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长城长 清水清(八)----齐长城边古山寨之“岚峪寨”

长城长 清水清(八)----齐长城边古山寨之“岚峪寨”

时间:2020-10-12 19:05:57

相关推荐

长城长 清水清(八)----齐长城边古山寨之“岚峪寨”

点击上方“风韵长清”可以订阅哦

篇头题字:刘 懿

长城长清水清

长清,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个神秘而又风韵无限的地方。

据查阅多种史料,长清的来历有两个不同而又相近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以境内的齐长城和大清河而取;另一种是以齐长城和清水而取。

最早出现“长清”二字是在隋开皇十四年(594年),从那时设立“长清县”距今已有1420多年的历史了。

而齐长城则更遥远了,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是在世界长城史上出现最早的长城,因而被称之为“长城之父”。其西起古济水,(也就是今天长清区的孝里镇广里村一带),东至黄海之滨的黄岛,全长618.9公里。长清是齐长城的源头,横穿全区4个街镇。境内经过294座山头,绵延97.8公里,占整座齐长城的近六分之一。而据考齐长城先是由西段筑起,其意义就更大了。

本人自参与《山东省齐长城志》(长清段)的拍摄以后,就再也难以割舍对她的挚爱。“十年磨一剑”。这十年中,每年都要到齐长城中的某一段去几次甚至十几次。每当汗流浃背地登上齐长城或是齐长城中的某座山寨、某个山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体会。勤劳善良的祖辈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可以说是“血水”)在齐鲁大地上筑起的这一道铜墙铁壁,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她是一段远去的文明,于今的意义已不只是一道建筑,而同时被赋予了一种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一部血泪史。因此,始终不敢懈怠,用手中的相机了解她、记录她、宣传她成为了我这些年给自己强加的一项任务。

既然长清是由齐长城和清水得名,因而山水相依、城水并存,组成了长清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齐长城西起黄河,穿过清水沟、宾谷河、中川河和若干条小河,一衣带水。因此,《长城长 清水清》这个标题就成了这个专题的首选。用影像以齐长城为主线,记录长清的山水风情。其中,有纪实,也有艺术创作,但主要还是尊重历史,多以纪实片为主。权做对这十年来自我考核的一份答卷吧... ...

由于齐长城起点位于长清区,是齐国为了防御鲁、楚、晋等国的一道防御体系,先后用了170多年建成,故在齐长城沿线,还留存有众多的山寨,与齐长城串连成一体,构成了一道独特工事。这也是长清区境内较为重要的一条山寨遗迹线路。这些远代的独特建筑,有的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建的较晚,但都曾起到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一一爬上这些建筑时间、风格、特色不一的山寨时,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幕幕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悲壮场面… …

齐长城边古山寨之“岚峪寨”

岚峪寨位于孝里镇岚峪村正东的大顶山上。从岚峪村登山,要攀爬过阶梯式的三座山头方能到达。它与大峰山主峰隔谷相望,直线距离约1000米左右,其险要处比大峰山有过之无不及。因此也是一座举足轻重的山寨。

站在大峰山上即能很清楚地看到这座山寨。它和大峰山屯兵营互为犄角,战时可以互相掩护、交叉进退。

这座山寨可以从两个不同方向攀登:一是从岚峪村东偏南沿山势行进,虽然只有一条小路,且布满柏树和荆棘,甚至是蜘蛛当道,但坡度呈渐进式,可以走捷径登顶;二是可以从大峰山南沿台阶攀爬,不过山势陡峭,且费时费力,并不轻松。无论从哪个方向上山,都能在二山顶汇合。

如果从西面上山,几百米处就能看到明末时一位太监的疑冢。虽然由于多次被盗,已经剩下一堆乱石,但里面毕竟藏着一段故事,而让人充满好奇心:

据传,明朝崇祯年间,这位太监参与了宫廷争斗被殃及砍头示众。家里人去收尸,等到了京城却只见到了尸体,找不到头颅了。恰在这时,新皇帝发现错杀了太监,其实他是死保新皇帝的。于是下旨给他铸了一个金头,以表自己的歉意。家里人敢怒不敢言,“金头也不如肉头啊!”况且别人听说了有金头,迟早要来盗墓的呀!

为了掩人耳目,从京城来到家上千里地,每隔一百里就为其修一座坟,作为疑冢,将死者的衣物放里边一部分。最后把真人埋葬在大峰山南边的竹林山上。据说祖坟还建过很大的牌坊,文革时期被破坏殆尽。还曾有人去找过这座坟,但翻遍了整座山也没找到。

上山寨要经过三个小山头,当地人称为“一山顶、二山顶和大山顶”。当攀上一山顶时,满山的巨石开始多了起来,到处是面积硕大的青石板,并且山势险峻。这时可以坐下来歇歇脚,顺便观赏一下周围的景色。

接下来继续爬二山顶。二山顶比一山顶更为险峻,石头更大、更奇。

二山顶上的青石板上有好事者用錾子刻上了一个“棋盘”,当地人叫“九联”。用随手捡到的石子当棋子,很好玩儿。可能是人们干活劳累了或是在前沿值班的哨兵消遣时用来对弈的玩意儿。

大山顶离二山顶稍微近一些,稍事休息便能一气到达。首先是一道城墙横在眼前,大概就是外围阵地。

翻过这道城墙,是一片开阔地。有一大块青石板和数不尽的巨石。阴森森、凉飕飕的,在充满神秘感的同时,经山风一吹,让人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感觉。

从这里向南极目远眺,是一片崇山峻岭,隐约中能看到肥城的“陶山”;西南开阔的地方是平阴地界。据说,南面的山是典型的“鸡鸣三县”。据记载,这里曾数次变动归属,既划归过肥城、又划归过平阴,最后还是划归了长清。由此看来,真是块风水宝地。

在山崖处,还发现了几棵山茶树。这可是罕见啊!

一枯枝上有一个蚂蚱旁若无人地自顾玩耍。

再回头看,一山顶、二山顶像两个大跳台,加上脚下,组成了罕见的“三级跳”。很有规律。远处就是岚峪村全貌,还有整个村子的几乎所有土地。西北方和北面依次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大峰山全貌。

转身向东看,山寨就在眼前。

此时才发现,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寨子竟然这么大。寨墙足有一丈多高。虽然不能断定建寨的具体时间,但看上去起码也在百年以上。

从空中看,整座山被城墙所围,山顶有成片的石屋。规模相当大。

寨门前,一块巨石上刻着醒目的“岚峪寨”三个字(此片由岚峪村民张金河先生提供)。

西寨门虽经多年风雨,但仍然足有两米多高。门上边又有一个大孔,大概是为减轻重量而有意这样建的。寨墙依然巍然耸立、固若金汤。

沿着西门的中心线向东搜寻,百米开外的柏树丛中出现了零星石屋。它们散落在山顶的丛林中。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然能想象的出当年的壁垒森严的景象。

接近山的最高处,有两处稍微大点的房屋很有特点:它们是两个套间,并且屋门、窗户、里间都有“过木”,可见当时房子应该是很高的。这里很有可能是家眷或者是首脑的住处。

据初步判断,整座山寨的石屋建筑不下百余间。在山寨的东北面,更为让人惊艳的是竟然有一个四合院,宽敞、高大,用料讲究。足有百十个平方。应该是最高首领议事或是就寝的地方。

山寨南、东两个方向是如刀削一般的悬崖峭壁,是一道天然屏障。寨墙依山体而建,易守难攻。

东北隔着很大一个山谷,对面是黄崖寨,也是奇险无比。那里曾经发生过震惊全国的“黄崖惨案”,至今让人不堪回首。

最为惊险之处是北寨墙。由于北面不远就是大峰山主峰,如果是盟友或是自己人可以形成犄角关系,遥相呼应。倘若是敌人,就非常有必要修建坚固的工事来进行防御了。因此,北寨墙高大、宽厚,非常牢固。这在长清其它地方的山寨中是罕见的。

北寨墙墙体高平均5米左右、宽两米左右。并且都留有观察孔、走道和供临时换班休息的小石屋。

北寨墙相对完整的部分长约500米左右,除了部分倒塌外,有的岌岌可危,有的还算完好。

在寨墙的偏东处,留有一个小门,可通往大峰山。小门宽约1.2米,是北面的唯一通道。

山寨处在一座相对孤立的山上,易守难攻,是非常理想的战略工事。无论是作为占山为王的土匪,还是躲避战乱的百姓,亦或是揭竿而起的义军,都是理想的战略要地。

秋色和松柏掩盖了这些色迹斑斑的遗址,多年后的今天又恢复了太平盛世。这处掩映在大山里多年、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山寨,悄无声息。只有瑟瑟的秋风和偶尔的鸟叫伴随着它。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后来人,多么希望人间永远不再有战争、不再出现杀戮、血腥的场面,过着国泰民安、命运共同的和谐、幸福的生活啊... ...

鸣谢岚峪村赵玉合主任和张金河大哥的大力协助。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要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着作权。

尼美(秋实)摄影工作室

服务项目:大型团体会议拍摄、大型合影、大型无人机航拍、古董字画翻拍、旅游跟拍、画册刊物插图、产品广告拍摄及出售版权图片等。

联系电话:13165138897 15553159897

电子邮箱:cjm19581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