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时间:2020-04-15 03:07:48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昨天晚上,各位把自家孩子双休的时间安排发给了我,我看了心情很沉重,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太重了,太辛苦了,本来这个时间段我计划是给我女儿写封信的,现在改为先给你们写封信。

首先,请各位家长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孩子双休时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孩子忙得过来吗?我做了份表格,对报名参加春泥草堂课外培训的学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个学员,8个都是满负荷工作(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学习内容排得满满的,除了吃喝拉撒,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娱乐,这样看来,孩子远比家长勤奋,如果你们还要指责他们不好好学习,逃避学习,对不对呢?你们自己七天满负荷工作试试看,如果这样从早干到晚,是不是心情不好,会不会怨气冲天?你们由于自己要上班或为了自己要娱乐,没有时间陪孩子,或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你们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每周陪伴孩子半天或一天,去玩一玩呢?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有问题呢?其实,说到底,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亲能陪伴,母亲好情绪。并不是补课!䃼课!䃼课!

父亲能陪伴,孩子更优秀。美国秘鲁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论调:“我也想照顾孩子啊,可是,是真的忙,工作太多了。““要给家里赚钱,当然陪孩子的时间就少了,这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作为父亲,你审视一下自己,你有陪伴孩子成长吗?

母亲好情绪,孩子好性格。既要承担家务,还要顾虑工作;既要照顾孩子穿衣吃饭,还要教他写作业。很多女性说,当妈后,整个人的情绪状态都紊乱了。母亲的不良情绪,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直到长大成人之后会发现,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一丛高高的杂草,不断干扰着孩子的抉择、情绪、思想。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女士在TED演讲时,曾从科学的角度阐明: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母亲的情绪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走向。情绪越不稳定的母亲,养出来的孩子越会焦虑、敏感、自卑,习惯看人脸色行事,无论获得多大成就,内心始终深藏着不自信。作为母亲,你也审视一下自己,你在家的情绪表现怎么样呢?

曾经有一句话,在朋友圈广泛流传:上帝给了你一个缺席的父亲,就会赠送给你一个焦虑的母亲,最终就会养育出一个失控的孩子。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父亲能陪伴,母亲好情绪,这两者缺一不可。

着名作家龙应台说过: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这段时间很短暂,错过就不会再来了。希望大家珍惜!

其次,抓好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主课,多跟老师沟通。一周中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你关注了吗?你跟老师经常沟通吗?曾经有个家长说,孩子的任课老师是谁,我都不认识。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只有负责的老师才管学生!不指望每个学生都懂这个道理,因为他们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但是希望每个家长都懂这个道理,因为你们毕竟不是孩子了!还要告诉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负责、公正、认真的老师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深知,散漫的教育只会助长不良风气,盲目的宽容只会养出温室的花朵。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宽严并济、奖罚分明的;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既管且教、严慈共体的。而一个对你孩子负责的老师,是通过你与老师不断地沟通培养出来的。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福气。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

第三、早一点认识到孩子是个普通人,不是超人。人的成熟分三个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正常情况下,分别代表人生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三个阶段的觉悟过程。但是,等你到了四十岁,明白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为时已晚,木已成舟。早点把孩子当普通人培养,说不定你会培养出一个不普通的人。你要早点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如果不小心考上淸华北大,那是祖坟冒青烟,当意外收获看待。这样自己的心态会好,心态好了,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好,亲子关系好了,孩子会越变越好。

第四、要跟孩子的过去比较,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每个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高高的标杆,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永远是个优秀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都会,我家孩子也要会;别人家的孩子学奥数,我家孩子也要学⋯⋯你把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而孩子却没有把你们跟别人家的家长比,如果也比一比,你是不是会觉得无地自容呢?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由于各人的智商、家境、努力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是某人某一部分会特别优秀,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永远自惭形秽。因此,比,只能跟自己的过去比,大人、小孩都一样,现在的我比过去有进步,就值得肯定,值得表扬。

第五、抓好主课的同时也要选好辅课。主课就像正餐,要定时吃饱、吃好。课外辅导课就像零食,适当吃,调节口味,不要本末倒置。正餐不吃好,零食硬塞,老话讲,只会“黄婆养鸟,越养越小。”因此,重点要放在抓主课上,要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孩子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有人分享过一个经验,你可以观察一下他的橡皮,一块橡皮千疮百孔,他的课堂纪律好不到那里去,肯定是上课开小差,小动作不断。这可能有点片面,但有时窥一斑而知全豹。课外辅导要精选细挑,补课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学校某一块的教育缺失。建议课外辅导少选择文化课,选课就选一文一武,一为体育,一为艺术,选后不要改动,坚持下去。学习体育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魄,学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长大后增加生活情趣,不奢望成为艺术家或明星,如果结果成为了艺术家或体育明星,那是意外收获。你们要明白,选择艺术的道路远比其他艰辛,梵高,疯子;徐文长,疯子;大书法家米芾,外号“米颠”;沙耆,也是个疯子……要成功,先发疯;不疯不成才,你的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特质呢?如果有,可以重点培养。艺术修养的培养也要专一,艺术的高度比广度更为重要,老话讲,“百行百通,捣臼过冬”。什么都会一点,也就是什么都不会有成就。

六、重视品德教育,一切顺其自然。马云曾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中提到:让孩子先学会做人,而不是让他成为学习的机器。学会做人,就是要让孩子做一个有志向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一个自律的人。说到顺其自然,建议大家读一读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他在文中借郭橐驼之口,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作者的主旨是写郭橐驼如何种树而引申到为官之道,树经不起折腾,老百姓也经不起折腾。而我们通过读这篇文章,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折腾孩子。种树的时候,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种好以后,不要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离死亡越来越近。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大家观照一下,你现在是不是这样子呢?

七、教育的真谛,身教重于言教。办公室里的同事曾说起她老公的一件糗事,她的孩子二周岁不到,一天,老公带着孩子去面馆吃面,不知道什么原因,在面馆里,孩子头磕破了,老公为了避免回家被老婆数落,跟儿子统一口径,骗老婆说是在家里碰到床沿造成的,结果有一天,老婆去面馆吃面,老板娘一句关心的话说出口,谎言拆穿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熊爸爸的表现实在太差劲了,这直接给孩子做了可以说慌的榜样。反过来,你看一下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家长都是哪些人?父母双方或一方是老师、公务员的占了很大的比例,什么原因?老师往往能得到好的教育资源,老师、公务员的家庭比较稳定,经济比较宽裕,孩子见世面见得多等等,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比较爱学习,而且自律。现在,有一种说法,寒门再难出贵子,但也有一部分人,草窠里飞出了金凤凰。我老婆的堂姑妈,二个孩子,从小到大没补过课,结果一个考到中山大学,一个考到陆军军官学校, 有什么培养的秘决?我有一次碰到问起,姑妈说没什么秘决,要说有,就是让他们从小淘米烧饭做家务。我们夫妻一字不晓得横划,每天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许这种行为孩子看到后,自然而然发奋图强,勤奋学习了,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活生生的例子。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当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在干吗?你是不是在玩手机、打游戏,搓麻将⋯⋯让孩子好好学习,你自己有没有捧起书本看上一看?教育孩子不要说慌,你自己有没有说慌?你有没有懂得“诺不轻许,许则为之”的道理?你自己答应的事情,有没有忘记?孩子问起,你有没有顾左右而言他?当然我们并不是天生就是父母,但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如何做个好父母?

这是公司举办的夏令营里孩子吃饭的情况,一群平时叽叽呱呱说得不停,动得不停的皮孩子,在老师的陪同、示范下,做到餐前感恩,食不语,不浪费一点粮食,前后判若两人。与旁边求餐的大人发出的嘈杂声形成鲜明对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贴身示范,出现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结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早上四点钟醒来开始写,中午写、晚上写,罗里八嗦讲了这么多,为了你的孩子,我在用心,你呢?你用心没有?

.9.4

附录一

种树郭橐驼传

唐 ·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种树郭橐驼传赏析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一、二段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这二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电视剧《女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三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前后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四段。

四、五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