表达了人物的逻辑思维,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带动了剧情的发展。

2.2音乐

音乐在动画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音乐的抽象性使它经常被用来代替语言和音响,借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内在精神世界、描绘情绪情感、渲染气氛、解释画面、交代时代背景、确定节奏等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人物背景音乐logo,情节背景音乐,主题曲。

1.人物音乐logo

人物音乐logo,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品牌的视觉logo而言的,是人物的听觉识别标志。“人物背景音乐logo”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用音乐、音响和语言来传递动画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点、丰富的内心情感由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达到让观众记忆动画人物形象从而记住整部动画的功效。

2.情节背景音乐

用音乐语言在某种特定的场景情节下,抒发人物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画面所呈现出的环境气氛、评论、推动情节、衔接前后两场或多场戏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3.主题曲

主题音乐出现在开头和结尾。缓慢凄清的节奏奠定了动画的基调,在高潮的部位体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起到深化主题、加深记忆、引发共鸣等多重作用。

(三)音响(动效)

音响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除对白和音乐之外所有声音的统称。音响通常被分为下面几类:

动作声效:由人或动物的行动所产生的声音,如走路声、开关门声、打斗声等;

自然声效: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而发出的声音,如山崩海啸、风雨雷电、鸟叫虫鸣等;

背景声效:也称为群杂,如集市上的叫卖声、战场上的喊杀声等;

机械声效:因机械设备运转而发出的声音,如汽车、轮船、飞机、电话铃声等;

枪炮声效:各种武器、弹药所发出的声音,如枪声、炮弹、地雷的爆炸声等;

特殊声效:人为制造出来的非自然音响或进行过变形处理后的音响,这类音响在动画片中运用得较多。

声音的创作多是声音创作者的主观表达。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各有不同。声音所负载的信息使画面变得有血有肉活跃起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电影创作中,音响不只是重复画面上已经出现的事物。还可以作为剧作元素纳入影片的结构中,成为创作手段之一。吉甘说过:“只要重视音响,精心运用音响,声音所产生的感染力,并不次于可见的视觉造型。”

4、结语

对白(语言)———人类最为完善的交流工具,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形象方面的丰富表现力。

音乐———最早进入电影的一个声音元素。从默片开始,音乐就一直是电影的忠实伴侣,帮助观众读解画面内人物的情绪,渲染故事的气氛。随着有声电影的发展,音乐逐步加入影片内部,成为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好的电影音乐应该是融化渗透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之中的。

音响———对于动画来说,音响的艺术功能不仅在于能增强生活感和真实感,还可以通过夸张变形与画面配合,产生的喜剧效果不亚于其它元素。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动效在塑造动画角色、创造时空环境、烘托环境、确定节奏、奠基动画基调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如同美味佳肴中的调味品一样,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没有它的存在即使是再好的剧本,再好的人物,再好的镜头表现方式,也不是最好的呈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