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白釉瓷器演变的历史过程及价值!

白釉瓷器演变的历史过程及价值!

时间:2023-05-19 21:49:36

相关推荐

白釉瓷器演变的历史过程及价值!

白釉瓷器在今天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用瓷了,因为今天所有的瓷器都是以白色为基调了,中国陶器有几千年的历史,白釉瓷器烧造却是最难烧造的,中国白釉瓷器在历史的不断改进和演变中经历了青白釉、卵白釉(枢府釉)、甜白釉色、象牙白釉、白釉的发展过程。宋元明清之后白釉瓷器才真正接近真正的白瓷。那么为什么白釉瓷器的发展过程如此的艰难,那么最早的白釉瓷器是什么颜色的呢?

白釉兔系罐,唐

口径10.5cm,底径10.3cm,高17cm

故宫博物院

白釉瓷器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古代的白釉瓷器可不是白色的,而是青白色的,因为瓷器胎土中含铁元素过多,白色瓷器变白的过程就是对铁的提炼过程,所以白瓷是在青瓷发展起来的,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一批白釉瓷器看,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釉质已有较大提高,全不见早期白瓷白中闪黄或闪青的痕迹。如果以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为起点,到隋李静训墓为止,历时33年,白瓷的烧制技术终于成熟。唐代邢窑白瓷、宋代定窑白瓷、元代枢府卵白釉、明代甜白釉、清代德化窑都是在时代变迁中逐渐发展的。白瓷虽然在东汉以及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隋代白瓷的烧造成功,为唐代白釉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白瓷

邢窑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是唐朝白釉瓷器的代表,,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邢窑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邢窑白瓷中的细白瓷,体现出唐代邢窑白瓷“似雪类银”的素雅与优美。

邢窑白釉罐,唐

高13cm,口径7.4cm,足径6.1cm

故宫博物院

五代是定窑瓷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制瓷工艺比唐代更为精细,碗、盘类器采用匣钵装烧,器口朝上摆放,因此口沿满釉,而底足多无釉,此碗即是代表。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五代

高6.6cm,口径17cm,足径6cm

故宫博物院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故宫博物院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因为底款有枢府铭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枢府瓷。卵白釉瓷器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

“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109件卵白釉瓷器,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是一次性出土“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甜白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清

德化窑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象牙白其瓷胎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其中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良好。德化白瓷的釉色莹润明亮,白如凝脂,阳光映照下,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

可见中国白釉瓷器是经历了从不白,到黄白色,到青白色,到今天我们心中理解,眼中看到的白色瓷器,这就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在发展中创新。

03月31日上午11:00,中国嘉德春拍《应物希古——中國古代陶瓷 》专场刚刚落幕;其中一对隋 白釉深腹大杯以1,711,000港币成交,折合约146万人民币!

LOT 1442

隋 白釉深腹大杯一對

参考价: HKD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HKD 1,711,000

年代: 隋

质地: 瓷

尺寸: 12 & 11.6  cm. diam.

钤印: 應物

隨著考古發掘、學術研究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隋代陶瓷面貌愈加清晰,學界、市場對其的認知度大幅提升,尤其是隋代白瓷,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的開端且水平極高,「隋白」一詞甚至成為收藏界的專有高級名詞。隋朝存世僅三十餘載,隋白瓷的燒造時間自然短暫,存世器物稀少,完整者則更為稀缺,但隋白瓷的意義卻遠遠超出器物本身。拍品為隋白深腹大杯一對,口徑達12公分,比相對常見的口徑9公分左右者顯得碩大而不凡,又成對傳世,品相基本完整,更是罕見。直口,尖圓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餅狀小足,足壁斜下,足心稍凹,足際斜削一周,修坯規矩至極。胎質潔白,具粉質感,不施化妝土,罩透明釉。釉面均匀,杯心、脛部稍積釉,色顯青綠,溫潤如玉,釉面滿佈細碎片紋。此類精細的隋白杯應為酒具,使用時可能配托盤,或為三足,或為高足,皆為皇家貴胄所享用,品級特別高。它們製作精湛,簡約典雅,含蓄内斂,氣質超凡,代表著中國白瓷的最高水平,稱為登峰造極之作亦不為過。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參閱:《常盤山文庫中國陶磁研究會會報7·初期白瓷》,日本常盤山文庫,,頁16,圖13;頁128,圖20a;頁130,圖17d

10月07日,中国嘉德秋拍《应物希古——中國古代陶瓷 》专场,其中一件珍罕之至的隋至初唐时期的白釉莲台坐狮,格外引人注目(Lot 169)成交价HKD 21,425,000

LOT169隋至初唐 白釉蓮台坐獅像年代: 隋至初唐尺寸:21.5cm参考价:HKD 6,000,000-8,000,000成交价:HKD 21,425,000

出版:《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倫敦佳士得,1984年,頁48,圖5

《Chinese Ceramics and Stone Sculpture》,Eskenazi,倫敦,,頁36,圖11

來源:William Aykroyd 爵士(1865-1947),英國多賽特

倫敦佳士得,1968年5月20日,拍品編號525

Eskenazi Ltd.,倫敦,編號C4147

J. J. Lally & Co. Oriental Art,紐約,編號4470

展覽:中國陶瓷和石雕,倫敦埃斯卡納齊,10月30日至11月28日,編號C4147

備註:附牛津熱釋光檢測證書,測定編號為C207n86,證實與圖錄定年相符

本件白釉獅極為罕見,品相基本完好,殊為不易。來源有序,曾為英國William Aykroyd爵士珍藏;1968年於倫敦佳士得售出,其後近半個世紀不曾現世;直至、,先後為著名古董商埃斯卡納齊、藍理捷經手。它代表著中國早期白瓷的巔峰,甚至可以稱為登峰造極之作,兼具著重要的藝術、學術及歷史價值。

资料来源网络:侵权必删古玩元素网本周征集到隋白釉深腹大口铃铛杯 如需参拍请加微信guwanyuansu

参考

拍品(八)

藏品编号:4799藏品名称:隋白釉深腹大口铃铛杯尺寸:口径11.8cm、高9.6cm品相:口小修藏品说明:直口,尖圆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饼状小足,足壁斜下,足心稍凹,足际斜削一周,修坯规矩至极。胎质洁白,具粉质感,不施化妆土,罩透明釉。釉面均匀,杯心、胫部稍积釉,色显青绿,温润如玉,积釉处釉面满布细碎片纹。此类精细的隋白杯应为酒具,使用时可能配托盘,为皇家贵胄所享用,品级特别高。它们制作精湛,简约典雅,含蓄内敛,气质超凡,代表着中国白瓷的最高水平,称为登峰造极之作亦不为过。隋白瓷的烧造时间虽然短暂,存世器物稀少,完整者则更为稀缺,但隋白瓷的意义却远远超出器物本身,他的出现,为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居功至伟,也为以后白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器物尺寸属同类中大号尺寸,硕大的身型与隋代白瓷巅峰的极细口沿,形成了更完美的比例,更显器身为佛前供器的超凡气质。杯内澈亮之釉水如雨后甘露自然环挂,犹如天外飞仙流星之雨;杯底冰片雅蓄宛如一弯湖水。人与自然的融合在一件器物中和谐共存,大隋帝国光彩重生之最佳例证。起拍价:3000

长按参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