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吴江民间工匠:吴溇有个箍桶匠

吴江民间工匠:吴溇有个箍桶匠

时间:2020-10-20 05:08:52

相关推荐

吴江民间工匠:吴溇有个箍桶匠

吴溇

七都镇所在地吴溇,在老街桩桥头石桥东堍,沿老街二排老店面中间,有间不起眼的门面,不注意还真找不着,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吴溇箍桶店。店主是年逾花甲有几十年箍桶经验的箍桶匠金根泉老师傅。

金根泉老师傅在工作

我在吴溇生活已有了,有事没事到根泉师傅店里坐坐,看他做箍桶生活(即活计。方言,意为工作劳动),抽支烟喝喝茶聊聊家常。现在箍桶匠这个行当已渐渐淡出社会职能,但根泉师傅却有滋有味地做着,还有这个活只能坐在矮凳子上,有时还得跪着做活,够辛苦的。可他一做就是五十年!我问过他为啥不找个轻松点的活做做?他说他爷爷传下来的手艺,“我不做下去,这门手艺就绝了。”

真的,根泉师傅继承了他爷爷的手艺,五十年功夫,硬是把爷爷的绝技传承了下来,使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经过他的双手、汗水、和五十年不懈追求所打造的一件件有着我们古老族特色的艺术品。

金根泉老师傅箍的物件

时下,箍桶匠做出来的家用物品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类制品,根泉师傅箍的桶有许多我也没见过:菱桶、粉桶、脚桶、浴桶、面桶、马桶、腰子桶、果子桶样样齐全;长盘、圆盘、合子、条箱应有尽有;还有龙头、罩子、梳妆盒琳琅满目。“这些东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金师傅对我说。可不是嘛,我们苏南地区,从大点讲,长三角一带,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我们太湖沿湖区域,农村人家婚嫁风俗历史悠久,是少不了这些物件的,那二个扁圆形对合起来的叫“合子”,意为“和合”“百年好合”之意;那一对马桶叫“子孙桶”,是婚嫁必备的。苏州民俗博物馆里,民间婚庆文化展览上,就有这些物件。虽然失去了实用性,却是必不可少的婚嫁吉祥物品。

婚嫁吉祥物品

走进根泉师傅的箍桶店,一间老屋,后面半间堆满了杉木旧料,杉木不会走性,而旧木料做成的家什经年不变形。根泉师傅说,现在旧杉木买得到,房子翻造折下来的旧梁柱都是做圆木的上好用料。以前要买点旧杉木那真是海里捞针,有时常要走村访寨去寻,即使有,人家也不一定肯卖给你。前面半间靠墙放满了制作好的成品半成品,有些成品已经上好漆水。空下来的地方才是根泉师傅打桶的工场了。

金根泉老师傅制作的半成品

根泉师傅从14岁那年跟爷爷学手艺了。以前学个吃饭本事是不容易的,人说学三年做三年,学好本事帮三年。根泉跟着爷爷学徒还算好的,但也是吃足了苦的,打打骂骂是家常便饭,爷爷卯足了劲巴不得三天二头让他全部学会,根泉做一天生活(活行、干活)下来累的腰酸腿疼,爷爷还不让他休息,晚上还得让他背木工专业口诀、公式,眼睛睁不开也得背。根泉师傅说当时真的很恨爷爷的,两样回想起来也真亏了爷爷,他学到了爷爷全部圆木绝活,还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远近闻名的圆木大师傅。

木匠分工严密,以打寿材的为最上等,其次是打船造屋的、做家俬的、做农具水车的,有大木、小木、圆木之分,打桶箍桶归为圆木一类。现在的木工只有搭搭壳子板做做装修活,没多少技术含量。唯有圆木一类真打实货,箍桶匠手艺的高超之处在于用料估算的精确,水桶、果子桶、脚盆,剁菜桶之类的桶腰是鼓形的,要使一块块刨出来的木块拼起来正好呈圆鼓形,这需要悟性也需要多年的历练。一般的圆形器具要用到很多片木块,如果木块太少就达不到木制品的弧度,弧度不够,拼装起来就会有缝隙容易漏水。所以每块木板都必须做得十分精确,误差越小,漏水的机率就越小。金师傅打桶大多以杉木为主要材料。第一道工序是锯木取料,将杉木锯断后,通过剖、削、砍、凿等一系列工序将所需的木片定一个大致的型,然后用推刨通过内圆刨、起底刨、平短刨、座刨、抽刨、滚刨、斜刨等等,将木板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根泉师傅说了句老古话:“箍桶匠的本事——成人方圆。”

水桶、果子桶、脚盆、菜桶

“笃笃笃,一块八,不吃鱼便吃肉,”说明那时人们对农村'五匠’是很羡慕的。金根泉和其他'五匠’们一样,交钱到队里买工分。“农业学大寨”时,农村劳动力紧张,生产队常把“五匠”赶回队里种田,不回来的要处罚,不小心还要给扣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帽子。为此根泉师傅只能回生产队“促生产”了,几度险些抛荒了手艺。

金根泉老师傅箍桶

1978年他结了婚,妻子是当时行军大队“铁姑娘队”的孙荣梅。荣梅是生产队农副业生产好把式,能顶个强壮男劳动力,她把和根泉二个人的农活一肩挑,让根泉去做箍桶活。晚上还要帮根泉做点木匠粗活,如锯板、开料等活。不管酷暑严寒,他们俩在天井里用二只蚕台搭个棚,一做就是大半夜。根泉师傅说,他能把爷爷手艺传下来,一半功劳归妻子。

锯板、开料

在兴起社队办厂时期,根泉师傅也被动员进了七都乡农机厂。他在农机厂里主要负责打水桶粪桶、泥勺料子(一种掏大粪的工具)等。直到改革开放,根泉师傅才回到吴溇桩桥头,重开老店,继续做他的传统圆木活计。

做好的部分木桶

说话间,杭州塘栖一个老板开车来取货,我看着他们把一件件传统物件装上车,然后结帐,千恩万谢地开车回去。根泉师傅说,南到杭州肖山,北到苏州东山西山,东到上海、青浦、西到湖州都有人来定做,乡脚蛮大的,一个人做也真来不及。我问他为啥不收徒弟?他点了支烟,无奈地叹口气说:谁还愿意做这个苦行当啊!

七都吴溇村

最近根泉师傅对我说,七都镇吴溇村委会找过他,对他说村里规划吴溇桩桥头一条老街要保护建设,一些老店要恢复起来,其中他的箍桶店是几代人传下来的传统特色行业,要开究如何办好、办下去。说着话,我看到根泉师傅眼中闪着光。是啊,箍桶,是他、他爷爷阿荣老师傅等几代人的心血和希望,能使这独门绝活不失传,让子孙后代看到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智慧劳动所创造的成果,是他和他爷爷的初心和梦想。我想他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作者简介

潘桂明,男,1950年生,现居七都,震泽镇政府退休。现担任七都镇老龄委、老年协会秘书长,吴江区老年特约通讯员。本人爱好文学、诗词,是吴江“秋鲈诗社”,苏州“沧浪书社”等的会员,在历年诗词征稿及老年大学征文比赛中得过第一、第二名。

本文作者:潘桂明

本文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王来刚、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潘桂明、馆藏及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