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机械立体停车建设 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建议》答复的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机械立体停车建设 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建议》答复的

时间:2023-09-13 03:35:02

相关推荐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机械立体停车建设 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建议》答复的

李蓉委员:

您提出的《积极推进机械立体停车建设,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建议》(第693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停车现状

近年来,成都市中心城区汽车增长十分迅速,其中,至,中心城区汽车新上牌高达62万辆。截至12月,成都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达175万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17万辆)。

据初步统计,成都市中心城区现有各类停车泊位约169万个。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与环境空间资源有限的客观矛盾明显,中心城区停车存现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二环以内老旧小区基本停车缺口大、公共停车泊位比例偏低、缺乏P+R换乘停车场、停车设施建设形式单一、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逐渐加重,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影响日益突出。

二、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停车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停车难问题需全局考虑。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区域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面对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与环境空间资源有限的客观矛盾。我市从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出发,坚持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合理确定停车规模,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需求,严格控制出行停车。有效配合衔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综合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缓解停车难重点在于缓解居住区基本停车难。围绕上述思路,我市在缓解停车难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印发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同时参考借鉴北京、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做法经验,市建委牵头相关行业部门起草《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3月6日,市政府第145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实施意见》。我委按照常务会议纪要要求,对《实施意见》进行了再次修改完善,并于3月31日再次报送市政府审定。预计可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印发实施。

(二)修编停车设施专项规划

根据新的精神要求和交通发展趋势,市规划局牵头于启动《成都市中心城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版本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新版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预计可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审查通过。新的专项规划通过对现状供需分析,从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出发,明确规划目标与策略,拟通过优化控规已有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新增路内停车泊位、老旧小区空间挖潜、优化配建指标等方式平衡停车供需矛盾,缓解停车难问题。

(三)有序推进各类停车设施项目建设

1.牵头推进专业公共停车场建设。牵头市区国有公司、社会企业实施专业公共停车场建设,牵头实施四川大学3个地下停车场、走马街地面机械停车场、高新绿洲地下停车场、天府公园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启动了电子科大地下停车场、锦城广场P+R停车场、铁佛片区公园地下停车场、摸底河公园地下停车场、马厂片区绿地地下停车场、高攀片区绿地地下停车场、驷马桥片区绿地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2.开展老旧院落用地红线内停车设施建设试点。采取自下而上,业主自治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停车困难的老旧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利用红线内用地设置临时停车设施,缓解院内停车难问题。项目建设简化审批程序,实行联席会议评审制,土地使用权人编制方案报建设部门,由建设部门牵头规划、房管、质监、环保等相关单位和行业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建设。起已试点评审了10余个小区及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设施建设。部分小区已按照联席会议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了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3.做好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建设日常监管。一是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建筑停车场配建指标实施配建停车场建设,满足基本停车需求。新建建筑按照最新的建设用地配建机动车车位控制指标(具体指标包括:住宅建筑二环路内每100㎡不小于1个车位,二环路以外每100㎡不小于1.2个车位;办公、商业、医院等类别建筑二环路内每100㎡不小于0.5个车位,二环路以外每100㎡不小于0.8个车位),建成后能够满足停车需求。

二是按照规划监督配建停车场超配公共停车泊位。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在部分住宅、商业项目配建停车场中超额配置公共停车泊位,满足区域内社会车辆停放需求,统筹解决区域停车难问题。目前在建的有南国置业泛悦城市广场1028个公共停车泊位,成都东村设计创意产业园150个公共停车泊位等10余个配建停车场增配公共停车泊位项目。配建停车场中的公共停车泊位建成后按要求移交相关属地政府及成都交投集团经营管理。

(四)积极筹措停车场建设资金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积极申报发行停车场专项债券,争取城市停车场项目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筹措停车建设资金,降低项目融资成本。一是积极申报发行停车场专项债券。市发改委、市建委牵头于底启动停车场专项债券申报工作。4月,市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了《关于恳请同意成都市发行城市停车场专项债券的函》(成府函[]57号),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直接核定成都市停车场专项债券。二是争取停车场专项建设基金。目前已有天府新区中央公园地下停车场、川大望江校区足球场地下停车场等7个项目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现正加紧银行落实项目放款,同时,我市积极梳理、包装,计划争取更多的专项建设基金用于成都市停车场建设。

三、下一步的工作

缓解停车难要从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出发,坚持优先发展公交,减少机动车出行总量为根本。坚持停车设施的配置与区域道路交通承载能力相匹配,坚持停车设施与公交换乘相结合。分区域、分类别科学有序的配置和建设停车设施,促进城市综合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市停车难现状和国家发改委对于作为首批停车场试点示范城市的具体工作要求,结合您在建议中提出的3点具体措施办法。拟从如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市停车场建设工作:

(一)积极推进发展机械立体停车设施等集约化停车设施

机械立体停车设施作为集约化停车设施的重要形式,具有节约土地空间资源、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灵活环保等多种比较优势。我市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种集约化停车设施的建设,增加停车泊位供给。

1.简化机械停车设施建设程序。机械停车设施建设按照特种设施设备安装进行管理,利用自有土地或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用地等建设小型立体停车设施,实行联席会议评审制,由土地使用权人(建设业主)、投资单位编制可行性实施方案,并经项目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报所在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部门牵头组织规划、交通、环保、消防、质监、房管等部门及相关专家评审,通过评审后按方案实施建设。

2.实施补助资金引导。加强公共停车泊位资金支持,对机械停车设施按照类别不同分别给予每个泊位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对满足配建指标基础上超额增建停车泊位,作为公共停车泊位对外开放,且超配泊位数超过规划泊位数4分之1以上的给予资金补助;对通过设置集约化停车设施设备对原有停车场泊进行改扩建,新增停车泊位作为公共停车泊位对外开放,且增加泊位数超过原泊位数2分之1以上的给予资金补助。

3.明确机械停车设施产权管理。附属于停车场或具备土地权属的机械车库(位)可依法进行权属登记。自9月起,我市房管部门正式受理机械车库(位)权属登记,业务主要包括机械车库(位)初始登记、整体转移、抵押登记。截至3月,已办理机械车库(位)初始登记约21万平方米,转移登记约2.3万平方米,抵押登记约11.7万平方米。同时,房管部门多次与开发企业就机械车库(位)权属问题进行座谈,听取关于权属登记的问题及建议,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机械车库(委)权属登记和管理。对于无相应附着土地权属的机械停车设施,无法进行产权登记,但设施设备本身依法受到保护。

4.集约高效利用存量土地资源。鼓励高效利用城市资源,推广新型停车方式和技术。市规划部门优化停车设施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支持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土地分层出让,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结合专业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允许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公园绿地、广场等地下空间实施地下停车场建设。

5.支持一定比例的商业配套。规划的独立占地大型专业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数大于或等于300个),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不减少停车泊位数的前提下,可兼容配置商业配套设施。全地下独立占地的公共停车场,兼容商业比例不超过建筑面积的15%;其余独立占地的公共停车场,兼容商业比例不超过计容面积的15%。商业配套设施不得分割转让。

6.规范对机械停车设施设备质量安全、环境影响、设置方案的指导和管理,保障投资者及利害关系人权益。层数大于或等于2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安装、使用、检验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安装设置小型立体停车设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分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相关环评手续。利用用地红线内空间实施小型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由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相关部门对建设方案进行评审,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保障项目投资者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二)分类、分区域推进停车设施建设。

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坚持差别化的供给策略。建立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系统结构。鼓励按标准适度超前超额建设配建停车设施,严格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建设公共停车设施,逐步减少路内停车。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需求,严格控制出行停车。

1.新建区域主要通过配建停车设施满足停车需求。新建建筑按照最新的建设用地配建机动车车位控制指标,建成后能够基本满足停车需求。

2.老旧城区多种方式集约挖潜,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规划点位专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老旧小区用地红线内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配建停车场增配公共停车泊位、提高停车泊位配建标准等多种方式统筹缓解区域停车难问题,缓解老旧小区配建停车泊位较少造成的停车难问题;

3.城市外围区域重点推动驻车换乘P+R停车场建设,结合地铁站点、快速公交站点等设置公共停车设施,鼓励私人交通停车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引导机动车合理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分摊率,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三)提高停车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停车设施利用效率。

1.推动建立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市交委牵头推动智能停车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建立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公共停车设施信息资源,推动互联网+停车融合发展。保障公共停车设施有效需求,全面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

2.鼓励停车资源的开放共享。盘活存量停车资源,发展智能停车共享平台,允许个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个人所有停车设施错时、短时出租(出借),并取得相应收益。

3.加强停车综合治理。依法加强违法停车治理,同步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周边市政公用设施和停车诱导设施。根据条件,逐步取消白天占道停车泊位,释放道路资源,满足机动车和慢行交通需求。区别管理夜间占道停车。

(四)合理引导停车。运用经济杠杆,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的停车设施使用进行区别定价,通过价格策略,引导车辆有序、高效停放和选择经济合理的交通出行。

感谢您对成都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及时改进。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5月26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机械立体停车建设 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建议》答复的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