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那些只看造型 你绝对猜不出是什么的漆器文物!

那些只看造型 你绝对猜不出是什么的漆器文物!

时间:2023-07-01 21:06:23

相关推荐

那些只看造型 你绝对猜不出是什么的漆器文物!

还记得星爷的《月光宝盒》吗?

我想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看了《月光宝盒》,

人人都想要这样一个神奇的盒子,

因为它能够让时光倒流,

长大后,

我们都知道月光宝盒其实是不存在的,

它只是电影中的一个道具而已。

上图是来自安徽阜阳的一件文物,

出土于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

很多人一看这东西,

都说:这不是星爷的月光宝盒吗?

小编也这么认为

它也是由两片长方形木头连在一起,

可以打开、也可以合上,

简直就是月光宝盒的翻版,

不同的是在这件文物的木板上多了两个凹槽,

以及两块可以竖起来串联在一起的小木块。

这其实是件复制品,

原器物早在出土时就已经腐烂不堪,

专家根据原样复制出来目前这个,

上面的图案绘制得也很精美。

但起初没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也没人知道它的用途,

就直接给它取名为“不知名漆器”。

因它实在太像星爷的月光宝盒了,

所以人们干脆就这样称呼它。

后来经过长达35年的不断探索研究,

专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题,

原来这件漆器,是西汉的一件天文仪器,

利用地理纬度和日光投影长短来确定节气。

漆器打开后,

水平的叫“圭”,竖着的叫“表”,

这就是汉代的圭表,

是中国古代的高科技发明!

而且这件圭表只适用于安徽阜阳地区使用,

因为它需要和固定的纬度相结合才能使用,

这一点已经被专家实验所证实!

与“不知名漆器”同墓出土的

还有两个漆器圆盘,

周围分别标有周天刻度和二十八宿坐标,

此前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星占工具,

而国内有人则猜想是赤道式天文观测仪器,

但两种观点都缺乏确切证据,

后经证实,中国学者的猜测是正确的,

它确实是一架赤道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这一文物的出土表明:

中国天文仪器上对赤道系统的普遍使用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汝阴侯墓出土的观星圆盘是这种仪器

现存最早、且年代确定的一件实物。

不得不感叹2000多年前的古人

能作出如此仪器精确测量天文现象,

真是太智慧了!

(此处应有32个)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出土的漆器文物,

光看造型,你绝对猜不出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不信,往下瞧

1

春秋晚期固始侯堆漆木俎(复制品)

长25.7厘米,通高15厘米

现代板凳

从外形上看,上图文物有点像现在的板凳,

不过那可不是凳子,要知道,

凳子和椅子都是从唐代才开始出现的!

所以如果你在背景是唐以前的古装电视剧里

看到了凳子、椅子,那都是现代的物件!

那这个漆木俎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句话大家应该不陌生,

俎(zǔ),置肉的几,

相当于今天的砧板、案板,

但是在案板上绘有如此精美的纹饰,

那肯定不是一般人用的。

没错,这是一件礼器,

是先秦贵族祭祀、设宴时

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的重要礼器。

因为是祭拜神灵的,

所以用于祭祀的俎都是制作精良,装饰华美。

此漆木俎俎面呈长方形,中间稍凹。俎面和两侧均涂黑漆,朱绘斜三角纹和云纹。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纹。北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征引《旧礼图》:“礼俎两端以漆赤,中央黑,众臣子用俎加饰云气,天子用俎需以犧饰之。”这里是指以黑与赤两种色彩的漆进行髹饰,将俎面分成上下端,以满足区分盛放祭祀牲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2

战国楚彩漆木雕辟邪几 湖北九连墩2号墓出土

通高17.9厘米,长39.95厘米,宽16.8厘米

此件造型奇特的文物,

以树根雕成走兽,蛇首,三足兽蹄,

其关节和躯干右侧雕刻兽首。

黑漆为地,以红、黄色饰云纹、兽首、

眼耳、鼻、鳞等适合纹样。

该器或为“辟邪”,或为凭几。

其构思巧妙,抽象、具象并用,

堪称反映楚人生活情态及精神的艺术杰作。

3

九连墩出土战国漆木叠几

如果去除上图左下角的梳子、铜镜、小刀,

你绝对看不出来,

这是一件贵族男士专用便携梳妆台。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历史上,

男性墓主人的陪葬品中

包括梳具盒的情况并不少见,

不过这一件男用梳洗盒却格外具有价值。

它不是一件装梳洗用具的普通盒子,

通过巧妙的设计,

这只容器可以很方便地转化成一只矮几。

它是用一块整木制成盒身的相对两扇,并且在两扇盒身一端的木料上直接雕凿出铰链,这样,大小形状一致的一对盒身便可以转动,很容易地对合到一起,或打开到任何角度,最大可至180度的水平状态。

盒身内侧,按照一面青铜圆镜、一把带柄青铜弯刀、一把木梳、两只小圆盒的尺寸与形状,凿出了量身定制的浅槽,收纳时,把镜、刀、梳、盒嵌置于相应的浅槽中,再将盒身上下对合,用绳索捆紧,这些内嵌用具便牢牢地固定住。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可以安全移动的梳具盒,无论怎样颠簸、翻转,内里的成套用具都不会晃动,不会磕碰。这一形式无疑尤其适合携带着外出旅行,故而考古学者们将其命名为“便携式多功能梳妆盒”。

然而,该件用器之妙尚不止于此。在两扇盒身的内侧,彼此对称的位置,分别挖有一个“T”形支足的浅槽,并且在其内安装一只形状相当的支足。这只支足以转轴接合在盒身内面上,一旦放平,便如镜、刀一样,固定在浅槽内,丝毫不妨碍上下盒扇的闭合。但是,当盒主人需要修饰容颜的时候,把盒子打开,将里面的镜梳等取出,然后把两扇盒身展成水平的状态,再将藏在盒内的一对支足拉出并立直,就形成了一张矮几。

同一件器物,合起来就是容器,

打开来就是小桌,可以来回轻巧地变形,

随着变形,提供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使用功能。

由它可以明确的是,历史上,

确乎存在着“中国设计”

这样一个经验体系。

古人的智慧,不得不真令人惊叹!

4

这个物件乍一看像不像我们如今用的起子,

但它其实是战国中晚期的漆木扇柄,

九连墩2号墓出土,

通长27.6cm,宽3.4cm,厚2.2cm。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