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诗词鉴赏:曲采莲风细细

诗词鉴赏:曲采莲风细细

时间:2022-04-09 19:50:39

相关推荐

诗词鉴赏:曲采莲风细细

炎炎夏日,清风徐来,碧波荡漾,一丛丛美丽的莲花轻舞花叶,形影妩媚,好似凌波仙子,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不禁联想起“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等古人的诗句。

看采莲

唐-白居易

小桃闲上小莲船,半采红莲半白莲。

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在卧床前。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唐-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诗人很善于捕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

采莲曲

唐-徐彦伯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采莲词

唐-顾非熊

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

女伴唤回船,前溪风浪急。

采莲

唐-朱庆馀

隔烟花草远濛濛,恨个来时路不同。

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急流中。

渔家傲·脸傅朝霞衣剪翠

宋-晏殊

脸傅朝霞衣剪翠。重重占断秋江水。

一曲采莲风细细。

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

欲摘嫩条嫌绿刺。闲敲画扇偷金蕊。

半夜月明珠露坠。

多少意。红腮点点相思泪。

这是一首咏荷的名作,全词以少女为比,读来如莲花扑面,清香齐来。株株莲花如成群结队的少女脸颊,穿红戴绿,粉里透红,神彩飞扬。通红的莲花在朝霞的映照下,分不清是朝霞映着红莲,还是红莲映着朝霞。绿油油的莲叶如少女的衣裙,随风起舞,似乎听到了姑娘们“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歌声,给人以生命跃动之感。成群的鸳鸯似乎也感受到了“荷花姑娘”的歌声,被惊飞而起。这种情景,令人陶醉,也让人奋起。

清平乐·莲开欲遍

宋-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

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采莲

宋-范成大

溪头风迅怯单衣,两桨凌波去似飞。

折得苹花双叶子,绿鬟撩乱带香归。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

元-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

柳外兰舟过,

不管鸳鸯梦惊破。

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

司马泪痕多。

采莲曲

明-胡俨

荷叶高低笼水碧,叶下花红露沾湿。

采莲渡头风正急。

风正急,棹船归。云片片,雨霏霏。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

¥93.1 京东 购买

诗词原创:咏荷

咏荷

卿本仙居在阆台,嫣然一笑下凡来。

至今不改清高志,出水亭亭自在开。

叶上露珠叶下蛙,绿烟深处荡兰槎。

谁横一笛采莲曲,吹动清波浣碧沙。

如丝细雨有还无,濯水青莲一梦甦。

笑靥含羞香淡淡,罗裙轻摆落珍珠。

翠黛罗裳君子才,天生丽质粉红腮。

丹青信有传神笔,一缕清香入画来。

依山傍水两三家,岸柳扶疏燕子斜。

无尽莲池清爽味,瑶台与此不相差。

一番好雨送清凉,翠袖归来亦有香。

枕上青眠怜我意,梦寻千里忆荷塘。

夜风阵阵入轩窗,轻展莲图翰墨香。

风皱春湖明镜水,阿娇倚岸正梳妆。

红腮笑脸惹人思,沐雨经风恬淡姿。

心似天边皎皎月,长霄孤寂有谁知。

绿荫深处品莲茶,襟绾清香袖绾纱。

忽有云来天欲雨,微风吹动一池花。

清风送爽过明湖,夜渐深沉客渐无。

月下荷花荷下月,人间天上两心孤。

芙蓉桥畔雨初晴,花自含羞水自平。

妙处天然吟不得,三枝两朵已倾城。

烟波影里小桥横,欲荡兰桡锦鲤惊。

十里荷塘迷客醉,一痕清浅月初明。

作者简介

曹继梅,辽宁省营口市人,民营企业董事长,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月刊》副社长,作品散见于国内多家刊物。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枝。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样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就要供在较大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就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进嘴里嚼着,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那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是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的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取得这样方便,当然能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瓶装的西湖莼菜,他送给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有《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藕与莼菜》:嚼着雪白的藕片,眼前浮现的是故乡卖藕的情景。时空的转换使藕这种普通的蔬菜受到了不同的礼遇,而口感的不同则品味出了浓浓的乡情——所恋在故乡才有。叶圣陶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