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这里 曾经是中国彝族六祖分支祭祖圣地

这里 曾经是中国彝族六祖分支祭祖圣地

时间:2019-12-19 23:29:01

相关推荐

这里 曾经是中国彝族六祖分支祭祖圣地

阅读前请先关注我们平台罗婺部

微信搜索罗婺部或搜索微信号:lwb5000(关注)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号:378801358

今天的昭通本已不是彝族主要聚居地,但是,历史上有一个大的事件彝族六祖分支确实是发生在这里。彝族人认为,人去世后,魂灵必须回到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就是回到“六祖分支”地去。

《指路经》是彝族“六祖”后裔迁徙的信史。毕摩必须准确无误地念诵《指路经》,方能指引死者魂灵返回祖先的发祥地。各地的彝文《指路经》证明:葡萄井是彝族“六祖”饮用过的甘泉,他们从这里走向分支的道路,去披荆斩棘开创自己的新天地。

历史上有一个大的事件彝族六祖分支确实是发生在这里。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迁移。不同的民族在西南大地碰撞、融合,形成了彝族等多个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史也由此书写。

战胜洪水之后,“六祖分支”的决定使得彝族先民朝着不同的方向迁徙、拓疆,逐渐成为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现存的18部彝文《指路经》,其终点大多指向滇东北,特别是今天的云南昭通。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历洪水泛滥的时代。战胜洪水之后,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召集了一次大会,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由他的六个儿子(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带领,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不同方向迁徙、拓疆。

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后,逐渐成为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后世把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

在云南省昭通市西郊十余公里处,有一座石山,名叫老鸹岩。山崖下面有一眼泉水,因井内泉水上涌时形如葡萄,故名“葡萄井”,文人们称之为“珍珠泉”。几乎每部《指路经》中,都记载着葡萄井这个“六祖”取分支水的地方。

这里陈放着新旧攀藤和新钵、旧钵,凡“六祖”子孙到此,都用新藤攀登、开拓,好自为之;用新钵吃饭、喝水,“口渴得喝三坛水,不渴得喝三坛水”。

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军攻破天梯土城(今云南昭通境内)后,大肆屠杀当地居民,有一部分彝民经葡萄井逃往四川凉山幸存下来。历经劫难之后,他们回到故里烧一笼火,让青烟和火焰告慰祖先:“子孙仍活着”;再去葡萄井喝上3口祖先饮用过的泉水,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崇拜之情,然后离去。

彝族文化广场即建设在葡萄井老鸹岩上,为全球彝族祭祖的重要圣地。“六祖分支”发生在昭通,昭通是彝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彝人的故里。

昭通曾经是彝族人民的主要聚集区域,昭阳区所辖的旧圃镇葡萄井一带是彝族祖先居住和六祖分支的地方,也是彝族同胞灵魂的归宿之地,自古就有彝族文化发祥地之说。

昭通彝族六祖文化广场是彝族文化的“大观园”,它荟萃了中国各地的彝族文化,是川滇大通道上文化旅游的新景区,同时也是昭通城市建设最具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全媒体:@肖育文

更多彝族文化,请关注罗婺部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最美彝族服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