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汽车行业一体化压铸深度研究:轻量化需求高增 一体化压铸蓄势待发

汽车行业一体化压铸深度研究:轻量化需求高增 一体化压铸蓄势待发

时间:2020-03-23 15:50:35

相关推荐

汽车行业一体化压铸深度研究:轻量化需求高增 一体化压铸蓄势待发

(报告出品方:民生证券)

1 节能+新能源续航需求迫切,轻量化大势所趋

“双碳”目标下,政策对于汽车百公里油耗提出要求。 年 10 月,中国 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发布,对各种 类型的汽车每百公里油耗提出了要求,预计在 203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到总销 量 40%,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达 3.2L,响应“双碳”目标。从燃油车角度来看,汽 车的平均油耗与整车质量呈正相关,汽车轻量化对于降低传统车油耗具有积极促 进作用。据研究数据,汽车重量每减轻 10%,最多可实现节油 5-10%;汽车整备 质量每减少 100 千克,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3-0.6 升。

新能源续航需求加速轻量化。国内汽车新能源化进程提速,据乘联会数据, -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从 2.7%大幅增长至 13.4%,渗透 率于 年达到历史新高 27.6%。新能源渗透率持续走高,但“里程焦虑”仍限 制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一般来说,传统内燃机车加满油可以行驶 500 公里以 上,而大部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 300-500 公里左右,仍然存在差距。解决里程 焦虑包括:1)提升电池能力密度。《我国制造 2025》明确了动力锂电池的展开 规划: 年,电池能量密度抵达 300Wh/kg;2025 年,电池能量密度抵达 400Wh/kg;2030 年,电池能量密度抵达 500Wh/kg。电池能量密度短期内较难 提升;2)增加电池组数量并减重。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由于搭载三 电系统,往往比燃油车重 10%,增加电池组数量可提升续航里程,但是电池组总 重达 900Kg,已占总车质量的 42.7%。综上,提升续航里程应最大化进行新能源 汽车减重。 新能源汽车新增三电系统(电池、电机与电控),整车整备质量普遍高于传统 燃油车。据 DuckerFrontier 研究,由于减少了燃油车用发动机、传动系统以及其 他零部件,新能源车用铝量分别减少了 49/39/5kg;由于新增电池包、电驱动系 统等,新能源车在动力传动系统、电池包与车身结构件及其他零部件分别使单车用 铝量提高了 30/142/7kg,轻量化势在必行。

轻量化大势所趋,轻量化路径主要包括材料、工艺、结构三个方面,可从动力、 车身、底盘、内外饰等多个部位减重。材料方面选用铝合金、碳纤维等质地较轻的 材料进行制造可以实现降重,轻量化材料零部件除减重外还可以提升汽车性能,如 铝合金制造的各种零部件壳体的散热性能更好,镁合金制造汽车方向盘骨架柔韧 性更好,使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刹车片可承受更高的热冲击,耐磨性好等。另外,轻 量化材料相对钢铁而言,整体而言更加美观。为此,整车厂商有动力开发包括轻量 化材料在内的新材料,提升汽车性能、美观度等,实现品牌升级,提高议价能力。 在制造工艺上,使用激光焊接或液压成形技术,可以在工艺上减少零件的使用数量, 在不同部位连接处减少材料使用,从而减轻质量,结构优化则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 进行结构设计,从而减少质量。 三电系统的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实现轻量化和提升续航的关键路径。三电系 统主要的减重方式有:1)电池箱体、电机壳体、结构件等采用轻量化材料;2)结 构优化:电驱系统集成化(减速器、电机和电控从各自独立的壳体设计,到电机、 减速器壳体一体化和三大件壳体一体化)。随着更多功能集成到电驱动中,壳体也 将叠加更多的功能设计,例如,电机、电控及减速器均需冷却系统,因此,壳体的 设计需要考虑冷却管路的设计和布局,对壳体供应商的产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国内外企业致力于轻量化制造。结合汽车轻量化节能、减重、降本的优势,在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的背景下,轻量化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车企轻量化方 向包括:1)在汽车底盘、动力、车身、电池盒等部件上用铝合金代替钢;2)内外 饰件使用塑料代替钢;3)使用一体化压铸工艺。汽车零部件每个环节都能实现轻 量化制造,国内外主流零部件公司均在致力于轻量化制造。

2 轻量化材料势在必行,轻金属用量持续提升

据星源卓镁招股说明书,从应用上来看,钢铁、铝合金和塑料是汽车上使用最 多的三大类材料,按重量计算, 年三类材料占整车的比例合计约为 80%, 其中钢铁占 62%,铝合金和塑料占比均为 8%至 10%,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比 例仅约为 0.3%。 轻量化材料势在必行,轻金属用量持续提升,均衡成本与收益是关键。轻金属 及复合材料价格相对钢铁更加昂贵,大量使用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以白车身为例, 钢车身重量在 375kg 左右,假设钢价为 5 元/kg(参考爱采购钢价),白车身材 料价格约为 1875 元;如果使用铝合金代替钢,其重量为 230kg,减重比例接近 40%,以 20 元/kg(参考爱采购铝合金价)的价格计算,白车身材料价格约为 4600 元。因此,厂商需综合考虑使用轻量化材料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由于重量下降带 来的收益。

2.1 铝合金材料性能优良,单车用铝量持续提升

铝合金是现阶段较好的轻量化材料之一。铝合金的性能、密度、成本和可加工 性等综合优势突出:1)密度上,高强度钢的密度是 7.87g/cm³,而铝合金的密度 是 2.7g/cm³,传统汽车中车身约占整车重量的 30%-40%,用高强度钢替代普通 钢材能减重约 11%,而如果采用铝合金,减重效果约为高强度钢的 2.25 倍,镁合 金减重效果优于铝,但受限于镁自身化学性质活跃、不如铝合金耐腐蚀,加工生产 成本高昂,目前在汽车行业应用较少;2)性能上,铝合金塑性优良,工业生产中 的铸、锻、冲工艺均能适用,适于广泛应用于压力铸造工艺,其余材料如镁合金面 临价格较高及高温抗蠕变问题,碳纤维是脆性材料,具备高昂成本,难以普及,高 强钢凭借其高强度应用于车身关键部位,但减重效果有限;3)性价比方面,铝合 金的价格约为高强度钢的 6.7 倍,镁的价格约为高强度钢的 16.7 倍。因此在综合 性能、成本、制造技术和机械性能等方面都表现出色。铝合金加速代替汽车钢材零 部件,例如气缸体、变速器壳、转向机壳、发动机罩等等,绝对减重均可达 70kg。当前众多主流车型均采用全铝车身,前后悬架大部分材料也采用铝合金,用铝化程 度越来越高,最大程度实现轻量化制造。

铝压铸件广泛分布在汽车的动力、传动、三电、底盘等系统。铝合金压铸件主 要应用在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和车身领域,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在动力系统、车 身、底盘结构件上更加积极采用铝合金压铸件。其中车身结构件是车身构造的框架, 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后纵梁,A、B、C、D 柱,前、后减震器,左、右底大边梁和防 火墙、后备箱底板等。

2030 年单车铝合金用量有望翻倍增长。目前底盘、车身、刹车系统等用铝转 化比率较低,未来十年内汽车的多个主要部件用铝渗透率都将明显提高。根据 CM GROUP 分析, 年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单车用铝量分别为 145kg 和 173kg, 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提出我国 2025/2030 年单车用铝量目标为 250kg/辆和 350kg/辆,2030 年单车铝合金用量相较于 年有望翻倍增长。

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发展,拉动车用铝合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公司作为领先企 业将充分受益。假设用铝单价不变,结合我们的汽车销量测算,得到 2025 年国内 汽车用铝量有望达 653 万吨,汽车铝合金市场规模有望达 2610 亿元,较 年 增长 67%,公司作为铝压铸企业,将充分受益。

2.2 镁合金性价比大幅提升,发展空间广阔

镁合金减重优势明显,单车用量有望持续提升。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 线图 2.0》规划,未来 10 年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不变,铝、镁等轻量化材料在车 身的应用比例有望不断上升。 年、2025 年、2030 年,单车用镁量计划达到 15kg、25kg、45kg,镁合金整车占比分别为 1.2%、2%、4%,发展空间广阔。

镁合金有着减震等独特的优势:1)密度较低但强度高,在主要金属中,镁的 密度相较于铝降低 35%,是目前商用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2)韧性好、阻尼衰减 能力强,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声;3)热容量低、凝固速度快,压铸性能好;4) 具有优异的切削加工性能;5)资源丰富且易于回收再生。综上,镁合金可满足军 民多领域对轻质、高强、抗冲击、防辐射等要求,目前镁合金压铸工艺处于高速成 长阶段。

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主要为壳体类和支架类,主要系:1)轻:采用 镁合金一般可在铝轻量的基础上再减轻 30%~40%。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有色金 属工业发展规划》,轮毂成为车用镁合金的重点推进领域,较铝合金轮毂轻 38%, 国内各企业与研发机构正不断加大对镁汽车轮毂项目的投资与技术研究;2)减震: 在弹性范围内,镁合金受到冲击载荷时,吸收的能量比铝合金高 50%,减振量大 于铝合金和钢铁,可以降低汽车运行时的噪声,因此用于制造支架类零部件可以提 高汽车的平衡性、安全性和舒适性;3)散热:镁合金导热系数约为铝合金导热系 数的 1/2,多应用于汽车车灯散热架、仪表盘骨架等对散热性能要求较高的零部件。

我国是镁资源大国,镁储量丰富。据美国地质局数据, 年我国金属镁产 量为 90 万吨,占全球金属镁产量的 88%; 年中国共出口各类金属镁产品 49.8 万吨,同比+4.3%。

目前镁合金压铸件产量占总体压铸件产量的比例仍然较低,但随着镁合金压 铸工艺的逐步成熟,汽车轻量化趋势的不断推动,我国汽车用镁需求量快速增长。 镁合金汽车压铸件市场容量=单车用镁合金量*汽车销量,以《中国轻量化技术发 展路线图规划》 年单车用镁量计划值(单车平均镁合金用量 15 公斤)、 年汽车销量 2686 万辆计算, 年镁合金汽车用量为 40 万吨。据星源卓镁测 算,在实现《技术路线图》目标的情况下,即单车用镁合金量分别达 25kg/45kg, 2025/2030 年国内汽车镁合金用量将有望达到 68.94/124.09 万吨,市场空间广 阔。

镁价下跌使得镁性价比大幅提升,镁合金上车有望加速。镁合金由于耐腐蚀性 较差,且价格高昂,经济性较低等因素,应用受限。国内外厂商逐步通过降低镁合 金的杂质含量(特别是铜、镍、铁的含量)及表面钝化处理等方式来提高镁合金压 铸件耐腐蚀性,并在熔炼工艺中采用混合气体保护以解决专用溶剂腐蚀建筑物的 问题,使得镁合金压铸生产再度活跃。 年我国镁均价暴涨主要是由于受到环 保政策的影响,镁生产企业被限产,使得市场供应减少,推动价格飞速上涨。截至 年 6 月 8 日,镁价已回落至 2.25 万元/吨。据星源卓镁招股说明书显示,当 镁合金价格与铝合金价格比等于 1.29 时,生产相同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及加工成 本基本一致,镁铝价格比在 1.2-1.3 时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足以取代铝合金并大 规模用于工业生产。结合长江有色市场镁/铝均价来看,镁铝价格比在 年 11 月以后开始稳步下降, 年 3 月下旬甚至跌至 1.2 以下,镁铝价格比的下降使 得镁性价比大幅提升,镁合金应用空间打开。

3 轻量化新技术持续创新,一体化压铸趋势明朗

金属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轧制、锻造、挤压和冲压等,钢板多用冲压工艺, 铝合金以铸造工艺为主,压铸工艺效率高且适用于复杂结构零件,应用较为广泛。

白车身由多种工艺构成的车身结构件和冲压的覆盖件(前翼子板、四门两盖等) 焊接而成,通常包含 400~600 个具有复杂型面的冲压件、4500~5500 个焊点。

冲压件及压铸件在汽车车身中应用分布广泛,冲压件约占汽车制造总零部件 的 70%,可通过热成形/一体式冲压等方式实现轻量化;压铸件工艺趋势为一体化 压铸,对冲压焊接件存在一定的替代。

3.1 铝合金以压铸工艺为主,一体化压铸趋势明朗

3.1.1 一体化压铸降本增效,ASP 有望提升至万元

车用铝合金中铸造工艺占比较高,铸造工艺中高压压铸生产效率较高,有利于 降本增效。从铸造的各种工艺来看,高压压铸生产效率相对高,且可用于生产薄壁 产品,在车身结构件中应用范围较广。高真空压铸技术是指在压铸过程中抽除压铸 模具型腔内的气体,使得压铸模型腔中的真空度达到 90KPa 以上(绝对压力 10KPa 以下),其生产的压铸件含气量仅为 1~3ml/100g,从而消除或显著减少压铸件 内的气孔和溶解气体,大幅降低废品率,提高压铸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适用于 高强度高韧性、复杂薄壁零件的生产,例如一体化压铸的后底板、前舱等。

大尺寸铝合金压铸件催生一体化压铸工艺。轻量化提升铝合金用量,顺应趋势, 铝合金压铸件尺寸越做越大。但由于铝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较高、熔点低、易氧化 等特点,采用传统冲焊工艺存在的热输入过大引起变形、气孔、焊接接头系数低等 问题被放大,旧工艺下铝合金成本高效率低,一体化压铸应时而生。一体化压铸将 大型结构件中原本需要组装的多个独立的零件重新设计,并使用超大型压铸机一 次压铸成型,直接获得完整的零部件,大幅减少冲压及焊接流程,优化了结构件性 能,有望加快铝合金渗透。

一体化压铸应用范围持续拓宽。特斯拉得州奥斯汀工厂 年一季度财报显 示,该工厂在后底板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地板(前纵梁)的一体化压铸,将前后底 板的零部件数量从 171 个减少至 2 个,焊点数量减少了 1600+个。 年特斯 拉在德国柏林工厂开放日上表示:计划用 2-3 个大型压铸件取代原有的 370 个单 体零件,组成下车体总成,重量将进一步降低 10%,续航将增加 14%。随着一体 压铸工艺的成熟,一体压铸产品将从后底板产品拓展到前舱、中底板、电池托盘等 相关零部件。

三电壳体的轻量化成为新能源车减重的重要方向,CTC 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应 用有望大幅减少电池包重量。 1)电驱+电控轻量化:目前电机、电控、BCU、PDU、DCDC、OBC、减速 器等多个部件集成化趋势催生多合一电驱壳体,节省空间的同时实现减重,例如比 亚迪海豚的八合一、华为的 DriveOne 七合一、上汽变速器&威迈斯七合一等。采 用一体化压铸可高效生产较为复杂的多合一壳体,在保障结构件性能的同时实现 减重,打开一体化压铸工艺应用空间。 2)电池轻量化:动力电池系统由电池盒、电芯和电池管理系统构成,要实现 整车轻量化,减轻电池包重量成为了关键。

电池结构的演变可分为模组标准化(电芯-模组-电池包)、CTP(大模组、去 模组化)、CTC/CTB(电池底盘、车身一体化)三个阶段。电池结构集成化、一体 化成为必然趋势,一体化压铸技术可将前车身、底盘电池包和后车身等多个部分直 接压铸成车身。马斯克曾表示,采用了 CTC 电池技术后,配合一体化压铸技术, 可以节省 370 个零部件,为车身减重 10%,每千瓦时电池成本降低 7%,也能做 到更强的密封性。一体化压铸有望助力 CTC 技术落地,大幅降低电池包重量。

3.1.2 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整车厂加速入局

特斯拉: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Model Y 后底板和前舱已落地, 计划实现下车体零部件全替换。 年 4 月,马斯克宣布将从意大利工程公司 IDRA(IDRA 自 年起,就将发展方向锁定为向更大型整车一体化压铸解决方 案布局)购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台铸造机,用来制造 Model Y 后车底部分,同 年 10 月,特斯拉公布上海正在安装 3 台超级大型压铸机。目前 Cybertruck 后底 板 9000T 设备已到位,12000 吨的压铸机正在研发。

造车新势力转型包袱小,快速跟进。电动车进入平台化生产初期阶段,新势力 车企冲压、焊接等大型设备较少,转型包袱小,更有动力和意愿去推广一体化压铸 工艺,蔚来、小鹏、理想、华为小康、小米、高合等紧跟特斯拉发展。整车厂加速 布局,布局一体化压铸的企业还包括:1)国际品牌车企:沃尔沃、大众、奔驰、 福特等;2)自主品牌:长城、长安、一汽、吉利、东风等。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均已为旗下部分 30 万以上的纯电车或下一代 平台布局一体化压铸,一体化压铸车型不断扩充,2024 年搭载一体化压铸的车型 有望快速放量。结合压铸机引进时间来看,我们预计 2024 年市场有望迎来一体化 压铸车型上市热潮。

3.1.3 一体化压铸壁垒较强,全产业链加速转型

一体化压铸产业链上游由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厂商、压铸机和压铸模具厂商 组成,中游为第三方压铸厂和自建产线的整车厂,下游直接对接主机厂。随着行业 需求迸发,较多压铸/冲压企业购入大型压铸机布局一体化压铸,产业链逐步扩大。

材料端:目前免热合金研发及量产以海外企业为主,国内量产厂家较少,立中 集团率先实现技术突破。立中集团率先实现技术突破,解决了国外产品因硅含量较 低导致的流动性较差而造成的后续一体化压铸零部件报废率较高的问题,采用了 独特的低 Mo 变质技术,Mo 含量仅为国际同类变质含量的 1/5-1/7,解决了一体 化过程中的偏稀性问题,在保持高强度和良好铸造性能的基础上,延伸率较传统压 铸材料提升了 5 倍以上,较国外同类材料价格可降低 15%-20%。 年,立中 集团的免热处理合金分别完成了两家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后纵梁、后地板、电池 包等项目的前期验证和推进。 年 2 月,公司被国内某新能源车企选定为 150KWh 免热电池包下箱体(低压铸造)材料唯一供应商,后期同步验证 100KWh 真空压铸免热电池包下箱体。 年,公司与文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 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新能源汽车的大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一体化铸造电池盒箱 体等产品的材料开发和工艺应用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凭借丰富的新能 源汽车客户资源,公司已与多家下游整车厂及压铸厂展开了合作,持续加快免热处 理合金的市场推广和量产进程。

设备-压铸机端:大型压铸机厂生产较为集中,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商较少。目 前全球仅 4 家压铸设备商可提供 6000T 以上超大型压铸机,包括力劲科技、布勒、 伊之密和海天金属。 年全球第一台 6000T 压铸机由力劲子公司意德拉研发 成功,供特斯拉 Model Y 的后底板使用。从目前压铸机的采购情况来看,国内企 业龙头优势明显,力劲和伊之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设备-模具端:一体化压铸的大尺寸、高密封性、定制化、流动性等特点对模 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关键点主要在于 1)浇注系统设计,保证良好的充型顺 序和流态;2)排气与密封性设计,保证真空性,减少气泡;3)热平衡,保障冷却 均匀等。目前,一体压铸的压铸模具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最常见的是由专业模具 商设计,设计期间专业模具商将与压铸厂、整车厂深入沟通需求,如广州型腔、赛 维达;另一种是压铸厂商自有模具厂进行设计,如文灿模具。

国内中游压铸厂商主要包括爱柯迪、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旭升集团、美利信、 嵘泰股份等,各公司产品各有侧重。国内车用铝压铸市场参与者众多,产品类别丰 富,从发动机系统到三电系统,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实现产品全覆盖。从公司 角度看,各家公司在扩大品类的同时仍有侧重业务。

目前国内铝合金压铸件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压铸件大型化趋势下行业集中度 有望提升。从铝合金压铸行业竞争格局来看, 年国内头部铝压铸公司市占率 均仅在 2%-4%,头部地位不显著,预计产能规模靠前及客户优质的企业未来将在 规模化效益以及盈利空间方面获得较大竞争优势。

从部分头部铝压铸企业业绩表现来看,营收方面,近年来广东鸿图收入持续领 先行业,文灿次之,旭升集团与文灿股份营收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归母净利润方 面,旭升集团和爱柯迪表现较为亮眼。

从盈利能力来看,近年来旭升与爱柯迪的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30%左右的水平, 净利率始终保持在 10-15%的水平,公司成本管控能力较强。

从费用率来看,广东鸿图三费费用率从 年后快速下滑,旭升集团三费费 用率较低;从研发费用率来看,泉峰研发费用率相对较高,爱柯迪、广东鸿图次之。

各家研发投入不断加码,巩固行业竞争力。从研发费用来看,23Q1 广东鸿图 研发费用达 1.33 亿元,位列同比公司第一位;从研发人员占比来看,22 年广东鸿 图为 16%,位列第一。

短期来看,各压铸企业前期持续投入,资本开支较大,良率受材料、模具、压 机设备等因素限制,文灿作为先发企业,不断积累经验,迭代工艺,具备较强的先 发优势;中期来看,随着一体化压铸产业链中游企业激增,行业竞争逐步加剧,技 术/客户有望助力压铸企业抢占市场份额;长期来看,一体化压铸技术较为成熟, 头部压铸企业份额进一步提升,部分自主品牌整车厂有望参与中游生产。

3.2 车身冲压件市场较大,热成形及一体式冲压低成本减重

在铸造、轧制、锻造、挤压和冲压等车身加工工艺中,冲压件占比最大达到 70%,广泛应用于车门、侧围、顶盖、底板等车身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及车架上的横 梁、纵梁等底盘冲压及焊接零部件。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测算,平均每辆车上包含 1500 余个冲压件,单车配套价值超 1 万元。

3.2.1 热成形满足高强度轻量化,AB 柱加速应用

热成形可实现薄壁、高强度性能下减重。热成形技术(热冲压)是一种将金属 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冲压成型并快速冷却,使其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的 技术,使得常温下较难成形的金属可以进行复杂形状零件的冲压。直接热冲压需要: 1)加热金属材料(初始强度为 500~600MPa,一般为硼合金钢板 22MnB5)至 880~950℃,使其均匀奥氏体化;2)将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保温,待温度均匀后 合模(热冲压),保温保压;3)模具中布置的冷却回路以 20~300℃/s 的冷却速 度对保压状态下的工件淬火冷却至 200℃,使得冲压件得到硬化并形成马氏体组 织(抗拉强度在 1500MPa+,屈服强度 1000MPa+)。同时,热成形技术还能够 提高金属材料塑性,保证产品的成型精度和一致性。

在车身结构上,热成型钢板主要应用于前地板和车门加强梁以及 A 柱、B 柱 等重要部位,在发生撞击时,尤其在侧面撞击时,可有效减少座舱变形,保护驾乘 人员的安全。以大众迈腾为例,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板占整个车身的 16%,这种钢 板每平方厘米能承受 10 吨以上的压力,可以让车身承受力提高 30%。奥迪 A3 白 车身材料比例中热成形占比达 22%。自主品牌热成形应用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 快,为了满足安全性和轻量化的双重要求,相关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如奇瑞艾瑞泽 7 采用了 7 个件,质量比例达到 4.76%,但技术上主要依靠热成形供应商,主机 厂设计和分析能力不够。未来,国内车型将持续扩大应用,使得综合成本下降,形 成良性循环且主机厂的设计和分析水平也将逐步提升。

3.2.2 一体化冲压减少焊点,可实现薄壁轻量化

一体冲压成型(Integrated Stamping)是一种将多道冲压工序整合在同一模 具中完成的金属加工技术,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据海斯坦 普,一体式冲压可应用于一体式门环、一体式地板、一体式前围板、一体式后地板 框架等,其中一体化热冲压门环是将 A 柱、B 柱、门槛梁和车顶边梁采用激光拼 焊将不同强度的材料焊接在一起后,再进行热冲压集成的车身零件。一体化冲压可 用于生产薄壁、高强度要求的冲压零部件,减少生产周期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精 度。

一体化冲压可在保证零部件强度下实现轻量化。据海斯坦普数据,一体式门环 以 1 个门环零件取代传统 4 个不同厚度的冲焊零件,可实现整车降重约 6kg,有 效提升车辆轻量化效果,还可通过扭转和碰撞载荷的有效传递,提升车身刚度及碰 撞安全防护性能,效果上可以减重 5%。海斯坦普规划一体式热冲压地板可将 16 个元件变为 1 个,达到降本 15%、减重 10%的效果。

一体化冲压具备低成本、高性能、轻量化等优势,已被多家主机厂应用。1) 低成本:总生产成本得到降低的原因主要包括零件数量的减少和材料利用率的提 高,焊接工艺的简化,工装和模具成本的降低,一体式冲压降低 OEM 装配线的复 杂度降低,使装配线的占地面积减少。这节约了焊装工艺和设备成本、物流运输和 包装成本。目前,已有特斯拉、吉利、宝马、通用、哪吒汽车等多个汽车品牌运用 一体化冲压技术。为了打造赛博充电桩方便收纳和强保护性的箱体,特斯拉中国团 队首次将一体式冲压成型技术应用于充电桩,并选用高强度低碳钢材质让外壳更 耐撞,其抗机械冲击等级超过 ik10,相当于可承受 5kg 重物从 1 米高度落下的冲 击并保护内里的充电部件不受伤害。

4 重点公司分析

爱柯迪:铝制中小件隐形冠军,产能与转型进入收获期

深耕铝合金精密压铸,中小件隐形冠军。公司深耕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十余载, 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雨刮/动力/热管理/转向/制动等系统,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三电 系统、汽车结构件、汽车视觉系统等合金精密压铸件。 年公司实现营收 42.65 亿元,同比+33.05%;归母净利润 6.49 亿元,同比+109.29%。

新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量价齐升迈入业绩释放期。公司在提升中小件市占率的 基础上,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目前已基本实现新能源三电系统,自动驾驶/ADAS 影像系统、热管理系统用铝合金压铸件产品全覆盖。据公司公告, 年公司新 能源汽车用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为 20%,新增订单中新能源占比达 70%(三电/ 智能驾驶/热管理/结构件各占 40%/12%/10%/5%),公司智能电动化转型加速。

一体化压铸深化布局,成本优势凸显。产能方面,截至 年底,公司储备 土地近千亩,包括宁波本部土地 356 亩、柳州基地 90 余亩、爱柯迪智能制造科技 产业园 118 亩、墨西哥北美生产基地 76 余亩以及安徽含山 433 亩土地,为后续 订单的释放做好产能储备。截至 22M11,公司投产土地在 640 亩左右,以单亩产 值 0.12 亿元计算,对应爬坡后产值规模将达到 77-80 亿元,为后续业绩持续增长 提供保障。此外,爱柯迪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大吨位 6100T 压铸机于 年 4 月份进场,有助于公司扩大零部件品种,提升 ASP。

旭升集团:铝合金压铸龙头,产能与转型进入收获期

汽车精密铝合金压铸龙头,打造铝合金工艺平台型公司。公司深耕铝合金精密 压铸件十余载,主要产品基本覆盖汽车动力/底盘/电池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变 速/传动/电池/悬挂等核心系统,生产制造满足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需求 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品类丰富。

目前公司主要客户有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新能源主机厂, 包括特斯拉、北极星、采埃孚、长城汽车、宁德时代等。公司 年实现营收 44.54 亿元,同比+47.3%;实现归母净利润 7.01 亿元,同比+69.7%。公司 年毛利率为 23.91%,盈利能力领先行业。Q1 公司实现营收 11.73 亿元,同 比+18.28%;归母净利润 1.93 亿元,同比+60.79%。

公司压铸先发制胜,锻造及挤压待持续放量。公司拥有 40 余台瑞士布勒、德 国富莱等自动化压铸机,吨位在 210T-4400T,铝压铸产品产能高达 5 万吨/年。 公司横向扩展工艺品类,由原先的压铸,拓展至锻造、挤出,是全国少数掌握三大 工艺并兼具量产能力的企业。公司于 年开始进行锻造工艺布局,建设六厂一 期项目生产扭臂、转向节等锻造产品; 年进行挤压工艺布局,建设挤压毛坯 件、机加工积压件等挤压产品产线。 年 3 月,为了顺应下游市场需求,公司发行 28 亿元可转债规划建设新 产能。项目规划如下:1)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拟新增电池系统壳体总成 50 万 套、电控系统结构件 146 万套、控制系统结构件 100 万套。2)轻量化汽车关键 零部件项目拟新增传动系统结构件 130 万套、电控系统壳体总成 60 万套和电池 系统结构件 25 万套。3)汽车轻量化结构件绿色制造项目拟新增传动系统结构件 80 万套和轻量化车身结构件 70 万套。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扩产和集成化发展, 将顺应绿色低碳转型下电动汽车轻量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公司主业优势,占据有利 市场。

公司积极完善产能布局,持续放量满足交付订单需求。目前公司在宁波北仑在 建或已建有 10 个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产能在 100 亿左右,位于北仑的 1-5 号工 厂以高压压铸板块为主;6 号为铸锻件工厂,7 号工厂以挤压产品为主,8 号以机 加工为主,9 号和 10 号工厂包含压铸和挤压板块。当前 1-8 号工厂已基本全部投 产,其中 6 号工厂的新能源汽车精密铸锻件二期项目因疫情影响,项目建设所需 设备采购、运输、安装组织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制约,预计 年年底投产;公司 9 号工厂在根据建设进度推进中。公司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投资了第 11 个生产基 地,湖州工厂 540 亩地会分两期进行建设,预计会在 25-26 年分批释放产能,对 应零部件集成化项目。

万丰奥威:一体两翼布局,新兴业务迎来发展期

内生外延协同发展,业务布局形成。万丰奥威成立于 2001 年 9 月,起家业务 为铝合金轮毂制造。经过 20 年的发展,公司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形成了以“镁合 金-铝合金-高强度钢”金属材料轻量化应用为主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和以顶级通航 品牌“钻石”为依托的通用飞机制造产业“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格局。

业绩稳定增长,协同发展持续开拓。营收端,- 年公司营收复合增 长率为 15%,其中 年受海外市场萎靡影响,公司营收出现下滑; 年受 疫情影响公司经营受到较大冲击,营收规模迎 年以来最大跌幅。 年 年公司拥抱新能源汽车发展,积极调整客户结构,营收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利润端,公司盈利能力受规模、原材料等因素影响较大, 年受海外市场萎靡 影响,公司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 年受原材料及海运费价格大幅上涨 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年随着原材料及海运费价格的稳定,公司盈 利能力向上修复,净利润出现拐点。

公司实现汽车轻量化+通航飞机双轮驱动。轻量化方面,铝合金轮毂卡位新能 源,客户结构优化带来二次增长;镁瑞丁定位全球镁合金部件龙头,受益新能源与 自主高端化趋势,国内市场持续开拓带来单车用镁量提升。万丰飞机为全球前三固 定翼活塞式通航飞机制造商,短期受益于驾校培训市场,中长期受益于国内通航市 场的放开。

镁合金部件:受益新能源汽车发展,单车用镁量有望提升。公司旗下子公司镁 瑞丁为全球镁合金部件龙头企业。镁瑞丁后续的成长动能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的 客户开拓以及品类拓展带来的单车用镁量提升。客户开拓方面,镁瑞丁积极开拓国 内新能源客户,并已经成为蔚来、比亚迪、小鹏等头部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在产品 开拓方面,镁瑞丁产品储备丰富,方向盘支架、仪表板支架等产品相继已经投入量 产,同时储备了包括车身件、电驱壳体等前沿产品,为后续镁合金在车端的普及奠 定基础。

铝合金轮毂:卡位新能源,客户结构优化带来新增长动能。汽车轮毂属于竞争 充分的行业,目前主要产能集中在国内,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公司为 汽车铝合金轮毂领域的头部企业,具备年产 2200 万套产能。同时公司为新能源趋 势下转型积极的轮毂厂商,当前已经完成客户结构的优化,成为奇瑞、比亚迪、长 城、问界等主流厂商的核心供应商。我们认为,客户结构的调整将为公司轮毂业务 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通航飞机:短期培训需求明确,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根据 GAMA 统计, 年全球通航飞机存量为 44.6 万架,而截至 年中国仅有 3000 多驾,存在较 大差距。当前无论是在政策支持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内通航市场发展趋势向 好,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短期培训市场需求旺盛。万丰飞机为全球前三的活塞式 固定翼飞机制造商,具备研产销全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公司加快国内市场开拓, 逐步引入 DA50 等重磅机型,有望保持稳定发展。

瑞鹄模具:汽车模具龙头,乘轻量化东风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国内汽车模具龙头企业,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公司主要产品为冲压模具(覆盖 件模具、轻量化板材模具等)及检具、焊装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移动机器 人、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及周边设备、轻量化零部件(铝合金精密压铸、一体式压 铸件等),公司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汽车白车身制造技术、智能 装备及轻量化零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年公司实现营收 11.68 亿元,同比+11.78%;归母净利润 1.4 亿元,同比+21.54%;Q1 公司实现营 收 3.84 亿元,同比+184.37%;归母净利润 0.43 亿元,同比+185.84%。

重点发力新能源轻量化,产能建设加速布局,客户持续拓展。公司新培育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将围绕汽车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轻量化底盘件、动总及三 电结构件等精密铝合金压铸件产品,动力总成单车价值量约 1000 元,车身一体化 结构件单车价值量约 2000 元,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司新建产能 年 陆续投产,随着新产品放量,公司迎来第二成长曲线。

美利信:通信及汽车压铸件双轮驱动,一体化压铸打开成长 空间

公司深耕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二十载,与通信及汽车领域头部客户合作紧密。公 司成立于 2001 年 5 月,由美利信投资、大江集团和青山工业出资成立。公司 2002 年进入微型车领域, 年进入乘用车领域,并在 年获得 ISO/TS16949 认证证书,正式进入通信领域; 年 11 月 2 日,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 司; 年 4 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深耕通信及汽车领域铝合金精密 压铸件二十余载,目前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华为、捷普、爱立信、比亚迪、秦安股份、 特斯拉等全球知名通信和汽车领域制造商。

公司产品分为通信和汽车两大类,新能源带动公司汽车类产品占比逐步提升。 1)通信类:公司在通信领域产品主要为 4G、5G 通信基站机体和屏蔽盖等结构件, 2)汽车类:公司汽车领域产品主要包括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 系统和车身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车身系统和电控系统的铝合金精 密压铸件,- 公司汽车类产品占比均在 4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类产 品占比快速提高。

年公司实现营收 31.7 亿元,同比+38.97%;归母净利润 2.24 亿元,同 比+125.44%;Q1 公司实现营收 8.23 亿元,同比+26.61%;归母净利润 0.56 亿元,同比+52.04%。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 17.28%/7.08%。公司逐步加强与 5G 通信、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两大重点领域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增加高附加值产品 的比例,随着高附加值产品逐步量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目前产销利用率始终保持在 80%左 右。公司铝合金压铸机的产能利用率主要受客户订单和公司对客户产品未来预测 数据的影响,-H1 公司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近 80%的水平。目前公司 具有压铸机 90 台,模具设备 14 台,压铸机成新率较低。随着公司 5G 通信基站 和新能源汽车压铸件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产能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一体化压铸加速布局。全流程管理保障产品质量。1)8800T/7000T 一 体化车身结构件下线:公司与国内知名装备企业——海天集团强强联合,成功研 制 HDC8800T 超大型智能压铸机, 年 4 月公司 7000T 超大型一体化车身结 构件下线仪式在美利信现代工业园二期工厂成功举行,一体化压铸量产能力领先 行业;2)大型压铸模具技术领先:目前拥有独立的具备大型复杂压铸模具自制能 力的模具公司,掌握了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成分控制和应用要求,高真空压铸等高 新技术领先,能够为客户提供贯穿压铸工艺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通信类结构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传统汽车零部件和汽车 类零部件-模具收入。核心经营假设如下:

1)通信类结构件收入:公司通信类结构件业务稳健增长,为公司主要利润来 源。目前通信主设备商为华为和爱立信,受芯片限制,华为全球 5G 基站建设速度 趋缓, 年公司通信业务营收增速为 7%, 年爱立信全球 5G 发展带动公司营收增长,23 年公司通信业务平稳发展,24-25 年公司有望进一步拓展通信客 户,我们预计公司该业务 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 17.87 亿元,-2025 年 营收增速分别 7%/11%/18%;23 年铝价趋于稳定,我们预计公司该业务 - 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16%/16%/16%;

2)汽车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传统汽车部分业务将受 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公司加速建设新能源汽车系统、零配件生产线,提高公司包括 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品在内的生产能力,持续扩大现有业务。/ 年公司 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55%/42%,考虑到公司新能源电驱及电控系统铝压铸件产 能及客户持续拓展,未来公司新募投项目落地,产能将持续释放,我们预计该业务 -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46%/28%/26%;/ 年公司该业务毛利 率为 18.76%/15.85%,23 年铝价趋于稳定,我们预计该业务毛利率较为平稳, -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16%/16%/17%;

3)其他业务:公司其他业务主要要包括房屋租赁收入、废料销售收入及材料 销售收入,我们预计其每年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维持在 4%左右,-2025 年实 现营收 1.25/2.25/3.25 亿元,毛利率较为平稳,预计 -2025 年毛利率维持 在 45%。

嵘泰股份:转向器壳体压铸龙头,加速三电及结构件转型

公 司 前 身 嵘 泰 有 限 成 立 于 2000 年 , 年 公 司 首 次 通 过 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年在墨西哥设立海外子公司莱昂嵘 泰,扩产母公司产能,开拓北美新市场; 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嵘泰 股份,同年 12 月引入扬州嘉杰,设立员工持股平台; 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后公司积极融资发展新能源和海外业务, 年发行可转债,拟投建新能源 零部件业务及墨西哥工厂二期项目。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铝压铸企业,客户资源优质,为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 外知名T1及车企配套。公司实现营收15.45亿元,同比+32.87%,Q1 公司实现营收 4.37 亿元,同比+23.76%。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销 量大幅提高;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4 亿元,同比+32.82%,Q1 归母 净利润 0.36 亿元,同比+4.82%,主要系公司不断完善业务发展模式,销售规模 持续增长。未来随着公司超大型压铸机逐步量产,公司营收有望持续上行。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转 向、传动、制动系统等铝合金精密压铸件,转向长壳体、转向管柱等转向系统铝压 铸壳体占比较高,并不断扩大对新能源汽车配件产能投入。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业务模式,产销率始终维持在 100%左右。公司汽车 类产品在 年的产量与销量分别同比增加 23.21%/15.65%, 年- 年产销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公司业务全球布局,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扬州、珠海以及墨西哥。公司总 部位于中国扬州,在中国扬州和珠海拥有多个压铸厂、模具厂:1)珠海嵘泰是公 司在南方区域的生产基地,定位是发展欧洲市场业务的经营主体;2)嵘泰压铸以 生产销售大型铸件产品为主。此外,公司在美洲和欧洲有多个制造基地、仓储基地、 研发中心以及服务办公室,莱昂嵘泰主要面向北美市场业务,为母公司扩充产能。

博俊科技:冲压领域“黑马”,扩大精密零部件优势

主攻冲压领域,逐步扩大产能。公司成立于 年, 年成功上市,公 司现有量产产品主要为冲压零部件,车身模块化产品。自 年以来,公司冲压 业务占比一直超过 70%, 年公司的冲压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达 82.4%。 从 年起,公司逐步扩大产能,成立重庆博俊、成都博俊和西安博俊。据公司 公告,截至 年 4 月,公司常州工厂和重庆工厂产能处于逐步释放阶段,公司 预计 2024 年-2025 年工厂有望完全达产。目前公司压铸产品正处于项目开发阶 段,公司募投项目(成都项目)产品为车身模块化高压铸铝一体化产品,成都项目 建设截至目前施工主体结构已完成,前期设备已在采购中,该项目有望于 2024 年 4 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体化压铸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疫情扰动短期营收,盈利韧性凸显。 年公司营收达 13.91 亿元,同比 +72.7%,归母净利润为 1.48 亿元,同比+75.6%。同时,该公司将产品品类从冲 压零部件拓展至白车身模块,单车价值量显著提高, 年全年业绩有较大增长。 Q1 公司实现营收 4.13 亿,同比+82.91%,归母净利润为 0.34 亿元,同比+95.75%,业绩加速释放。

新能源汽车产品放量带动公司毛利率上行。 年公司毛利率达 25.10%, 同比+0.87pct,净利率为 10.63%,同比+0.17pct,随着客户结构优化,公司盈 利能力有望持续上行。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公司客户群体稳定,成立初期已与多家麦格纳、伟世通、 凯毅徳等主要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公司 年与蒂森克虏伯集团建立合作, 年与伟巴斯特集团建立合作,零部件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大众、福特、通用、 上汽、东风神龙、吉利、长城、理想等知名汽车企业所生产的车型中。 年公 司成功开发了比亚迪、长城、极氪等客户,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多利科技:特斯拉核心供应商,一体化压铸打开成长空间

深耕汽车冲压零部件,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公司于 年成立,是集模具/ 检具、大中小型冲压零部件、总成焊接拼装一体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商,主要客 户包含传统整车厂以及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为新能源车型提供车身冲压件, 年特斯拉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年公司实现营收 33.55 亿元,同比+21.03%; 归母净利润 4.46 亿元,同比+15.78%;Q1 公司实现营收 8.26 亿元,同比 +12.39%;归母净利润 1.07 亿元,同比+4.50%。

冲压件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公司 IPO 扩产抢占份额。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冲 压件及冲压模具,公司生产并销售的冲压零部件合计 300 余种,产品种类丰富且 具有协同效应。公司冲压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前纵梁、水箱板总成、后纵梁、天窗 框、轮罩、门窗框、顶盖梁、A 柱内板、B 柱加强板和挡泥板等,广泛应用于汽车 覆盖件、车内支撑件、座椅系统、仪表系统、排气系统等。

公司引入 6100T 大吨位压铸机,一体化压铸有序向前。公司在现有冲压、焊 接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一体化压铸业务,在设备购置、工厂建设、人才储备和 业务开拓方面同步进行。据公司公告( 年 5 月 24 日),公司盐城多利 6100T 一体化压铸生产线于Q4试运行,目前该产线已投入使用;盐城多利9200T 一体化压铸生产线预计在 年 7 月份进场安装;安徽达亚初步规划两条 6100T 一体化压铸生产线,预计于 年 2、3 季度陆续进场安装。公司一体化压铸有 序向前,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祥鑫科技:深耕冲压模具与技术近二十年,电池托盘开启二 次腾飞

祥鑫科技成立于 年,深耕冲压模具与技术近二十年。公司前身主要从事 五金件加工,积累了大量冲压模具的研发和生产经验; 年正式开展汽车冲压 模具及金属结构件业务;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祥鑫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年 10 月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深耕冲压模具与技术近二十年,电池托盘开启二次腾飞。公司营收稳健增长, 盈利水平同步上升。公司 年后长期维持向上态势,/ 分别实现营 收 18.39/23.71 亿元,同比增长 15.15%/28.9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89 亿元,同比+80.89%;归母净利润 2.57 亿元,同比+301.56%,Q1 公司实现营收 11.49 亿元,同比+52.71%;归母净利润 2.57 亿元,同比+149.43%。 未来随着公司新能源业务以及海外业务的不断开拓布局,业绩及盈利水平有望进 一步提升。

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分为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金属 制造和其他收入四大类,金额分别为 32.58、1.29、8.33 和 0.70 亿元。分业务来 看,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主业务中的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具体分为新 能源汽车、燃油汽车和动力电池三类,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储能和 光伏设备营收分别占总营收比 59.62%/16.33%/12.48%。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各领域客户较为优质。1)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向广汽 埃安、蔚来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Karma Automotivr LLC 等企业提供配套供 应车身结构件,并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塔菲尔、孚能科技、欣旺达、 远景动力、巨湾科技、威睿(吉利汽车)等知名厂商供应动力电池金属结构件等产 品; 2)储能和光伏领域:公司已向华为、新能安、宁德时代、Enphase Energy、 Larsen、FENECON GmbH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光伏逆变器、储能等相关产品, 并不断拓展该领域的战略客户,目前已经与国内头部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的客户达 成合作。

公司生产基地众多,核心地区产能布局,就近服务核心客户。祥鑫在不同国家 和地区设立技术商务办事,机构生产及研发基地,国外主要为在建的墨西哥祥鑫, 国内划分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区域,配套解决客户需求。据公司公告, 年 1-4 月公司获得客户的项目定点意向书预计项目总额为 149-151 亿元,项目周 期为 1-7 年,下游客户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和光伏逆变器、通信等行 业。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的经 营业绩。

和 年两次合计募资扩张产能, 年进一步募资扩产。 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A 股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 6.92 亿元,其中 5.88 亿元用 于投资大型精密汽车模具及汽车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汽车部件常熟生产基地、 祥鑫科技新能源汽车部件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项目与三大产能扩张项目。 年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6.36 亿元,用于投资精密金属结构件生 产基地建设项目。 年 6 月 14 日,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 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 17.68 亿元,用于“东莞储能、光伏逆变器及动力电池 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广州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及动力电池箱体产线建设项目” “常熟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宜宾动力电池箱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合计新增 170 万套动力电池箱体、15 万套商用逆 变器、20 万套家用逆变器、20 万套车身结构件产能。

华达科技:汽车冲压龙头,布局轻量化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冲压业务国内龙头,切入特斯拉与“新势力”供应链,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从客户来看,冲压件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上汽集团、一 汽大众等整车厂。 年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后,客户拓展至小鹏、 蔚来、理想、宁德时代、上汽时代等“新势力”及动力电池企业,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受益于汽车行业持续增长,公司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年 公司实现营收 51.63 亿元,同比+9.46%;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同比-27.35%; Q1 公司实现营收 10.71 亿元,同比-4.65%;归母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 +50.98%。

公司主要为国内各大整车商提供汽车车身部件、发动机总成管类件等冲压及 焊接产品。公司抓住汽车产业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换带来的发展机遇, 年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产品进一步升级;公司收购江苏恒义进入新 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研发制造电池箱下托盘总成、电机壳、电驱总成等产品。 年,面临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材料运用为主导的车身件变革机遇,公司加 快推进铝压铸项目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收购江苏恒义切入电池盒增量赛道,全产业链布局一体化压铸打开公开第二 成长曲线。江苏恒义是国内主要的电池箱托盘供应商,其客户为小鹏、蔚来、 理想、宁德时代、上汽时代等“新势力”及动力电池企业。 年公司通过收购 江苏恒义,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新增了电池箱下托盘总成、电机 壳、电驱总成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公司 ASP 由 1500 元大幅提升至 4000 元。 年江苏恒义在国内电池托盘市占率约 12%,属于头部公司。公司收 购恒义后新建溧阳、宁德等工厂用于生产电池托盘,客户矩阵全面赋能恒义。 近年来,江苏恒义全力协同广汽、比亚迪、小鹏等客户成功开发共计 50 多个 电池箱产品,其中, 年公司预计将投产 18 个新车型电池箱。同时公司联 合宁德时代、上汽等开发新型 CTP3.0 系统集成,不断强化自身电池箱产品竞 争力。凭借技术优势及客户资源,公司持续加大产能建设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据公司公告,公司 电池托盘产量仅 12 万套,我们预计 年公司将具 备 165 万套电池托盘产能,未来收入规模将进入 1-10 的快速放量期。此外, 同时公司开启垂直化整合布局铝合金压铸产线建设,推进一体化压铸技术,有 望大幅提升恒义利润率。江苏恒义有望在公司客户及资本双重赋能下收入及利 润率共振上行,带动公司进入新一轮业绩增长期。

文灿股份:一体压铸龙头公司,工艺+客户先行优势助力腾 飞

文灿股份成立于 1998 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深耕铝合金铸件二十余 载,切入特斯拉、蔚来等客户供应链,一体化压铸行业领先。公司主营汽车铝合金 精密铸件研发制造,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车身结 构件及其他零部件,并掌握高压、低压和重力铸造三大铝合金压铸工艺。公司于 年在上交所 A 股上市, 年收购法国百炼集团,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 综合性生产能力。公司前瞻布局一体化压铸领域,设备落地进度在行业前列,已完 成蔚来等新势力客户一体化压铸件量产,有望于“一体压铸”技术趋势中显著受益。

业绩短期承压,归母净利润有望快速回升。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 23Q1 分 别 实 现 营 收 41.12/52.30/12.72 亿 元 , 分 别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0.97/2.38/0.03 亿元。 年受汽车行业市场环境不佳影响,营收同比下滑。公 司在 年完成对法国百炼集团的收购, 年百炼集团全年营收并入报表, 公司整体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58%。受疫情和汽车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 年公 司归母净利润触底,随着车身结构件以及新能源产品的顺利导入,净利润快速回升。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27.18%,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144.50%,后续 随一体化压铸产品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攀升。23Q1 公司净利润仅为 0.025 亿元,主要系下游客户大众、蔚来等排产下滑导致,业绩短期承压。

盈利能力触底,中长期将逐渐恢复。公司 年全年毛利率为 18.7%,同比 +0.4pct,毛利率同比上升主要系因公司新能源汽车客户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占 比提高,带动公司毛利增长。23Q1 公司毛利率为 14.3%,同比-5.1pcts,环比1.6pcts,同环比下滑,主要系因产能利用率较低、海外短期因素扰动。

分业务来看, 年公司汽车类压铸件产品营收占比高达 95.19%,主要应 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底盘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结构领域及其他 汽车零部件等。 年收购法国百炼后,新增涡轮增压系统产品线,以及更复杂 的铝合金轻量化刹车件、底盘结构件等产品。

车身结构件要求 Knowhow 积累及高良率,公司与客户协同开发: 1)工艺:车身结构件的制造壁垒比较高,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均匀性和产品 变形控制要求高。公司从 年开始持续研发并提升高真空压铸技术、应用于高 真空压铸的模具技术、特殊材料开发或制备技术及相关生产工艺技术,产品开发经 验超十年,开发数量和品种行业领先,目前公司现有的车身结构件良品率基本达到 95%以上。一体化压铸产品是车身结构件的进一步集成和发展,公司在车身结构 件领域积累的经验有望支持公司在一体化压铸产品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2)设备及材料:公司与压铸机供应商力劲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于 年 5 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双方资源共享,共同为下游客户提供 一体化铸造产品解决方案; 年 5 月,“立中-文灿及现有客户”的行业联盟 建立,其中,文灿与力劲继续深化大型压铸单元战略合作,立中与文灿签署战略合 作框架协议,计划在电动车大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一体化铸造电池盒箱体等产品 的材料、工艺应用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3)客户协同:目前公司为客户开发的一体化铸造产品均为公司深度参与,协 同客户开发设计,全球化客户服务能力较强。

广东鸿图:铝合金压铸龙头,产业链强化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年成功于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华南地区规模最 大的精密铝合金压铸专业企业,国内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 年 4 月,公司通 过收购宁波四维尔 100%股权,顺利切入内外饰赛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从单 一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成四大板块业务——压铸板块、内外饰板块、专用车板 块和投资板块,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精密铝合金压铸专业企业。 年公司成功 试制 6800T 一体化铝合金压铸结构件,随着后续一体化后地板总成、一体化前舱 总成和一体化电池托盘等产品陆续量产,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疫情扰动短期营收,盈利韧性凸显。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 -23 Q1 分别实现营收 60.03/66.72/16.09 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00/4.65/0.77 亿元。 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1.13%;归母净利润同比+55.10%。尽管受新 冠疫情、局部限电、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 年毛利率达 19.6%, 同比-0.4pct,但公司积极转型新能源,落实降本增效措施,经营业绩实现稳步提 升,全年净利率达 7.2%,同比+1.4pct。 年公司新能源压铸业务收入 8.75 亿元,同比+126%,占总收入比重为 13.1%;新能源内外饰业务收入 1.67 亿元, 同比+94%,占总收入比重为 2.5%。23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1 亿元(同 比+4%,归母净利润 0.77 亿元,同比+5%,毛利率 18.5%,同比+0.5pct,净利 率 4.7%,同比-0.2pct。随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上行。

传统业务贡献稳定业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贡献新增量。公司业务中:1) 铸件:涵盖发动机缸体、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壳体、车身及底盘结构件、超大型一 体化结构件等产品,客户主要包括本田/通用/埃安/比亚迪/蔚来/特斯拉等; 年公司在传统压铸制造业务领域营收为 47.7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71.58%, 同比+22.56%。2)内外饰: 年公司收购宁波四维尔 100%股权,顺利切入 内外饰赛道,研发制造汽车标牌、散热器格栅以及空调出风口等产品,客户矩阵持 续拓宽至吉利、长城、奇瑞等知名厂商; 年公司在内外饰业务领域实现新能 源汽车类产品营收 1.67 亿元,同比+94.03%。22 年公司成功开拓了小鹏汽车、 零跑汽车、光束汽车、哪吒汽车等新客户,未来新能源相关业务放量有望为公司业 绩贡献新增量。

公司目前生产基地覆盖华南、华东、华中,新能源客户持续突破。公司压铸业 务在广东高要、江苏南通和湖北武汉设有生产基地,其中: 1)高要基地:分别在金渡(一二工厂)和金利(占地 220 亩,一期项目于 年开始投建,于 年建成投产,压铸车间目前已配备 6800T 超大型压铸 机、4400T 和 2500T 压铸岛各一套)设有工厂,高要基地主要配套北美克莱斯勒 和华南地区客户,龙头地位稳固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等; 2)南通基地:主要配套北美通用和华东地区客户,新能源汽车客户有蔚来汽 车,零跑汽车等; 3)武汉基地:主要配套华中地区客户,如武汉本田、格特拉克、上汽通用武 汉公司、郑州日产、小鹏汽车武汉公司等。 年公司切入内外饰业务领域后, 成为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奔驰、本田、现代起亚、丰田、日产、 吉利、长城、奇瑞等知名厂商的一级配套供应商,客户矩阵持续拓宽。

传统压铸业务加速转型,新能源业务增长可期。公司作为铝压铸行业领先企业, 新能源压铸业务加速转型, 年公司成功开发了零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 车、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多家新能源客户结构件及底盘安全件产品。H1 公 司成功下线国产最大尺寸 6800T 超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结构件,开启 12000T 超级智能压铸单元研发工作。 年全年压铸业务板块共获得大型一体化结构件、 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新能源汽车产品项目订单 46.4 亿元(按生命周期),占压铸板 块全年新开拓订单总金额的 70%;智能内外饰等新能源汽车产品项目订单 7.6 亿 元(按年均销量),占全年新开拓订单总金额的 52.4%。未来公司有望凭借规模效 应、研发投入、上游成本(公司自研免热合金材料专利已获得授权)等优势,进一 步提升市场份额。一体化压铸产业链强化,开启公司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分业务收入预测:

1)铸件制造业:压铸件为公司核心业务,公司压铸规模处于行业前列,据公 司公告, 年公司铸件销量达 8.9 万吨,汽车精密铝合金压铸件产能利用率达 87%,公司 5 月发布的定增募集说明书中显示,公司将进一步募集 22 亿元,投入 大型一体化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广东鸿图科技园二期(汽车轻量化零 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广东鸿图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华北基地一期项目等建设,进 一步支撑公司收入增长。公司有序引进大型压铸机, 年 6 月,广东鸿图公告 收到小鹏汽车发出的定点开发通知,小鹏汽车决定选择公司作为某车型底盘一体 化结构件产品的供应商,一体化压铸加速落地。我们预计公司压铸件,尤其是一体 化压铸有望在 -2024 年快速放量,-2025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21%/17%/15%,随着募投项目逐步达产,公司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 -2025 年公司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8%/18%/19%。

2)注塑制造业: 年 5 月公司处置了长春一汽富晟四维尔汽车零部件有 限公司股权,因此 、 年公司注塑业务有所下滑;公司内外饰业务切入 新能源, 年公司成功开拓了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光束汽车、哪吒汽车等新 客户,智能化内外饰件业务等新能源汽车类产品占全年新开拓订单总金额的 52.41%, 年起逐步放量。我们预计该业务 -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5%/10%/15%,该业务原材料价格较为稳定,公司该业务毛利率较为平稳,预计 -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22%/22%/22%;

3)其他:汽车改装业 已剥离,铝渣等其他业务增速平稳,我们预计公 司该业务 -2025 年营收增速均为 5%,预计 -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55%/55%/5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