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磨蹭不是孩子的“病” 催促孩子的父母最要命

磨蹭不是孩子的“病” 催促孩子的父母最要命

时间:2022-08-28 08:49:14

相关推荐

磨蹭不是孩子的“病” 催促孩子的父母最要命

孩子磨蹭不是孩子的“病”,跟在孩子后面的父母最要命。本文为各位优秀家长解读了如何改变我们催促习惯,让孩子自动自发主动变“快”。喜欢的可以转发分享~

每一次妈宝聚会,很多老母亲硬生生把他变成了一次大型“吐槽大会”\“对比大会”。

“我家那个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没有心思做作业,天天被老师请家长。”“我家宝贝也是,天天起床要催、吃饭要催、洗澡要催,事事都要催...”“我家孩子也是一样,每天上完课不回家,回家就玩手机...”“听到你们这样说,我觉得我的孩子好很多,我孩子昨天期末考试全班第一名,他很高兴跟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会好好努力,每次给我考第一。”……
结果整个聚会讨论的主题永远是孩子的问题,一直在比较哪个孩子好点,哪一个孩子不好。妈宝心里都在想,“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不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如此优秀。”

“孩子,快点起床啦,上课要迟到了...”“要快点,公车已经到了,小心点,给我过来……”

这种不断催促的场景,估计每天都会在家上演无数次,每次见到孩子,都抓着孩子的问题,把孩子的问题放大,把孩子目前的问题放在嘴边,天天念。令人想不到的是,家里那个磨磨蹭蹭的孩子,就像中邪了一样“你越催促孩子,孩子越做越慢。

是孩子出现问题,一直拖拉和家长唱反调,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我们来看看,被催促的孩子,状态是怎么样的吧!“我自己设了闹钟,但是我妈妈总是催促我,我就更想赖床了。之前因为我喜欢看小说,我妈妈说了我之后我没看了,但是,我妈妈却每天不由自主的把总是爱看小说挂在嘴边,我就看了,因为我没看,我妈妈天天催促我,天天骂我,我就看了,反正看不看都会被挨骂。”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心理,我都改正过来了,你还是一直催促我,那我就与你唱反调,反正满足了爱看小说的习惯,也“满足”了你的“嘴瘾”。本来的主动改变且真心实意的去做,一旦被催促,就会立马表现出抗拒,这种现象符合孩子的心理想法。对于父母催促孩子,心理专家姬雪松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场,它具有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的功能。但是,她同时也提到,当我们过度催促孩子的时候,孩子内心焦虑,父母心里也焦虑。这种两败俱伤的结局,对家庭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父母想改变孩子的节奏的时候,孩子是被动接受答应的,这是绝对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作为父母就要把节奏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做出事情。不要让孩子变得焦虑、父母也跟着一起焦虑。作为我们人个体,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外界打乱我们生活节奏的时候,我们会极度抗拒,对此做出自己的本能反应,要不反抗,要么我就与你冷战。

陈武民老师梦想教育思想创立者陈武民老师曾经说过:“催促孩子,不给孩子自己该有的节奏,这折射出了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急躁。若是这种焦虑变成一种常态,就会为孩子制造出焦虑型人格。”若是把孩子影响成为焦虑型个格,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变得焦虑,刻意把节奏加快,最终也会反作用用“慢”来保护自己的感觉,回到生活原有的节奏。即使你后面再催促几次,孩子就会解读为这是一种常态了。反正都要被催促,那我就用对抗面对就好了。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陈小春一直催促身后的儿子“快点”,小小春Jasper拿着喇叭奶声奶气地喊:“can you stop angry now?”对于儿子的“慢”,妈妈应采儿如此回应:“催什么嘛……腿短不是他的错!”

日本精神科医师水岛广子指出,父母不断地说“快一点”,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等特征,也有一些孩子表现为反应迟缓、缺少责任心等特点,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续否定中失去自信,以及专注力被破坏。

催促孩子也是一样,如果父母只是催催催,孩子可能就会故意唱反调,越催越磨蹭,或者干脆你指东他往西。当孩子跟不上我们的节奏时,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是孩子太慢,还是我们太快?

曾经有客户问我,现在自己面对一个问题左右为难,催促孩子吧!就怕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影响孩子的生活节奏,不催促孩子吧!又担心孩子拖拉习惯了长大之后演变成一种拖延症。其实,这位客户是非常优秀的,她懂得用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可是就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方法去引导她。尊重孩子的生活节奏,不是从现在开始就不管孩子了,孩子做事慢了也不理孩子了,而是要懂得换一种方法去合理引导孩子而已。父母要想改变催促孩子的习惯,就要了解孩子为何拖拉,磨磨蹭蹭的原因。

数据显示:90%以上的父母都误解了孩子的磨蹭,其实这种“磨蹭”是孩子自身节奏的表现。

孩子磨磨蹭蹭是属于正常现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生理节律反应:1—2岁: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只活在当下。

2—2.5岁:孩子对时间稍稍有了一点概念,了解了“先后”。

2.5—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分得清“过去”、“现在”、和“未来”。

4 — 5岁:孩子能描述在幼儿园干了些什么,却不能描述具体时间干了什么事情,5岁的孩子才可以做到。

6岁的孩子喜欢听过去的故事,不过,类似于半小时、20分钟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没有概念。

7岁的孩子,可以分清时间概念了,可是却是成长磨蹭的高峰,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其实并没有接受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

也就是说,7岁前孩子的磨蹭是有其可推的生理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而7岁以上到小学阶段,家长还存在催促的行为,会让孩子的身体跟心思无法到位,对孩子的自信心、判断力、时间观念等一系列成长中的重要因素造成影响,这些影响会也延伸到孩子以后的人生历程。所以,作为父母就必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成长规律,这种成长规律容不得外界破坏,一旦被破坏结果会适得其反。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和节奏要求孩子。父母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拖拉的时候,请你忍住别催促孩子,试着把这种催促变成一种鼓励。

陈武民老师说过,当你想催促孩子的时候,你可以说:“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呀,你今天怎么这么快了。”这种方法变成一种正面的鼓励,用鼓励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用爱去引导孩子,从内心尊重孩子,给孩子学习和提升的信心,让他们在摸索中逐渐改变拖拉习惯,变得更快。孩子就是在这种正能的影响鼓励下,慢慢接受这个世界,时刻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他内心也会知道,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我要变得更棒!若你想彻底改变孩子拖拉习惯,就必须给孩子改变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懂得自动自发的改变。

孩子自动自发改变了,心里也接受父母。孩子变好了,父母也变好了。家庭才会变得幸福,享受当下。不用为孩子的未来焦虑,不要为了孩子细小的生活坏习惯而抹杀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请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节奏还给孩子,做一个不催促的父母。

作者:南有:博家父母课堂微信公众号原创作者。建中国父母大学,助推孩子实现梦想。

若您对于目前教育孩子有困惑,想要谋求更好的教育孩子,成就孩子方法...读书有空家庭教育顾问将为您在线解答。详询请扫描添加班主任微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