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书香·上海之夏|传统文化 吹响书展号角

书香·上海之夏|传统文化 吹响书展号角

时间:2021-07-12 12:18:29

相关推荐

书香·上海之夏|传统文化 吹响书展号角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开幕,上海满城都飘溢着书香,上图讲座也再次推出“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讲坛。8月14日上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兼任教授傅杰就带着他主编的马一浮书院专刋《近代学术集林》光临上图讲座,为我们带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宝库:关于《近代学术集林》”的讲座,细述这套丛书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讲座由副主编黄曙辉担任嘉宾主持。众多喜爱近代学术的市民朋友前来聆听,会场内气氛十分热烈。

傅杰教授介绍这本《近代学术集林》主要汇编影印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学者着作,选录百余家近代学者着作的稿钞本与旧刊本加以集中影印,已印行的有吴士鉴、夏敬观、卢弼、徐昂、章钰等的着作集共六十余册。这是中国学术随着社会发生根本巨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新旧、中西、有用无用之争颇多,但都被王国维在为《国学丛刊》写的创刊序中归为无谓之争。他下了大判断:“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其实他本人何尝没有学有新旧、中西、有用无用的观念,这里语气的决绝,态度的坚定,正是他对当时学界热衷争长竞短的浮嚣之习的抗议:新鄙视旧,西鄙视中,有用鄙视无用,反之亦然。

傅杰教授从学者的身份出发,针对研究方法之争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特殊的时代,据形势的转移,最应该着力倡导怎样的研究风尚与研究方法是一回事,但是再值得倡导的研究风尚与研究方法,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研究对象,更不可能适应所有的研究者。研究者的天资不同,素养不同,学派不同,机缘不同,只要真积力久,确有心得,无论用什么方法从事的研究、以什么面貌出现的着作,都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傅杰教授还特意提到本书的编撰得到了上海图书馆的鼎力支持,其中沈曾植、吴士鉴等学者的很多稿本、日记等文本都来源于上海图书馆的特藏文献,非常珍贵。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上图的工作人员向编委建议:《近代学术集林》这样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为了后续方便更多大众能够走进这样一个专业化、专业性的领域,建立一个更有深度的学术据库索引就非常重要了。黄曙辉回应:这套学集已经编制了相当精密的目录,有很多着作目录就达到一百页、两百页甚至更多,也为将来分类、索引和数据库的建立做了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后,傅教授与听众分享了他对《论语》研究,并针对如何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和动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赢得现场掌声连连。

下午,忽降大雨,上图讲座的讲坛也吹来一阵唐风宋韵的清风,这清风从平平仄仄的音节而来,从两位博雅君子娓娓的讲述而来。陈尚君、周裕锴两位先生来到上海图书馆,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唐风宋韵 漫谈唐宋诗》。讲座吸引了许多听众,现场人头攒动。

陈尚君教授大致介绍了他与周先生相识相知、互相切磋的始末,二人儒雅幽默的互动令听众莞尔。接着,陈尚君教授以李杜诗歌风格的区别和李杜的交游经历开始,论述了李杜人格上的异同和各自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他们一个是汉魏以来乐府古体的集大成者,一个是开辟诗歌新境界的运斤大将。不同于我们的刻板印象,在诗歌上,李白的用功之深,杜甫的心气之高,令人至今感佩。

周裕锴教授接着点明,李白是继往,杜甫是开来,作为读者,自己最喜欢的是他们的两句话:一句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杜甫的“安得壮士揽天河,洗净甲兵长不用”。在多数边塞诗把战争浪漫化的唐代,杜甫以现实视角和仁者心怀对战争产生了另一种观照,让我们看到大时代下平民的悲欢。唐诗重情,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尚意,筋骨思理为胜。周教授征引清人叶燮的《原诗》,从文艺理论上说明:好的诗歌不只是抒情,以理为主的宋诗可能更具风光。

陈尚君教授又以韩愈为例,提出从唐至宋,诗歌的题材大大拓宽,诗人们开始“不避俗恶”,牙痛、买猫等日常小事都可入诗,诗歌语言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被大大提高。

世风和诗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宋人在唐人巨大的“影响的焦虑”下,开拓了自己时代诗歌的新面貌。唐宋诗风之差异,就是唐宋人精神面貌的差异,就是唐宋二朝不同时局和处境的差异。一个华丽,一个淡雅,一个恢弘,一个精致。

二位先生信手拈来各种诗句与掌故,听众如沐春风,如饮醇酒,陶醉在这一场文化盛宴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亲密的接触。

下午同一时间,西区5304室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与上图的读者们分享“辞书的文化担当”。李教授从“辞书的社会文化工程性质、融媒体与融媒辞书、当下的辞书生活”三个方面全面地阐释了新时代辞书编纂和出版如何更好地适应读者需求,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具有更大的文化担当。

李宇明教授先从语言的三个“世界作用(发现世界、描述世界、适应世界)”出发,谈到辞书的本质是通过词条的方式来描写世界的社会文化工程,承担了承载民族集体记忆、传承人类知识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

李宇明教授强调社会正在向“智能时代”迈进,人工智能是智能时代的最主要的技术力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辞书面临两大转变:一是由辞书编纂向辞书生活研究的转变,二是由平面辞书向“融媒辞书”的转变。

融媒体的关键是“融”,把传统传播方式纳入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两大领域中,形成媒体内容的全新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表现方式和使用方式。平面媒体辞书已经暴露出包括修订时间长,查检不方便,携带不方便等许多弊端。辞书作为一种出版物,是可以走融媒体的道路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网络原住民,融媒辞书在立足于纸媒辞书权威的基础上结合了年轻人碎片化检索和阅读习惯。

在互动环节,现场嘉宾回应“在上海建成全球卓越城市的同时,上图东馆应该引进什么样的辞书,以什么样的馆藏规模和选择服务未来的公民?”时,认为:图书馆应该最大限度满足图书使用者需求,从做好接待服务转向重要团队的服务,将服务多媒体化、智能化;除了汉语词典之外,为华语圈辞典和外语圈着名出版社辞书开设专区,将上图建设成与未来大都市匹配的图书馆。

14日的3场讲座为本次书展活动吹响了号角。接下来上图讲座还将推出17场讲座,邀请来30余位国内外作家、学者,主题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教育、法律等多个方面,在炎炎夏日给听众们带来心灵的恬静。

“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图书馆、新民晚报社主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