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郭进拴原创散文《在庐山看庐山恋》

郭进拴原创散文《在庐山看庐山恋》

时间:2018-12-28 17:38:54

相关推荐

郭进拴原创散文《在庐山看庐山恋》

郭进拴原创散文《在庐山看庐山恋》

在庐山看《庐山恋》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年轻时,我曾看过一部名叫《庐山恋》的彩色电影,那泉涌瀑奔,云缠雾腾,奇峰秀岭,雄伟壮观的庐山美景,深深吸引了我。我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登登这座天下名山。

到了1991年的11月,我终于有机会到南方参加一个文学笔会,匆匆游了一天庐山。上午从九江登山,下午下山,第二天又经景德镇赶往安徽的黄山。因时间紧迫,没能在山上重看电影《庐山恋》,甚为遗憾。

1995年7月,我有幸第二次登游庐山。进入江西九江地界后,,因长江大坝决口,波涛滚滚,一片汪洋。我们只好返回住瑞昌市政府招待所。7月11日晨6点多,从瑞昌出发,绕道九江县来到九江市,然后登上庐山。游览了天桥、锦绣谷、仙人洞、天池、文殊台、含鄱口、美庐等。夜宿山城宾馆,特意到电影院看了一场《庐山恋》,在庐山重看《庐山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据说这家电影院是全世界放映《庐山恋》场次最多的电影院,已放坏了十几个拷贝。沿着《庐山恋》中主人公当年的足迹,重游庐山,别有情趣。

庐山的风光之美,景胜之多,观赏不尽。正是:好景名胜满山中,缈漫烟霞益艳容,欲得随风皆看遍,匡古告我实难穷。独脉飞峙的庐山,刚好处在滔滔江水和浩瀚湖水相夹带之中,造就斜落长江,正濒阔湖之势,汇为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布局,形成山光水色兼具、岚影波茫并收之壮观景象。由于一半山体矗立于波淼间,登高鸟瞰,犹如闪烁在江湖之中的一座绿岛。早有“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之说。

匡山之美,有诗为证:“江湖汇水挟奇峰,秀丽巍峨绝世容,一脉飞绵倾百里,瞰如绿岛映湖中。千年宝树犹三杰,浪漫银云若滚龙。更有悬崖铺玉瀑,而今寂谷换城风。”概括地说,庐山之美,美在:峰峦高峻雄伟,山岭延绵兀立,深谷平坦幽寂,森林古树成荫,夹杂着溪涧湖潭,流泉飞瀑和云海奇景。

牯岭西边的如琴湖,是继芦林湖之后修建的庐山第二个人工湖。因为湖边的石头上有古人刻下的“如琴”二字,且湖面形像一把小提琴,这两者为由,故给湖取名“如琴湖”。此湖建于1961年,面积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湖床座落西谷,从而形成湖光闪烁,山色苍茫,又湖心水榭与九曲联桥配缀,风光更是优雅。此时风和日丽,反射峰岭翩翩起舞,水榭对映水中,烟波缥缈,彩霞醉人。

当时修湖,拆掉了大林寺。时有人惋惜:原来宝刹现湖中,水漫涧沿始失踪。层叠奇俨藏白序,唐朝玉佛独峥嵘。庙为晋代僧人昙诜创建。由于当时寺周围一带种了许多杂树,蔚然成林,故得名为大林寺。该庙屡毁屡建,后来由于有关部门对古迹的重视,又予以重建。现在的殿宇和庭院,古朴幽雅。

庐山“天桥”,是两座陡峭山岩中间凌空伸出的一块巨石,恰似一断桥,下面是几十丈深的山谷,极为惊险。但一些勇敢的年轻人,仍要在上面走一走,留个影。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大败,策马逃上庐山,为绝崖所阻,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紧急时刻,只见空中金光一闪,一条巨龙从天而降,旋即化为虹桥卧于险谷之上。朱元璋过后,随即霹雳一声,桥断石落,陈友谅大惊,只得罢兵回营。

沿锦绣谷盘山小道而上,可抵仙人洞。它是悬崖绝壁上的一个天生石洞,洞口有南宋人写的“佛手岩”3字,洞深可容百人。洞中有“一滴泉”,终年滴水不止,被誉为“洞天玉液”。洞中央有吕洞宾的石像,相传他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洞外左侧悬崖旁,有一块横石悬空,此石名叫“蟾蜍石”,石背裂缝处长着一棵松树,石上刻着“纵览云飞”4个大字,使人想起那“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壮丽诗句。洞右侧的小道旁,尽是悬崖竹林,曰“仙路”。在洞前纵目四望,青山绿树,白云缭绕。据说,夜间可以看到山谷中千千万万的荧火灯,佛教徒说是“佛灯”。

“岳顶见仙池,神异安可度。初谓无波涛,云雷有时恶。乘此澄清间,吾缨可以濯。”这是范仲淹为大天池题写的诗句。大天池位于狮子峰头部,天池寺也依之命名。该寺始为晋代慧特和尚所建,是庐山较早庙宇之一。至宋嘉定年间重建,称天池院。后来,朱元璋所派使臣找不到竹林寺,就重建天池院代替,赐名“护国寺”,并赐铜钟、铁瓦、象皮鼓和鸟金太子像等,后遭受焚毁不复存在。大天池原在庙的天井里,实为双池,自古至今,终年不涸,大旱不竭。

我们第一次上庐山,没顾上游含鄱口。这次专门一大早就驱车来到了含鄱口。含鄱口屹立于东南,岭如长龙横亘,岗背起伏,悬崖断裂,植被翠滴,郁郁葱葱,白云纵飞,时隐时现,由于左右诸座名峰延伸兀立,形成壑口,大有一口汲尽鄱阳湖水之势,故名。相传古时方辅之女慧姑与鄱阳湖渔郎潘丽相爱,后被巡山使者发现告密,方辅求助开山老祖匡君命派两位山神化成双峰,形成个“横门口”,不让二人再会。此后,慧姑敬祈七仙女下凡岭上高歌狂舞,诱惑两神中计离位,自己趁机下山去了。匡君责怪两神把口不力,又命开山大将斧劈横门。从此,两峰被劈裂开成了一个坳口。有对联写道:“山峡来游容易入,横门虽设未常关。”

含鄱口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岭前的“含鄱亭”是欣赏湖光山色最合适的地点。适逢雨后初晴,空气分外清新。我们在晨光微曦之际,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金光,云岫尽染,我们的胸襟顿时变得如这大自然的蓝天白云一样开阔。不一会儿,山谷中升起了团团的云絮,如纱缕,似棉绒,逐渐汇合,云雾越积越厚,形成了茫茫的白色云海,山峰树木江湖都被云海淹没了。我脚踩云端,飘飘欲仙,只疑山是瑶台,人是云中仙子,多少尘世间的郁闷积垢,都被这白云滤洗得干干净净了。

巍巍庐山,是一平地突起与峰岭连接的弧形山脉。全山号称由九十多座峰岭组成,形态各异:有的似宝塔浑立,有的像城墙挺伸,有的如双剑刺天,有的是犁头耕云,千姿百态,堪称天下奇观。

庐山的云瀑,更是奇异。只见一股汹涌澎湃的浓云涌来,犹如巨大的银色风帆,又似天暮下幔,一个劲儿地俯向洼冲,演变成为壮丽的长空匹练。那磅礴的气势,有的像银河倒泻,有的似长霓下壑,有的如白龙窜谷。据说这是因降雨前后,山间湿度很大,山南湿空气团在偏东风推动之下,沿着谷坡上爬,成长条透光层积云,翻过大月山、天池山猛向剪刀峡里飞泻。这种奇妙景象,在别处很难看到。

据导游讲,庐山除了云海、云瀑、佛光处,还有蜃景。这在沙漠海洋见到,不足为奇,在山地出现,却极为罕见。由于湖滨水汽与空气的作用,层积云顶存逆温层,山间日出前表现更明显,加上下面空气密度大,光通过不同介质上传曲射,把远处景物透示在空中之故。所以,庐山蜃景一般出现鄱阳湖滨空间。1978年9月15日早晨出现过一次,即是五老峰上面的云层里再呈一座五老峰,前后活动大约半个小时才下降消失。如此太虚幻境神乎微妙,极难碰到。

两上庐山,不虚此行。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登庐山》诗云: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1月26日下午写于市政大厦416室

青城情思

1990年春夏之交,我与平顶山市文联的郭雪雷、涂科山一道浏览了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

那天正是雨后初晴,树叶滴水,苍岩溜泉。日光穿过郁郁葱葱的翠林,照在石板道上,紫烟缭绕,扑朔迷离。沿着石阶进山,不时有“凝翠”、“云巢”、“天然图画”等石刻,映入眼帘。往上走到青龙岗下,我们在一座朴拙的桥亭里休息,真正领略到了“苔深不雨山常温,林静无风暑自消”的意境。

在天师洞,我们在当年徐悲鸿的画室驻足观望。据廖静文女士在《徐悲鸿的一生》一书中回忆:“徐悲鸿先生在这里独居一室作画。先后画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我和徐悲鸿先生常常沿着一条幽静的小溪而行,到一座小木桥上,坐在那里,听山涧清泉潺潺流过时发出的音乐般美妙的鸣奏。在浓密的夜色中,萤火虫闪着绿色的亮光,轻轻地从我们头上飞过,凉爽的晚风将树木的阵阵芳香吹来,有时远处还有啄木鸟的叫声。这是多么美丽、宁静、迷人的夜晚啊!”沿着当年徐悲鸿、廖静文散步的足迹,只见溪水边有个年轻的口技演员,不时作出种种鸟鸣,林深处便有不知名的山鸟与之呼应。他凝神谛听,根据圆润婉转的鸟音,不断校正自己的口技。野鸟应一声,他学着叫一声。人鸟共鸣,饶有趣味。我钦佩这位口技演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拜山鸟为师。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要有这种敬业好学的精神。

天师洞的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的布置在中轴线上,作为道观群空间布置的核心。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建筑空间和景观的变化,道路的回环起伏,光线明暗的对比,廊柱上的楹联诗刻,加上天井中的古木奇花,使古观充满了诗情画意。与周围的自然山水交相映衬,分外幽雅。

三清大殿是天师洞的主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殿前通廊九级石阶,前檐排列六根大石圆柱,立在高1.2米雕工精致的石狮、麒麟和独角兽柱础上。殿堂横列5间,共580平方米,重檐飞甍,古朴宏伟。

殿前银杏阁侧,有一株古银杏,高约50余米,胸围706厘米(胸径224厘米),主干1至5米间生根(白果笋)密集下垂。干高4米处径围达20米。传为东汉张天师手植。李善济《银杏歌》赞曰:“玲珑高出白云溪,苍翠横铺孤鹤顶;姿如凤舞干云霄,气如蟋龙栖岩谷。”

天师洞左侧有三岛石奇观,巨石鼎足危立,上台下分。相传,当年张天师来此降魔,忽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巨石从空飞来,张陵心知妖魔作怪,奋力挥剑一劈,巨石破裂坠地,形成一条深邃的岩缝。狭缝中有石级,可侧身扶岩而下。石旁有慰鹤亭,俯临海棠溪,岩畔山花烂漫,绚丽多姿。

三岛石前,青岩环合,乳泉从“月亮弯岩”滴流而下,琤琮有声。下有一汪形状不规则的水潭,崖壁刻“洗心池”三字,景色极为幽邃。

祖师殿、乾元山、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也有许许多多巧夺天工的奇绝风物,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是我们有幸在此品尝了青城四绝:洞天乳酒、青城茶、白果炖鸡,老泡菜。正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在《调寄忆江南》中写的那样:“青城好,泡菜冠全川,清脆芥姜誇一绝,芳甘乳酒比双贤,吾独取椒盘。”

“青城天下幽”名闻遐迩。著名大作家老舍先生曾以一字概括青城山的特色:“翠”!

青城山葱笼、幽静,犹如一块纯洁的碧玉,一年四季笼罩着幽幽的翠色。

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道教主张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它的教义精髓,体现在青城山的深幽涵碧之中。

名山如花,引来蜂蝶。青城优美,招来万千大家名流、墨客骚人。诸如爱国将领冯玉祥、大作家老舍、名画家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曾在青城山的白云茂林间居住。瑞典国王和王后,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友人,也不远万里,来游青城山。

当今社会,人们回归大自然,追求天然美,纷纷来游青城山。人们仰慕山林的幽翠,汲取山泉的清流,感受青城山深幽碧翠、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情操高洁的人文美,而且使我们享受到纯洁心灵的艺术之美。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三清殿两旁的一幅楹联,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摘录出来的。我反复吟读此联,思绪如潮,想了很多很多……

是啊!搞艺术、做学问要师法自然,就是我们做人,不是也应该以自然为师吗?大自然生生不息,为艺术家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大自然才是永垂,才是不朽。一切来自于大自然,一切又必然回归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想象,丰富我们的创造。一个艺术家,离开了大自然,文思必然枯竭,灵感不会喷发,手笔必然笨拙,目光必然短浅。历代著名诗人杜甫、岑参、贾岛、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都曾来青城山寄情山水,临摹自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画作品,这才使得青城山文光四射,千秋留香。

常见大海,可使我们心胸宽厚、宽阔、宽容;面对高山,我们希望变得巍峨、挺拔、坚定。观赏梅、兰、竹、菊,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品性,聆听林涛泉声,可以领悟大自然的整体和谐和生命节奏。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无须戒备、防范而变得坦诚、开朗。这些均有利于我们形成旷达、愉悦的心境。故古人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乐天者必长寿。

大凡艺术家全都酷爱大自然。贝多芬迷恋芬芳的田园,屠格涅夫热爱辽阔的大草原,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李太白把酒问月、笑傲江湖。试问大自然中之生物,哪一种不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随便一株小草,随便一棵树,随便一只鸟,随便一条鱼,随便一只蝴蝶,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整体结构,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和环境之间显得那么和谐、合理,天衣无缝。试想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气韵,如能达到动植物那样完美、那样酣畅,那将是一种何等成熟的境界!因此,无论在为文、为人上,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大画家张大千一生恋青城,他献给青城山的第一件作品却是一首诗:“沫水犹然作乱流,味江难望蜀醪投。平生梦结青城宅,掷笔还羞与君同。”他曾对他的女婿萧建初说:“青城环境幽静,交通方便。苍林与碧水交映,奇峰和怪石林立,远可以观岷山雪岭之胜,近可以览山涧泉石之幽。青城绝顶,山势雄伟,雨多雾浓,云海苍茫。但晴天的早晨,日出时金光万道,瑰丽多姿,景色不亚于泰山。”他曾请山民作向导,两次登上赵公山大顶。家人怕累坏了他的身体,他却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登高更觉山川丽。这不但是绘画创作的源泉,且可窥探宇宙万物的奥秘,使人心胸开阔。”他创作的巨幅《青城山全景》、《青城山第一峰》成了轰动全世界的传世佳作。

情悠悠,思悠悠,青城美景观不够。那高山的杜鹃花,那千年银杏树,那日中金碧辉煌的天师洞,那月夜清幽风凉的上清宫,都一一镌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令我终生难忘。

啊!这正是:

青城山色四时好,

碧山秀水总有情,

意生山川花木间,

情溢青城画廊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