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喜讯!定安故城遗址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讯!定安故城遗址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19-09-13 14:22:04

相关推荐

喜讯!定安故城遗址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安故城遗址位列其中,至此,定安故城遗址成为定安县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零的突破。

定安县城池图(历史舆图)

定安故城遗址简介

据《光绪定安县志》《宣统定安县志》记载,定安故城于明成化二年(公元 1466 年)开始筹建,正德八年(公元 1513 年)开工,正德十四年(公元 1519 年)建成。古城临南渡江而建,西门、北门均可见江流并建有渡口、码头。古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 1700 米。古城东西南北城门均建有城楼,城外挖有壕堑。城墙皆以玄武岩大青条石叠砌,周围 593 丈,高 1 丈 4 尺,垛堞 1192 个。

故城历经五百年,期间曾经多次修理。解放后扩建县城,故城被拆除三分之二,其中现残存古城垣三分之二,西城门、北城门。 年 5 月 8 日,定安故城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城墙仅存西北,西南二段,约长 1319.86 米,高 2—3 米,材料仍为玄武岩大青石条叠砌筑成,这是海南现存唯一较好的县治城垣。

定安故城垣现状

定安故城西门

定安故城西门城楼

定安故城西门券洞现状

西城门为拱形,砖石结构,门高 2.4 米,宽 2.95 米,门道进深 9 米,城门上正中嵌一玄武岩门额有“西门”二字,城门上部旧城楼尚存。

定安故城北门城楼

定安故城北门卷洞

北城门现仅残存城台和城台城墙。城门为拱形,砖石结构,城门上正中嵌一玄武岩门额,上横书“北门”二字,拱门宽 2.31—2.67米,门道进深 25.3米,高度 2.03—3.53米 不等,地面为玄武岩地面,向南向北放坡。

康熙定安县衙图

定安县衙遗址简介

定安县衙遗址位于定城中街和东西老街丁字路口北侧,坐北朝南,北枕南渡江,是古时水上交通枢纽,为定城故城最高位置,南围绕众多村庄,面对中南街,有薰风南来之意蕴。据《定安县志》《康熙定安县志》记载,定安县衙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县衙至今已有600多年。为当时知县吴至善创建,占地约17亩,为四合院式布局,县衙有大堂一间五架,扁曰“牧爱”。左为财币库,右为仪从库。二堂五间,三堂五间,内宅五间,幕厅三间,院子左边为财币库,右边为仪从库。后历代知县扩建、修缮后初具规模,解放后定安县人民委员会、中共定安县委、法院等重要部门曾设于此,是一处肃穆威严的场所。现保留下来的房屋为清代县衙的主体建筑二堂,建筑整体基本保存完整。该县衙是海南现存唯一的县衙遗址,11月24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定安故城一角

定安故城时海南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研究海南古代城池建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定安故城这座历经600多年古城,其城墙、城门和大量的文物建筑主要是明清所建,集军事防御、居住、商业、文教、宗教活动于一体,功能完备,建筑类型复杂多样,相关文物古迹和相关文献遗存、民间传说丰富,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城市营建的历史信息,同时也是定安地区乡土生活和地域文化的直接见证和物化形式。此次国保单位的申报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县独具魅力的古城文化,对加强全县文物保护,推进资源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定安的文化旅游事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定安文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