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讲述北京 |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上篇)

讲述北京 |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上篇)

时间:2018-11-25 10:15:42

相关推荐

讲述北京 |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上篇)

在北京有一条全长7.7公里的中轴线,它被誉为是古都北京的生命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当年营建元大都时的杰作,后来历经明清两代都城未曾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集中了这座城市的精华,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北京中轴线上现存和已经消失的诸座古建筑!由于涉及古建筑众多,因而本章分上中下三篇介绍。

永定门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位于北京外城城南垣正中,是明清外城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其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84年)补建瓮城。取名“永定门”。由于永定门既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也是从南面出入京城的要道,,故而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永定门箭楼、城楼及瓮城,并将永定门城楼的建筑规制改同于内城城楼。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起点,重建永定门城楼。

天桥

天桥位于天坛西北,明清两朝是皇帝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因而改建。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正阳桥和五牌楼

在正阳门北侧跨护城河上有一座石桥,名为正阳桥,它是京城九门护城河桥中最大的一座。桥的南面有额题“正阳桥”的牌楼一座,由于型制为五间六柱式,因而老北京人都习惯称其为“前门五牌楼”。正阳桥和五牌楼与正阳门城楼一起构成了国门礼仪,也是中轴线上重要的景观标志。在 年前门大街历史风貌的修复工程中,五牌楼被重新修复。

正阳门箭楼、城楼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城楼修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正统四年(1439年)又修建了箭门和瓮城。其箭楼和城楼中间的门洞只有举行国家大事和皇帝出行时才开启,其建制规模也为内城诸门之最。由于地处内城正南方中间部位因而又被称为“前门”。

大清门

历史上的“大清门”(民国改为“中华门”)位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大清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其称谓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迁的,初称“大明门”,1644年满清入关“大明门”随之改名“大清门”,19清廷退位民国建立“大清门”又改为“中华门”。1959年因扩建天安门广场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上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外金水桥

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太庙、中山公园前。共七座,三孔拱券式,南临天安门广场,北倚天安门城楼。桥栏雕琢精美,形似条条玉带,尤已天安门前面五座为最,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构成天安门前巍峨壮丽的景色。

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最初名叫“承天门”,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到了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改建成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城楼。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毁于战火。1644年,清王朝定鼎中原后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建后的“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

端门

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

午门

午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是紫禁城的正门,由于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平面呈“凹”字形,由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整座午门共有五个门洞,其中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中门为皇帝专用,除此之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再者则是每次科举中得状元、榜眼、探花者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内金水桥

在故宫太和门前从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并排横跨五座单孔石桥。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这五桥随着弯曲如弓的金水河河道也成弧形排列。桥的规格制式和外金水桥相同。

太和门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庄严的门户,明永乐年建成,初称奉天门,嘉靖朝改名皇极门。清顺治入主北京后始名太和门。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年间火灾后所重建而成。太和门座落于汉白玉基座上,丹陛下列铜鼎四只,门前左右分列石亭、石匮,还有两只宫内最巨大的青铜狮子为明代铸造。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