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

时间:2019-02-17 10:58:38

相关推荐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月刊”关注就可以了。

‍‍‍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3.语文7月试题仓库一4.试题仓库7月全部语文试题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景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2.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导入学习】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鉴赏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鉴赏古诗词形象题目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提示主旨所刻画的某一具体形象的意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景物形象概括分析、事物形象概括分析。

【自主学习】

命题法1人物形象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清正廉洁。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分析,所以概括、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做到有条理,有对特征的分析。

阅读本诗应先抓诗词大意,再细致分析描写对象,关注使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找准形象,通过题目可知本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形象;其次分析形象,本诗从“马不肥”,“债”等词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官员的邹明府生活的窘迫,可见其廉洁清正。“马不肥”见出他的清贫;“债”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清正廉洁的形象。

解题法1“四角度”把握人物形象

1.抓住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人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夫妻恩爱,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国破家亡,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

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抓住景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间接流露。古典诗歌经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孔雀东南飞》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

4.结合形象,明确指出其作用或效果

特别是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特定主人公,而非作者自身时,一定要明确作者塑造该人物形象的作用,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思维过程]

(1)找准形象。结合诗词内容、标题、注释等,明确人物形象的基本身份。

(2)分析形象。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和具体行为等。

(3)理解形象。一是要理解诗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二是要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和诗歌的注释评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

(1)总括:刻画了一个(特征1+特征2+身份)的形象。(2)分析: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特征的体现。(3)评价:指出形象表现的情感和呈现的意义。其中(2)(3)可糅合在一起表述。

[常见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

举例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命题法2景物形象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解析]首先,找到描写周围环境的诗句,主要有以下几句:“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其次,将重点意象抽取出来,主要有“莓苔”“履痕”“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再次,寻找作者描写意象特征的词语,主要有“静”“闲”。最后,分析这些意象的特色,这些意象都存在于人迹罕至的僻远山野,可用“幽静”一类的词进行概括。

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内容,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特点。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首诗前六句,一句一景,由室外写到室内,再从室内转向夜空、山林,意境阔大,而层次井然。概括时可依观察角度不同,一句一句依次概括。

解题法2鉴赏景物形象的“四要素”

(1)诗中赏画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赏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角度入手: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②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等。

(2)画中品诗

画中品诗,即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的情感思想。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赏析新课标全国卷的《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只要抓住诗中的“寒”“暗”等词语,就能品味出诗中的凄凉。意境的常用术语: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缘景明情

诗歌中的景即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与表现。

①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②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

(4)双层挖掘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作者被赦时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思维过程]

(1)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答题模式]

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续表

意境特点

举例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命题法3事物形象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考查的是事物形象,回答时要作简要分析。①知象征:概括野菊形象,要注意野菊通常的象征性意义。②抓词语: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③明品质:揭示反问句所反映的野菊的内在品质。④按答题范式作答。

解题法3鉴赏事物形象“五关键”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并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野菊》一诗中赏析“野菊”的形象,就要结合菊花高洁、脱俗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

(2)关注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

①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中的“叶正飘”“雁声急”就暗示了秋季的特征,氛围是凄冷、感伤的。

②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的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野菊》一诗,是作者的托物言志之作,借野外之菊的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追求。

(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5)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例如,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清华(清高华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又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有何寓意)?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何种情怀)?

(5)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

[思维过程]

(1)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色泽,以及描写事物所用词语的情感色彩,把握事物形象的内在品质。

(2)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体会事物形象象征的某种操守或情感,某种向往或追求,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作者描写事物形象的目的。

(3)熟记特定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都与愁苦有关。当然,必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答题模式]

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合作学习】

题组一人物形象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干的关键词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本诗是一首律诗,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要把握“开颜”的原因,就要立足于整首诗。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

题组二景物形象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诗歌意境题。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可见应从写景的角度入手。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有“风”“林”“叶”“露”“草”“虫”;然后分析每个景物的特点,风是微风,叶子“下”,露水沾湿秋草,虫是“鸣”;接着把这些景物合为一处,分析其营造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树叶飘落,露水沾湿秋草,这个画面是凄清或萧条的,虫“鸣”以声衬寂,写出秋夜的寂静。

题组三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物象是“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用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子含意,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保持内在的一致。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月刊(yuwenxuexiao)编辑,转载注明来源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投稿:3433408418@,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3433408418

长按识别关注语文月刊(yuwenxuexiao)公众号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高中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