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多歧路 今安在——农村青年的困境与出路

多歧路 今安在——农村青年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9-07 19:58:33

相关推荐

多歧路  今安在——农村青年的困境与出路

高考恢复以来,我们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许多年前,我们以为高考只是生了这么几个儿子:高学历、高收入。后来我们才发现高考还有个很牛的私生子,他叫高富帅!

高考的几个儿子都干不过他。纷纷改了名,叫:高失业率、高学历农民工。

问题的焦点在于,我千辛万苦参加高考,是否获得了公平的入学机会?

我在大学辛辛苦苦读四年,是否获得应有的回报?

在自主招生腐败频发,分数能被篡改,最近的北大退档事件一样还能挑动人们敏感神经。

高考加分不公引举国关注,拼爹成为时代命题的当下,为高考拼命是否还值得?

即使高考本身的安排能够保证足够公平,很难改变的是,不同社会地位的考生,能够获取的与应试资源完全不同。

优势人群的子女,往往能够上更好的学校,有很多时间用于学习而不需要帮助家里干活。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优势阶层弱势阶层之间,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距,一步步扩大。70年代恢复高考时,各路草莽英雄层出不穷。

而如今高考佼佼者基本都是名校的学生,寒门子弟考了好一点的大学反而成了新闻。

这与上一个鲤鱼跳龙门的制度——科举考试有类似之处。在王朝早年,进士往往出身民间,三代以上没有功名的比比皆是,而王朝后期,书香门第则屡见不鲜。

当800万职校生变成流水线工人,在学校期间,两年或者只有一年,甚至半的学校教育,数千元上万元的学费,只不过换回一份不需要任何学识技术的富士康普工的工作。

我们有理由质问:

高考对于农村的青年,是鲤鱼跃龙门还是阎王爷设下的鬼门关?

当一所学校不教授学生任何特定的知识,而且能容忍学生的退步,学生们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辍学。职高教育的主要职责无非就是青少年版的托儿所。

走得出农村,还要融得进城市。

最近十年,农村口大量流入城镇,西南部大量流入沿海城市,户口对人口的约束力越来越弱。

前,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已经达3500万,农村户籍进入城市人口约2.5亿。年轻、在当地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经济困难的人,构成流动人口的主力。

新生代农民工中,本市县务工者人均年收入为2.3万,而跨区域务工者劳动收入则达31989元,超出将近10000元。

流动人口流动诱因很大程度是经济问题,经济困难选择流入其他省份。

人口流动对于城镇化水平提高贡献率达45%,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化的进展,而城市化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选择。

但,生之绚烂背后,是死之残酷。

流动人口不仅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融入城市更加困难。来,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五险一金参加比重均没有超过30%。

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远远超出劳动法规定的时间。

要尊严还是生存,对于农村青年,这不是选择题,而是一件吃饭睡觉一样的必选、单选项。

此外,流动人口的劳动合同签订普遍较低,仅有50%不到的签订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大量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差别化的生存处境和社会待遇,使原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矛盾转移到城市内部,原来农村贫困问题转移到城市,扩大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分裂。

阶层固化问题一次次挑动人们敏感神经。这种社会分裂,从日益增强的社会排斥和矛盾表现出来,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群体,有不少是城市出生和成长的流动人口。

他们和流出地的关系已经越来越薄弱,如果他们不能有效融进城市体系,将带来更加严峻的社会问题。

10多年前,27岁怀揣鲜活理想却殁于残酷现实的孙志刚,以自己的肉躯,换来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付出惨重的代价得到的一点胜利。可这是谁的代价,谁的胜利?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孙志刚的死,这个社会有罪......

究竟要到什么时候,农村青年才享有国民待遇?

国家政策: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在当局看来,要控制人口规模,首先就要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地铁涨价、清理群租房就是两个很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业控人正在成为主要选项。

“对吸附大量流动人口的餐饮,洗浴、美容美发和小百货企业等各类场所实行强制退出机制。但是人民对财产的追逐,没生活的奋斗本就不应该受到强烈的阻碍。

这些措施奏效了吗?未必。

就纯粹以工资而论,在起点不同的情况下,在一线城市打工的与小城市打工之间的收入差,实际在不断增大。

就如同“井底人”,在郊区家里有房屋,为什么要在市区的井底生活?

很简单,因为这里能挣到钱,回到村里什么也没有。相比起蜗居和身为蚁族、鼠族的痛苦,能赚钱是第一位的。

农村青年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为了不被脚下的涛涛洪水冲走,他们选择了把自己脖子伸进水上面的绞索——都是死,但绞索的死,或许能缓和那么一丁点。

“外地人进京实行准入制度”“外来人口要落户应该考试”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再出现,生而为人的骄傲,何以要依靠投胎的地域来获得?

不管处境多么难,向往一线城市,拼命留在一线城市的人仍然很多。而且,低端劳动力就不能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了吗?

从家乡涌入城市,最终还是流浪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

去留两难,往来皆苦,是为无间。

结语

不要诗意美化苦难,那是咬牙活着的灵魂。

把人权和尊严落到实处,让永不厌倦的好奇心一直得到满足,愿人类美好的品质在社会中延续。

让孩子们住得起房,吃上放心食品,呼吸新鲜空气,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拥有爱与被爱的国度,快乐自由平等的生活在绿色的地球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