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建制沿革【一】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建制沿革【一】

时间:2022-04-14 00:38:56

相关推荐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建制沿革【一】

旧石器中期(10万年前),县境即有人类居住活动,为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有熊氏部落繁衍生息于县域,五顷塬乡有黄帝冢。夏禹时,县域属雍州西戎之地;夏桀(履癸)间,属豳国。商初,仍属豳国;商末,属义渠戎国。西周,仍属义渠戎国;东周,历属义渠戎国、魏国、秦国。秦,分属上郡及北地郡泥阳县。汉,先后分属北地郡弋居县、泥阳县,上郡独乐县、阳周县,安定郡三水县、西川县。三国时,先后分属匈奴屠各部族、马超及杨秋军事割据区,曹魏安定郡西川县。两晋时,历属鲜卑族树机能部、西晋、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南北朝时,历属北魏豳州赵兴郡定安县、阳周县、独乐县;西魏宁州泥阳、惠涉二护军,显州阳周县及宁州独乐县、定安县;北周宁州阳周县、独乐县、定安县。隋,属宁州罗川县。唐,分属衍州定平县、宁州真宁县。五代时,历属衍州定平县、邠州定平县,宁州真宁县。宋、金,属宁州真宁县、定平县。元,分属宁州及宁州真宁县。明初,分属宁州及宁州真宁县;万历二十九年(1601)后,分属宁州及庆阳府真宁县。清,分属宁州及庆阳府真宁县。民国时,分属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新正县、新宁县,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新正县、新宁县,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新正县、新宁县,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新正县、新宁县。

新中国建立后,历属庆阳分区行政公署正宁县、庆阳区专员公署正宁县、庆阳专员公署正宁县、平凉专员公署正宁县、平凉专员公署宁县、庆阳专员公署正宁县、庆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县、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县、庆阳地区行政公署正宁县、庆阳市人民政府正宁县。底,全县辖4镇6乡、94个村民(居民)委员会、492个自然村、677个村民小组。

第一节夏商周

(前2070—前221)

夏(前2070—前1600)

夏禹时,天下分为九州,正宁属雍州西戎之地。夏孔甲年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立邦国于北豳(治在今庆城县城),正宁属之。夏桀(履癸)年间,周部族先祖公刘南迁公刘邑(今宁县庙咀坪),建立豳国,正宁属之。

商(前1600—前1046)

商初,正宁仍归豳国辖属。商末,周部族南迁岐山周塬,豳地被犬戎所占。戎人建立义渠戎国,正宁属之。

周(前1046—前221)

西周(前1046—前770)西周中期,周穆王姬满巡游豳地,安义渠戎、彭卢戎、乌氐戎、郁郅戎、句衍戎等于太原(董志塬),正宁仍属最强盛的义渠戎国。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西周末年,周平王东迁雒邑。其时,义渠戎国势力非常强大,先后灭彭卢戎、太原戎、郁郅戎等国,疆域南临泾水,北据河套,西辖崆峒,东扼桥山,并在辖域筑城数十座,割据自守,与强秦抗衡500余年。周贞定王八年(前461),秦历公初伐义渠戎,削弱其势力,此后百余年间战争互有胜负。周安王二年(前400),魏国占领西河郡、上郡,并在今县境修筑魏长城。此后,长城东部(今永正、山河、湫头、三嘉之东)归魏国上郡管辖,西部(今榆林子、永和之西)归义渠戎管辖。周显王十七年(前352),秦出兵攻魏,占领西河、上郡,从此,县境东部归秦国上郡管辖,西部归义渠戎国管辖;四十二年(前327),义渠以其国为秦义渠县。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昭王乘机起兵北上,占领义渠都城,置义渠县;四十五年(前270),历经192年战争,秦灭义渠戎,设北地郡,郡治义渠。至此,县域分西、东两部分,分属秦国北地郡和上郡管辖。

第二节秦汉

(前221—公元220)

秦(前221—前206)

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8郡),推行郡、县二级建置。北地郡辖义渠、泥阳等6县。今县境西部属泥阳县管辖,县治在今宁县城西庙咀坪;东部属上郡管辖,郡治在肤施(今陕西延安)。

汉(前206—公元220)

西汉(前206—公元25)袭秦制。时北地郡属朔方刺史部管辖,上郡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在今正宁境内,北地郡辖弋居县,上郡辖独乐、阳周二县,安定郡辖三水县。

弋居县治在今宁县政平,辖今宫河、周家地区。

独乐县治在今榆林子镇乐兴村,辖今正宁县西部地区。

阳周县治在秦驰武城(今永正王家庄),辖今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头、五顷塬、三嘉及宁县平子、米桥地区。新莽始建国元年(9),王莽改称上陵畤。

三水县“以县界有罗川谷,三泉并流,故以为名”,治在今罗川城,辖今罗川、永和及陕西省旬邑、彬县广大地区。后,县治迁今镇原县境,原辖地划归独乐县。

东汉(25—220)初,北地、上郡、安定郡属凉州刺史部。北地郡辖泥阳、弋居等6县,上郡、安定郡辖县未变。建元六年(30),阳周、独乐二县皆废,地域划归泥阳县管辖。建安元年(196),因今庆阳地区北部被匈奴和西凉马超屡次占据,在今正宁县永和塬设西川县,属安定郡。建安二十年(215),上郡裁撤。

北地郡在今正宁地区设二县:

弋居县治址、辖区同西汉。

泥阳县治在今宁县城西之庙咀坪,辖原西汉大要(今宁县春荣塬区)、阳周、独乐、襄乐(今宁县东部地区)4县地及西汉泥阳县地(今宁县中部和早胜塬北部地区)。东汉末,寄治于冯翊(今陕西耀县)。

上郡在今正宁地区设二县:

独乐县治址、辖区同西汉。

阳周县治址、辖区同西汉。

安定郡在今正宁地区设二县:

三水县治址、辖区同西汉。

西川县治在今正宁县永和塬,辖今正宁县西南部。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1)

三国(220—280)

初,今正宁东北部地区被匈奴屠各部族(亦称休屠胡)所占,原置县皆废;其他地区被马超、杨秋军事割据。建安十六年(221),曹操征秦陇,逐马超,降杨秋,今正宁地区归曹魏。曹魏于临泾县置安定郡,属雍州,在今庆阳地区设临泾、西川二县。西川县治在永和塬,辖今正宁县西南部和陕西彬县、旬邑县等地。

两晋(265—420)

西晋初,鲜卑族树机能部侵占西川县。咸宁三年(277)三月,晋平虏护军文鸯大破鲜卑族树机能部,今正宁地区归西晋管辖。建兴四年(316),匈奴首领刘聪攻破长安,灭西晋,建立汉国(即后汉)。正宁属汉,未置县。

东晋十六国时,今正宁地区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属地。大兴二年(319),汉国更名前赵,设安定郡,未置县,正宁属之。咸和二年(327),后赵石季龙大败前赵于义渠,正宁归后赵,仍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永和七年(351),前秦灭后赵,立国于长安,正宁归前秦,仍以军代政。太元九年(384),后秦军逐走前秦驻军,在今庆阳地区置泥源军,军政合一,正宁属之。义熙十三年(417),铁佛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陕北统万建立夏国,正宁属之。元熙二年(420),北魏灭夏国。

南北朝(386—581)

北魏灭夏统一北方后,今正宁地区先后属北魏、西魏、北周领地。

北魏实行州、郡、县建置。在今庆阳地区设豳州,州治在今宁县城,正宁属之。太平真君二年(441),置定安县,属赵兴郡,正宁属定安县。皇兴二年(468),豳州改名华州。延兴二年(472),又改名三县镇。太和十一年(487),更三县镇为班州。太和十四年(490),更班州为邠州。太和二十年(496),以此地为古豳国首府,改邠州为豳州。正宁属之。

豳州赵兴郡在正宁地区设三县:

阳周县北魏复置,治在今罗川城,辖今县域东南部地区及今宁县平子地区。

独乐县北魏复置,治在今长乐塬乐兴村,今县域西部地区属之。

定安县治在今宁县城西庙咀坪,今宫河、周家地区属之。

西魏豳州建置沿用至废帝二年(553),取抚宁戎狄之意而改名为宁州。大统元年(535),在阳周县增设泥阳、惠涉二护军(非政府机构),泥阳军设在今宁县平子境内;惠涉军驻今罗川城。大统十六年(550),废泥阳、惠涉二护军,在阳周县地置显州,阳周、独乐二县属之。这样,今正宁地区为分属宁州、显州的阳周、独乐、定安3县所辖。

北周废显州,阳周、独乐改属宁州。后改宁州为北地郡。复更北地郡为宁州,辖西北地郡、赵兴郡。赵兴郡辖阳周、独乐、襄乐、定安4县。今正宁地区内设阳周、独乐、定安(宫河、周家地区属之)3县。

第四节隋唐五代

(581—960)

隋(581—618)

初,取消州置,实行郡、县二级建置。开皇三年(583),废西北地郡、赵兴郡,置宁州,并废独乐县。开皇十八年(598),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属宁州。大业元年(605),改宁州为北地郡。大业三年(607),改宁州为豳州。大业八年(612),改豳州为北地郡。

罗川县治在今罗川城,辖今县域全境及今宁县平子地区。

唐(618—907)

初,改郡为州,实行州、县二级建置,后改为道、州、县三级建置,以下设乡、里(每里辖百户)、保、邻基层组织。

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为宁州,并析置邠州、彭州;罗川县属宁州。武德二年 (619),从宁州定安县析置定平县,归邠州管辖,治在今宁县政平,今宫河、周家地区属定平县辖属。贞观元年(629),划全国为10道(开元二十一年即733年,又分为15道),宁州、邠州及所辖县归属关内道(治在今陕西西安市);宁州置都督府,四年(630)府罢。五年(631),在原州(武德元年即6置,治在临泾,即今镇原县城)置中都督府,宁州、邠州及所辖县均属之。十九年(645),原州治迁平凉郡。天宝元年(742),改宁州为彭原郡;改罗川县为真宁县(一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属彭原郡。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为宁州,真宁县属之。元和三年(808),定平县归属宁州。从此,今正宁县境全属宁州。元和四年(809),在定平县地置衍州。大中三年(849),在宁州设邠宁节度使,辖宁州、邠州,属关内道;大中九年(855),废邠宁节度使。

唐代,正宁地区设一州二县:

衍州元和四年(809)在定平县地设,州县同治。今宫河、周家地区属之。

真宁县初为罗川县,天宝元年(742),因在罗川县东挖出玉面真人像27尊,取“真人下凡以保安宁”之意改名真宁(一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等级为紧(唐代县分望、紧、上、中、中下、下6个等级)。治在今罗川城。辖今县境除宫河部分地区和周家地区外的其他区域及今宁县平子地区。

定平县武德二年(619)置,治在今宁县政平,归邠州辖。元和三年(808)归属宁州,次年属左神策军,唐末以县置衍州。今宫河部分地区和周家地区属之。

五代(907—960)

五代时期,建置多变,疆域及行政区划大体同唐。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宁州、衍州均属永兴军路,军政合一,真宁县属宁州,定平县属衍州。

后周显德五年(958)六月,废衍州为定平镇,定平县隶属邠州。

第五节宋金元明清

宋(960—1279)

全国划为15路,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建置。县以下有乡、里二级基层组织。府、州外另设军、监,直辖镇、城、寨、堡、关若干,不受所在县节制。宋初,今正宁地区仍属宁州,宁州隶属永兴军路,后改属陕西路。庆历元年(1041),陕西路分置秦凤、泾原、环庆、鄜延4路,宁州属环庆路。熙宁五年(1072),定平县归属宁州。政和七年(1117),改定平县隶环庆路邠州;改环庆路为庆阳军节度,宁州属之。宣和元年(1119),宁州升为兴宁军节度。

宋代今正宁地区设二县:

真宁县治在今罗川城,辖今县域除宫河、周家以外的地区及今宁县平子地区。等级为下(元丰时为上。宋代县分望、紧、上、中、中下、下6个等级),全县辖3乡,有山河、显圣2镇。

定平县治在今宁县政平,今宫河部分地区和周家地区属之。等级紧,全县辖8乡。

金(1115—1234)

划全国为20路,为路、府(军、州)、县三级建置。县以下设谋克(1谋克为300户)、猛安(1猛安为10谋克)基层组织。今正宁地区属兴宁军节度,归庆原路管辖。天德二年(1150),改兴宁军节度为宁州,治在今宁县城,辖定安(金大定七年即1167年更名安定)、定平、襄乐、真宁4县。今宫河部分地区和周家地区属定平县辖,今县域除宫河、周家地区以外的地域为真宁县辖;真宁县有要关、山河2镇。

元(1206—1368)

首次设立行省,省以下为路、府、州、县建置。县以下设乡、都、里、社等基层组织。宁州属陕西行省巩昌路总帅府管辖,府治在今庆城县城。至元七年(1270),废安定、定平、襄乐3县,归宁州直辖。宁州治在今宁县城,辖真宁1县,太昌、枣社(今早胜)、山河3镇,襄乐、定平2城。

真宁县等级为下,治在今罗川城,辖今县域除宫河部分地区和周家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及今宁县平子地区。

今宫河部分地区和周家地区为宁州直辖。

明(1368—1644)

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以下为府(直隶州)、县(州)建置,基层设里、甲组织,以110户为1里,10户为1甲。

洪武九年(1376),改陕西行省为陕西布政使司,宁州属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管辖,真宁属宁州领县。万历二十九年(1601),真宁县从宁州析出,与宁州直属于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时庆阳府治在安化县城(今庆城县城),辖1州(宁州)4县(真宁、环县、安化、合水)。

真宁县治在今罗川城,辖21里:

郭下里附廓。

望仙里在县南10里,统枣林村、南沟村、丁家村、何村。

烟村里在县东南10里,统烟村。

安兴里在县北20里,统董村、堡巷、樊村。

中庙里在县东20里,统于家村、寺安村。

路上里在县东北20里,统祐苏村、路上村。

西谷里在县东北20里,统西谷村、冉家谷村。

乐兴里在县北20里,统义井村、乐兴村。

长乐里在县西北20里,统纪存村、马槽沟村。

长城里在县东30里,统长城村、马村、五头村。

平子里在县北30里,统平子镇、白家村、迟误村。

勾仁里在县东40里,统长城村、贺家村、邓村。

香庙里在县东南50里,统柏林寺、魏芽村、南村。

移丰里在县东北50里,统移丰村、佛堂村。

文乐里在县北50里,统乐子村、真庄村。

要册里在县东60里,统湫头村、谷村、李家村。

万盈里在县东南60里,统万五村、万盛村、万村。

山河里在县东北60里,统山河镇、谷村、贾家村、北赵村。

安福里在县东南60里,统高雾村、河湫村。

万益里在县东70里,统石庄村、云台。

辛庄里在县东北90里,统辛庄村、月明村。

今永正部分地区(今宁县平子镇以南)属宁州东乡泥阳里。

今宫河部分地区属宁州南乡宫河里,统东庄村、西村、左村、东村。

今周家地区属宁州南乡房陵里,统瓦仓村、雷村、王家村、野猪村。

清(1644—1911)

初,沿袭明制,仍为行省、府、县建置。县以下曾设保、甲、牌基层组织,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

清顺治二年(1645)二月,清靖远大将军阿济格攻占秦陇44城。六月,庆阳府为清廷管辖,真宁、宁州属之。

清初,庆阳府仍为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康熙二年(1663),析陕西布政使司(省)为左、右二司,右司驻巩昌,辖庆阳、平凉、巩昌、临洮4府。四年(1665),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陕西巩昌布政使司;八年(1669),改为甘肃布政使司(省),庆阳府均属之,真宁县和宁州仍归庆阳府辖。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因避世宗胤禛之讳,更真宁为正宁。

真宁县治在今罗川城。顺治五年(1648),知县焦象贤以县域兵燹、户口摧损过半而并原21里为与新、光化、挈矩、和恒、金汤、灵湫、永绥7里,每里编为10甲。因户口不足,实编为68甲。

与新里原郭下、长乐2里。

光化里原望仙、文乐、乐兴3里。

挈矩里原平子、西峪、路上3里。

和恒里原香庙、中庙、长城3里。

金汤里原移丰、山河、新庄3里。

灵湫里原万益、万盈、安夫、要册4里。

永绥里原勾仁、安兴、烟村3里。

乾隆二十八年(1763),全县辖东、西、南、北4乡338村。

东乡辖五家场、房家河、文家沟、朱家川、清水沟、小水村、安家崖窑、五头村、东庄村、佛堂村、申家塔凹、聂家坪、袁家坪、柳树湾、樊家湾、黄家凹、乐家沟、半川里、解家川、刘家沟、店立村、张家坪、秦家店、杜家坪、下刘沟、松树坪、解家桥、火烧圪瘩、坬里圪瘩、安里村、西坡村、新庄村、杨家畔、神明廷、石家寨子、张家寨子、移丰村、沟圈村、甘柏树、同家圪瘩、西渠里、郭家河、小沟岭村、椒树庄、柳树庄、木瓜庄、罗家岭、刘家店、椿树庄、墩台庄、崔家堡、王家腰岘、黑马湾、黄侯庄、何家山、散花坪、北散花坪、石家湾、尖山儿、坡底村、乔家原、苇店村、范家庄、马家沟、牛蹄窝、锅圪狼、党家崾岘、三里原、南庄村、瓦窑沟圈、寺圪瘩、南瓦沟圈、五盘村、西五盘、沟圈村、宋家川、郝家凸、西腰岘村、宋家岭、郝家南畔、月明坡、老月明坡、土新坡、后五泉沟、侯家山、前五泉沟、蔡峪村、宋家硷、柴桥子、史满坡、苏家坬、赵家山、木瓜沟、马家川、王家川、侯家坬、韩家凹、新庄子、北杨家原、五顷原、干树圪瘩、尚家台、张村庄、樊家坪、后庄村、梁家村、路家崖窑、蒲查沟村、侯家河、梁子原、蔡沟村、南五村、北五村、现子村、南义村、火雁凸村、瓦坡子硷、西头村、龙头村、安家山、赵家圪瘩、龙凸村、党家原、园子村、水池村、园树圪崂村、石坬里、杨兴家河、杜地梁、秋宅村、上关庄、杜家寺儿、水池溚、土地山、细岭子、曹家坡、南寺儿、下寺儿、碾盘山、雷家堡、荒稿圪瘩、碾山坡、张安堡、老安庄、黑家凸、贾裕里、林子坡、董家庄、蔺家崖窑、蔡家裕、彭家圪瘩、芦子坪、五甲圪崂、李家川、前庄村、新庄村、后庄村157村。

西乡辖窑园里、焦家土劳沟村、康家沟、焦家山、苇园村、小河沟、任家庄、春掌村、姚家山、枣林村、高家台、三福掌、冉家沟、贺家山、五王庄、代家堡、长沟村、黄家庄、彭家川、邓家川、库家川、姚家川、雷村、王槐村、寺里村、西山羊头、东山羊头、凸头村、麻池沟、南纪村、北纪村、史家堡、岳家堡、后庄村、小寺头、南头村、小庄村、榆林村、曹弘村、冢巷村、乐安坊、许家村、先家村、文乐村、武乐堡、长乐马家村、长乐任家村、长乐鲁家、长乐史家村、长乐付家村、长乐党家村、柳树凸、付家崖窑、邓家村、石家堡、长乐由家、王家堡、前文乐村、秦家沟圈、上马曹沟、下马曹沟、张家凸、习伍村、小沟村、马道村、要现村、义子头、苇子沟圈、来家凸、大庄村、魏家圪崂71村。

南乡辖唐兴村、烟村、董村、汉子村、沟儿村、南坡头、琴宅村、沟渠头、湫池沟、寺村、于家庄、龙奄村、东庄村、赵家岭、堡巷园、西马村、上南坡头、梁家庄、东马村、西长城、周家坬、东长城、车家沟、年家庄、新庄村、勾仁村、侯家灵、双佛堂、米家坬、漠刺村、袁家嘴头、杜家堡、安兴村、过家庄、巩家川、朱村、张家沟、樊村、嘴头村、南头村、堡巷村、关家川、松树坪、陈家川、河下村、第家川、富家庄、马家崖窑、王家河、刘家川、东村庄、俊乐村、南庄村、黄柏村、高家原、御息村、县子坬、犁元村、禁掌村、白沟村、细嘴村、厚波村、下山子、龙石村、申要现、石匣子、二十里圪瘩、四杨他、大麦掌、沟圈子、由户掌波71村。

北乡辖苟家龙头、踵子坬、石佛堂、来家后子、南住村、杨家庄、庙沟村、堡南村、再议村、胡子峪、冉家峪、路上村、达仁堡、粟裕村、上官庄、页页头、白草坬、圪崂村、南陇头、东陇头、记村庄、马家后子、湫现村、刘家坬、王家沟圈、贝封村、梁家嘴头、下又素、上又素、党家庄、白冢村、失误村、吕村、南亩村、西坡头、乐兴村、西布住、东布住、东坡头39村。

据《清史稿》载,正宁县时辖湫头、平子、山河3镇。

今宫河部分地区、周家地区属宁州东乡杜政里(汇明代杜村里、政平里而成)、宫房里(汇明代宫河里、房邻里而成),辖本镇、东庄村、西村、瓦仓村、雷村、王家村5村。今永正乡、山河镇的冯柳、姚岭子、蒿穗头、东王阁、西王阁、刘家堡子、刘家洼、庄郭属宁州可阳里(汇明代可耕里、泥阳里而成)。

第六节中华民国

(1911—1949年10月)

实行省、道、县、区、镇(乡)5级建置,基层有村、闾、邻等多级组织。

2年(1913),废庆阳府,置陇东道,正宁县、宁县(辖今宫河、周家地区)属之。

(1927),改陇东道为泾源区行政视察员公署(治在今平凉市)。其时,今宫河、周家地区属宁县辖(为宁县宫房里,统本镇、东庄村、西村、瓦仓村、雷村、王家村),今县域除宫河、周家以外地区及今宁县平子地区属正宁县辖,计辖山河、永和、罗川3个区、42个行政村。

(1933),改区公所为镇公所。

(1934),实行保甲制,在区(镇)以下设联保、保、甲基层组织。

24年(1935)5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民国9月成立于陕西中部县)新正县办事处成立。7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移驻正宁县,隶属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8月,在正宁县及陕西栒邑县、邠县交界地区成立正栒邠革命委员会(新正县革命委员会),隶属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10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隶属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原新正县六区(底庙)郭村(今为陕西省旬邑县底庙乡郭村),划原新正县六区(底庙)成立永红县,隶属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11月,新宁县在今西坡乡韩坳村杨园子成立,瓦窑沟圈、西坡、芦子坪、南堡子归属新宁县管辖,分别为第一区(九岘)所属之一、二、三、四乡;新宁县隶属关中特区。

25年(1936)1月,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新正县革命委员会分别更名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新正县隶属关中特区,关中特区隶属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5月,废泾源区行政视察员公署,在庆阳西峰镇设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宁县(辖今宫河、周家地区)属之。同年,正宁县改乡镇为区,区下设联保、保甲。

26年(1937)1月,正宁县政府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谈判,划分临时边界。新正县作出让步,将五区(长乐)7乡全部划给正宁县。新正县辖区由6区减为5区28乡。8月,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新正县苏维埃政府分别改称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新正县归属关中分区,关中分区隶属陕甘宁边区。其时,新正县共辖6区42乡。

28年(1939),正宁县辖山河、罗川、永和3区6联保48保492甲。

38年(1949)4月,改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新正县、新宁县(辖今西坡、月明地区)属之。6月,撤销新正、新宁2县,恢复正宁县、宁县建置,划归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属。7月26日,改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属之。

中华民国时期,正宁地区先后分属4区4县:

关中分区前身为(1934)9月成立于陕西省中部县小石崖(今陕西省黄陵县双龙乡灵湾村)的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隶属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24年(1935)7月,迁至正宁县三嘉塬白沟村;10月,更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为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属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次年1月,更南区苏维埃政府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隶属于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驻新正县一区(湫头)二乡(南邑)南邑村,辖新正、新宁、永红、淳耀、赤水5县。26年(1937)9月,更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为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移驻新正县三区(长舌头)八乡(马家堡)马家堡村(今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29年(1940)初,关中分区迁驻新正县四区(湫坡头)一乡(看花宫)看花宫村(今陕西省旬邑县湫坡头乡看花宫村),8月迁驻新正县马栏区一乡(马栏)马栏村(今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30年(1941),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合署办公。38年(1949)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陕西三原县,改称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三原分区前身为关中分区,38年(1949)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政务委员会决定,新正、新宁二县划归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属。

陇东分区38年(1949)6月,撤销新正、新宁二县,恢复正宁县、宁县建置,划归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属。

庆阳分区38年(1949)7月26日,改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属之。

正宁县(1929)4月,县长李剑泉在县治罗川城被杀,继任县长张文明因该城狭小难以回旋,于次年3月迁县治至山河。正宁县辖罗川、山河、永和3区42村。

(1934)9月,正宁县辖3区22乡88闾440邻。第一区(罗川)辖罗西、罗川、纪纲、乐兴、乐绥、长乐、宁乐、平子8乡32闾160邻。第二区(山河)辖山河、慕景、月明、罗源、邻宁、西河、石佛7乡28闾140邻。第三区(永和)辖湫头、下南、堡巷、琴宅、西城、张村、苟仁7乡28闾140邻。今宫河、周家部分地区属宁县第二区。

26年(1937),正宁县废新正县让出的长乐区,成立纪纲、永乐2乡。

29年(1940),正宁县改区为乡(镇),取消联保,调整行政区划。正宁县辖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乐、纪纲2乡46保496甲。

33年(1944)8月,正宁县因永乐乡与陕西省邠县永乐乡同名,改为永正乡;同时,因永和镇不符合镇之规定,改为永和乡。9月底,正宁县辖2区(未详)及山河、罗川、平子3镇及永和、永乐、纪纲3乡,计65保650甲7419户46658人。

35年(1946),正宁县增设三嘉、月明2乡和湫头镇,因地域分属新正、新宁2县,遂将月明乡侨置山河镇,三嘉乡、湫头镇侨置永和乡。

37年(1948),正宁县辖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辖属56保。

38年(1949)5月,正宁县自卫队起义,县长马守礼被押送三原分区,县政府解体。6月初,起义的县自卫队一部叛逃至平子镇,在此恢复正宁县政府。6月下旬,县政府复驻山河。7月25日,叛逃的县自卫队又逃驻平子镇,县政府复驻平子镇;26日,叛逃的县自卫队复逃驻宁县城,县政府驻宁县城;27日,叛逃的县自卫队被歼灭,正宁县政府方彻底瓦解。

38年(1949)6月20日,三原分区决定,恢复正宁县建置,正宁县人民政府驻永正乡岭上村;并调整行政区划,宁县原辖宫河镇(即今宫河、周家地区)12个保及米桥乡2个保8村(第一保,辖庄郭、西王阁、刘家堡子、刘家洼4村。第二保,辖冯柳、东王阁、姚家岭子、蒿穗头4村。今为永正乡刘家堡、山河镇冯柳等村)划归正宁县,新宁县所辖一区(九岘)一乡(瓦窑沟圈)、二乡(西坡)、三乡(芦子坪)、四乡(南堡子),即今西坡、山河部分地区归正宁县,正宁县原辖平子镇的3个保划归宁县;新正县所辖三区(长舌头)、四区(湫坡头)、六区(底庙)、马栏区分别重归陕西省栒邑县、宜君县。原栒邑县的狼牙洼划归正宁县。同时,县政府相继建立西坡、山河、永和3个区和永正、罗川区的大部分政权。8月8日,县政府移驻山河城。随之,在罗川、宫河、纪纲区普遍进行建政工作。此时,正宁县辖三嘉(辖乡5个)、湫头(辖乡9个)、永和(辖乡6个)、罗川(辖乡7个)、宫河(辖乡12个)、纪纲(辖乡6个)、永正(辖乡6个)、西坡(辖乡5个)、山河(辖乡5个)9区61乡,169个行政村,303个自然村,67800余人。

新正县前身为24年(1935)8月成立的正栒邠革命委员会(新正县革命委员会),先驻三嘉塬,后移驻一区(湫头)二乡(南邑)南邑村。时辖一区(湫头区)、二区(三嘉区)、三区(长舌头区)、四区(湫坡头区)、五区(长乐区)、六区(底庙区)6区39乡3.8万余人。25年(1936)1月,改称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次年3月,划五区及西王阁、西五畔2村给正宁县,新正县时辖4区25乡,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0人;8月,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改称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10月,县政府驻三区(长舌头)八乡(马家堡)马家堡村(今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次年,新正县辖5区20乡104村,人口33632。29年(1940),移驻新正县四区(湫坡头)一乡(看花宫)看花宫村(今陕西省旬邑县湫坡头乡看花宫村);9月,成立马栏区。此时,全县辖4区22乡67村。次年,移驻新正县三区(长舌头)一乡(阳坡头)阳坡头村(今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阳坡头村)。时辖4区21乡,共3479户,16820人,辖区约为今陕西省旬邑县北部、东北部及正宁县南部、东部。31年(1942)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列新正县为丙等县(人口在4万人以下),时新正县驻一区(湫头)湫头,辖二区(三嘉)、二区(湫头)、三区(长舌头)、四区(湫坡头)、六区(底庙)5区28乡146村。次年10月,划原属陕西省宜君县的双龙、上畛子2区为中心区,归新正县,新正县时辖6个区。34年(1945)10月,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新正县人民民主政府,仍驻新正县二区(湫头)湫头;同年,析中心区,归关中分区督察专员公署直辖。次年,新正县辖三嘉、湫头、长舌头、马栏4区23乡73村,有4901户、21432口人。37年(1948)4月,新正县建立新民、北极2个区政府,8月,又划新民、北极2区归陕西省邠县。次年5月,正宁县自卫队起义后,新正县接管正宁县所辖永和、罗川、永正、纪纲4乡镇和宁县所辖宫河镇和新宁县第一区(九岘)所辖一乡(瓦窑沟圈)、二乡(西坡)、三乡(芦子坪)、四乡(南堡子),新正县政府移驻正宁县永正乡岭上村;6月,新正县改称正宁县。

一区(湫头)辖一乡(孟家河)、二乡(南邑)、三乡(湫头)、四乡(巩家斜)、五乡(西沟)、六乡(西城)、七乡(秦家店子)、八乡(石家湾子)、九乡(龙咀子)9乡,驻地湫头镇。

二区(三嘉)辖一乡(后坡)、二乡(东庄)、三乡(关家川)、四乡(刘家川)、五乡(刘家店)5乡,驻地南庄子村。

三区(长舌头)辖一乡(阳坡头)、二乡(蜈蚣洞)、三乡(后掌)、四乡(长舌头)、五乡(前义阳)、六乡(下墙)、七乡(恒安州)、八乡(马家堡)8乡,驻地阳坡头村。

四区(湫坡头)辖一乡(看花宫)、二乡(坪坊)、三乡(北崖头)、四乡(椒村)、五乡(甘家店),驻地湫坡头村。

五区(长乐)辖乐兴、东堡住、堡南、乐安坊、上官庄、王沟圈、南住7个乡,驻地习仵村。

六区(底庙)辖一乡(产场)、二乡(北庄)、三乡(房家)、四乡(东牛家坡)、五乡(店子河)5乡。

马栏区辖一乡(马栏)、二乡(金盆)、三乡(杨家店子)、四乡(关门)、五乡(张家山)5乡。

中心区辖一区(双龙)、二区(上畛子)、三区(槐树庄)、四区(建庄)4区。辖12乡,具体管辖乡名失考。

新民区辖4乡,具体管辖乡名失考。

北极区辖5乡,具体管辖乡名失考。

永红县24年(1935)10月16日,在原新正县六区(底庙)郭村(今陕西省旬邑县底庙乡郭村),划原新正县六区(底庙)成立永红县。隶属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驻郭村,时辖3乡26村,人口11000人,面积65平方公里。26年(1937年)5月被撤销,恢复为新正县第六区。

新宁县24年(1935)11月,成立于今西坡乡韩坳村杨园子,隶属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时辖杨园子、九岘、巴原3区11乡。今正宁县所辖瓦窑沟圈、西坡、芦子坪、南堡子分别为新宁县第一区(九岘)所属之一、二、三、四乡。38年(1949)6月撤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