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寻根徽州行之文化古村落“程朱阙里” (笔者随笔记)

寻根徽州行之文化古村落“程朱阙里” (笔者随笔记)

时间:2023-03-06 11:03:11

相关推荐

寻根徽州行之文化古村落“程朱阙里” (笔者随笔记)

被称为徽州文化第一村的“程朱阙里”——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是徽州的一个文化标志,也是古徽州宗族圣地和宗祠与祭祀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屯溪区及屯光镇联手当地热心徽州文化事业的民间人士,积极抢救、修复和开发了宗祠与祭祀文化,打响了“程朱阙里”的寻根品牌。六年前,笔者为了编写【程氏族·明系(二房)之程万都(长房)桂花房族·程氏史记·统宗新谱】寻觅史料,来到了程朱阙里。树有根,水有源。中华民族向来重视“木本水源”,尤其珍重自己的根。篁墩在中国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北民南迁的第一站,一直是是汉唐直至明清从中原向徽州移民再从徽州往外迁徒的集散地,也是程姓、朱姓、黄姓、毕姓、江姓、汪姓、林姓等17大姓氏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遗迹。因其系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和朱熹等人的祖籍地,故而被称为“程朱阙里”。据程文俊介绍,清明节前后三天,有近千名程氏、朱氏、黄氏等寻根人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在篁墩寻求和感受根文化。一年比一年人多地到徽州寻根问祖、旅游观光,也引起了黄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许多热心人士的支持。近年来,该市大力弘扬古徽州文化,徽州传统历史文化得到空前的尊重。篁墩内的大量遗址和古物得到抢救、修复和开发,朱氏古墓、萧祯墓、程忠壮公庙、程朱三夫子祠、程朱阙里坊等文化留存和遗址得到恢复性保护;“程朱阙里”陈列馆成立,“程朱阙里”有关历史资料、文物得到收集、挖掘和整理,“宸翰”匾额构件、三夫子祠碑石等得到集中陈列保护;“程朱阙里”的保护与开发项目已经启动……在寻根祭祖、寻根旅游的带动下,如今的“程朱阙里”篁墩在经济文化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程朱阙里-名词解释,理学在歙县传播和影响极深。理学的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都在篁墩,故称其为“程朱阙里”。 朱熹的祖母程夫人教子有方,把程氏的家训家教在朱家发扬光大,奠定了朱熹的成就,没有程夫人,就没有朱熹文化。朱熹的母亲为本县县城人,父亲朱松曾在徽州府城南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入闽后刻印章曰“紫阳书堂”,并以“紫阳”名其居。朱熹著述亦自称“新安朱熹”或“紫阳朱熹”。朱熹曾三次回徽州省亲和扫墓。第一次来本县拜见其外祖父祝确;第二次瞻仰紫阳山祝确故庐,讲学于老子祠,并题有“旧时山月”四字;第三次曾在县城东北的天宁山房讲学,本县听讲的有赵师端兄弟和祝穆、吴昶等人。在天宁山房,朱熹答问40条。朱熹死后,南宋理宗追封朱熹为太师、徽国公,亲自为本县紫阳书院题写匾额。元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竭力推崇理学,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本县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也”(道光《徽州府志》),并在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当时,徽州“书院林立,以紫阳为大”,紫阳书院被视为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清代曹振镛称:“自宋、元、明,,江以南士之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见者,必推我新安”。故本县被称为“理学之邦”。 迄今数百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