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苏州园林之仁山智水

苏州园林之仁山智水

时间:2021-09-26 09:55:10

相关推荐

苏州园林之仁山智水

在中华先人自然崇拜的光环中,昆仑山为世界之中、天帝之下都、地仙之洞天;而缅邈的水域是神仙出没居住的灵境。随着自然崇拜的烟雾逐渐散去,山水仁德,成为人们的精神拟态。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成为园林欣赏的重要美学命题。园林山水,也在诠释着孔子“仁山”“智水”的哲理。

“有若自然”的苏州文人山水园林,聚石引水,啸傲风月于山水间,成为苏州园林追求的永恒的风雅。

“日涉成趣”的园林假山,乃“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品,构园艺术家们将险峰佳境、千仞万壑浓缩于方丈、尺寸之间,象征着山居岩栖,以满足文人士大夫寄意丘壑的隐逸情思。园中景石亦为重要的观赏对象。石为山之骨,“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坠世又何年”,“石令人古”,石具有“永恒”的文化品格。爱石、品石、咏石,赋石以人格,以石为友,是文人风雅之所在。

宋徽宗的书画学博士米芾,爱石成癖,还发明了品石的四个标准:“瘦、皱、漏、透”,几乎成为后世品石的圭臬。米芾把他最珍重的一块太湖石称为“洞天一碧”,意思是这灵石出自仙窟灵域,米芾对它作揖,呼之为“石兄”、“石丈”。“米芾拜石”成为风雅符号,颐和园的“石丈亭”、怡园的“拜石轩”、留园“揖峰轩”、狮子林的“揖峰指柏轩”都效米芾拜石。“瑞云峰”、“绉云峰”和“玉玲珑”号为“江南三大名峰”。以石峰著名的留园,明徐泰时就广搜奇石,尤以“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清乾隆时刘恕(蓉峰)亦爱石成癖,搜罗聚奇石十二峰于园内,自号为一十二峰啸客。

水是园林的血脉,无水不成园。园林水,象征着与“魏阙”相对的“江湖”,可以是渔父所歌之“沧浪水”,抑或为庄子钓鱼的濮水和观鱼的濠下水。

水虽是一种普通的自然之物,却滋养着人的生命,水追求下位而安于卑贱,不与物争;水能善待万物,促成万物生长,因而深得众物喜爱。古代哲人从中得出了深沉的事理体悟:老子曰:“上善若水!”哲人由对山水的热爱与情怀,引申出了生活的哲理与大道,挥洒和描摹出了中国人骨子里儒释道的独特风采,真正使自然之水具有了精深的文化内涵,并因此成就了一种博大恢宏的智慧。

湖光山色共一楼,“山环水抱”,阴阳相生,山能“迎气生气”,山环能“聚气藏气”,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水有流连忘返之曲,象征着有情、簇拥、积蓄和勃勃生机。山绕水围,还蕴含无限情愫:水岛耸峙,顿存瀛壶之想,或寓禹域“九州”;缘溪行,踏缤纷落英,恍入桃源仙境之路。

自神仙思想盛行的秦汉开始,池山结合、山绕水围,构筑蓬岛瑶台,相沿不绝。明计成《园冶·掇山》说:“若大若小,更有妙境……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将苏州的名胜虎丘与苏州城区相联,水路即山塘河,凿河之土堆成大堤,延亘七里,人称七里山塘,沿堤种桃李莲梅数千株,人称虎丘山塘为“白公堤”。“又缘山麓凿水四周,溪流映带,别成仙岛,沧波缓溯,翠岭徐攀,尽登临之丽瞩矣。”虎丘被改造成“仙岛”。白居易颇为自得地欣赏着这一“杰作”:“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云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拥游骑,到门沽酒客船停”!

苏州拙政园中部水中,自西至东安置了三岛: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大小参差、高低错落,既令人产生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之遐想,又得四季季相变化之美色。

留园中部仅以一“小蓬莱”岛象征三岛,岛在两座曲桥中间,犹飞落一泓碧水之中,满架紫藤,紫藤架下仙鹤正翩翩起舞,渲染强化了紫气东来的仙境氛围,青霞缥缈,碧波漾荡。仿佛蓬莱烟景,宛然在目!

留园西部假山南环以“之”字形小溪,潺潺绿水,通过小桥,流向西南,两岸植以桃柳,小溪尽头壁上嵌有“缘溪行”三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见到的世外桃源意境油然而生。

苏州园林山水集生境、画境、意境之三美。

□曹林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