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立秋:“花粉过敏”与秋季养收

立秋:“花粉过敏”与秋季养收

时间:2019-08-05 14:42:49

相关推荐

立秋:“花粉过敏”与秋季养收

原创: 三七生 今天

今日立秋。北方人果然又体验到了早晚开始凉快了的经验,证明着中国传统节气划分的准确。但要做到像风湿病人对下雨的预感那么敏锐准确,普通人恐怕做就不到了。

但如果是“花粉过敏”症患者就不同了,他们会在立秋当夜的子时北风起后,立即感觉到秋气的到来。因为每到此时他们的西医所谓的“花粉过敏”症就会准时发作,每年如此,一日不爽。所以,立秋对他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即使心里忘记,身体也是不会忽略的。在北方他们要提前躲到北京以南,才能逃过一劫,但九月仍会有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如果过了立秋再动身就已经晚了,即使到了南方也不会躲过严重的症状。

以下是一个老患者对发病症状的描述:每年都是在立秋当日发病,立秋前几日通常已开始流鼻涕,偶尔连续打喷嚏,并伴有轻微头痛。一到立秋,北风起,症状会猛然加重,不停打喷嚏,流鼻涕,耳痒,眼痒并水肿,越揉越重。同时头痛、咳嗽,症状很像感冒,夜间更重,鼻塞到完全不能用鼻子呼吸,只能用嘴呼吸,同时咽干并肿痛。鼻腔里虽流涕却时常干痒,有时有干黄鼻涕,一般成坨,有腥气。有时擤鼻涕会带血,但不流鼻血。人觉困乏,有昏昏欲睡之感。自觉苦不堪言。西医解释是秋季花粉过敏,经皮试注射,确诊为豚草、蒿草等花粉过敏,注射后肿了很大的红包。西医说是它们的花粉在空气中传播,看不见。

明明是立秋天气转凉引起的症状,到了西医那里竟然成了某种花粉在空气中传播的结果,气候的变化给病人带来的感受丝毫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心一意的只知道在微观看不见的世界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物质性因素做替罪羊,随便抓几个定为病原,指鹿为马的本事真是超过当年的赵高不知多少万倍。因为对于赵高之言,人们虽迫于威势嘴上不得不表示认同,内心实际并不承认鹿是马,但西医的花粉过敏,即使是病人也都不得不信以为真了,因为包在那呢。不信?给你扎,你扎你也得起包。不过这包怎么就证明了病一定是花粉搞的呢?这就是专业性问题,须专家权威赵高博士定论,非普通百姓所能知了。

既然叫过敏,西医自然就有抗过敏药,抗过敏药原理基本相同,以抗组胺药为主,如氯雷他定片,就是一种长效抗组胺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如喷嚏、流涕、烧灼感等。原来并没有针对他们定为病原的花粉的特效药物,所谓的缓解这些症状,实质上还是让身体无法产生应急反应而已。症状反应是身体在被动防御外来病气对身体的侵袭,西药不让身体有防御反应,这是在帮身体呢还是在帮病气呢?

好了,不说西医的指鹿为马和倒行逆施了。言归正传,中医如何看待立秋开始的类感冒症状?

首先,秋气主收,主降,也就是从立秋开始,天气要开始降温,要将春夏的生长之气转向收藏了,方向由向上升、向外散,开始转为向下降,向内收。这本来是季节的正常变化,是符合生长化收藏的四时规律的。但如果对于生长之气不足的人,这个正常的收降之气,就会在身体内部造成气不充达于窍的闭塞症状,而身体为了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就不得不采取喷嚏等应激性反应以冲开闭塞,令气通畅,但由于内部的气不足以抵抗外部冷空气的重压,所以就要不断发动反击,于是就喷嚏不断。如果内部温度升高,上升气流的力量超过下降的冷空气,窍隧自然通畅,鼻塞眼痒耳痒咽痒等气郁生热症状自然消除。

如果用中药组成一个这样作用的方阵就是(用吃剩下的生化汤加味):

黄芪4,党参3,炒白术 3,茯苓3,炙甘草3,桂枝3,陈皮2,苏叶2,防风2,白芷2,苍耳2,辛夷2(单位:克)

上方打散,下午四时,早四时,上午九时,开水送服一匙(八宝粥大小匙,约1克),连服七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为十二支申月的起始;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以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凉之意。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二侯白露降”,“三侯寒蝉鸣”,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然而,“立秋”虽到,并非秋气真的到来了。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秋气最早到来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一般年份里,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气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后尚有“秋老虎”的余威,一时暑气难消,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要比长江流域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一般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白天也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民间有悬秤称人习俗,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瘦的要通过饮食补益,以“贴秋膘”。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宜“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降就添衣加裤,捂得严严实实,而应尽可能晚一点增衣。民谚“二八月,乱穿衣”,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不过,凡事都有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

秋季养收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白话解:

秋季申酉戌,也就是农历七八九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容平。容者,土之德也,厚德载物之象也;平者,金之势也,心平气和之象也。容则宽绰有余,平则神不躁扰。

这个季节表现在天地之气上,特点是降大于升,收敛过于生发,天气下降,地气内敛,外现清明,所谓秋高气爽就是指的这个气象。

人在这个季节,应该早睡早起,与鸡同步。使肾之志安宁稳定,以缓和秋气的肃杀(顺生水气也)。令心之神气收敛内藏,使秋气得以平和(顺承火气也)。不要志向外露,以使肺气清明。

这是秋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收之道。不能顺应秋气的收敛则伤肺,金伤则不能生水,肾气不藏,冬季变为飧泻,完谷不化,令奉藏的精微稀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