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第四集:文化多元与城市个性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第四集:文化多元与城市个性

时间:2021-01-15 01:45:39

相关推荐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第四集:文化多元与城市个性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

第四集

文化多元与城市个性

于中宁 1992

无论从历史发展看还是从地域分布看,中国的城市与文化从来就是多元和千差万别的,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包融力。这种多元和包融的特点是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也将成为现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人类在创造城市这个新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文化观念塑造着它不同的空间性格。

中国古代城市性格的区域差别非常显明。

北方城市的布局规整、建筑厚重,给人沉稳的感觉;

(北京中轴线俯瞰)

江南城市布局比较灵活但有条理,建筑在素淡中透着轻巧,给人空灵的感觉;

(苏州古城)

广东福建一带的城市,建筑装饰性强,繁复而华丽,布局比较自由。

(泉州)

(泉州)

进一步观察会发现,中国古代城市的个性差别也很大,在这个千差万别的城市个性背后,正隐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山西平遥出外经商的比较多,商号建筑和山西地方风格的结合,构成平遥城市建筑的独特个性。

商号建筑一般沿街设开阔的店面,黑漆大门,匾额高悬,给人十分厚重的感觉。

店后为住宅,用砖平地砌成窑洞式房屋,高大宽敞但并不明亮,用砖用料比较讲究,有的还有两三层。

房上用风火墙和其它建筑隔开,既有安全的实用价值,又附会了民间的象征含义。

窑洞式住宅是山西地方风格,多建在山区。平遥县城虽平地无山,却充分利用窑洞的拱券技术,建造了坚实、实用的住房,长期保存了这种地方传统风格。

甚至当地寺庙也用了这种窑洞风格,这在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平遥镇国寺佛堂)

安徽歙县自唐宋以来文风日兴。明清以后徽商崛起,和山西的晋商形成两个势力强大的商人集团。

徵商的特点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和文化有关的工商业,如徽墨、徽砚等文房四宝业在歙县极为兴盛,明清时成为全国的中心。

另一方面,徽商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许多人本身就是士阶层中人,由于仕途不达或为通达仕途转而经商。所以明代有人说徽商是“士商异术而同志”,着名的大商人汪道昆自己也说:“良贾何负宏儒”。

因为有雄厚的财力作后盾,歙县人无论是考学中第或是经商发财,都要在宅前立一个大石坊,以夸示乡里。

做官经商的人如果对故乡做了些好事,也要立石坊。

甚至妇女丧夫不嫁也要立石坊。歙县至今保存着一大组贞节牌坊群。

因此,石坊成了歙县建筑上的一大特点,过去这里三步一牌楼,五步一坊阁,或跨街而立,或表耸宅前。

浙江、皖南一带的民居,灰瓦白墙,原本就素淡的很。特别是它的山墙,像阶梯样层层叠起,俗称马头墙。

成片的民居在一起,灰白相间,高低错落,别有一番情致。

牌坊和马头墙民居构成歙县建筑的主体风格。

再仔细观察,歙县民居的质量非常好。内部有许多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

(牌坊上的石雕)

(民宅墙上的木雕)

(民宅外墙上的砖雕)

特别是砖雕,在厚不过一寸的青砖上,缕空雕刻着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有的多达九层,却又保持着青砖本色,淡雅清新,精细质朴,充分表达了主人既要夸示财富,又格趣高雅的性格。

歙县人自古以来就是为文、聚财两不耽误,歙县的建筑风格明白地展示了歙县人的这种传统文化心理。

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云南大理,是白族聚居地。

白族人爱好装饰,讲究整洁,大理建筑风格反映了这个民族特点。

民居门楼装饰繁复华丽,外墙常为白色,勾墨线,素淡中托出富贵。

内部装饰也很有特点。

院落布局整齐,或四面建房;或三面建房,一面为白色高大照壁。

照壁前摆放花草,一派浓妆淡抹的画意。

白族民居综合了中国南北方建筑特色,构成大理城市风格的主体。

新疆喀什古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是维吾尔族聚居地。

公元十世纪后,维吾尔族群众开始信奉伊斯兰教。

喀什有许多大大小小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其中最着名的要算艾提卡礼拜寺。它也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

高耸的宣礼塔,巨大的穹隆顶,显赫而不对称的壁龛和大门。内部有森严而富于韵律感的柱廊和联柱殿,形成浓烈的伊斯兰宗教气氛。

另一处着名建筑是“香妃墓”,它的真实名称是阿巴霍加玛托,是阿巴霍加家族的墓区,在色彩和装饰上更具特色。

这些高大的伊斯兰建筑构成城市主体轮廓线。

同时,维吾尔族又保持着许多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

这种传统的“阿以旺”住宅,外表看是一色黄土坯平顶房,实际上它穿插错落,灵活多变,不拘一格。院内花木繁盛,雕饰精美,色彩华丽,以蓝调为主。活脱脱衬出维族人热情好动和歌舞花果之乡的风俗来。

维族住宅的低矮错落、富于生气和伊斯兰教建筑的高耸宏大、森严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构成喀什独特的城市风格和个性。

西藏拉萨,这里弥漫着浓密的宗教气息。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无处不在的渗透到人的心灵、举止、家庭,当然还有城市和建筑。

厚重的石墙,墙体由下向上逐渐收进,初看像一座碉堡,所以藏族民居被称为“碉房”。

拉萨的宫殿,庙宇就是放大了的碉房。

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哲蚌寺是一片白色碉房群,依山势错落、重叠,犹如白米堆。藏语“哲蚌”就是米堆的意思。

拉萨北部的色拉寺也是庞大的碉房群,但色彩要浓重的多。

拉萨市内的大昭寺,以碉房为基础,上覆汉族传统的歇山和重檐屋顶,屋脊上装饰着印度的塔。

红色白玛草檐和华丽耀眼的金屋顶、梵轮给古城拉萨带来浓厚的宗教气氛。

而雄居于红山之上,俯瞰拉萨全城的是巍峨的布达拉宫。

如果我们在它脚下仰视它,会发现除体量巨大外,和普通碉房没有什么区别。走近细看才会发现,一些檐部斗拱和雀替,以及一部分梁架是内地做法。

布达拉宫占据了整个红山,与山势浑然一体,墙体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向内收分显着。白宫簇拥着红宫,金瓦顶统率着全局,充分体现了稳重而神秘的艺术主题。它宏伟博大,是世界古代少有的伟大建筑。

无论从历史发展看还是从地域分布看,中国的城市与文化从来就是多元和千差万别的,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包融力。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多元和包融的特点是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历史还将证明,这种多元和包融的特点,将成为现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往期链接: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第一集:文化交流与文化包融 (在开放、交流中通过“包融”求发展,这是古代中国城市文化的总特征,正是在这种“包融”中,中华文化才能几千年一气呵成,也正是在这种“包融”的文化精神中,中国古代城市才能达到远过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高度繁荣。)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 第二集:文化发达与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带动经济繁荣不但表现在个别城市中,从中国古代社会总体看,也是如此。谁能说掌握了文化的古代正直知识分子不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呢?)

电影《悠久的文化名城》 第三集:文化基干与城市规划 (礼制思想和自然思想相互补充,构成中国文化的主体和基干,具有极大的包融力和灵活性。)

(注;该专题片是电影胶片拍摄,完成于1992年,还没有转为数字视频,本文中所用图片为网络图片,非本人拍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