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重新审视《易经》的价值

重新审视《易经》的价值

时间:2021-08-22 13:07:56

相关推荐

重新审视《易经》的价值

重新审视《易经》的价值

我们知道,《易经》自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对后来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翻到了新的一页,一切也都发生了变化,古老的《易经》在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已今非昔比,那它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呢? 对此,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分析,他们将《易经》与中医,与建筑、现代物理学、现代遗传学等学科联系起来,认为《易经》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在一定程度 上左右着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今天的自然学科几乎只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只有医学不同,它分为两大独立的体系,这就是中医和西医。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西医各自独立地朝同一方向前进,中医有着几千年的辉煌,而西医则主要于近一-两百年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才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相通的,“医易同源”就是对这种相通性的一种客观认识。 中医的观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充分汲取了《易经》的精华,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使中医成为了一门具有很高暂理水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归经、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五运六气学说 于午流注学说等,都与《易经》有着深厚的渊源。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它直接来源于《易经》并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发挥。 而西方医学则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自然科学不仅为西方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发现血液循 环到心脏手术与器官移植;从合成抗生素到大量化学药物的出现;从最初使用的显微镜到目前的CT、核磁共振,西方医学的成就和优势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西医的诊断手段,是中医所望尘莫及的,却并未让传统的中医由此而衰弱下来。其实原因很简单,随着近数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存也面临了日趋严重的报复::一方面,同人类息息相关的森林、土壤、空气等不断受到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让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严重失调。这就产生了新的医学难题:首先是疾病谱的不断翻新,一批批为西医所棘手的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难治疾病纷至沓来;再就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也使得保健养生日益成为了医学科学的主要课题。 西医在这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由于这些病症多属于整体性疾病,病因复杂隐匿,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牵制,这就让包括手术、药物在内的固定而规范的生物医学模式常常难以奏效。但是,西医之短,却恰是中医所长,中医的整体动态观察特点,有助于深入认识现代疑难杂病的本质,中医的逆向思维方式,则可以从疾病所显现的症候去探求现代疑难杂病的病因病机。尤其是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根据其出现的症候进行细致的整体 分析,而且可在不同阶段做动态处理,这对具有个体医学特征的现代疑难杂病有着重要意义。 《易经》的整体思维模式受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 中医的这种整体思维特点则来自《易经》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与西医把人体视为 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与其生存环境中的致病因子相抗衡的主体思维模式不同,中医则把人体看成是一 个与外在世界的变化对立统一的开放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内在各个部分之间的不平衡被认为是人体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的发展则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中医重视肌体的内因,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相干”的观点,所以中医认为治病就是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调节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从而避免人与自然变化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中医,这种来自《易经》的古老而独特的整体思维方式对现代人体科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认真地探讨人体内部与外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越来越受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 《易经》对中国建筑学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在古代,它以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阴阳协调的原理,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同时也使得这一学问 在中国的建筑学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先以北京城及故宫为例,北京城按照《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将皇宫称为紫禁城,以与天上的紫微垣相应。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前殿为阳,后寝为阴,后寝三大宫为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宫。三宫名称皆合乎《易经》中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君、坤为臣,乾为父、坤为母的原则,所谓乾天清轻上扬,坤地重浊下凝,地天交合而成泰,人伦之大吉。围绕三宫又分左右十二宫,即东六宫与西六宫,合之十五,以应河洛中轴运枢之妙。东西十二宫,以应十二辰,象征妇道遵从地道,无成有终。 北京城门,外城七门,喻面南向明而治,内城九门,喻九五之尊统御四宇。皇城大门南有天安门,北有地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象征先天八卦乾天坤地、离日坎月之格局。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又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天象二十八宿。内城东南崇文门,西南宣武门,象 征左文右武。东北安定门、西北德胜门,象征文治武功、怀柔天下。东直门、西直门,象征日月出没的阴阳大道。中轴线十五里,象征河洛运枢左右逢源之常数。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运用《易经》理念的典型案例,同样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如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香山饭店,无论总体布局,还是细节处理,设计者几乎都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易学的象数与符号,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内涵。由此可见《易经》“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思想,在中国现代建筑学领域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易经》与物理学,本来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但由于现代科学内部产生的新自然观和新科学观,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新观念的发展方向与东方古典哲学《易经》的思想基本一致。因此,美国的高能物理学家卡普拉说:“过去数十年间,现代物理学引起的变化,好像在走向类似东方的世界观:宇宙的全部现象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和谐的整体。” 20世纪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原子和亚原子领域的探究已经表明,我们今天的许多基本观念都应该改变,比如物质、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等。 对于时空的认识,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是天圆地方,后来有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又有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近年又出现了在“光速改变"(VSL)理论基础上的新时空观,而最近建立在“超弦理论”基础上的多维时空观则成了令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说到多维时空观,我们先从一维时空说起, 假如存在一个“直线国”,那里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直线这样的一维时空中, 在他们的国度根本没有平面的概念,这就是一维世界。 二维时空应当是一个平面,假如有这样一个 “平面国",那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只有平面的概念,如果你用笔画一个圈,他们就永远无法离开这个圈,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向上这个概念。三维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认为空间是绝对的,而四维就不可想象,也是不存在的。那么,四维时空存不存在呢?从数学的 角度,早在19世纪50年代,德国数学家黎曼就超越了欧几里德几何学,提出了四维空间的概念。物理学家则认为,宇宙中不但存在四维时空,还存在五维、六维甚至十维时空,早期的宇宙,处于一个绝对真空中的奇点,此时存在一个十维时空,但十维时空是不稳定的,于是有了我们这个宇宙的创生,在宇宙创生时期,十维时空断裂为四维时空和六维时空,六维时空收缩为无限小的奇点,四维时空处于字宙的大爆炸阶段,于是有了现在我们这个暴胀的字宙,倡导十维时空学说的科学家们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在爆炸中创生,将来会变成收缩的字宙,并再次收缩为一个奇点,然后再重复宇宙创生的一幕,这就是宇宙的未来。 此外《时间简史》的作者物理学家霍金则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是众多平行宇宙中的一个,宇宙就像飘在空中的众多肥皂泡,每个肥皂泡都是一个宇宙,各个肥皂泡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多维平行宇宙中的一个,如果有可能在两个宇宙间打开一个洞,也就是所谓的虫洞,那么人类通过这个虫洞就可以实现超越时空的旅行。也就是说宇宙的层次是无限的,世界是无穷的,而空间可以改变,时间也会改变,并且时间是可逆的。 说到“维”的概念,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易经》的太极八卦图中出现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用“维”这个字而已。《易经》中讲: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指的就是一维时空, 两仪指二维时空。因为微观上的正反物质不受空间限制,都可在对方世界中出现,它们的空间就共为二维,但正反物质在一个世界中出现,时间是互为反向流逝的,所以它们的时间也是二维,三维微观世界对于正反物质也可以说是四维微观时空,就是所谓的两仪生四象。也可以说微观上的正物质的时间、空间各为一维,反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各为一维,这样相加就是四维微观世界。正世界为四维微观时空,反世界也为四维,相加为八维,八卦就是指正反世界的八维宏观时空。宇宙就是由四维微观世界创生出八维宏观世界的,也就是四象生八卦,由此推演,再进而是十维,无限。 《易经》中,时间符号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表示的。空间符号主要是《河图》《洛书》、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以后天八卦和《洛书》九宫相配,表示地面上的九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和中央;以先天八卦和《河图》相配,表示上下左右、正转反转、天高地卑、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容的立体动态球形空间。如果将先天八卦图竖着看,后天八卦图横着看,就会看出“法相自然之妙”,即日月循环、阴阳交汇,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立体宇宙模型。 一般人认为,对《易经》与现代物理学之间所做的比较只有很微小的价值,但是如果努力构造一个 全新的概念体系,从《易经》与现代物理学两方面吸取营养并加以综合与改造,也许会找出现代物理学时空理论发展的一 条新思路。 《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强调的是生命演化思想,在卦爻的设置上采取一卦六爻的形式,这与西方新近兴起的现代遗传学中的遗传算法的精神与具体计算步骤内容相近。 同今天的计算机一样,《易经》所使用的程序化方法是建立在二进制数码基础上的,这也与遗传密码的表示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996 年,大型人类基因图谱发表,绘出了1. 6万个基因染色体所在的位置,它说明人一生的确定性和他们的遗传性程序是由14个碱基中任取三个构成的64个密码子基因控制的,如果用二进制表示“卦”的顺序,并以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分别表示尿嘧(mi)啶(ding) (U)、 胞嘧啶(C)、 鸟嘌(piao) 呤(ling) (G)、 腺嘌呤(A)四个碱基的遗传密码表,发现竟像同一个密码关系。 《易经》也是一个由64个符号组成的系统。每个符号也是由四个可能的“字母”中的三个组成,它依赖于阴阳极性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的生命和发展受控于一个包含64种可能的状态,每一种状态又有六种可能的变化,使之成为另一种状态的系统所确定的程序,以《易经》表示的遗传密码表,其中尿嘧啶、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分别以卦象符号U=C=G=A表示。 通过对比,有人提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规律呢? 它们的特征(信息)一方面通过遗传密码表的64种三联体密码显示,另一方面又通过64种可能的状态及发展显示。并且,由《易经》推出的遗传密码表不仅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十分严整的顺序,还发现原密码表示的缺陷,对高等生物密码变异情况,也全都可以给出解释。《易经》与遗传密码这两个系统都蕴含着极深的 原理,一方是阴阳两级,另方是对称的DNA双螺旋链。两个系统64个符号的一致性,使人可以合理地假设,有一种既通过非物质的信息又通过物质的信息表现出来的密码体系,所有的生命正是用这个体系的64个符号( 密码子)表达出来的。 在生命奥秘进一步得到揭示的今天, 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与古代《易经》的相通之处说明,在科学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其实与思维哲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