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艺术方面论文 关于艺术的论文 艺术类论文

艺术方面论文 关于艺术的论文 艺术类论文

时间:2018-07-29 09:09:55

相关推荐

艺术方面论文 关于艺术的论文 艺术类论文

艺术是到达人类统一的一种手段,在同一感情下结合他们,并增进个人和人类的共同幸福,因此在艺术的世界,只有果敢地不断奋斗,才能获得胜利。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方面论文篇1

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画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以及众多画家的长期创作与实践,在主题和内容上发展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种,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则形成了工笔、写意两大流派。中国画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绘画技巧,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即便是今天,在世界绘画体系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 简析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指在绢、宣纸、棉帛上作画,并装裱后的卷轴画。中国画是汉族乃至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形式,利用毛笔沾墨在绢或纸上作画,在线条、笔墨、意境等方面明显的风格特征。中国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按照技法可以分为写实与写意。中国画的创作,是古人对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宗教、哲学、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是古人思想和精神的反映。

由于中国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将就中国画的意境、线条和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这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让读者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有着更为清楚的认知和理解。

二 中国画意境的艺术特征

意境是中国画的最鲜明的特征,是指中国画中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所引发的情感体验,是一幅画作所体现的深邃思想内涵。追求意境,抒发强烈地主观情感,是中国画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意境通常通过构思、取景、构图、造型,或主次关系、虚实关系等画面处理,以表现出画作的立意,突出气韵生动。在绘画的过程中,中国画借助线条、色彩、物象等都是为了表达意向,即意境,作为中国画的灵魂,在表现作品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对欣赏着有着持久的吸引力。中国画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实相生的意境

中国画的虚实相生意境表现通常是采取以虚景衬托实景的手法,虚景增加了想象空间,增强了画作的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虚实相生的意境通过虚与实的对比与烘托,突破实物的限制,借助欣赏者无限的想象,实现画家与欣赏者的思想交流,强化画作的思想表达。

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非常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意境,展现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如他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中有青山、泉水、乱石以及蝌蚪,却没有一只青蛙,画家用蝌蚪表明了蛙声的

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画在创作时,赋予客观事物以主观情感,以此达到对意境的表现,也就是中国画的意境强调情与景的融合。中国画通常会采取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侧重画面的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不会过于专注描绘客观事物,而是同时关注主题思想的表达。中国画情景交融的意境,将情与景融为一体,景中含情,情中带景,赋予自然事物以主观情感,增加画作的情感表现力。

宋代诗人苏轼开创了借景抒情艺术表现手法的先河,创作的《枯木怪石图》通过枯萎的草木和怪异的石头,以表现出作者本身郁结的心情。画家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了有生命的感情,借此表达情感,看似是无意识地创作,实则为有意识的融合,由此情景交融成为了中国画意境的重要艺术特征。画家经常使用梅兰竹菊等事物表现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这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画中非常常见。如北宋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兰,表现画家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高洁气质。这种托物言志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在中国画中非常普遍,画家借助事物,表达情感,丰富画面效果,增强人文内涵。

三 中国画线条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采用以线条为造型手段,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翻看中国绘画史,不难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学会了在彩陶器上绘制人面鱼纹起到装饰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成熟,线条早已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元素。由于我国绘画受到老庄“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的哲学思想影响,艺术作品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境界,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因此,画家借助线条以描绘事物与画面,赋予画作浓厚的主观情感。画家在创作时,早已超越了线条所描绘的客观事物的约束,通过概况与提炼,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达到写意传神的目的。西方绘画强调写实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尽可能展示客观事物真实的视觉感受,相比较而言,中国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在创作方面不受限制。此外,中国画家制造了各种不同的毛笔,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工具的支持,画家也可借此勾勒出多变的线条。中国画线条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有力的造型

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能够以最简单的线条,准确、生动、迅速地勾勒出物象的形体,突出物体特征。画家可以用画笔描绘出任意想要表达的事物,简单几笔勾勒出人物或实物的造型,也可通过多种线条细腻地描绘出人物衣褶或远山上的青松。如宋代武宗元创作的《朝元仙仗图》,画面中的女性人物的皮肤圆润、细腻,衣装服饰飘逸、灵动,人物表情生动、自然,能够感觉到画面人物润滑的肌肤,逼真的血肉之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虽然绘画没有任何色彩,但是线条就足以表现出整幅画的艺术性。

丰富的情感 俗话说,画如其人,画家的性格、情感都通过画笔展现在画面上,也就是绘画是画家性格和情感的体现。中国画深受老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追求情景交融,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线条作为手段,赋予线条以主观情感,丰富情感表达。中国画的线条是画家表现性格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如吴道子,性格奔放豪爽,用线挥洒自如,势如破竹;李公麟博学多才,用线带有着强烈的书卷气,线条细腻、婉转。

强烈的审美性

中国画的线条本身造型多变,或细或长、或粗或短、或刚柔并济、或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欣长的竖线,倾泻而下,如同高山上落下的石头,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具有强烈的阳光之美;弯曲蜿蜒的曲线,婉约回转,荡气回肠,犹如少女转动的玉颈,具有阴柔之美;高古游丝描俊秀、修长、流畅,突显了连绵不断;枯柴描给人沧桑、凝重、老连之感。中国画多种线条造型,为画家提供了多种创作的技法,丰富了画作的艺术审美性。

四 中国画色彩的艺术特征

色彩是中国画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情感影响力。中国画的色彩不像其他绘画,在设色上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浓缩性,即“随类赋彩”,是指根据物象种类的不同,进行概括性的设色,通常同一种类的物象会使用同一种颜色。虽然物象的颜色会千变万化,但是在中国画处理时,通常都会遵循一定的设色原则,体现出中国画色彩的高度概括性。中国画色彩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感性丰富,侧重写意

在西方的绘画中,色彩的处理非常客观,色彩都是反映出物象真实的颜色,特别是画家在作画时,非常注重光影的变化,通过观察和认知以表现出所绘事物的固有颜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展现出物象变化多端的色彩。但是中国画却非常不同,不注重物象的固有色,而是根据画家的情感赋予物象颜色,强调物象的意向性,即写意性,因此中国画画家不注重物象真实颜色的反映,不考虑光线、环境等因素。并且,中国画设色的主观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大唐盛世,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画家喜欢使用华丽鲜艳的颜色,如大红、大绿;到了唐朝末年,国力衰弱,水墨画逐渐代替了绚丽的风格;及至宋代,内忧外患,国力大不如唐朝,绘画的设色就变得更为淡雅,以黑白两色为主。由此可见,中国画的设色不是反映真实的客观事物颜色,而是以主观情感为主,不受客观约束与限制,而是强调画家的内心情感,这也就体现出了中国画的写意性。

设色主次分明

西方绘画因为追求物象的真实颜色,颜色复杂多变,而中国画的色彩主要是为了体现主观情感,在设色方面比较简单,通常一幅画中,仅需设定一个主色调,其他颜色作为辅助颜色,体现出了中国画设色的主次关系。主色调在整体画面中起到主导画面的作用,其他颜色作为辅色,服务于主色,这样就使得整幅画颜色统一,欣赏者能够从颜色判定一幅画的主次关系。中国画的色彩搭配追求简单,给人清新、明快的视觉感受,也体现出了中国画的东方韵味,与西方绘画在色彩搭配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重墨轻色

古人将赤、黄、青、黑、白五色作为基本颜色,对应于五行的各元素,认为五色能够代表世界一切的事物。在中国画中则通常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不同于西方绘画三原色的观念。在中国画在设色方面重墨轻色,推崇“水墨至上”,墨色是最主要的,其他颜色只是辅助颜色,使得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中国画重色轻墨的设色特点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画最初是非常注重色彩的,新石器彩陶上复杂的色彩搭配就是体现;到了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诞生了色彩斑斓绚丽帛画;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已经非常熟悉色彩的运用,善于色彩搭配;到了唐代,将浓郁的色彩推向顶峰,无论人物、山水、工笔画都大量使用颜色,并且技巧高超;到了宋代,国力衰弱,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色彩画开始向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发展,逐渐形成了重墨轻色的设色风格,以后中国画一直维持着这一色彩风格,最终成为了中国画重要的色彩特点。

五 结语

中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性,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中国画在意境、线条、色彩等三方面具有深刻的艺术特征,认识和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体会画作的美感和意境,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人文素养,升华情感,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页带来更多的艺术方面论文

艺术方面论文篇2

浅析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

引言

长时间以来,影视动画艺术不断沉淀、革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深受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青睐,影视动画凭借其夸张的艺术手法、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以视觉上、精神上的冲击体验,具备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气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影视动画行业产生了大量成功的作品。而对于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和更好的发展。

一 影视动画角色概述

影视动画角色的含义

影视动画角色类似于一部电影中的演员,属于动画中采取生命形式展开表演的主体,从字义上可界定为Cartoon character或者Animation character。影视动画角色作为一种假定形象,可以发挥表达感情、传达意义的作用,属于真实社会中所不存在的由艺术家虚拟创造的形象。影视动画角色或是人物,或是动物,或是不具备生物的物体,还可以是取值神话传说的各式各样形体的组合。此类角色为设计师创造的卡通形象,它们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凸显真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态度、理想夙愿等。影视动画角色这一创造有着十分强的幽默感、想象力,相比常规影视创作,其有着戏剧性表演形式和夸张、自由的表现手法要求。

影视动画角色的意义

(1)推动动画故事发展。角色之于故事不可或缺,故事的发展需要得到角色内容的推动。影视动画故事同样如此。影视动画角色不仅有着自身特有的生命力,还能够促进动画故事具备更佳的可看性。就好比,美国动画片《赛车总动员》为观众述说了一部赛车意外迷路于一个陌生城镇,并在朋友的帮助下获知生活意义的故事。表面上而言这部动画的故事并不十分新颖,但创作者通过将故事安插在汽车身上,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汽车角色,使原本冰冷的机器拟人化,并采取新奇的造型设计,使该部动画大获成功。

(2)呈现原型意识。艺术作品均能够一定程度呈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人类机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影视动画作为一种虚拟艺术,以儿童为主要观众人群。该特有属性意味着动画可作为原型的有利载体,对集体无意识中内容进行有效呈现,且影视动画角色可作为原型的集中呈现。

(3)折射民族文化。良好的影视动画角色一方面可以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可以折射出某一国家民族的特色文化。创作者将自身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汇聚于影视动画角色创造中,把富含民族文化的形象呈现给观众,凸显各式各样的民族审美情趣。

影视动画角色的划分

伴随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生了诸多影视动画角色形象,并可作如下划分:

(1)角色属性划分。就角色属性而言,可将影视动画角色划分成人物角色、动物角色以及抽象角色等。其中,人物角色大部分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好比《风中奇缘》、《宝莲灯》、《蜡笔小新》、《埃及王子》等影视动画,里面的角色创造有的夸张简化,有的全面写实,大体上则是与人体结构比例相符,并有着与真人类似的形态动作。动物角色通常被应用于承接真实生活中的故事,不仅具备真人情感,还具备动物生活习性,相较于人物角色备受青睐。好比《海底总动员》、《小鹿斑比》、《小蝌蚪找妈妈》等均是将动物作为主要角色的动画作品。

(2)美术风格划分,就美术风格而言,可将影视动画角色划分成漫画风格、写实风格以及装饰风格等。漫画风格动画角色属于影视动画的主流角色形象,该部分角色形象引入了漫画创作手法,借助平面造型形式,对客观形式展开夸张变形,强调主要特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生动性,好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樱桃小丸子、Hello Kitty等。写实风格动画角色创造将自然中客观事物作为基础,形态、结构等设计如实,角色性格塑造、服装制定等同实际,与现实生活中原形相符。

二 影视动画原型意识概述

针对客观事物展开形象具体塑造

在影视动画中,通常可找到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角色,好比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有着善良勇敢、聪明机智的特征,不仅是羊村最聪明积极的羊,而且永远保持微笑,上进、乐观。喜羊羊往往可以在羊村出现危难的时候,通过聪明才智将灰太狼打炮,保卫羊村。在该部动画中,大部分角色形态可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创作者正是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各种角色性格特征鲜明的表现出来。

呈现深层寓意获取认同感

在影视动画中,作品的成功与否受原型意识很大程度影响,自观众文化涵养、价值理念的共鸣感着手,关注观众对主流文化的追崇心理,创造出观众内心接受的影视动画角色形象,倘若进一步结合现实社会中相似事迹原型来改编成动画故事情节,便可以促使观众形成情感共鸣,更可以提升观众情感体验,最终收获一部成功的影视动画作品。

三 原型意识下的影视动画角色创造

长时间以来,影视动画艺术不断沉淀、革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深受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青睐,影视动画凭借其夸张的艺术手法、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以视觉上、精神上的冲击体验,具备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气息。全面影视动画行业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理念不断优化影视动画角色创造。如何进一步在原型意识下强化影视动画角色创造可以从以下相关方面着手:

影视动画角色的故事情节改编

(1)事件改编。

影视动画故事通常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代表性,影视动画故事有的取自传世文学著作、神话传说,有的通过创作者结合真实生活展开改编。在改编过程中,通常选取角色属性凸显、方便借助动画呈现的顾上,好比由《西游记》改编的《大闹天宫》,由《木兰辞》改编的《花木兰》、由《冰雪女王》改编的《冰雪奇缘》等。此类创作原本便是十分经典的文学著作,有着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由它们改编的动画故事战胜邪恶、保卫祖国等事件矛盾鲜明,促使动画角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2)环境改编。

影视动画艺术是一门虚拟艺术,其中的环境是动画创作者认为改编的。《怪物电力公司》把故事编排于不真实的怪物世界中,奇思妙想的世界凸显故事情节、角色的异乎寻常,进一步促使怪物角色们的一言一行变得水到渠成,为人所接受。《蜡笔小新》呈现了日本一个普通家庭的家庭故事,环境虽然很平常,小新家人、伙伴的行为却能够赢得社会大众的欢笑。

(3)语言改编。

在影视动画中,大部分动画角色均有着自身经典的语言。“真相只有一个”,听到这句话,便会让人想到《名侦探柯南》中的柯南;“我还会回来的”则会让人想到《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此类经典的语言使得人们对动画角色更加印象深刻,并进一步有效刻画了角色形象。

影视动画角色的形象描绘

(1)结合美学观点。

不论是哪一种艺术均应当结合相应的美学观点。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在角色创作过程中应当结合美学视觉设计观点,好比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衬与均衡等。就变化与统一而言,其普遍存在于各式各样艺术创作中,是一种基本的造型设计原理。在动画形象创造期间,服装、发型、妆饰等存在不同种类的变化,然而对一套动画形象创造来说,应当追求不同部分内在联系与整体的全面统一。

(2)善用设计手段。

动画有着随意、自由的特征,然而在角色创造过程中,应当善用一定的设计手段,好比夸张与变形、添加与联想、概括与简化等。就夸张与变形而言,其不仅是动画角色的重要特征,还是动画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对夸张与变形的有效使用,能够使角色特点更为突出,获取意想不到的视觉形象。

(3)确保整体和谐。

动画角色并非孤立存在,于角色创造期间,应当关注角色与角色、角色与背景等相互的搭配,从而确保整体和谐。就角色与角色而言,通常一部影视动画中会出现众多的角色,每一个角色有着自身独立形态的同时,相互又是存在一定联系的。通常情形来说,主角总是被描述的相对精细,个性鲜明、特点夸张等;配角则作为主角的附属,细节单一、色调相较于主角存在显著差异。

影视动画角色的表演手法

(1)拟人表演手法。

动画创作源自于真实社会,动画角色富含真实情感,因此方可产生动人的情节。鉴于此,不管动画角色是人物角色、动物角色,还是抽象角色,他们的行为均一定程度具备人的特性,他们的表演是真人表演的另一种呈现。好比,《赛车总动员》中,各种汽车角色都有眼睛、嘴巴,可说话可做表情;《海底大冒险》中,鱼类角色们既可说话做表情,还穿着绚丽的衣服等。

(2)夸张表演手法。

在影视动画中,夸张表演手法一方面可应用于设计静态形象,一方面还可应用于处理角色形体语言。好比惊讶时极度曲张的四肢、逃窜时身后扬起的灰尘、被击飞后消失于天际等,此类夸张表演手法下的形态特征有着显著的不切实际性。然而在人类知觉特性中理解、选择的作用下,观众通常会对夸张表演手法下的形态特征产生深刻的印象。

(3)简约表演手法。

在影视动画中,简约表演手法的应用,可有效对复杂的动作进行简化,促使角色行为动作看上去更契合现实,同时不失动画角色行为动作的特征。简约表演手法有着十分强的表现力,且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在电视动画、偶类动画中普遍得到使用。好比在《名侦探柯南》中,多数角色动作均使用简约表演手法,行走、奔跑等均契合现实。

结语

总而言之,影视动画艺术属于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影视动画艺术超越了常规电影艺术,通过以原型、虚拟为基础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给观众以全新的视觉体验。于影视动画艺术之中,角色创造属于全面动画的核心,重要影响着动画成功与否。在动画角色创造期间,应当每时每刻凸显其原型意识,使动画角色具备各式各样的精神世界。影视动画角色的创造应当凸显角色自身鲜明的个性,还应当与时代发展原型意识共性性匹配,真正意义上可赢得认可,发挥传达文化内涵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