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记忆研究| 你不知道的事儿

记忆研究| 你不知道的事儿

时间:2021-12-26 06:31:04

相关推荐

记忆研究| 你不知道的事儿

推荐|记忆研究阅读书目

说到“记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的话题,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同时又发现我们对“它”是那么的陌生。关于记忆的研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十分丰富,它不单单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而且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历史息息相连。

质化研究推荐“记忆研究”阅读书目。爱好学术的小伙伴收藏起来!

1《记忆的风景》[荷]杜威·德拉埃斯马著

推荐理由:最具人文情怀的学术读物

作者杜威德拉埃斯马(DouweDraaisma),1953年生于荷兰,从事人类记忆本质和运作方式的研究。作者笔下的记忆研究,既有着学者的客观严谨,又饱含浪漫的诗意和人文情怀。除《记忆的风景——我们为什么想起,又为什么遗忘?》这本书之外,作者还著有《记忆的隐喻:心灵的观念史》,将渊博的历史知识同现代最新发现凝聚,《怀旧制造厂》聚焦人类的晚年记忆,探讨关于回忆的不可靠性和人类对遗忘的恐惧感。书中的话语是如此的朴实简单,却轻易的将我们的记忆拉扯,读者不仅能从中体会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还能偶遇一场文学精神洗礼,回望曾经的悠悠时光。

2.《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英]弗雷德里克·C·巴特莱特

推荐理由:理论导源于实验

《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是“20世纪心理学通览”的一种,为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C.巴特莱特(1886-1969)的名著,书中作者一方面否定了传统的无意义音节实验脱离实际的做法,另一方面,他试图研究类似于日常生活环境的记忆。他采用了比较接近日常生活的图画和故事,用 “描述的方法”、“重复再现的方法”、“象形文字的方法”、“系列再现的方法”等来考察记忆的全过程。

3.《记忆》

[德]赫尔曼·艾宾浩斯

推荐理由:记忆心理学经典著作

如何提高自己记忆知识的能力?学习内容和速度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朗读次数越多记忆真的就能保持的越持久吗?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困扰过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还奋战在考试前线的同学们,了解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就显得更为重要。《记忆》是历史上对于记忆的第一份实验研究报告,对于材料量和记忆次数的关系、时间间隔和保持数量的关系,重复阅读以及联想对记忆的影响都做了实证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4.《记忆心理学》

杨治良、孙连荣、唐菁华编著

推荐理由:系统介绍国内外记忆研究成果

艾宾浩斯发表他的实验报告之后,“记忆”成为众多心理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由杨治良、孙连荣、唐菁华编著的《记忆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记忆的基本问题;(2)记忆的类型;(3)记忆的特性。本书对于记忆研究的历史进行了追述,系统归纳并阐述了记忆的有关理论和特点,包括对元记忆、内隐记忆、记忆错觉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不仅对于帮助人们从科学的角度全面、立体地认识记忆的本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促进研究记忆结果在人们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也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5.《论集体记忆》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

推荐理由:集体记忆的公共性

“集体记忆”是多年来较热学术话题,关于“集体记忆”概念是由哈布瓦赫在1925年提出。《论集体记忆》内容主要包括“梦与记忆意象”“语言与记忆”“过去的重建”“记忆的定位”“家庭的集体记忆""宗教的集体记忆”"社会阶级及其传统"几部分。在书中作者强调“记忆的公众性”,这对我们理解文化理论颇具特别意义。哈布瓦赫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是历史记忆和文化批评者如何对待历史记忆的问题,并明确指出,所有个人回忆的讨论必须考虑到亲属、社区、宗教、政治组织、社会阶级和民族等社会制度的影响。

6.《社会记忆:历史、记忆、传承》

[德]哈拉尔德·韦尔策

推荐理由:社会记忆概念的提出

主编哈拉尔德·韦尔策,德国汉诺威大学心理学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为记忆与传承研究、政治心理学等。本书分“历史与回忆”、“建构过去”、“社会回忆与回忆集体”三部分,其中历史和回忆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本书研讨的核心。作者们初次尝试提供一种有关“社会记忆”的理论,为考察进行回忆和忘却的社会组织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7.《社会如何记忆》

[美]保罗·康纳顿

推荐理由:群体的记忆如何传播或保持

我们曾经以为记忆属于个体官能,但如今很多思想家一致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东西,它如同个人,能够记忆也能够忘却,它叫做集体记亿或者社会记忆。这本书结构很简单,除导论外,分为三章,分别论述社会记忆、纪念仪式以及身体实践。作者用洋洋洒洒十多万字,为我们讨论了两大主题:一是何为“社会记忆”,二是社会如何记忆,见解独到的讲述了群体的记忆如何传播或保持,这对研究社会、政治和人类学的学者来说,不无理论启迪。

8《文化记忆》[德]扬.阿斯曼

推荐理由:系统提出“文化记忆”理论

记忆究竟有哪些形式?它在文化形成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在文化发展中会有什么变化?国际知名埃及学专家,海德堡大学埃及学教授扬·阿斯曼在《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中,提出并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造就了经典的“文化记忆”理论。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探讨了记忆、身份认同、文化的连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份个案研究,具体就地中海区域的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腊三种文化,来探讨文化记忆在民族身份确定和强化方面起到的作用,让人耳目一新。本书多次再版,被译成多种语言,并为作者赢得“德国历史学家奖”这一德国历史学界最高的荣誉。

9.《文化记忆理论读本》[中]冯亚琳 [德国]阿斯特莉特·埃尔 (Astrid Erll)

推荐理由:反映国外文化记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文化学对记忆的理解不是从神经学生物学角度出发,而是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和历史和文化相链接的概念。《文化记忆理论读本》作者为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德语系教授冯亚琳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教授,德国文化记忆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阿斯特莉特·埃尔(Astrid Erll)。全书分三部分:第一编是基础理论;第二编问题与视角;第三编包含的是反映文学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的几篇论文,讨论文学文本是如何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的。总体而言,《读本》在选材时充分考虑到文化记忆理论的生发过程,考虑到所选文章的代表性,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和概念,也有具体的研究成果,力图在展现发展脉络的同时又反映国外尤其是德国文化记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10.《记忆的政治》周海燕

推荐理由:多地实地研究和扎实文献研究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红评《记忆的政治》说,“周海燕理论清了有关“大生产运动”的社会记忆不断被建构的过程,揭示了权力和话语在其间相互纠缠的关系,……凭借丰富的田野资料和历史文献,确证了一个堪称精湛的解释框架。”

11.《神堂记忆》景军

推荐理由:将中国乡村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作者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记忆;历史记忆;恐怖记忆;苦难记忆;仇恨记忆;仪式记忆;族谱记忆;文化象征记忆、寻访记忆在陇中等。在“涉及人的受难”和“涉及对灾难的处理”两个主题下对甘肃大川进行了精细的考察,借助大川村民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重建了与主流社会不尽相同的社会记忆。

12.《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谭晓静

推荐理由:黄道婆文化在海南的失忆

黄道婆作为世界级历史名人,是海南和上海争抢的优势文化资源。谭晓静在《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中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纺织业神话再到文化资源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黄道婆在上海记忆的保存、在海南的失忆及重构,并指出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原因,重构的原则和现实价值。记忆在海南的重构,引发了一场或明或暗的文化资本竞争,它不是一个特例,是当下名人文化资本争抢中的一个较典型的个案。文化是一个符号,如今变成一种资本,面对有限的文化资本,各社会主体该如何获取资源,发挥强大的经济功能?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应构建一种文化系统内的文化共生互补模式,合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实现各发展主题的共赢模式

13.《华夏边缘》王明珂

推荐理由: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全书的内容,共分六部分:“序论” 、“边缘与内涵” 、“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 、“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 、“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和“结语”。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运用了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运用人类学族群理论与社会记忆理论,把研究对象确定为边缘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华夏(中国人)的本质。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