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教学策略思考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教学策略思考

时间:2022-11-13 19:30:51

相关推荐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教学策略思考

此文发《中小学教育》 1月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教学策略思考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向波清 邮编:444327

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外。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1、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学生学业还未结束,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荡然无存了,结果其语文能力日益低下。况且,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囗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顶多欣赏下教师的囗才听听课,实际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获取的东西并不多;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了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1、教师与课本的“和谐”。

课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教师要与学生同舟共济,方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授课时要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其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

2、师生关系的“和谐”。

作为现代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其次是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给学生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真正和谐。

3、学生与课本的“和谐”。

第一,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本上来,使课本变成学生的朋友,让学生爱不释手。第二,使课本成为学生探视新知识的窗口和知识镜。第三,鼓励学生爱惜课本,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让其在课本中游乐寻趣。

4、学生间的“和谐”。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四、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乐学语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质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现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评价的尊重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激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向上。

3、评价的参与性。改变教师的单一评价,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4、评价的延缓性。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展开,为了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教师的评价要迟缓一点,这也是改变过去教师过早下结论的做法。

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不能理解成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某种条件下还是存在的,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究竟谁在发挥主要的作用,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条件、场景以及学生实际。

我们过去过于注重了教师的“讲”和“训”,把学生看成了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主体的行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的创新精神就是在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中生成的,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标新立异,这是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权威,是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应满足于学生的需要,如,需要你主导的一定要主导,需要你组织的一定要组织,需要你帮助的一定要帮助,需要你讲解的一定要讲解。

六、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1、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