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华语电影 那些最值得记住的电影。

华语电影 那些最值得记住的电影。

时间:2021-05-02 20:07:20

相关推荐

华语电影 那些最值得记住的电影。

一转眼,现在已经是了。进入2000年,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在过去的时间里,诞生了太多优秀的华语电影,我们也曾经历过非常多华语电影的闪光时刻。于是,进入这个节点,我们也非常希望,以我们的方式去记住华语电影刚刚过去的,去回味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

这也是6号迷影精神赏公布的「华语电影20佳」评选的初衷。我们真的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来为过去的,留下一点点记忆。

而且,这次我们的票选,规模还是相当大的。起码,最终的投票阵容,完全超过我的想象。最终,我们迷影精神赏组委会邀请了来自两岸三地、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美国的大量,关注华语电影的电影从业者、学者、媒体人、影评人和泛文化人的239名投票者,这其中,也有非常多大家熟悉的名字和投票者。对于参选投票影片,我们也没有任何限制,每人选出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从2000年到这间华语电影的20部作品,统计总票数,选出得票最高的20部。

最终,华语电影20X20的名单也正式出炉。12000年一一杨德昌175票22000年花样年华王家卫137票32000年鬼子来了姜文130票42000年卧虎藏龙李安125票5刺客聂隐娘侯孝贤120票62002年无间道刘伟强 / 麦兆辉110票7色,戒李安104票82000年站台贾樟柯100票9一代宗师王家卫98票10铁西区王兵96票11白日焰火刁亦男85票12黑社会杜琪峰77票13功夫周星驰70票13路边野餐毕赣70票15大象席地而坐胡波68票16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65票17大佛普拉斯黄信尧63票18三峡好人贾樟柯60票19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54票20推拿娄烨50票

上面不但有影片名,也有每部影片的详细票数,比如第一名的《一一》,共获得175票,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参与投票的239人里面,有175人在自己的佳片榜单中,选择了这部影片,也就是说,差不多有73%的人,在自己的选择中,提到了这部影片,从此,也能看得出,杨德昌以及《一一》的影响力。而第20名的《推拿》,同样有50票,也就意味着,起码有50个人,选择提及了这部影片,差不多占总参与者的20%还要多。

而关于这份榜单,也收到了不少别的声音,去质疑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进20佳,为什么那部电影没有进20佳。

其实,道理特别简单,因为,这是239个人一起投票选出来的,是一个综合名单,而不是某个人的个人名单。当投票人基数变大,最终的结果自然趋向大众、趋向一种共同的审美与趣味。

你可以觉得这个名单中庸常规,缺少更多惊喜。但是,这恰恰也代表着这个榜单是更主流、更经得起时间的,是代表着更大众的意志。

这是没有办法的,就好像我的个人名单:

其实我的排名是分先后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我的名单,跟最终名单,也只有10部重合,准确率50%。那又能怎么样呢,毕竟是大家一起选出来的,总是要尊重所有人共同投票的结果。我同样认为,最终的名单,比我的名单,更有大众性。好像这次239位投票者,有各自不同的身份、地域、背景,这决定了这场评选的特殊性。这其中,有冯小刚、刁亦男、万玛才旦等成熟导演,也有毕赣、程耳、路阳、陈正道、文牧野、忻钰坤等大家非常熟悉的青年导演,甚至还有日本导演深田晃司、马来西亚导演何宇恒、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缅甸导演赵德胤等国外导演,同时,也包括斋藤工、黄璐、曾美慧等演员,以及焦雄屏、沈旸、市山尚三、王红卫等经验丰富的监制,或是摄影师董劲松、美术屠楠、剪辑师孔劲蕾、录音师李丹枫等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而学者、影评人、媒体人、策展人部分,更是邀请了全球各地知名的影评人与媒体人与策展人,大牌如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让-米歇尔·付东、日本的石坂健治、韩国的郑圣一等等,太多熟悉的名字,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更多的参与者,我最后会有完整名单贴出来。总之,这样一个参与者名单,是非常有代表性与权威性的,我也非常信任这样一个结果,是可以代表新千年后华语电影的一个方向的。而从投票者构成聊起,这就要说到,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一个奖项/评选/投票的风格了。

它大概可以分为投票者身份和时代历史两个维度。

拿最着名的奥斯卡来说,参与投票的都是业内人士,并以好莱坞影视界各工会成员为主,虽然这些年增加了其他国别和族裔投票者的比例,但还是不能改变它在地域维度上的好莱坞中心主义和社会文化维度上的工业属性。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参与投票的作家寥寥无几,多是文学研究者,因为只有他们的阅读量、文学史观才足以做出评判。欧洲三大显然是受到时代历史维度影响最大的电影节,比如威尼斯电影节一开始是法西斯政权下的产物,柏林电影节与美苏冷战息息相关,这些电影节选择影片的美学脉络和文化策略始终与它们背后的时代格局产生着呼应。

威尼斯电影节海报

回到迷影精神赏的「华语电影20佳」这里来,这些投票者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却都拥有同一个关键词——迷影人。

正是他们的这种不同和相同的关键词,决定了这场评选的意义。原本是这些投票者生活、娱乐、工作、理想乃至人生课题的电影,在这样的筛选和汇聚之后,便超越了不同的美学标准、评价体系和个人口味,最终得到了一种共性,像电影节聚集起电影子民那样,这些选择也最终得以穿越时空、穿越个人化,聚集呈现为这来的华语电影文化。

这20部影片,就是这来的华语电影演变史。

让我们一个个慢慢说。

《一一》新世纪的新历史

这些榜单看下来,最明显的感受是,2000年不仅是时间维度上迈入新世纪的一个分界点,更是华语电影历史维度上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后,华语片开启了新世纪的新历史。

一个明显的结论,在20佳榜单中,甚至是十佳导演榜单里,都没有第五代导演的身影。

内地创作者的上榜趋势呈现出强烈的新一代气象,最老牌的也都是贾樟柯、娄烨、姜文这批创作者,更新一代的刁亦男、王兵、毕赣、胡波等人,占到了内地上榜人数的近一半。

《一一》

港台电影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基本是老一代大师强势占据榜单位置,杨德昌的《一一》以压倒性票数胜出,在他之外的侯孝贤、李安、杜琪峰、周星驰、刘伟强、麦兆辉都是上世纪台港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今依然是。新人只有《大佛普拉斯》的黄信尧一位。

港台以大师一代上榜为主,内地以中青一代上榜为主的态势,是新千年后华语电影开始融合和更新的表征。

《大佛普拉斯》

第五代里那些最着名的导演在这里虽然也还在持续创作,但并没有出现在这些迷影人的选择里是有某种原因的。第五代的崛起和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那些「红高粱式」「黄土地式」的故事,属于特定的年代也属于特定的人群,在当年作为一种东方想象式的呈现带着华语电影敲开了世界的大门。

但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旧时代叙事的历史能量基本已经耗散殆尽,第五代国际获奖史从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折桂之后就开始渐渐走向式微,也能成为这种时代更迭、代际交换的证明。

《霸王别姬》香港和台湾的生态变化则和这些年大华语电影的融合趋势有关,大批香港导演北上创作,合拍片成为主流,大师一代的电影人显然也容易在这样的状态下聚集起更多资源,拿出更宏大的作品。《刺客聂隐娘》《一代宗师》《色,戒》《卧虎藏龙》《功夫》都是这样的状态下催生出的作品。

当然,这绝不是说港台电影圈甚至更大范围的华语电影里就没有亮眼的新人了,在更多榜单里,我们也能看到曾国祥、黄信尧、陈哲艺的存在,历年的金马金像上,魏德圣、翁子光这样的名字也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

虽然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在这间整体都呈现为下滑的状态,但构成这种式微的原因却完全不同。

影响内地电影人的居然是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必须从杨德昌的《一一》说起,《一一》会以175票的绝对优势胜出(第二名《花样年华》137票),是个没有任何悬念的结果。

它是杨德昌的遗作,又刚好是2000年的作品,在美学上也是杨德昌作品的集大成者,说它是新时代的开始,抑或旧时代的结束,一点也不夸张。

《一一》

台湾电影在此后的发展脉络,其实都可以从《一一》中窥见。台湾电影可大致可以分出两种美学风格,这两种风格都在《一一》中得到了呈现。一种是早期杨德昌在诸如《恐怖分子》这样的作品中呈现的对节律、节奏的精准把控,这部分是更加情节化的处理。另一种则是以侯孝贤为代表的长镜头调度,伴随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风生水起,这种风格影响到了一众台湾导演比如蔡明亮,也和其他亚洲地区的导演如是枝裕和、洪常秀等人共同构成了「亚洲极简主义」的代表风格。

一个特征,你会发现在这之后,带有这种「亚洲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世界电影节展里,也构成了台湾电影进入欧洲电影节话语系统的历史。

对应上我们之前说的,20佳里没有第五代作品的现象,再看看其他榜单里出现的第六代电影人以及更年轻的电影人你就会发现,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甚至更年轻的毕赣、胡波、张大磊等人,全都没有继承第五代的那种宏大叙事、强烈视听风格、冲击性造型美学,反而是受台湾电影中以侯孝贤和杨德昌为代表的「亚洲极简主义」风格更为深重,我们暂时可以称之为「华语极简主义」。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美学风格上的,同样也是主题层面上的,不同于第五代的那种远乡场域,也不同于侯、杨等人对现代城市的探访,这一批中青作者的目光,更多呈现为一种散焦的状态,散落在这片土地的各处。

这和新世纪为我们带来的现代化改造同步,这些电影忠实地反映了当下的中国所发生着的那些改变,它不是那种民俗化的野性土地,也脱去了都市生活的假象,它们犹如编织起一张稠密的网,在网眼的镂空处透出了这些作者们对于当代中国在那些主流叙事之外的千百种生活样貌、生活可能的试探。

例子似乎都不用再举了,贾樟柯的山西已然成为符号,《路边野餐》凭借凯里故事和长镜头一鸣惊人,《大象席地而坐》的北方小城和紧贴人物充满压抑感的影像,《八月》里那些静水深流的固定镜头,显然都带有这种「华语极简主义」风格的灵韵。不过,这并不是要说谁谁学习了谁谁,谁谁又是谁谁的创作导师,就好像这些投票者的选择自动汇聚成了华语电影史一样,这些电影的创作者们,也被电影的磁场所吸引。这种结果首先当然是两岸三地大华语电影呈现融合趋势的体现,此外,更重要的,那是电影与电影之间,彼此进入、又彼此独立的方式。

这是香港电影残留的最后一口真气

再来说香港电影。赫然列在第二位的《花样年华》和同样入围20佳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要一起说的两部电影。王家卫和许鞍华的这两部作品,其实刚好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本土叙事的创作脉络。这种本土故事甚至和上海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双城关系,背后也有着往前推算的更深远的华语电影史。

上海出生的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本身就说了一段香港-上海的双城爱恋。许鞍华的身上则存在有上海-香港的左翼脉络,她这些年在自己作品中对香港历史的处理,于《天水围的日与夜》这样一个以移民聚集地为背景的故事里可谓达到顶峰,也难怪会成为20佳里的唯一部女导演作品。

《花样年华》但香港电影嘛,重点当然还是那些影迷们最喜欢的类型片了。

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起来的香港电影,受合拍潮流的影响显然最大,因为资本最先吸纳走的必然是最为市场化的一批创作者,所以北上的呼声喊得越闹热,本土的话语也就越受到挤压。在这种状态之下,那些坚守本土化创作的如《一念无明》《踏血寻梅》,又或者是今年迷影精神赏「年度推荐十佳电影」中的《金都》《沦落人》就显得尤为珍贵。

但是,在承认这些作品的动人之处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否认,香港电影的衰退已经是一个事实,并且已经持续十好几年了。

所以迷影人们最情深意重的,也还是《无间道》《黑社会》《功夫》这样的电影,有意思的是,这三部影片刚好占到20佳中上榜香港导演作品的一半,并且都是头一个十年的作品,也刚好代表了港片中极盛极衰的警匪片、黑帮片、功夫片三大类型。

不得不说,看到这三部影片上榜,还是有些唏嘘的,颇有种港片衰落前最后一击的感觉,就像是李安在《卧虎藏龙》里,让李慕白用掉的那最后一口真气。

在这几部影片之后,刘伟强、麦庄、杜琪峰等一众香港导演北上,开启了华语电影新一代的篇章。

《无间道》

那些类型力量去了哪里?

香港导演北上并不能解决香港电影的问题,但却可以在某些层面上解决华语电影的问题,比如不用点名字的那几位大导如今已经成了票房保障,不过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更多是这些香港创作者的「历史遗产」去了哪里,也即他们的作品给这来的华语电影带来的影响。

这部分影响,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类型变体」。

港片其实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到《无间道》《黑社会》《功夫》这里有了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口气,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是那种最为传统的类型片,而是在借用警匪、黑帮、功夫基础框架的同时,将那些极为作者风格化的部分发挥到了极致。

《黑社会》

《无间道》的精准好莱坞化,《黑社会》中草根与纪实性,《功夫》的戏谑,都是这批创作者们对传统类型片做出的革新。再往后,则是《一代宗师》这样完全改造了功夫片/武侠片的「类型变体」。

再来看新一批的作者,你会发现这种在「类型变体」上持续挖掘的作者们已经构成了一种和「华语极简主义」风格并行的创作趋势。

《功夫》

20佳里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是华语片中极为罕见的黑色电影,他甚至还在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将黑色电影和武侠片元素混合在了一起。

黄信尧的《大佛普拉斯》则是侦探黑色喜剧嫁接台湾乡土电影的变体,上榜五佳里的《流浪地球》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叙事体。

但很明显,作为传统类型而言的这几类影片,在新世纪之后,已经全然走向了我们难以一语概之,并充满了无数未知性的方向,这也正是华语电影下一站的迷人之处。

说到这里,结论就已经很明显了。在这里,三地的华语电影在「华语极简主义」和「类型变体」之间并行成长,试图找到一个新的中国样貌。这种中国样貌既向内呈现为一种自我的拓影,有着对当下变迁最忠实的反思;也向外展示为某种新东方画卷,为西方电影节展重新书写了最新的、可被作为现实理解而不是被作为奇观剥削的中国体验。这种既向心又离心的力量,在这的华语电影发展中构成了某种微妙的均衡,并通过这239位投票人的选择自然流露了出来,也正是它们,慢慢构建起了这来,甚至下一个的华语电影新生态。当然,在这里,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没有出现在这些榜单里,比如那些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影片,它们的「缺席」,其实也刚好证明了这个20佳评选的本质。那些被市场选择的影片,是电影娱乐史或经济史的侧面,和一部让人「着迷」的电影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些投票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只会选出那些让他们真正着迷的电影。这种着迷性同样也是驱动着那些创作者拍下每一帧影像、详述每一个光影细节的终极驱动力,这种从未预先统一、提前交流的情感动力,以电影为介质,达成了一种完美的契合,最终也得以跨过了娱乐史、经济史乃至理论史,落到了电影的美学史上。而这,就是迷影的选择。最后,附上21-50名的名单,大家也可以看看,那些虽然没进入前20名,但同样值得关注的好电影们。212000苏州河娄烨49票22疯狂的石头宁浩46票22桃姐许鞍华46票24盲井李杨45票24太阳照常升起姜文45票26我不是药神文牧野43票27天注定贾樟柯40票28地久天长王小帅39票29孔雀顾长卫38票30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38票31赛德克·巴莱魏德圣37票32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36票32夏宫娄烨36票34让子弹飞姜文34票35嘉年华文晏33票36钢的琴张猛31票37塔洛万玛才旦28票372002英雄张艺谋28票39最好的时光侯孝贤27票392001蓝宇关锦鹏27票41PTU 机动部队杜琪峰26票42踏血寻梅翁子光25票43郊游蔡明亮24票44爸妈不在家陈哲艺23票452046王家卫22票45八月张大磊22票45江湖儿女贾樟柯22票452001你那边几点蔡明亮22票45囚马莉22票50牛皮刘伽茵21票50图雅的婚事王全安21票上面的电影,其实同样有很多人支持。也同样有很多我也很爱的电影。

最后,还要附上完整的投票人名单,看看都有哪些人参与了这次活动呢。还是要强调的是,大家都只是提交了个人人名单,在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对最终名单一无所知。他们也都仅对自己的名单负责。参与投票者排序按姓氏首字母:导演白雪、毕赣、蔡尚君、陈哲艺(新加坡)、陈正道(中国台湾)、程耳、刁亦男、董润年、冯小刚、耿军、顾晓刚、韩杰、何宇恒(马来西亚)、胡伟、黄石、黄梓、霍猛、雎安奇、拉华加、李睿珺、梁君健、梁鸣、林键均(中国澳门)、刘娟、陆庆屹、路阳、罗冬、罗耀辉(中国香港)、马凯、马莉、梅峰、鹏飞、漆锐、仇晟、深田晃司(日本)、史文华、松太加、唐高鹏、唐晓白、滕丛丛、万玛才旦、王飞飞、王光利、王久良、王猛、王一淳、文牧野、相国强、忻钰坤、杨超、杨瑾、杨明腾、杨平道、杨毅恒(马来西亚)、叶谦、云中、张大磊、张涛、赵德胤(缅甸)、赵晔、周全、周圣崴、祝新演员黄璐、吕星辰、吕聿来、王学兵、曾美慧孜、斋藤工(日本)编剧顾峥、焦华静、赖昌铭(马来西亚)、李多钰、悉尼卡通、袁媛制片人顿河、焦雄屏(中国台湾)、鲸书、沈旸、沈祎、市山尚三(日本)、唐在扬(中国台湾)、王红卫、魏君子、谢萌、杨城、杨乐乐、虞晓毅、赵静、周强(中国香港)摄影陈克勤(中国台湾)、董劲松、吕松野、王维华美术彭帆、屠楠、翟韬剪辑孔劲蕾、朱琳作曲B6、德格才让、文子录音李丹枫作家淡豹、韩松落、虹影、胡续冬、路内、毛尖、荞麦、石可、王占黑、小白策展人/选片人ag、董冰峰、范静雯、感恩而死、金泳佑(韩国)、李焯桃(中国香港)、李沫筱、Norman Wang(中国香港)、山下宏洋(日本)、Shelly Kraicer(加拿大)、石坂健治(日本)、Stephen Cremin(英国)、吴觉人、小韩、谢伟烈(中国香港)、徐匡慈(中国香港)、杨洋、妖灵妖、张耀婷、郑子宏(中国香港)影评人陈柏华(中国台湾)、陈韦任(中国台湾)、大奇特、Deborah Young(意大利)、登徒(中国香港)、Derek Elley(英国)、杜明哲(中国台湾)、耳朵、肥内(中国台湾)、风间隼、何思颖(中国香港)、黄柏钧(中国台湾)、黄小米、黄妍、Jean-Michel Frodon(法国)、贾选凝、刘德涌(中国台湾)、刘起、刘宇庆(中国澳门)、LOOK、magasa、Maggie Lee(中国香港)、闵思嘉、谋杀电视机、内陆飞鱼、乔奕思(中国香港)、赛人、水怪、Silvia Wong(新加坡)、苏七七、桃桃林林、卫西谛、吴泽源、五色全味、西帕克、小水、郑秉泓(中国台湾)、郑政恒(中国香港)、朱哲辉(中国台湾)媒体人阿郎、柏小莲、陈弋弋、钭江明、海旺、黄卓、蒋伟民、李宏宇、林方伟(新加坡)、麦若愚(中国台湾)、梅雪风、秦婉、童一宁(中国台湾)、Tyra、王晓光、王玉年、亵渎电影、徐元、杨时旸学者陈捷、陈奇佳、陈山、陈炜智(中国台湾)、陈晓云、陈旭光、陈阳、陈智廷(中国香港)、程波、大旗虎皮、范志忠、韩梦想、韩燕丽、黄望莉、黄文杰、吉川龙生(日本)、开寅、李道新、刘帆、刘文兵、刘小磊、刘宇清、路西法尔、Michael Berry(美国)、朴喜晟(韩国)、石川、谭政、汤惟杰、唐宏峰、王纯、王培雷、王昕、王垚、吴冠平、肖熹、晏妮、杨北辰、叶航、刈间文俊(日本)、张艾弓、张慧瑜、张献民、张燕、郑圣一(韩国)、钟大丰

还是要感谢所有参与者的支持与参与。才会有这个最终名单,也感谢,大家帮助过去的华语电影,一起留下了些许记忆。以及,每个人的个人名单我就不分享了,也没法分享,毕竟200多个名单,实在太庞大了,。不过,我们其实都有制作每个人单独的名单,分发送给每个人了,这两天已经有不少朋友在他们的豆瓣、微博、朋友圈去分享了他们的个人名单,有兴趣也可以关注下。

另外,还想说几句题外话,这差不多是我每次做榜单,都要说的一句话,榜单这种东西,只是代表参与评选榜单的成员们的趣味综合,是群体审美的呈现,它只能代表所有人的综合意见,但是,每个人的意见其实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的。所以,当你的名单,与最终的名单相差非常多的时候,那么,代表的是什么呢?代表着你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你有更加独特的审美,不是么?以及,与其在意谁没在榜单上面,不如在意谁上了榜单,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电影,有哪些我还没看过,是不是可以趁机补一下。去看看,大家为什么选择这部电影。而这,才是榜单真正的意义。

最后,还是可以搞个小测试。在这华语电影20佳里面,又有多少部,是你的真爱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