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 特发性震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益肾补元汤

​ 特发性震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益肾补元汤

时间:2023-01-16 09:08:47

相关推荐

​ 特发性震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益肾补元汤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组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遗传,以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一般双上肢受累但一侧为重。

病情多缓慢进展或不进展,呈良性过程,故又称良性震颤。特发性震额在人群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报道差别很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发病无性别差异,近半数患病有阳性家族史。随着病情的进展,ET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ET的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入了深入的研究。

1.ET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目前关于E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不明确,倾向于小脑一丘脑一皮层路径的损坏。

ET的病因主要有:

①环境因素B一咔啉碱有哈尔碱和骆驼蓬碱2种,前者通过破坏橄榄小脑传导束,产生小脑上升性传导纤维和浦肯野细胞严重破坏引起震颤;后者是通过紧张性耦联诱导下橄榄核神经元同步化有节率性活动震颤,ET的发生和血清铅浓度增高也有关,长期暴露于铅环境中可引起小脑的破坏。

②遗传因素50%~70%的ET患者有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参与了ET的发病。研究显示家族性ET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表型变异性和遗传质性的遗传性运动障碍。

2.ET的临床症状

ET是一种典型的姿势性和运动性混合的震颤,表现为以上肢的位置性震颤为主,偶尔伴头部震颤,下肢十分罕见,不伴有静止性震颤。研究显示,发生于上肢的震颤占95%,头部占34%,面部占5%,躯干占5%,下肢占20%3。另有研究表示:发生于上肢的震颤占96.7%,头部占17%,发音占5%,下肢占20.6%[)。ET患者有家族史约占50%,任何年龄均可发生ET,一般见于30岁以后,30岁以前发病仅占14%,40岁以后发病尤为多见,70岁以上发病率更高,男女均可发病。震颤频率多为低频震颤者,其震颜粗大有规律,高频震颤者似甲状腺功能抗进震颤。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饥饿,疲劳或接受检查时加重;ET患者难完成精细工作,如书写,用匙筷进食等。

3.ET和PD的关系

ET和PT均存在姿势性震颤,临床及易混淆。关于两者的关系存在3种观点:(①ET是PD早期症状,②ET是PD的顿挫型,③ET和PD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这3种观点目前仍存在争议。

4.ET的诊断

患者具有上述的临床表现,并符合以下特点即可作出诊断。

核心标准:

①双侧手和前臂都非静止性震颤;

②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③出现单独头部震颤但没有肌张力障碍。

非核心标准:

①病程>3年;

②有家族史;

②酒精可能缓解症状。

ET治疗

药物治疗:普奈洛尔、扑痫酮、加已喷丁、托吡醇。二线用药(即大多数有效的药物):阿普唑仑、阿替洛尔、氯硝西洋、素他洛尔。

研究表明”·98一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都可缓解ET的手部震颤,具有降低震颠幅度的作用,对ET患者的声音震额和头部震颤无明显疗效。

普奈洛尔是应用最广的一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常用最佳剂量为300mg~60mg/d,其副作用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其他包括疲劳、恶心、腹泻、皮疹、抑郁等。当普奈洛尔出现副作用时可更换其他同类药物。

扑痫酬治疗ET有效率为40%~50%,尤其是手部的震颤,有效剂量为50mg~350mg,最大有效剂量250mg/d,为了减少副作用,多主张少量多次给药,首次剂量不超过25mg。其副作用主要包括眩晕、恶心、不稳定感,主要与初始剂量反应有关,均有暂时性,无须停药,仅少数用药后出现进行性抑郁加重。

有报道ET患者饮用少量含酒精饮料后震戴可短暂缓解,有效率为50%,酒精减轻震颤机制不明。

其他药物苯二氮类抗癫病类钙通道拮抗剂均有一定效果。

ET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特发性震颤具有肢体颤抖或头部摇动等特定的临床症状,属中医颤震的范畴,额震又称“颠振”或“振掉”。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的“掉”为颤震,并且认识到颤震的发生与骨髓相关。

颠震为脑髓与肝、脾、肾等脏器受损而发生的病变,关键为髓海失充,筋脉失荣,肢体失控,并与气血不足,肝阳、痰热、瘀血等相关,单一或复合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的治疗,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标本兼治三大法则。

若病人颤振明显,其风火、痰热、瘀血症状明显,先宜平熄风火,清化痰热,或活血化瘀;若标证不明显,表现为肾精亏虚或脾气不足者,则重在填精补脑或健脾益气,谓缓则治本;若本虚标实者,又当补虚泻实,攻补兼施。

具体分证论治:

1.风阳内动主症:头摇肢颤,不能自主。兼次症:头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急躁易怒,或项强。舌象: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或弦数。治法:育阴潜阳。

2.痰热动风主症:肢体颤振,咯吐黄稠痰或形体肥胖,兼次症: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躁扰不宁,口千口苦,或胸闷泛恶,呕吐痰涎,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舌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厚腻,或白,或黄。脉象:弦滑或弦滑数。治法:清热化痰熄风。

3.血瘀风动主症:手足震颠,肌肉强直。兼次症:动作减少,迟缓,肢体屈伸不利,时有头部刺痛或头部摇动。舌象: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舌质薄。脉象:涩,或细涩,或弦涩。治法:活血化瘀,熄风定颤。

4.髓海不足主症:头摇肢颤,善忘,甚或神呆。兼次症: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便不利,癌寐颠倒,甚则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舌象: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脉象:多沉弱或弦细。治法:填精益髓。

5.气血亏虚主症:头摇肢颤,乏力。兼次症:头晕眼花,心悸而烦,动则短气懒言,纳呆管力,自汗出,甚则畏寒肢冷。便失常。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薄。脉象:沉细无力。治法:补益气血,熄风定颤。

随着我国逐渐进人老年化社会,ET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ET虽然是一种相对良性疾病,但随着病程进展,震戴会越来越明显,许多患者缺乏正规有效的治疗,结果导致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心理的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残疾。现代医学对ET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中医药对ET的研究工作也日益深入,而相关的研究方式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临床上将中医理论和西医知识相互融合,对于深人探讨E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