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优秀11篇)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优秀11篇)

时间:2023-05-02 07:12:11

相关推荐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优秀11篇)

音乐论文范文参考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挖掘并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资源,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美的总结应该包括具体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思考。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准备与前提保障,这使得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得以顺利进入实际教学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立起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时代必然课题。为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改指出新形势下必须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总体能力的教育方法,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力度,笔者结合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教学实际情况,在大量采集本地的独特民族特色的瑶族歌曲基础上,为实现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提高做出积极有益的尝试。

连南瑶族自治县,是瑶族聚居县,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瑶族风情丰盛,故连南瑶族自治县有“百里瑶山”之称。本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瑶寨是歌舞之乡,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歌声好比山溪水,千流万支汇成河。为对本地区的音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笔者利用闲暇时间对本地区的音乐进行专门采风,采风内容包括当地的民歌内容、表演形式以及演唱风格,并通过运用现代乐谱对其进行及时的记录,同时使用汉语对歌词进行同音书写,与此同时笔者还学习了部分民歌的舞蹈形式,增加了对民歌资源的认知水平与程度,为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奠定了相关知识理论基础与具备了必要的素材保障。

(一)对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民歌的风格与特点进行课堂总结。

笔者通过音乐采风活动,得到了大量一手的音乐素材,在进行实际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们分组体验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使学生了解到当地民族歌曲的演唱方式,并通过对唱、歌曲接龙、斗歌等形式进行《花腰袋》、《敬酒歌》、《旺嘟精》等瑶族歌曲的具体学习,使他们学会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并通过对相关舞蹈的教习,使学生们能够在舞蹈的参与下,全面的领会瑶族民歌的巨大魅力。以月为单位,每月的最后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回顾,对本月学习的民族歌曲进行系列总结。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对比、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下,了解到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总结。举例来说:笔者在进行《敬酒歌》、《隔山歌》、《送个风车表心意》、《摇篮曲》的教学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用分组讨论、侧面启发的方式,使学生总结出瑶族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上:风格多变,不拘一格。《敬酒歌》曲调欢快,热情奔放,用高亢的声音传递着瑶族人热情的生活态度。《隔山歌》旋律悠长,用女声二重唱的方式,将瑶族情歌演绎得十分动人。《送个风车表心意》曲调轻快、俏皮活泼,把瑶家儿童活泼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摇篮曲》曲调轻柔,委婉动人,体现了瑶族妈妈对宝宝的无限呵护。出现这样大相径庭的表现形式,是因为瑶族各个村寨居住的环境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传统以及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歌曲演唱时间上:瑶族民歌的数量丰富,然而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便是歌曲时间普遍较短,一般不超过四分钟。歌曲内容上: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祝酒时悠长的酒歌、逢年过节唱的歌曲、红白事唱的贺歌、待人接物的礼歌等等,比如上山打猎的“打猎歌”,歌曲内容为:“我是一个打猎手,天天打猎满山走;肩头扛着鸟铳炮,腋下挂着火药兜。伙计呃——去罗、去罗、去罗,为了保护生产夺丰收,我们去追捕那凶恶的野兽。快哟,快哟,快点点来呀!你看——野猪吃蕃豆,野猪吃蕃豆!瞄准——梆!”歌词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十分贴近生活。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间,除却用真人演绎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瑶族民歌的丰富多彩,更会对他们传递现今民歌的继承与传承状况,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到由于本地瑶族歌曲长期无音乐乐谱以及文字记载,民族歌曲在传统口耳相传的方式下流失的十分严重,因此必须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认真学习与保护,使民族瑰宝得以流传下来,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使学生在热爱音乐的天性和了解本民族优秀歌曲渊源以及表演方式的基础上,提高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收集瑶族歌曲的同时,笔者对音乐素材进行现代化手段的综合整理,使其能够以声、像、文结合的课件方式在音乐鉴赏课中进行直观、感性的展现,通过对素材与教材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一节,特地加入了对《瑶族舞曲》赏析,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掌握瑶族舞曲的特点,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几种不同版本《瑶族舞曲》的视频,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的视频展现,使学生了解了《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同时,笔者通过自身的音乐采风活动以及现实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舞蹈教学录像,在课堂中进行有意识的导入与播放,使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情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基础上,在观看气氛热烈、载歌载舞的氛围下自觉地进行手舞足蹈地参与,此时笔者还带领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班级学生积极参与。这种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在课堂中间进行生动形象、参与感极强的现实表演教学情境下,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更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教师授课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扭转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枯燥无味,所学理论知识毫无用处,且与他们本身生活联系不大的观念,使他们在乐观向上、轻松愉快地教学模式下用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地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必要基础。

(三)对收集瑶族民歌进行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对音乐采风收集的歌曲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并通过录音、录像等形式对相关过程进行记录,转制成光盘。笔者带领学生对光盘内容进行研究学习的现实教学中,发现这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地增加收集歌曲的歌词准确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歌曲的理解能力。比如瑶族有一些传统的曲调,虽然歌曲篇幅十分短小,但是演唱过程中歌词内容并不固定,而是村民在劳作过程中,内心孤独百无聊赖即兴填词,用来消遣寂寞的方式。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做背景,学生很难理解歌曲的真切含义,教师通过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理解这些歌曲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与对旋律的多次咀嚼,学生们能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更加准确的体会。

由于地域以及历史的特殊性,瑶族民歌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感情寄托,笔者通过自己的切身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将瑶族民歌运用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具体方式,希望为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时代下为保持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二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长身体,锻炼发达结实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通过体育消除疲劳,发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增强毅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谈心,化解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文化学习中静静体会体育运动的美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到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加强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体育认识较少。

现阶段,学校开展体育教育还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体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现在手机网游以及动漫等其他诱惑太多,学生更青睐于这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使高校体育更加不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学生的体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深入考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学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学习体育的课时安排的比较少,使学校的体育教育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机会较少,让学生难以体会高校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三)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计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所存在的一大难题是缺少专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懂或是不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学,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课上的不够规范,学生的兴致较低,体育学习效果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缺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体育教师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四)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比较陈旧落后了,一般采取比较枯燥的言传身教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都比较吃力,容易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材较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更新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的动作而使用不当的言语进行指责,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更能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优秀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朗和自信,形成良性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要不断研究体育教材新课标,并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挖掘并更新体育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增加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能力,使学生也能勇于挑战自己,增强意志,而且让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获得更多友谊,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更多满足和开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认识较少,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以及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落后等等问题。但是学校在进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体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这样有目标,有组织的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成刚,刘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04):119+39.

[3]蒋合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才智,,(30):203.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三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音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既然音乐能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地形在于快乐和爱憎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要紧的事情了。”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阐述的更加明确:“音乐教育dd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1、先听后唱,培养视唱能力。

音高、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歌曲前,首先应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范奏,对歌曲有所了解。在学习歌曲旋律时,让学生多听老师弹奏,注意音准及节奏,熟悉旋律,其中的难点可反复强调,让学生多加感受、亦可用心中默唱法,听析两三遍后便可以练唱了。这种以听为先,唱在其后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唱能力逐步提高。

2、先说后唱,培养识谱能力。

学习音乐,识谱速度的快慢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七年级开始,就进行找音位的练习,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五线四间的五线谱,从下往上数一数,下加一线就是do,下加一间就是re,一、二、三线mi、sol、si;一、二、三间fa、la、do、”在学生熟记此顺口溜的基础上,我在每首歌的教学之前,都让学生先说出几个小节里各音的唱名,熟练之后,我慢速弹琴,同学轻声随琴演唱旋律,这种方法持续到一年之后,c调识谱对学生来说便轻而易举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3、先读后唱,培养节奏感受能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节奏性强,甚至与歌曲节奏相同,如:八年级歌曲《举杯祝福》的节奏,我让学生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受能力。

新课标提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过程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音乐教育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音乐课教育活动中,加入有限而却是有效的知识技能,音乐教育要求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的艺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究,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技能,获得音乐方面的能力。

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像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记忆为想象提供材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记忆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最终要通过审美表现才能表达出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中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内化阶段,审美表现是审美的外化阶段,审美创造是审美的升华阶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5、通过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审美热情: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五、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四

音乐第二课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时机。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鸿雁》,可先教学生分解动作,然后熟练后再教学生跳蒙古族舞蹈的感觉,教师讲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讲授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先感觉蒙古族音乐的美感,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然后再练习舞蹈,让学生亲身体验蒙古族舞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表演舞蹈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器乐小组活动中,曾让四名学生共同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因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处理及内在的感觉也不同,在排练时我就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带给我们的震撼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是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酝酿用什么情感来诠释作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把握,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会更有感染力,更能完美地表现作品,这样在活动中既渗透了德育,又让学生能更好地表现作品。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要能打动学生,要感染学生,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融入德育的实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就是把德育融入了教学全过程[3]。

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并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邹文奇.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1).

[2]张丽娜.音乐教育在普通理工科高校中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五

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提出以来,我国对高校的语文公共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语文公共课建设的完善,能够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与建设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当中,必须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导下切实对高中语文公共课的地位进行提高,从而推动语文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语文公共课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以及学习方式的更新,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语文公共课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强化对高校语文公共课程建设的完善力度,使其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的要求。

一、完善高校语文公共课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的语文教学都保持着教师面对众多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对课程当中的问题进行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分层讲解-利用师生间的谈话或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参与-运用课堂小结来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这样一个传统的流程,在高校语文的公共课教学当中,教师始终担任着灌输者与指挥者的角色,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依样画葫芦的状态之中,使得学生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与吸收,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构建学生的整体语文知识框架,但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现象,被动式的接受也使整个课堂乏味无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被激发,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现状下,高校语文的公共建设课急需进行完善。

二、完善高校语文公共课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语文公共课的地位。

对于我国当下的高校来说,必须在国家相应法律制度的支持下,切实提高高校语文公共课的地位,将其列入到必修课程当中,通过学校对课程的严格要求与管理来实现语文公共课程的规范化,保证课程的稳定、课时的合理。把语文公共课列入必修课时首先需要认识到课程在完成大学使命、弘扬高校精神当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的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引领文化、知识创新,而语文公共课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语言基础,同时贯穿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公共课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保证其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当下的市场要求。

(二)明确语文公共课的目标。

作为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目标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导向,它对课程内容、资源、结构、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手段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指导与制约的作用,在确立高校语文公共课的课程目标时,必须保证在体现方向的同时明确相关的要求。在对大学、语文、素质教学课程相关属性进行分析后,综合考虑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否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否适应大学生的年龄、社会经验、心理需求,是否能表现语文的特点、反映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是否对语言学、文艺学等学科进行了合理的吸收,是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等等,确立起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在语文公共课程内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让学生受到课程知识的熏陶、体验语文的博大精深、明白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起学生的爱国精神与良好品德。在唤起学生对文学的激情的同时使其领悟到语文作品当中所传达的生命感悟、人生信念等深层含义,并在课程的写作与口语表达环节中对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尊重,以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提升。通过语文公共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以及维护、运用母语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起对语文知识的感觉力、理解力以及整合能力,在口语表达中养成态度文明、乐观自信、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程质量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对课程进行完善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素养也在随之提高。在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语文公共课程面临着学生多、任务重、工作量大的现象,因此,加大对高校语文公共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必须立足于高等教育全局的考虑下,用理性、积极的态度对语文课程地位和语文教师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政策进行合理的完善,通过保障机制的建立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稳定语文专职教师队伍的地位,并制定出长期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方案,借助课程支持、职称评定、福利报酬等方面的保障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语文公共课的建设工作当中。

三、

综上所述,在对高校语文课程建设进行完善时,必须提高课程在校内的地位,同时认识到课程目标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课程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课程教学的有效管理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等方面也需要做出认真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完善高校语文公共课的建设,从而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实现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六

:新时代视野下,更新音乐教学理念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确立先进评价体系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使音乐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以实现音乐“教”与“学”的双赢。

音乐课程改革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所彰显出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以及教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正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初中生的发展为本,紧密联系音乐教材(文本)的实际,紧密联系校本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视野下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策略、路径,从而让音乐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实现音乐“教”与“学”的双赢。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现代音乐教学观,由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转化为现代音乐教学所倡导的学生的“学”,这种音乐教学观的转化是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所倡导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初中生,应想尽一切办法去调动起初中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诱发初中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为基本出发点,融入渗透“教育性”,着力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努力贯彻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根本目的。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音乐教学向现代音乐教学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外在变化转向现代的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在变化;由传统的强调音乐学习的结果转向现代的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由传统的单纯教师“教”转向现代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等活动;由传统的“封闭”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向现代的“开放”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

1.自主学习模式。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去自主学习音乐。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当学生首次欣赏后,不主张教师立即去讲解学生刚欣赏的内容,而是留足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同伴间、小组间展开讨论探究。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但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由地选择音乐学习的目标、音乐学习的内容与音乐学习的方法等。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彰显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选择,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国际国内教育领域普遍推崇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是从满足学生主体对音乐学习的需求而出发的,借助于构建音乐合作学习小组去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彼此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同伴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参与发表对学习内容的看法的机会均等。小组合作学习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掌握到更多音乐学习的好方法,有利于学生自然地学习到音乐语言。新时代视野下,教师应积极探寻音乐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努力理解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强化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意识,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评价。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学评价倡导的是对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评价,这样的多元化评价可以是对音乐学习方式、音乐学习主体与音乐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评价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能力,有利于彰显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的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合理融入音乐教学的诸环节之中,以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应确立先进的、全新的音乐评价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愉悦的音乐评价环境氛围,同时采用合理的音乐评价机制,实施有效的音乐评价方式,以进一步发挥音乐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效融合,重视对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的合理使用等。

新时代视野下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策略多种多样,更新音乐教学理念是基本前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是关键因素,确立先进的评价体系是重要保障。当然,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还有许多,如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以实现音乐“教”与“学”的双丰收。

[2]徐新宇.刍议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效率的“三个凸显”[j].内蒙古教育,(02).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七

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放弃了对兴趣的培养。虽然现阶段各中小学都相继开设了有关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中学期间学生的合唱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具体论述。

一、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中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重视音乐这门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导致本来应该生气勃勃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尤其是在合唱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正趋于成熟,并且正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刻,这时候的中学生最需要一些事情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一旦潜能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合唱最重要的就是“合”,要让学生的声音合为一处,就要求学生心里要有团结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需要教师或者学校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团体比赛或者一些游戏等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感,让学生彼此熟悉起来。另外,在音乐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唱的方式,先进行小范围合唱兴趣的培养,当小组中的学生充分具备了合唱兴趣以及合唱能力的时候,再将课堂上的每个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的合唱团体,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中学开设音乐教学的一大目标。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合唱中的积极性。当学生对音乐表现出了热爱情感的时候,这时学生的合唱就应该是器宇轩昂的.。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情感呢?这就需要学校多增设音乐课程,教授给学生一些音乐方面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陶冶中,了解音乐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史。另外,教师也应该学会解读歌曲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向学生传达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以及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都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一种同情热爱之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是中学生接触音乐的敲门砖以及主导人物,教师在教学中需发挥领导与指导的能力,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让他们从心底喜欢上合唱这个艺术形式,并在合唱中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多加效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最后也同教师一样喜欢上合唱。另外,教师也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及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地更正错误,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好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考察。对于喜欢安静的学生就让他们多听一些合唱名曲,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底对合唱产生兴趣。对于那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进行一些激昂曲目的练习,以发挥他们心中的潜能,学会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唱的力量。

四、注重学生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美的感觉是社会真正追求的。只有教会学生学会音乐艺术的审美,才能引起学生对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相应的影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产生联想、想象,进而引起听者共鸣的艺术形式。在合唱能力的培养中,要教会学生通过看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大脑能够随音乐而动。这样对于音乐艺术美的欣赏才能够留到学生心底,并在今后的合唱练习中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能够爱上各种形式的音乐,并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学校多组织合唱比赛活动。

要想培养中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中来,通过积极的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但是在现有的音乐教学中,学校最缺乏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合唱活动,这会严重制约中学生对合唱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越来越不爱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因此,需要学校大力开展一些大型的合唱比赛,让中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合唱带给自己的乐趣,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合唱团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爱上合唱。另外,学校不仅要积极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合唱中去,还要鼓励那些热爱合唱的学生自己组团参加校外的一些大型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合唱能力,就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提高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是提高合唱能力的最终途径,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艺术审美还是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合唱这种音乐形式,才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合唱能力,才能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丁洁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华兵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2]蒋邦飞.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4]王毅.论中学音乐课中的多声部合唱教学[d].鲁东大学,.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八

摘要:高校音乐公共课有效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关键点,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影视音乐教学和高校音乐公共课联系密切,需要将影视音乐教学巧妙渗透到音乐公共课程具体教学中,提高音乐公共课教学水平的同时展现影视音乐教学渗透深远意义。

在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中,教师要多层面把握影视音乐教学内涵、特征,权衡其和音乐公共课教学关系,借助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影视音乐教学巧妙渗透到音乐公共课教学中,发挥影视音乐教学具体作用,创建良好的音乐公共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氛围,点燃学生音乐兴趣的过程中深挖学生各方面潜力,高效培养音乐能力与素养。

一、优化课题内容导入环节,点燃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中,影视音乐教学的渗透可以优化音乐公共课程课题内容导入环节,丰富音乐公共课程课题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促使抽象、复杂的音乐课题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也能在无形中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情境,顺利吸引班级学生注意力,在层层导入音乐公共课程课题内容中实现有效音乐教学,调动学生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过程中顺利点燃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以“爱国情感”为主题的歌曲为例,在课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题歌曲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系统等多样化路径,以歌曲主题为基点,整合相关的影视音乐教学素材,将其贯穿歌曲教学内容中,在层层整合中优化课题内容导入环节,促使歌曲教学各环节顺利展开。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化作用,呈现电影作品《建军大业》精彩片段,将该电视作品主题曲穿插其中,和课堂以“爱国情感”为主题的歌曲教学内容整合,顺利渗透影视音乐教学,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在引领班级学生观看短片视频的基础上欣赏《建军大业》电影作品主题曲,顺利引领班级学生走进相关歌曲教学课堂。随后,教师可以将《建军大业》电影作品以及主题曲进一步巧妙渗透到歌曲鉴赏中,在多媒体动画、声像等作用下,利用动静结合形式,引领学生探究歌曲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欣赏《建军大业》影视音乐作品中准确理解并把握歌曲内容、风格、主题等,顺利点燃音乐学习兴趣,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强化视听训练,培养音乐感受力与理解力。

在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影视音乐合理化渗透能够强化对班级各层次学生的视听训练,使其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层次理解、应用、内化已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在知识迁移过程中科学培养音乐知识应用以及实践能力,为培养音乐感受力与理解力奠定坚实基础。以“情感类歌曲”为例,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解读歌曲内容与主题的`基础上科学渗透影视音乐教学,可以将《幸福的理由》电影作品主题曲引入其中,在整合情感类歌曲教学内容以及形式过程中,深化音乐视听训练环节,为班级学生构建“和谐、宽松”的音乐视听训练情境。教师要巧设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将其穿插到歌曲教学环节,引导班级学生相互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渗透影视音乐教学,开展视听训练,组织班级各层次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在感受、理解《幸福的理由》影视音乐作浅谈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品主题曲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教材歌曲主题内容、韵律风格等,科学解决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实时突破歌曲教学重点以及难点。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视听训练情况,实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次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在层次化视听训练中不断感受、理解教材歌曲以及《幸福的理由》影视音乐作品主题曲,顺利培养音乐感受力以及理解力的同时对亲情、爱情有全新的认识。以此,实时呈现音乐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影视音乐教学渗透重要意义。

实现有效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有效教学实现以及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都是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影视音乐教学在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中的渗透利于从源头上改变音乐公共课教学现状,在深化音乐公共课理论、实践两大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实现有效音乐教学,利于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落实新时期“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利于高校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市场多元化人才需求。以“青春岁月”为主题的歌曲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围绕歌曲内容、主题、旋律等,联系当下热门同主题影视作品插曲,比如,冯小刚的电影作品《芳华》插曲《绒花》,整合歌曲课堂教学内容,巧妙渗透影视音乐教学,深化“青春岁月”为主题的歌曲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在讲解歌曲内容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芳华》电影精彩片段,再将插曲《绒花》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观看与聆听中感知悠扬的曲调、呈现的主题等。随后,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实践,引领学生鉴赏电影《芳华》以及插曲《绒花》呈现的主题,准确把握公共音乐课程中以“青春岁月”为主题的歌曲内容,并引导学生分角色演唱教材歌曲以及《芳华》电影插曲《绒花》,在具体化实践情境中感知歌曲旋律、主题,在歌声中触碰青春的灵魂,感叹匆匆青春岁月的同时更好地绽放生命之花。以此,在无形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培养音乐感知、鉴赏等能力中提升音乐综合素养,顺利实现有效音乐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音乐公共课教学现状,根据影视音乐教学优势作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将影视音乐教学巧妙渗透到音乐公共课程教学中,深化公共音乐课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全面提升公共音乐课教学质量。以此,在影视音乐教学作用下,完善学生音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知识整合应用、音乐综合实践等能力,客观呈现影视音乐渗透魅力。

[参考文献]。

[1]何军.高校音乐教学的多重挑战与立体教学设想[j].音乐创作,,11.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九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正确的引导,以及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从而解决音乐欣赏课学生不感兴趣的难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多听是关键,但不能麻木的听,要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各种风格的音乐;在平时要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积累;听懂音乐的语言,正确理解把握好这些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这些符合音乐的表观语言。在教师对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正确的引导的问题上,本文介绍了多媒体式、座谈式、创作式、表演式这四种效果不错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在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注重音乐作品中的“情”,挖掘音乐作品中蕴涵的哲理这三个音乐欣赏教学的着重点上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今的中学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经过实践大部分音乐教师都发现学生很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却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常说:我很喜欢音乐,但就是听不懂。那么怎样使学生听得懂音乐呢?怎样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我想这就涉及到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音乐这两大问题。

音乐是最富于想象的艺术,较之于文学和绘画,它既无法运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生动的描述,也无法用丰富的构图、色彩等进行直观的再现。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只能凭借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组织结构形式展现现实世界的各种运动。人们在倾听这些旋律、节奏、和声等所共同组成的音乐作品时,不仅能领会理解一定的艺术形象,而且还能产生种种丰富的联想和各自迥异的感受。音乐欣赏教学,正是基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审美特征,而致力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音响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欣赏音乐一般可分为知觉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层次。所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同样一首歌曲,由于人们的音乐素质、生活的经历、社会环境知识层次的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主行诱导,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兴趣,不会茫然,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对音乐的节奏、速度、调性、和声等因素的感知的基础上,获得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换言之,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是人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的时人的联想、想象、创造能力等。

在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上,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多听,是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的多了,慢慢地就会听懂。也许有人会疑问,我听得也不少了,可为什么还听不懂呢?其实,听懂音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现在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音乐,但如果问他们,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有什么主题,听了有什么感受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不出来。多听,不光是数量上的,还要从类型和风格这方面去考虑。有的人听的音乐也不少,可若是从类型和风格这方面来说,就太狭窄了。这里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学生欣赏音乐的范围,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各种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听中国的,传统名曲,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名曲,还让他们听外国的及现代的传统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及贝多芬的《命运》。何占豪、陈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作。科普兰说过:“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固有的品质,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智力练习而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去听。”慢慢地,学生喜欢听了,并且逐渐能听得懂了。所以,多听、多欣赏,是让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二、让学生多掌握音乐欣赏地基本知识。

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欣赏者了解音乐的外部音响形式,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有的学生在教师讲一些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时,经常不认真听讲,认为这些知识不重要,而且认为这些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知识会妨碍乐趣,最好不要了解任何技巧方面的事情,要是他们熟悉了音乐的“规则”,其实一个人如果只从感官的观点去听音乐,学生充其量只能接触到其中声音的材料。作曲家根据规则有计划地处理声音材料,才能将他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假如聆听者不懂这些规则,他便永远不会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不懂的音乐的原因,这并不奇怪,不是他的耳朵或听觉神经不能接受及传递音响信息,而是缺乏理解音乐、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说明了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和了解过程,要求不学习而知,那时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欣赏课当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听懂音乐,应该具有欣赏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逐步具有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且要求越多越好,越深越好。

三、学生懂得音乐浯言。

音乐欣赏要了解音乐的语言,就犹如能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光知道感受,情感的抒发和渲泄。但你说不出道道来,理不出头绪来那也只是孤芳自赏。因此我让学生懂得些音们要教会学生一些音乐的表现语言,音乐语言如何表达呢?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期、音色,还有式结构和声、织体等都是他们的表现要素和表现手段,音乐之所以会让我们为之一听惊,正是因为有这些要素和表现手段在其中充当主要角色。所以我在教学中除了对旋律,速度、节奏、和声等方面重点介绍体会和感悟外,对于音色了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学生对音色辨别不出来,中外不分,西洋乐与民族乐混为一谈,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一些重要作品中出现的一些乐器逐一作出比较和分析,让同学们既能够听到乐器,还能说上名称,各自乐器的声音仿佛描写什么都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如:小号,我喜欢用国歌来打比喻,那嘹亮,高亢具有号召力的声音。

长号:常体观在悲哀的音乐中(如哀乐声中的长号,声音低沉)。长笛:清新、明朗、幽雅的声音,如{梁祝)的引子和结尾那种鸟语花香的感觉,通过这样反复的对比和示范性的表演,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种乐器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我看来,一部作品,如果你不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听不出这是什么声音,那种音乐的联想就不会很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就很难正确把握。

只有正确理解把握好这些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这些符合音乐的表观语言,才能更好、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一个人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音乐欣赏也是这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有计划、合理地安排欣赏内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小型到大型,随着曲目的积累,学生欣赏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的四种模式。

(1)多媒体式: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然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发挥通感作用,创造音乐情绪,则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比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要高,如果两者结合,效果肯定不错,在歌剧、舞剧等欣赏教学中尤为见效。

(2)座谈式: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作曲家创作每部作品都希望听者能够通过他的音乐产生同感,然而每个人的感受能力不同,所以每部作品给予每个学生的感觉会有差异,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会有出入。如果教师直接介绍、分析曲式,强迫学生找到原著的感觉,学生不容易接受。座谈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这种现象。首先,座谈式可把学生的座位改为围坐式,改变了往日的听众位置,心里压力减轻,易畅所欲言。

(3)表演式:音乐欣赏如果能现场表演,感受则会更直观。例如:类似《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民乐古曲,教师可现场演奏根据此曲改编的钢琴曲,让学生体会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手段和风格。另外,像中外民歌欣赏、戏曲欣赏等有机会都可利用有特长的学生来现场表演来完成。(4)创作式:中学音乐欣赏中的创作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理念的记忆,强化理解。

综上所述,其实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并不是很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从实质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能尽量做到以上几点,我想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这能难题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

1,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举足轻重,可以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2,音乐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功不可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总爱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重视其道德教育的作用。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着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会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好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感染和熏陶。当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美,理解了音乐美时,也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情趣。

3,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即便是音乐课作为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欣赏课,学生似乎却不太买单。面对这一现象,我深入的研究下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案。问题很明显在于,学生大多听不懂音乐,就更不能理解音乐。所以,面对冗长的古典音乐,传统的民间器乐曲,学生更是不知所以然,又何来兴趣,更谈不上美的享受。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乏味、无聊,甚至催眠曲。那么如何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状态,不仅能让学生听懂,更要让他们能深入其中,积极参与,能够感受音乐,真正做到欣赏音乐呢?这便是作为老师,需要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在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体会。就以《卡门序曲》这一课为例。因为这是八年级的课程,首先我需要研究下八年级的学生,并且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这一课。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逐渐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在学习上能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歌剧,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演出形式,所以,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一段歌剧《卡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歌剧。在这一课的结尾,我也是通过一段管弦乐演奏的《卡门序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

2、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比如,在研究《卡门序曲》a段时,对于这一组的节奏,我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打节奏,学生经过参与比较,会了解到,运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音乐情绪。所以,学生们就会知道,只有很强的力度和急促的速度,才能营造出斗牛场那种热烈欢腾的气氛。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授学生《卡门序曲》时,我先让学生分别聆听、比较三个乐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如果他们就是作曲家,会为这三个乐段安排怎样的出场顺序。由于之前已经对三个乐段有所了解,学生还是乐于参与这一环节。随后在第一次完整聆听全曲时,由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所以,听起来也格外认真。在聆听的同时,《卡门序曲》的回旋曲式结构也随之呈现了。

回旋曲式是《卡门序曲》成功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已经熟悉三个主题的基础上,掌握乐曲的结构就非常简单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辨别可以让他们把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激发欣赏兴趣。

二、交响乐的类型。

让学生从陌生到认知再到主动欣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不同的音乐也要进行不同的对待。就拿交响乐来说,不同的交响乐也要进行不同的认知过程。

1、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介绍音乐所描写的景物,使学生产生概念性的联想。

2、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如约翰·斯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可以采用选取几段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对比出其中舞曲的风格特征。

3、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组曲》根据同名歌剧的音乐剪辑;我国何占豪、陈刚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这些乐曲,并不象戏剧、文学、诗歌、曲艺、电影、电视那样,从视觉上、语言上为欣赏者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情节,而是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受。如果学生事先了解它所描写的内容,在听乐曲时,随着音响,脑海中就会有所想象,就会进入乐曲所规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4、在交响乐中,有一类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类音乐无标题(有标题也不过几个字),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乐等等。像这种交响曲,学生理解会困难一些。所以,老师就要在欣赏这种交响乐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比如,学生必须要对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

音乐欣赏除了要了解不同乐曲的类型,还要着重把握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无论是传统的交响乐还是近现代的交响乐,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或多个主要的音乐形象。主要的音乐形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多次出现在乐曲中。主要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带有特征,有的是在旋律上,有的是在节奏上,有的是和声的序列或和弦的展开,有的还会通过某种特性的乐器表现出来。在交响乐中,引子以后一般就要出现这个音乐形象,它或原样地重复或改头换面地重复,当经历一个较大的演变过程后,往往要进入原样重复的阶段,在最后的结尾部分,这个形象还会多次进行“闪现”。在欣赏此类交响乐时,教师可以先把其中的音乐形象单独列出,在学生完全了解之后再在全曲中辨认这些形象,把握它的情绪特征,对整首音乐的理解也就十分容易了。

一、深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的理解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与知识性很强的艺术,不仅要对音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文学、美术、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熟悉音乐,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得感受。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以下案头工作:

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

2.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音色、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以及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对比)。

3.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

4.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

5.了解作者的简况;

6.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

7.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

8.在反复聆听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和想象)。

9.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也不错:

1.导入:引入教学的阶段。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比如图片、文字、故事等)。

2.带着问题听音乐:每一次听音乐都要有目的地聆听,带着问题听音乐,如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构成等。

3.感受音乐:提倡完整的欣赏音乐,如果篇幅较长可以分段欣赏。

4.探索音乐: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1)分段欣赏(感受情绪、记忆主题、分析音乐要素、联想与想象)。

(2)完整欣赏(分辨音乐结构、加深记忆主题)。

5.复听音乐:这是巩固、加深记忆的阶段。

6.感悟音乐:感悟音乐是深入感受音乐的阶段,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升华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7.表现音乐:用外化的手段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感受。

三、再就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要更新。

1.教师本人先要对音乐作品作比较透彻的了解。

2.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

3.相信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

音乐师范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一

李卓。

5月。

李卓。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他们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吗?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欣赏。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出示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动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二、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在课上,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欣赏《赛马》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三、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学生欣赏《童年》这首乐曲时,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例如:有个学生为乐曲取名为“爱”,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温暖,我就想为它取名为‘爱’。”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四、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

五、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例如:欣赏《赛马》的第2乐段时,让学生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感受每次出现在节奏上的变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体会节奏的变化给乐曲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六、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只有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