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2:者阴山作战为何一气呵成?战前侦察功不可没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2:者阴山作战为何一气呵成?战前侦察功不可没

时间:2021-10-23 15:48:38

相关推荐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2:者阴山作战为何一气呵成?战前侦察功不可没

第十二章

前情回顾:

头条专栏

我们抵达部队时,侦察队的人事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郭实彬科长已离休,杨绍先参谋则转业回老家江川县工作。目前侦察队由唐方亮副科长率领,参谋蒋家放与李敬晓随队来了杨万。包括仍由蒋良清连长、陈新利指导员带领的侦察连均住杨万边防检查站。各团侦察排由蒋参谋率队前出,住在近抵者阴山下的长田和江铳村。

杨万属麻栗坡县东部紧邻边境的行政乡,乡政府杨万镇面向境内依山而居。镇上除常设行政机构外还有公安边防检查站,再就是二三十户居民房屋邻次栉比自然形成的小街。战前杨万街也是中越双方边民“互市”之所,同样因边境自卫战才停止了边境互市,随之公安边防检查站人员也大部撤离,目前仅数人轮换留守。杨万后山大致呈西南向东北走向,海拔1118米与当面直线十余公里距离的“者阴山”遥遥相望,之间地势低洼起伏不大,疏散布落着铳瓜、长田、江铳及扣赖等民居与耕地,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

晴天在杨万后山观察所,用高倍率望远镜便可观察到者阴山敌军阵地活动着的人员。因而杨万后山位置突出显要,可居高观望、俯视面对国界线方向的广大地域。经后山再向东北方向延伸数公里外为1090高地,之间连绵起伏的山地相接形成自然屏障,拱卫着铳瓜、长田、江铳等境内大面积地势低洼的领土。

脚伤未愈不方便去数公里外的长田、江铳,每日则分别与唐副科长、蒋连长、陈指导员、杜万森副连长和李敬晓等上杨万后山了望者阴山敌阵地情况。约四五平方公里的杨万后山平缓开阔,多为茅草与稀疏灌木丛,有部分荒芜耕地。山上几个小高地间有堑壕与交通壕相连,居高处还筑有可供观察与战斗的钢筋混凝土 “碉堡”,现在已经是侦察连的常设观察所。山上碉堡及工事均有交通壕与边防站的“地下永备工事”连接,看来早年这里就形成了像样的野战阵地。不过眼前,因年久失于维护已垮塌严重,还杂草丛生和被灌木遮掩,除混凝土部分外也基本不可利用。

在观察所“现地对照”:远望当面者阴山中越边境9、10号界碑地区。相连主要高地北陡、南缓,基本由东北向西南走向,起伏横亘如“列阵”般形成屏障。属石灰岩质石笋、溶洞较多的喀斯特地理地貌,植被以灌木和高草为主,山势险峻,路少淘深,地形复杂。其中1052.4高地,1142高地和1250高地为中越“边界骑线”点。各高地比高300至700米,坡度为30至65度。还击战后越军强行占据以上国界线要点,既能瞰制、胁逼我杨万10公里以上广阔地域,又可护卫其后方江利县及以南地区的安全。相反,若我军控制者阴山诸高地,则也将对其江利及纵深形成直接威胁。

31师侦察队围绕“拔点作战”任务,经数月“战前侦察”目前已掌握:者阴山诸高地越军为安明县独立第3营,以及县队6连和105公安屯踞守,其后还有敌877团5营(欠6连)、特工21营2连等策应。经敌长期经营沿者阴山和柴山堡为核心,已经形成以1052.4高地、1050高地、1142高地、1250高地等为主要支撑点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阵地之间均有交通壕与堑壕和永备工事相连,以及土木结构的地堡和掩蔽部。敌前沿还设有大量各类型的防步兵地雷,铁丝网和陷阱障碍区。1142高地北侧,有条宽2米、深1.8米能通行骡马的交通壕,可供兵力机动通达主峰1250高地。

综观图上敌情及要点注释,真不简单!仅几个月就基本查明当面之敌的设防和阵地部署情况,为准备拔点作战打下了较好基础。下步是逐一核实所获情况,以求更准确掌握敌情动向。这些成果当然也得益于当地边民群众,官兵们身着当地民族便衣常同边民群众“探亲访友”参与劳作,与边境干部、群众亲如一家。边境民众也视我为边疆安全御敌窜扰的依靠,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用情况。经与官兵们接触,感觉他们又已经融入到边民之中,仅从着装看已同当地群众相差无几,区别在携带有武器装备。我说这倒像当年的“八路军武工队”,而官兵们也自诩是边境侦察作战的武工队而自信。去年11月牛兴国副连长、石卫星班长等在大卡后山伏击战斗中,见敌5名快要进入伏击区域时已有所警觉,他们果断毙敌4名后跃起捕捉余敌,可惜该敌疾速滚于坡下得以逃逸。

对杨万社会民情也有了解:当地为苗、壮、瑶族居住区,主产水稻、玉米和小麦,但耕作基本“靠天吃饭”。经济收入主要靠农副产品贸易,每逢“街天”四乡八里身着民族服饰的人们手提肩扛各种农副产品云集杨万街子,这要比“草皮街”热闹多了。只是因离边境线有约十公里以上,加之越当局的边境严控政策,越方边民极难入境贸易。有意思的是街天生意红火的同样是羊肉、狗肉“汤锅”,中午时分就陆续有民族群众围座在汤锅摊前推杯换盏猜拳行令,至黄昏赶街人多也散去,但见数名醉汉躺卧街边,据说几乎每街如此。这里少数民族的男人们大都好酒又豪爽,只是他们的女人太好了,街天妇女多身背肩挑农产品大老远赶来交易,男的则“吆五喝六”喝酒交际,待醉得一塌糊涂后他们的女人总会耐心守候在侧,直至将其背、扶回家。可见边疆民族妇女们着实勤劳质朴。

在杨万停留一星期后待烫伤的脚基本消了炎,但又遇雨雪天气活动不开也去不远,待天气稍有转晴即前往马林32师侦察队。虽仅约80多公里路程但道路湿滑行车条件差,同时因未来拔点作战这一带都将是部队集结与战前训练地区,我便有意熟悉沿途地理环境不急赶路,为下步首长们前来战场勘察作些准备。路上村落稀疏、道路崎岖,“喀斯特”地貌以及几米外竟看不清道路的浓厚雨雾给我印象极深,快中午了太阳才照到地面。首次见到路旁那些一片片人工搭建的大面积“三七棚”感觉神秘壮观,不由得数度驻车造访,问及老百姓才知正是得益于此间地区的独特气候和地理环境,这里才成为着名中药“文山三七”的重要产地。

离开杨万去马林途中

村边有老百姓卖鸡蛋,三四分钱就可买一个地道的土鸡蛋(那时饲料养鸡还未普及到边疆地区),感觉不仅便宜、而且深感偏远边境群众能积攒到现金实为不易,即悉数买下近百个鸡蛋,心想也算是对边疆的支持,带去马林还可慰劳我的侦察兵弟兄们。如此走走停停,到下午

3

点后才到了董干马林村

32

师侦察队驻地。方知附近的鸡和蛋都很便宜,而且随时都可以买到,主要还是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去市场交易困难,所以农副产品都很便宜。见我拿出鸡蛋、顾科长说你别拿出来了我这里不缺,你回去时还可以给你准备些带走呢!我忙说我的鸡蛋仅是我对你老领导和弟兄们的心意,千万别为难我,更别准备让我带什么走,让我安心地在这里多陪陪你和我侦察连的战友兄弟们,我就很感激了!

马林村仍属麻栗坡县,是该县东翼董干镇紧靠边境线的小山村,地处山凹底谷也边远闭塞,好在有一简易公路沿山谷与董干相接,否则真是人迹罕至之地。但地理位置重要,是历来当地中越边民交往、互市的主要通道,也是关隘要冲之所和双方控制的边境军事要地,曾有过屯垦戍边的“军垦农场”,现也改制为农场。富宁边防

1

团一直有个连常年驻守在此,足显边关要地之重要。

顾科长带支队部及配属人员住马林村公所,侦察连与由各团侦察排组成的二中队分别住在边防检查站、农场仓库和附近村民的房舍里,感觉好像住得分散,但却都在仅两三平方公里的山谷凹地范围之内。感慨的是每次到边境看望巡视各师侦察队在任何边境住地,他们的“内务”都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无论他们住在农场、学校,还是住边疆民族群众家中,官兵们简单的被褥多是直接铺在地面“打地铺”睡觉,好一点的是在学校有能拼起来睡觉的课桌,个别的还能睡在木板或楼板上。但无论条件如何官兵们总能在“因地制宜、随遇而安”中尽可能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将仅有的简单行装摆放有序,将室内外打理得整洁清爽。热心助民劳作,共同生产、生活更是常态,边疆民众也总是赞赏有加。官兵们常言这既是军队作风的表现,也是对边疆人民的良好影响!

侦察连原连长刘贤优现任侦察科副营职参谋,指导员左晓映已调师教导队任副教导员,现任连长为潘启德,指导员白万明,副连长陈西友,副政指杨通平。不幸的是去年

12

6

日,在苗皇帝山左侧“茅山”地域对敌实施抵近侦察中,副连长陈西友和班长胡国云触雷牺牲。一次行动不幸触雷就牺牲了俩名历经还击作战和多次边境侦察作战的优秀官兵,代价的确太大,教训极为深刻!目前官兵们的情绪也还没完全从事件阴影中解脱出来,全队上下难免压力大。陈西友,河南孟津县人,

1975

年入伍,性格开朗、为人豁达,是我熟悉而又很能干的侦察干部之一,牺牲时年仅

27

岁。记忆中他参加过我负责的军“侦察兵骨干集训”,后又在河口和劫碉边境执行任务都给我极深印象!更痛心的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来临沧探亲才几天,就又遇到连队要向马林开进,即被他劝离返乡,谁知这一别却成了终生遗憾!班长胡国云烈士江苏南通人,牺牲时年仅

23

岁。我来时军首长对此有过“主要还是总结经验教训,更要好好给他们放放包袱”的嘱咐。所以我更多的是同科长和战友们倾心交流,消除顾虑以利再战。

与官兵的接触与座谈中让人欣慰的是:由于针对者阴山和苗皇帝山守敌的侦察活动将直接影响着本师部队未来拔点作战的成败,容不得一点马虎和懈怠。虽然遇到的困难和艰险不少,但为保卫边疆、为部队拔点作战胜利的责任所在,官兵们仍竭尽可能地熟悉战场环境,毫不懈怠地侦察掌握当面敌情。按顾科长的话说:到了边境前线大家就一个心思,希望获得的情况越多、越明、越准越好,未来部队拔点作战就更有把握,也更能减少流血牺牲。用侦察兵小的代价换取部队拔点作战大的胜利!这就是侦察兵长年累月忠于职守的大局精神。

马林边境。左一曾庆国参谋,左二笔者,三四为王伟平和冯光明参谋

走出马林村两千米之外的山丫口,即可远远望见越军占据的边界骑线点“苗皇帝山”。传说明清时期有苗族首领曾雄踞山中自封为帝,此后人们便称之为苗皇帝山。当前,苗皇帝山守敌为越南河宣省同文县军事指挥部所属的第

1

2

营,纵深部署有

877

团和炮兵

25

营,边防公安第

1

营等兵力。

雨雪过后转晴天,烫伤的脚已经可以行走,随官兵们到了几处观察点了望当面敌情、地形,熟悉环境。苗皇帝山位于中越边境

15

16

号界碑之间,由明显的

15

个大小山头组成,面积约

9

平方公里。均为泥土混石山地,最大的山头约

500

平米,最小约

70

平米,顶部多为茅草与稀疏灌木。坡度

30-60

度,山间合水线处多有小面积灌木林。

1921

1930

高地为中越传统国界“经行线”,也是苗皇帝山制高点,比高为

700

米左右。经两高地向

1821

高地、大弄后山、

1546

高地、

1693

高地和向我方境内延伸的

1808.4

高地、

1763

高地形成“鸡爪形”的

6

条山腿。山形整体面向我方突兀陡峭、呈“卧兽”状,向敌方境内纵深则平缓延伸达数公里,可谓“头壮、身粗、纵深远”,经敌长年经营已经形成纵深梯次设防和前后呼应的坚固防御阵地体系。

经对苗皇帝山敌阵地和周围环境的数日观察熟悉,感觉敌主峰阵地突出、视界和射界良好。其前端和两翼山下数公里范围内地形平坦,左翼地表多崎嶙乱石,右翼与前端多为荒芜耕地、则无多少高深植被可供隐蔽接近。难怪史上苗族“部落皇帝”能成了气候,实为易守难攻之地。

就在我离开马林不久后的

4

15

日,

32

师侦察队传来捷报:侦察连指导员白万明等诱捕到一名越军班长,对査证苗皇帝山军情起了重要作用。能成功诱捕该敌也非一日之功,他们历经数月的艰辛走访、培养与待机,终于掌握越方因物资匮乏过境来寻求购物者中时有越方军、政人员混迹其间。侦察队“秘密摸排、重点蹲守”最终由白万明带数名战士化装边民贸易,将敌诱至苗族民兵家中交易捕获。初审获知该敌正是苗皇帝山守敌

1

营的班长,顾科长便亲带班长李伟等人直接将俘虏押送军区“俘管所”,经审讯对査证苗皇帝山守敌的阵地构成、兵力部署和主要火力配置以及纵深防御体系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