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四):斡旋三焦为改善慢性肾病预后带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四):斡旋三焦为改善慢性肾病预后带

时间:2023-06-04 23:22:53

相关推荐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四):斡旋三焦为改善慢性肾病预后带

项目负责人:陈以平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陈以平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开展了“斡旋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约有1.2亿人,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CKD的预后往往不好,易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CKD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大难治性肾病:IgA肾病(IgAN)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首位病因,占45.3%~54.3%,也是导致尿毒症的首位病因;膜性肾病(MN)是肾病综合征(NS)的首位病因,30%~40%的患者发展成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尿毒症的第二位病因,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病变呈不可逆性进展。现代医学对三大难治性肾病缺乏有效手段,CKD的预后问题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为解决以上问题,项目组在数十年临床实践基础之上,根据CKD病程中三焦及其所属脏腑出现的水火失调、气化失常、气机郁滞的基本病理,首创“斡旋三焦”辨治法度,形成参芪膜肾方等治疗MN、黑料豆经验方治疗顽固性低蛋白血症、肾平方等治疗IgAN、黄芪牛蒡子系列方治疗DN等方案,并完成3247例临床研究,提炼出“斡旋三焦法”指导难治性肾病诊治方案,提高了难治性CKD的临床疗效。项目组还通过多项临床研究创立“疏利三焦”法论治中重症IgA肾病,形成系列专方,累计完成1136例临床研究,显着提高临床疗效。项目组利用系统生物学手段,发现阴虚证IgAN的遗传背景,证实滋补肝肾法对IgAN肾脏的保护作用。

项目组率先构建MN的中医综合方案,完成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累计完成929例,确立参芪膜肾方为核心处方,取得了良好疗效,解决了临床难题。项目组建立了分期论治DN的诊治理念,开发黄芪牛蒡子系列方,通过460例临床研究证实,黄芪牛蒡子系列方能保护DN患者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提高血白蛋白,延缓其进展至尿毒症。项目组率先将冬虫夏草用于治疗CKD,经481例临床研究证实,蝉花具有保护肾功能,减缓肾纤维化进程。项目组开创了蝉花治疗CKD新用途,将其用于CKD的治疗,开展虫草菌丝及蝉花菌丝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等。此外,项目组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疗效预测因子。项目研究结果成为首篇发表于国际肾病权威杂志的同类研究,确立了中医药在治疗难治性肾病中的重要地位。

项目组通过大量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总结创建了“斡旋三焦”辨治法度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出多种治疗核心处方,为提高CKD的疗效提供了中医思路和方法。围绕以上研究成果,课题组发表核心论文20篇,其中在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等国际权威肾病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主办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2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10次,进一步扩大了中医在国际肾病领域的影响力。项目组积极将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获得发明专利3项,转让新药成果2项,组织并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水肿病”的临床诊疗方案,在10家单位进行推广应用,使更多的慢性肾病患者受益。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第16期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一):精准消融显着改善肿瘤患者生命质量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二):新型材料打破国外垄断 青壮年保髋治疗再突破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四):斡旋三焦为改善慢性肾病预后带来中医思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