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模板16篇)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模板16篇)

时间:2023-08-05 19:04:03

相关推荐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模板16篇)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怎么写

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通过总结工作表现,我们可以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总结,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一

1.1街道功能设施不完善街道环境不健全。

市内一些街道仅考虑到道路交通的基本需求———对路面的要求,却忽略了街道两侧各项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例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供路人使用的设置等.另外,街道路边的遮挡围墙大多为缺少美观和装饰性的实墙,交通标志缺少系统的精心设计。

1.3缺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钟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然而现有的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保留原有街道形成的风格与特色,割断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城市街道历史风貌受到破坏、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的人文色彩受到淡化、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钟祥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工作,旨在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对环境更友善的人地关系.规划设计当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是寻求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和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钟祥市街道实际情况,在对其街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2.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的环境主体是居住的居民,城市环境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互相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和景观是供人使用的,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注重视觉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景观与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休息座椅的`摆放要考虑到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并在休息区、座椅尺度、坡道、专用人行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相关细节设计中体现出来,使街道景观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各个城市中,景观设计手法及风格的相似化让一些具有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日渐减少.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特征的元素,并从本地历史文化中寻找认同感,这对于展示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本地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充分展示城市道路的人文美感。

城市道路的人文美主要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及营造的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是与周围环境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的人文景观所体现出来的,让大众能直观感受到城市街道景观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3钟祥市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营造手法。

3.1结合得天独厚的楚文化凸显特色化街道景观。

城市的特色通过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最能体现出来,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最能彰显出城市特色.街道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该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和大众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街道景观需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凸显城市特色才能受到大众的一致认同.

3.1.1街道的表现形式及设计手法。

对于交通性街道,适合采用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结合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相对比产生空间感受.在停车区域附近的墙壁上设计具有典型楚文化特征的壁画,让街道更具特色.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手法上要注意收放的合理使用.可以在不加宽的地方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适当增加街道的自然情趣.

3.1.2户外广告牌、雕塑小品及相关设施设计。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步伐,街道广告逐渐在城市景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街道广告的主要作用在于宣传,通常尺寸都比较大,对城市的形象有着直观的影响,街道广告和景观雕塑小品的结合,不仅能节省空间,同时还可以增添不少的乐趣.街道雕塑小品以及功能设施应当体现自然、活泼的设计理念.街道两侧的户外广告牌最好由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具体街道的功能和特色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制作.

3.1.3街道设施近距离体现城市细部。

街道设施在体现城市文明的同时诠释着城市的文化特征,是大众最近距离认识城市、了解城市的传载物.在钟祥市街道设施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景观造型手法与城市环境文化的一致性.钟祥历史文化悠久有着自己的特色风貌,因此在街道设施的设计中应体现出钟祥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使钟祥市的街道设施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是对楚文化的传承,使城市文脉得到延续.

3.2借用独特的楚文化建筑打造特色化街道景观。

3.2.1建筑形式。

人行进在街道的过程中,作为街道边界的建筑不是作为量块,而是作为平面表现出来的.因此,建筑的立面(包括的构件的比例关系,材料,色彩等)则是影响街道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街道两侧建筑风格上凸显楚文化特征,使传统文脉得以传承和发扬。

3.2.2路面铺装。

城市街道、人行道路面铺装材料的质感、色彩、图案在街道景观中能起到引人注目的重要作用.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能影响到大众的视觉感受和行为,如采用青砖为主要材料的路面铺装能够衬托街道古朴的气氛,而采用鹅卵石为主要材料的路面铺装可以让人产生小巧和轻松的感觉.铺装图案就好似在路面绘画一样,它是打破单一的铺地形式,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如何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铺装材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根据不同风格的街道氛围采用不用质感、材料,做到与街道整体风格相呼应.对于铺装面积过大且长时间作为视觉停留的地方,铺装材料的选用就要与整体环境相统一,而且注意避免因变化过多给大众视觉造成疲劳.

3.2.3街道绿化。

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来增加植物的层次,增加上层高大乔木的数量,尤其是树冠较大的树种,有利于形成城市线性街道绿化.乔木下方的空间尽量不要浪费,适当增加中下层灌木,这样既能增加植物的绿化量,还能起到很好的分割空间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保护行人安全.具体操作中,注意充分利用好小尺度的绿化空间,打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营造高密度、高覆盖率的城市街道绿化效果.

3.2.4休憩小品与雕塑。

3.2.5色彩表现。

结合城市主色调,与城市整体色调相符,街道设施色彩应该与整体色彩相统一.钟祥市街道景观色彩主要是以赭石色系和红色与黄色相结合的色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传统古建筑的尊重,更能体现出钟祥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对色彩的表现,让大众产生不同的历史感受,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并能让本地居民产生一种地方自豪感.例如钟祥街道两侧建筑、门头和户外广告牌的色彩运用均以红、黄色系为主,再现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古色古香的风貌.

3.2.6街道细节设计。

尽可能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并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人文化关怀,街道细节的设计能够直观的反映城市的内涵和品位.街道细节主要体现在道路缘石、散水沟、绿化防护拦、小品雕塑、照明路灯、休息坐椅等道路附属物的设置上.具体实施中,不仅要考虑到这些细节的基本功能,还需要结合其耐久性、美观性、功能多样性等特征.对出现损坏的路缘石和绿地护栏要及时的进行维护和更新,让城市街道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4特色街道设计方案。

打造特色城市街道景观,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市优势资源,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设计者要在不影响和破坏原来街道景观的基础上,解决街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钟祥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特色街道景观,给街道景观设计注入新的内容.同时要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营建街道景观环境的生态化与整合感,进而凸显城市景观的地域特色,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繁荣.

4.1护城河步行街主题特色:建设历史老街。

(1)尊重生态,沿护城河两侧建筑的阳台、窗台设置绿化植物进行点缀.

(2)对步行街各商铺门前进行统一绿化,分别设置花钵、花箱等组合式花卉,采用统一的花卉组合式绿化手法能够让整体街道显得更有情趣化,同时更加美观.

(3)充分利用商铺建筑上的照明设施进行空中绿化,可以悬挂一些比较小巧、精致的小花卉盆景.让街道的视觉层次显得更加丰富.

(4)一些面积较大的商铺建筑外立面可以适当的布置成一面绿意盎然的生态墙.

(5)对街道细节设施进行绿化布置,如沿街路灯、栏杆等设施上悬挂特色植物进行点缀.

(6)在步行街一些休息区域布置一些生动的景观小品或雕塑,对现有的街道花坛绿化可以适当增加地被植物的种类.

4.2莫愁湖路主题特色:打造花香之街。

(1)将临近人行道一侧的绿地进行重点绿化,多种宿根花卉,结合色彩、形体打造花卉的世界.

(2)在交叉路口或景观节点处,设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雕塑,雕塑主体由花卉装扮而成.

(3)将沿街建筑的立面墙布置为花卉墙,沿街摆放花箱等种植容器.

(4)在行道树之间放置具有特色的种植容器种植花卉,在休闲座椅中间设置花箱.

(5)由上而下围绕沿街灯柱设置花带.

5结语。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文化的直观体现,在进行相关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地方实际现状,着眼于地方历史文脉的传承,同时注重挖掘新的文化特征.将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文化符号运用到街道的景观构成要素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的街道景观不仅具有自己的地域特征,还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内涵和文明程度,更能彰显出城市的品位。

作者:刘乐偶春杨冰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二

地域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1)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与范围。

(2)每个地域的内部都包含一定的相似性与连续性,不同的地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3)每个地域都具备符合自身的独特文化。

(4)不同的地域之间相互影响。由于地理区域的不同,导致每一个区域都具备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风俗等。

1.2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所以,文化包含了有意识形态部分,例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同时也包含了非意识形态,例如,自然科学或是地理环境等。文化主要是由人进行创造的,属于社会实践中的产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2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原则。

2.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就需要注意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建筑、风土人情以及建筑风格等因素,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2整体性原则。

设计师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因素,同时根据其客观规律,将园林景观中的人文、自然以及生态等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协调性。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1)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历史遗迹的合理建筑和开发,促进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需要合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物质以及能源,做好科学规划,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三

拉策尔认为,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形成是地理分布的不同产生的,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只不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支流,是地理环境使然。文化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不同区域形成不同文化的特征,是人类文化特征点的多元化表现。区域性文化传统,传承区域民族的文化演进,塑造区域民族的文化性格,形成区域民族的文化特色。民间剪纸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民俗生活中形成,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生活的文化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地方和民族性差异,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重庆地处我国四川盆地边缘,这里气候湿热、山高水险、交通不便,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造就了重庆人“质直好义,风土敦厚”的群体价值取向,形成民风淳朴、勤奋进取的良好品德。重庆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如巴渝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山城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为重庆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彰显出重庆剪纸艺术的特色,形成重庆剪纸的文化特质。

二、重庆民间剪纸艺术特色。

据有关史料记载,重庆民间剪纸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之前重庆隶属四川省,在四川省民间剪纸中,成都及广安武胜等地剪纸较有代表性,重庆民间剪纸相对沉寂。重庆直辖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挖掘和整理,逐步彰显区域性特点。,重庆剪纸与河北、山西、甘肃等13个省市的剪纸联合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重庆剪纸成为继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之后的又一项世界遗产。重庆剪纸以北碚剪纸和堰兴剪纸为代表,又称渝派剪纸。

(一)北碚剪纸。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的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剪纸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和外在表现,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剪纸的风格也不同,呈现出“北犷南秀”的特点。北方剪纸比较古朴厚重,追求写意性,图案简洁明快,而南方剪纸玲珑精致,强调写实性,图案精工细巧。北碚剪纸发展传承了南派剪纸的艺术特点,以刀刻为主,图案秀丽柔美,偏重写实,画面精巧饱满,对比强烈,表现力丰富。北碚剪纸还借鉴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在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趣味性、构图的完美性上下功夫,以精细华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北碚剪纸题材广泛,主要有花鸟、人物、风景等,花鸟剪纸强调作品的装饰性,巧妙运用点、线、面等构成元素,通过各元素之间的疏密变化,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风景作品多表现重庆地域特色建筑或名胜古迹,为了突出表现对象的完整性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很多风景作品都采用组画的形式,剪刻一个系列的作品,成为重庆地域剪纸的突出特点。北碚剪纸的主要传承人黄继琳,代表作有《嘉陵江畔》、《春之彩》、《三峡》系列、《山城民居》系列等。在黄继琳的《三峡》系列剪纸作品中,作品构图简括,大面的阴刻表现山谷,阳刻空白表现江水和天空,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以灵动的线条皴擦山体,表现出三峡的峻峭,规则的半圆点疏密有秩序排列,表现虚实掩映的树木,作品空间布局合理,黑白对比强烈。作者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出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壮美,体现出重庆剪纸的独特魅力。另外在,《重庆金刀峡风光》剪纸中,作者以八幅组画的形式,从《幽谷深潭》《曲径通幽》《仿古栈道》《一帘幽梦》等不同的视角全面地表现金刀峡的风貌,并在每一件作品的外框装饰几何形图案花边,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体现出重庆剪纸的柔美性。

(二)堰兴剪纸。

堰兴剪纸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府的扶持下,不断发展成为地域风格鲜明、初具规模的民间艺术品牌,堰兴剪纸、綦江版画与忠县仕女图被喻为重庆“民间三宝”.堰兴剪纸传承了南派剪纸柔美工细的艺术特点,同时借鉴了版画、烙画等表现手法,融合了大量的现代设计元素,呈现出既有传统剪纸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多元发展特色。堰兴剪纸题材广泛,无论哪一种题材,都紧紧围绕重庆的自然风光、乡土人情、历史景观,传承重庆发展历史,反映群众真实生活,表达作者真情实感。堰兴剪纸的代表人为张明志,代表作品有《重庆老城门》《重庆十二景》《重庆古镇》《重庆吊脚楼》《川剧变脸》等。其中《山城棒棒军》《古镇磁器口》《重庆湖广会馆》被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磁器口是重庆的一座历史古镇,位于沙坪坝区嘉陵江畔,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较好地保留着初始建筑样式。在张明志的剪纸《古镇磁器口》中,作者运用大量纵横交错的小方块,表现青石板街道,街道在透视结构中伸向远方,消失在小巷里。街道左侧采用阳刻方形块面排列,表现沿街店铺木格窗口,街道的右侧采用阴刻的手法,通过疏密相间垂直线条,表达出木板门面的沧桑。远处店铺的房檐下,挂着几件晾晒的衣服,增添了生活情趣。作品再现了“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的古韵,让人们重温明清时期老重庆的风貌。在张明志的剪纸《三峡纤夫》中,作品上半部分采用阳刻手法,运用大量的横向线条表现船帆,作品的.下部,采用阴刻的表现手法,在大面积的黑色中通过几条简洁的线条,刻画出险滩礁石,画面的中心一群赤裸身体的纤夫,肩背上勒着粗粗的绳索,躬腰吃力地前行,船上的舵手用撑杆奋力地撑着船只。整件作品采用阳刻与阳刻结合的表现手法,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通过不同走向的线条,使作品形成强烈的动感。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三峡纤夫负重奋进、一往无前、坚忍不拔、团结拼搏的精神,记载了三峡纤夫与自然搏击,与命运抗争的水运艰苦历史。

(三)重庆剪纸文化特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生命和生存的精神性意义是一种最基本的意识反映。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驱邪压胜、祈福纳祥成为人们生活中最简单、最朴素、最普遍的精神愿望,也成为民间艺术表达的主题。剪纸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毫不例外地反映着人民的意愿,作品多以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美好心愿。重庆剪纸在发展传承中,逐渐弱化吉祥图案的运用,而是通过真实描绘生活情节,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如在民俗类剪纸中,《山城棒棒军》《三峡纤夫》《重庆火锅》等成为惯于表现的主题,这些作品取材于重庆普通人民的真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风景类剪纸中,《重庆古镇》《三峡风光》《吊脚楼》《大足石刻》等具有重庆本土特色的建筑、历史古迹及旅游胜地,也经常作为剪纸的表现对象,这些名胜古迹,既是重庆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重庆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重庆剪纸工艺精细,强调装饰,使各种形象达到丰富、美观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重庆民间艺术家追求完美的良好品质。重庆剪纸朴实大方,内涵丰富,体现重庆民间艺术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邹逸麟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指出:“每一个文化特质可以独自形成一个单位,有它独特的特殊历史和特殊的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重庆剪纸源于生活,传承了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内涵,又突出了巴渝民风民俗,既体现了民间乡土风情,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重庆剪纸是历史条件、生活环境、民族信仰、文化积淀、审美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架构,在区域性文化传统发展演进中,塑造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形成区域性文化特色,彰显重庆人民的伟大创造。

作者:曹国洪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四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以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方向。园林景观艺术的设计思想会随着地域的变化随着发生改变,而不同的地域文化恰恰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特色性素材,使园林景观的设计披上了不同的色彩,以期呈现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对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筛选与挖掘,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后结合地域的风土人情,在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要从组成区域文化的每一部分中寻找设计灵感,从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中寻找设计素材,完整的体现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而设计出的园林将景观建筑。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五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保留。在具有历史性和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由于保留传统设计的方法比较简单,同时协调性比较高,效果也比较明显,对景观环境的破坏度较小,所以,具备较高的利用价值。

4.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其对具备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收集和整理也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经过对比将典型的元素符号进行抽取,凸显出当地传统的习俗文化。这样的表达方式需要对元素符号,以及对传统建筑或是民俗文化的重视,这些都可以通过当地的建筑物或是小品等展现出来。

5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能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促进城市快速发展,还能发扬和继承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添加新的寓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域文化,适度保留地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加上现代设计手法,全面展现出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历史。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六

摘要:在当前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的来源极为广泛,按照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多种文化元素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师通过对于素材的解构,重组,创新,创造出了多种设计风格和流派。当前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如何借鉴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特色,在现有风格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出新的建筑风格成为设计领域一直面对的问题。文章将从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多种风格的分析来谈到当今上述元素与特点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规划;应用。

传统文化指的是因为文明演化而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发展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总体表现。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则以儒道互补为基本内核,兼有墨、法、名、释、回、西学格致、近代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和思想深刻融入到了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在历代存在的各种物质、制度与精神中都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而建筑艺术就是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题材。我们发现在世界风格各异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各地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具有强烈传统文化特征和鲜明的风格性。而在传统文化形成之前,地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义上我们通常将地域文化定义为一定区域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以沉淀、发展、升华的全部物质与精神成就。地域文化充分反映了地区的地理特点与人文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庞大,在广大国土上诞生了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间不断推动着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建筑领域,各地的气候、地理构造均有巨大的差别,所以在建筑的造型方面也有极大的区别:如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形状如镬耳而得名的广东“镬耳屋”、高墙深渊,木雕、石雕、砖雕作为主要艺术形式的安徽民居、坐北朝南、布局对称的北京四合院等。这些因地域文化而形成的传统建筑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进步的一大实证。

2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规划中的应用。

2.1建筑设计方面。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元素极为丰富,由于不能一概而论故挑选出窗棂、剪纸、竹、瓦四种元素进行分析。2.1.1窗棂和剪纸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由于现代建筑在房屋结构方面设计较之传统建筑有了极大地简化,所以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中,可以考虑一些功能性与传统建筑相重合的构件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如门、窗等。在窗的设计方面,可以充分参考传统窗结构,采取相应的设计。除了窗棂元素外,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元素也可以积极地应用其中,不仅剪纸可以与窗棂搭配运用,同时由于剪纸元素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具、墙体、墙面等,使整体建筑设计充满了活力与生机。2.1.2竹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体现,“梅、兰、竹、菊”作为君子的精神追求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四君子中,竹因其本身材料的性质特点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广为历代文人赞赏。苏轼就曾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通过对于竹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实际体现。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竹制品如竹篮、竹灯、竹屏风等元素的融入,体现出建筑环境中的文化气息。2.1.3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元素“瓦”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标志性的元素也是最具辨识性的元素之一。在传统文化中,瓦主要是作为屋顶构置物,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而在目前现代建筑中,瓦的原有作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价值。瓦在传统建筑中对于建筑整体形状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美化房屋轮廓,而瓦弧度线条与自然古朴的气质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整体增添一份沧桑感与传统美,令整体建筑设计更具内涵。

2.2建筑规划方面。

(1)建筑思想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设计思想讲究选址依山傍水,设计虚实结合。即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居住环境需要有山有水,这种山水相融的环境可以体现出“天人合一”“和”等哲学思想,而实际运用就体现在对建筑物选址的安排方面。传统中国文化要求居住环境中山水景物相映相衬,而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这种传统理念的具体体现在通过室内山水画作、假山、室内水池设备的设计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现代建筑中积极融入了这种理念,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2)建筑美学方面,传统中国建筑设计主要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体现整体建筑的形式美。我们可以观察到不论是苏州园林还是皇家的园林亦或是著名古宅,这种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都深深地融入其中。虚实结合通过对于景物位置的巧妙安排,体现出景物纵横交错的形象,在一些园林设计过程中,运用诸多隔景与借景的手法,将景物用花窗、屏风等形式进行人为的`切割,使人在游览期间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场景切换。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也可以积极运用到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现代设计元素位置安排,也可以积极体现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展现出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七

由于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需要结合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其设计的对象与方式会因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所以,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具备独特性的地域文化便成为了设计师设计园林景观的创作素材,设计师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历史在园林景观中展现出来,提高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设计师如果想要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的园林景观,就需要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才能更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具备独特性,能够经过园林景观所展现的美而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思想。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在了解和采纳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文化设计手法,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历史性,还具有时代性,从而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让游客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够感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从而对当地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所以,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八

桂林,不仅尽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能让人们想到桂林的当然还有那一株株、一片片、一行行的桂花。在桂林市的景区、公园、道路、庭院等各个角落,都能见到桂花美丽的风姿。应该充分利用桂林市在的文化内涵和优势,扬长避短。以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发掘桂花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寻找将桂花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更好的方法,从而为桂林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九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1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简述。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

[摘要]本文首先对地域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与其发展方向,并论述了地域文化跟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源泉,园林景观设计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载体。还指出了地域文化的回归符合现代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批判了那些抛弃本土特色而去追求其他文化的设计方法,强调应该根植本土文化。

一、地域与文化的概念。

文化不仅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总体来讲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精神财富包括人类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等意识形态的部分,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与地理环境等。地域主要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地域主要包含几大特点:地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区别;地域之间存在地理位置的差异,有一定的范围界限;地域带有本土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地域带有不同的特色。在不同的范围之内,地域有不同的概念,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地域文化指位置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从我国的地理位置来说,不同地域的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不同地区主要包括南方、北方等不同的地区。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即使是同在东方的中国与日本,在园林景观方面也因为地域的不同,建造风格迥然不同。我国的园林因为受到儒家、道家等的影响,因此强调“天人合一”,在园林景观建造方面更多的强调神似,而不追求形似,往往利用周边的景色,借景让建筑跟园林的景观融为一体;在日本建造园林方面追求精致,因为日本为岛国,其海洋面积较大,在其建造的园林景观中多体现海洋文化,因此其发明了“枯山水”园林设计的手法。

二、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一句著名的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指的是不同的地域文化造成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相同。众所周知,北方人豪放,南方人婉约。不同的地域文化的构成却是相似的,都是由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组成。自然特征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人文特征主要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行为方式,如北方人喜吃面食,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这都是人们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做出的改变,深刻体现了地域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俗语“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造就了现在社会的缤纷多彩,造就了多彩的世界。地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其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地域文化固然有自身的特点,但是随着民族的不断融合,地域文化也在逐渐的接受外来文化,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因为地域文化的形成要素以及机制的特殊,因此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形态稳定性、历史传承性等特点。地域文化也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和借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不与其他的文化相互渗透、交流的,这样一味的自闭,只能追溯不上时代的潮流,丧失文化的生命力。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地域文化曾经很辉煌,后来因为没有追随时代的脚步,而被社会所淘汰,直到灭亡。因此地域文化只有拥有广阔的胸怀来接受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评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的发展,才能成就地域文化的缤纷多彩,造就其独特的魅力,这同时也是所有文化发展的规律,今后地域文化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认清这一点。因此关于不同地域文化的研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其中内容包括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的成果以及交流的经验等,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适度保留地域传统可反映园林景观的精髓,这就需要我们巧妙的处理所保留的建筑物的构造与空间。主要以删减为主,从而保留并提取出具有特征性的精华。由于保留相对简单,且能凸显出所保留部分的效果与协调性,同时对周围景观所造成的破坏力较小。通常情况下,价值较高的历史文物、古典园林需尽量保留,确保其整体性,通过减少损害来还原传统文化真实面貌。设计园林景观时切不可望文生义、纸上谈兵,设计人员应先潜心手机整理该地域的特色资源,然后提取出能展示风俗、传统的典型艺术元素,并以相应的形式加以体现。该设计方法重在元素符号的挖掘,且不必完全遵循传统空间设计思路。但需注意的是,该符号必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鲜明的形象感。上述元素符号不能局限于建筑物形式,还可充分放大文化与民俗特征,表现形式多为下品与园林雕塑等。此外,我们在保留既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需充分挖掘。如仅将保护和维持作为设计方向,其文化内涵则会随时间变化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有保护精神还需具备挖掘、传承的理念。这类设计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该区域的历史沿袭、风土人情,设计过程中不可一味模仿原建筑,还要再现历史风貌和整体思路。园林景观内的小品、雕塑等应作为历史文化的延伸与放大,充分体现出历史人物,当地民俗等更具历史特色的艺术品。这种设计思路是以传统建筑为依托,通过深度挖掘各种文化找出其潜在规律。如有可能,可将通过历史再现、文化沉淀、近代发展、当前状况等作为脉络加以演示。

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园林景观的设计也不相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不同的自然人特征与人文特征,这些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带给园林景观设计师不同的灵感,通过不同地域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的利用可以充分表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脉,也能够再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园林景观设计师只有深刻的研究地域文化,并且对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挖掘以及吸收,应用到自己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才能真正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内涵,让自己的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具有地域特色,也更有鉴赏价值。园林景观设计为地域文化的表达提供了载体,并在这整个创造过程中地域文化得到了创新,并且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成果展现按了出来,其自身的表现力给地域文虎的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域文化中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民情等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并且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的时代特征与现代文化的时尚性有机结合,这样也能够让人们更加地了解历史,体会当地的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为形似;一种为神似;另一种为神形兼备。形似是指地域文化的物态化的存在,是指在园林设计当中所建造的器物具有地域文化的形态特征,形似主要通过再现与点睛等手法实现,是文化意义上的表层的体现;神似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所看不到的东西,神似是游离在园林景观设计载体之外的,这种神似隐藏在形式之外,却也在形式之中,主要是通过园林景观的硬件反应出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等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是文化的深层体现。可以通过地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或者是夸张,重在神而不再形,人们所处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虽然外在的东西没有体现,但是却能体现到那种意境,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形神兼备,是指对神似与形似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外观上,也同样体现在内涵上,形似中有神似,神似中有形似,两者共同融与景观设计之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我国越来越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文化在面临着发展与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外来文化给我国本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有很多人被外来文化吸引,主张抛弃本土文化而发展外来文化。本文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因为外来文化有其根植的土壤,并不适合我国的发展。我国发展文化也只有基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提升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屹立于民族之林。

六、结语。

因为地域文化正是因为地域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特色,只要地域位置的不同没有消除,地域文化就不会消除,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针对园林的景观设计本文认为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土壤,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获得发展,得到更多认可。

参考文献。

[3]邵龙,赵晓龙.走进人性化空间[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4]屠苏莉.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j].安徽农业科学,,38(27).

[5]唐旭.简谈江南水乡传统文化景观的延续[j].广西城镇建设,(12):6366.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一

作为地域文化在建筑艺术方面的结晶,地域建筑是在地域文化物质、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地域建筑在满足社会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从形态上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与表现等核心文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在建筑的设计上主要体现出以西方现代文化为主导的趋同现象。具体体现在建筑国际化色彩浓重,对于西方欧美风格的过度追捧导致了整体性建筑风格形式的单一与大量重复。千篇一律的建筑使得城市失去了自身的地域特色,长此以往城市将失去自身独有的文化属性。

3.2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信息表达形式。

首先,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建筑的风格来进行相应建筑语言文化的体现。在对相关建筑场地空间性的地域表达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建筑的材料、色彩、感知到建筑物的具体社会属性与建筑语言,在此基础上理解建筑物的文化表达内涵。所以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多种信息和形式的表达来体现地域文化在设计语言中的积极融入。同时在材料选择方面,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来积极选取适应当地的材料,最大化地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最后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关于相关地域精神的表达。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然后参照精神内涵将相关问题充分地通过多种建筑语言予以表现。让建筑真正成为一种精神层面信息传达的工具,并给人以美学享受。

在当前我国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化比较普遍的现状下,我国建筑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即再现、复兴和发展。再现手法主要通过现代的先进材料、技术、构造方法等施工技巧的选用,按照地区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造型语言、工艺、色彩以及细节等诸多元素的使用,对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过程中某重要的历史地段进行恢复重建工作。目的在于再现当地地域传统风貌特色。这种再现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历史环境相结合基础上的,如果片面的割裂历史环境与地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则这种再现手法自然就是现代手段下对于古建筑简单的形式复刻,精神意义缺失则不存在实际的建筑意义。复兴手法指在一些有机更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从而焕发出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这种手法要求设计人员在使用相应的新技术、材料对古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当然在进行复兴时设计人员需要注意一点,复兴手段并非简单地让古旧建筑复活,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在新的时代具有新的意义。发展手法指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入手,在对传统古建筑进行研究的同时探讨建筑与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建筑形式与建筑语言。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建筑时,积极汲取当地传统建筑中充满地域特色的设计元素与结构样式,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地域建筑文化。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对作为建筑直接体现的主要内容,在当今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运用,为我国建筑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沃沃.建筑文化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

[2](美)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许江.美美与共[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二

从盘古开天辟地起,自然界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景观空间都必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孕育在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自然观,是商业街区等城市环境地域性差异的重要根源。如苏州园林将江南地区独特的阴雨连绵的朦胧意境,太湖石那“皱、漏、瘦、透、”的峻美,结合亭台楼榭、春花秋月的婉约,从而才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任何城市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时,都应该综合考虑并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尊重自然规律,规范组织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序列,形成自身的特色。

3.2对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

商业步行街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紧紧相连,便形成了商业步行街的地域化特征。以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区为例,秦淮河畔滨河绿廊体现出传统江南水景之美,秦淮小游园内的诗碑小品、传统风格的灯具、名人雕塑、传统过街楼桥、亭、阁及各种画舫游船,与疏浚后的秦淮河将附近的乌衣巷、中华门城堡等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步行街区景观。承载着历史文脉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灵魂,表达着城市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指引我们用心去领悟历史文脉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作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塑造城市形象内涵的重要手段。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须综合分析地域特征,遵循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延续地域文化连绵发展的脉络,实现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价值,创造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环境中的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直长运.史学民:地域文化在老城更新中的延续与生长[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

2王晓.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石冰.步行商业街区自然地域性设计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1)。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三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四

我校还需改进的地方是新建建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融合情况。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场所环境,它应体现出创新性、时代性,是创造出结合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校园景观,让师生充分了解我校的校园历史和文化是师生爱校敬校的精神动力,从而打造出更多具有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希望我校的“可居性”、“可游性”、“可观性”、“可学性”方面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4]湖北工业大学校门浅析,文库.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五

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或者是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很多比较相似的风格或形式,使得设计艺术缺乏创新,人们无论走遍大江南北,所感受到的都是雷同的设计。本文基于贵州苗族传统文化,探索苗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手法,分析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出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生态性。

关键词:景观设计;苗族传统文化;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生态景观。

贵州是中国苗族人口聚居最为集中、最多的省份,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苗族文化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极具特色,也是贵州在对外宣传、旅游等方面主打的一张名牌。所以在旅游景区景观设计中,更应该考虑景观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考虑如何将苗族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手法表现、强化地域文化,使之成为宜居、宜乐、轻松、舒适且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景观环境。根据景观设计项目所处地理环境中的传统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典型性,使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内容更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何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入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苗族传统文化。

苗族是我国南方极具特色、传统文化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适应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独特的生态智慧。他们生活的环境,从山到水,从水到田,到处是一片绿色。苗族传统地域文化包含了历史文化、崇拜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工艺技术、建筑风格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便能体现出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形成当地独特的景观特色。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越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越能为世界所接纳和承认。

2、苗族传统文化的提炼与运用。

2.1从总体构思,总体规划中融入。

在接受景观设计任务之后,我们会先考虑景观设计的规划范围,考察项目及其周边的环境情况,以及周边的规划情况,包括规划决策部门对整个地区的定位及规划,交通规划等,以此来考量这些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然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分析工作,比如整体规划分析、功能分析、人群分析、项目地形分析、项目绿地分析、所处地水系分析等。做了这些分析之后,接着对项目的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从地域民族历史、生活方式、建筑特点、民俗活动、风俗习惯、民间艺术、饮食文化、民族禁忌、民族恋爱观等。在充分研究项目的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基础上,进行文化元素的归纳、筛选、提炼及总结,将抽象的概念元素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元素,使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更好的融合,使文化元素在设计中完美恰当的表现出来,使人感知、感受、产生共鸣。例: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景观设计,根据其项目的.总体规划,将其定位为综合性旅游景区。西江镇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全镇共有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万多人,占总人口的90%左右,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这个地区近一段时间来经过政府在“多彩贵州”的统筹规划下,其苗族文化缤纷灿烂,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在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景观设计中,从总体规划方面就充分结合当地苗族文化特色,以苗族神话为切入点,将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设计中,提高园区景观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从神灵、自然、艺术、民俗、爱情等方面展现苗族文化、实现生态景观,让游客不仅感受到西江的特色风情(美食、美景),更希望游客感受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立体的、鲜活的“苗族史诗”。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上是按照以下手段来设计的,根据项目地形地势特点和景观的功能分区规划,营造景观空间的连续序列,这个完整的序列便是以景观设计中每个独立节点有机的串联起来的。运用现代手法揉合传统文化元素,主要从神话传说、民俗、艺术(形态、颜色、材料)等方面归纳和提炼并应用到设计中,完整的体现苗族文化内涵。

2.2从细节构思,节点中融入。

针对具体的景观节点,应该在总体构思下把苗族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具象化,运用现代景观营造手法,寻找恰当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诠释苗族文化元素。例子一:按照起始阶段、过渡阶段、高潮阶段、终结阶段的空间序列,在园区入口处定位为空间序列的起始阶段,从立意上,这里是起源,象征着民族之源。因此结合此处设置的阶梯设计了一组浮雕景点,内容为蝴蝶妈妈与十二子,象征苗族之源。例子二:沿阶而上,来到中央商业区,从功能上看,这里被定义为商业休闲区,主要以休闲、游憩、购物为主。作为景观空间中的过渡部分,在这里安排了迁徙史景墙,来源于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除了五面景墙表现五次迁徙之外,在地铺和绿植上也融入了苗族重要的乐器———芦笙的元素,造型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感。例子二:沿阶而上,来到中央商业区,从功能上看,这里被定义为商业休闲区,主要以休闲、游憩、购物为主。作为景观空间中的过渡部分,在这里安排了迁徙史景墙,来源于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除了五面景墙表现五次迁徙之外,在地铺和绿植上也融入了苗族重要的乐器———芦笙的元素,造型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感。

3、结语。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苗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苗族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炎黄时期的蚩尤部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对于黔东南地区苗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在充分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苗族典型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用概括、归纳、提炼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景观载体做出合理的表现,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使其不仅功能合理、形式美观且具有地域特色,更好地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

[2]伍新福.苗族历史探考[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3]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

[4]格兰特w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索论文范本篇十六

城市在形成过程中的特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造的资源,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记忆,景观设计的目的应该是让城市的文化特征得到传承,这种传承也是设计创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者需要将地域元素经行演变,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处理好城市景观的更新与城市传统面貌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景观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代化既可以是高科技,同样也可以是传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域文脉为背景的“立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第二次创造。对地域特有文化的深入理解可以使我们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找到塑造景观个性的亮点,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关键在于设计师如何将传统的文脉符号赋予第二次生命,在保留历史符号的同时,以现代时尚的形式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从传统中提取满足现代生活的空间结构。传承是在文化的内在精神基础之上,是对城市非物性元素的继承。

2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当下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形式上的创新似乎成为设计的主流,设计背后的文化因素,地域特色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形式的设计作品只能在某一时间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设计需要文化的支撑,这个支撑就是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只有对城市区域的文化特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设计者才能提取出地域的特有文脉元素,在提炼文脉元素的基础之上,将元素进行艺术形式的处理,以具体的艺术形象应用到景观设计之中。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设计者对文化解读过程,地域文化是原创设计之“源”。只有理解了设计的源泉,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城市景观艺术,做到“千城千面”,而不是一味的照抄西方的形式,让城市景观成为外来文化符号的堆砌。

3地域特色在个性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个性即事物的特性,也就是个别性,每个人回归本土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人的个性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景观也是如此,城市个性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城市逐步形成了她自己独有的个性。南方城市如小家碧玉的女子,北方城市如粗犷的汉子,这些都是在历史,文化,民俗,艺术长期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又以内隐的形式存在于文化之中,个性凝结为文化,文化又促进个性的形成。城市的个性与城市的地域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景观设计只有深深扎根于地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景观艺术,景观设计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形式的炫酷、追求功利的景观设计是对城市个性的抹杀。吴良镛院士曾经说过:“我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的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尊态度、文化自强精神。”城市创新是在构筑城市的躯体,地域文化则是城市发展的文脉,保住了这个文脉,就会形成自己的性。对于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3.1文化因素的提炼。

地域文化是设计的.原创基础,设计实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提取设计元素首先需要对文化因素的提取。提取文化因素必须先对地域文化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文化进行归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地的民风民俗,地貌特征,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名人,气候条件的方面。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将这些文化因素经行归纳,提炼。例如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其设计提出“城市山林”的概念。将苏州古城格局(九宫格)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对苏州古城景观新的再现,围绕“城市山林”这个文化概念进行设计,深灰色的屋顶与白墙描绘出苏州古城的历史印迹。具有文化因素的设计使景观的艺术形式有深厚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卖弄形式,文化因素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提炼出文化因素是个性景观设计的前提。文化因素转化为艺术符号对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提炼后,将提取的文化因素,从形状,色彩,质感等几个方面出发,转化为艺术符号,这里的“艺术符号”也可以说是“表现形式”。也是在对文化因素进行提炼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文化因素转化为艺术符号时,保留其主要的文化特征,既要具有文化的特征,也要有时代感。用现代的手法来演绎传统,需要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文化因素转化为艺术符号,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再设计,去繁就简,找出最具特征的文化因素,将其转化为艺术符号。艺术符号需要给人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有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创造出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新元素符号。例如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景观设计。其设计在提取传统元素的基础之上,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广场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到汉唐符号,将唐朝的诗词文化与景观小品相结合,如广场中的雕塑设计,将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的著名书帖,雕刻于紫砂岩石材之上,与广场上的唐代花纹地景浮雕协调搭配,石材的厚重与书法文字的潇洒相结合使广场唐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气息,广场的灯具设计也独具匠心,将现代材料与汉唐纹样相结合,很好地做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3.2艺术符号在个性景观设计的应用。

将文化因素转化为艺术符号后,就是将其在设计实践中运用,对艺术符号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归纳,演绎。个性化的设计,就需要出强化饱含文化因素的艺术符号的运用,符号的运用是将符号通过有形的载体表现出来,成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寻找这种载体的过程,就是设计实践的过程。有的设计使用符号较为直接,在设计中可以直接发现艺术符号的存在,有些则是让符号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如著名建筑师王澍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将旧城区废弃的砖瓦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归纳,进行黑白灰的分类,将其用形式语言的法则进行重新组合,排列。每一块砖瓦都是不同的艺术符号,他们以特有的方式诉说宁波这块土地上特有的文化特征。宁波浙商的故事通过建筑上的每一块砖瓦来体现,这种饱含历史文脉的材料的有机组合方式体现出宁波这块土地上特有的浙商文化。设计只有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并且解决这种矛盾,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巧妙的运用新的形式,突出符号的运用,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景观设计作品。所以我的设计既要继承古人的思想,又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元素,景观设计就没有进步。

4结语。

城市景观的变迁是文化不断传承的过程。城市是文化,设计也是文化,景观设计的发展也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设计延续的背后是文化的延续。地域化的景观设计才能使城市的魅力永恒的流传下去。只有把握好对设计背后文化的理解,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景观设计。设计忽略了设计背后文化要素和精神要素,造成了设计一味追求形式,只会使城市个性丧失,景观设计“千城一面”。对本土地域文化的回归是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个性化的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突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元素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这个原创设计之源,在设计中做到“立新”而不“破旧”,“模古”而不“失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