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西安市关于着力加强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考察调研报告

西安市关于着力加强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考察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05 06:52:13

相关推荐

西安市关于着力加强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着力加强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考察调研报告

来源:长安区农广校 作者:张忠榜 发布时间:-09-21 13:52 浏览次数:126次

,中央1号文件指出,今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以此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新型职业农民是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时期,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提出,为我区全力开展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农广校作为农民科技培育的主载力量,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法和路径,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已成为其新的研究课题。近期,由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联合市农广校组织区县农广校校长及专职业余教师深入长沙等地,对长沙市农广校及周边县级分校进行了参观学习,围绕在新形势下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长沙市农广校及周边县级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先进经验的积极探索。

长沙市农广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现有4所县级分校、60个农民教育培训机构、130个乡镇教学站、22个市级教育培训示范村、40个培训示范性专业基地,已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以望城区为代表的区县农广校,多年来,顺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有关文件精神,着力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能,在明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发展至今,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体会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好的做法:

1、自身体制改革使农广校科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近几年,长沙市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俩次大的转变。一是由学历教育向农民教育培训的转移;二是由农业技术培训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转移。这两次转变,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他们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及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基础上,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新的安排部署,着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的基本问题。又同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为三类,即子承父业型、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创业的农民,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不同方式的培训,将院校进修、政策法规的辅导培训和网络培训结合起来,全方位的促进区域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2、建立完善多渠道体系和多元化机制。

长沙市农广校及周边区县农广校充分发挥其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区域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有效衔接和联合,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机构参与,构建从省市到地方上下贯通、层次分明、多方参与、支持有力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同时,下大力气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农民教育培训领域,建立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企业、单位、个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密切协作,形成“科研成果、实践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一条龙式的工作模式,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

3、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下工夫,开创农民培训新形式。

长沙市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大胆的探索教育教学上的新创新,新突破。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活动,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乡村、办到合作社、办到企业。采用工学结合、农学交替、分段学习、半农半读等方式,方便农民完成学业,并加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的建设,改革农民教育培训评价制度。同时开展农业“110”培训。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他们广泛开展点面结合的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积极利用当地的“科教阳光”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点对面培训,积极利用咨询服务热线进行点对点培训,积极出动强农富民服务小分队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将原有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更新,包括移动、联通用户的全区种养殖户都可纳入平台,享受专家提供的信息服务,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充。

4、加强五类培训,打造六支队伍,造就农村实用人才。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实用技术人才培育的要求,长沙市结合当地产业情况和农民实际需求,大力开展“五类培训”,即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开展人才培育和技能培训。同时建设培养“六支队伍”,即: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农民实业家队伍和农工巧匠队伍。让他们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周边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提供人才支撑。并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机制,以造就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科技队伍,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职业农民自豪的在土地里淘金。

二、我区科技农民培训的现状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结合长安区都市型农业发展实际,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09年底统计,长安区有常住人口约103.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80.55万,农村劳动力约50.28万人。据调查我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75%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受到实用技术培训,94%左右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区有着广泛的培训对象。目前长安区正处在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关键时期,这都需要大量科技人员来支撑指导生产,需要培训大批产业带头人才能保证长安区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因此农民培训工作是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郭杜地区、韦曲地区失地农民增多),解决失地农民及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渐迫切,适时做好农民培训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农民收益。因此积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三、我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长安区进行科技农民教育培训其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已形成了自身的一套体系,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教育培训实施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层出不穷,这对农民教育培训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区培训人员有的知识老化,过去所学知识已经跟不上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有的培训人员专业不对口,在培训过程中遇到农民提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面临知识的缺乏,不能给予有效回答,让农民产生培训是走过程的感觉,挫伤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2、农民教育培训渠道不够顺畅。尽管现在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多样,例如有著名的“阳光工程”、“百万中专生”、“中专后继续教育”、“农广天地”、“陕西农林卫视”和“农家书屋”等培训项目和方式,这些培训项目和方式的开展,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这些项目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弊端性,不能全面、独到的服务于农民。在平时开展的农民教育培训下乡活动中,基本上都是通过街办及行政村的干部组织受训人员,如果遇到街办和村组干部工作繁忙,他们往往加以推诿,使农民教育培训单位吃闭门羹,从而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和实施。

3、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缺乏。农广校作为事业单位,下拨经费往往只能维持单位的日常开销和正常运转。现在信息传播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口授教育培训方式,过时陈旧技术难以满足对培训的需求,需要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购买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进行培训技术支撑。在经费捉襟见肘的农广校,对这些硬件和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的添置,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4、农民教育培训受训人员难以组织。现在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每次要组织农民集中起来,都需要给以物质刺激,他们才能到场。他们普遍认为来参加教育培训是帮助教育培训单位完成工作,不是认识到教育培训单位在帮助他们提高耕作技术和水平。更有部分农民乐于在麻将场和巷道聊天,不愿参加教育培训。培训实施时,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耽误在组织培训上。更有甚者是个别村级干部暗示索要组织费,在拿到组织费后才会组织村民参加教育培训。

5、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分布不平衡。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党和政府先后实施多项培训项目,但是在各个部门的实施过程中,认为经济发展发达的村组,农民的科技意识比较丰厚,培训教育容易组织,形成“一窝蜂”安排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村组进行,经济建设落后或者经济欠发达的村组,农民教育培训往往无人问津,造成了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我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1、搞好农民培训的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农民培训要紧紧围绕长安区都市农业大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必要的硬件设施投入,建立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当前,可以依托长安农业信息与培训中心1800平方米教学大楼,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同时在我区不同产业基地设立分校,方便农民就近培训;第二、在中心内建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播放点,结合农事季节,利用农闲时间,聘请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带头人等多层次人员组成的师资力量,不定期以举办讲座、收看光碟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第三、通过购置农民科技服务直通车,下乡进行大规模宣传及培训活动,解决农业生产中突出问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适时进行各种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农民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宣传新科技运用在生产中巨大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有意识多向农民灌输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产生巨大效益的典型事例,组织农民参观新科技运用的示范园区,让农民对现代技术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农民对新科技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深化农民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3、教育培训项目要贴合当地生产实际。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贴合当地生产实际,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生产有实际帮助,才有兴趣参加培训。如果教育培训项目不贴合当地实际,参训农民认为和自己的贴身利益无关,没有参加培训的兴趣,不积极参加,也挫伤培训实施者的积极性。

4、有计划对培训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人员是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者,更是党和政府惠农、助农、富农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们科技知识如果匮乏,往往使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培训项目实施的效果和深度。尤其是现在科技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培训人员经常感到过去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对科技培训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地培训,增加培训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水平是迫在眉睫。

5、加大对培训机构的资金扶。加大对培训机构的资金扶持,培训机构可以更新现有的教学设施,购买新教材和影盘光碟,实施多媒体教学,让教育培训更贴近农民的接受能力,使培训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水平,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使好事办好,好事让更多人享受得到,让农业新技术、新科技的“阳光”普照更广阔的天地,让农民享受到新技术、新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效益。

6、整合资源,打破教育培训项目实施的失衡局面。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有多个部门参与,出现培训项目实施“一窝蜂”涌向经济发达村组,造成培训资源的分布失衡,形成富人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穷人的孩子缺衣少食、遭人冷落。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大部分都是地处偏远封闭的农村,这里科技教育本身就欠发达,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落后。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应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由统一部门管理,合理分配不同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和区域。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更要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提升这里农民科技素质和作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提升村域经济的发展,为消除地域差别、贫富差别做出贡献。

7、建立长期有效培训机制。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服务性公益事业,需要有长期培训规划。轰轰烈烈的科技下乡是无可非议的,但能做到做到“长流水”就更好了。比如组建农业科技大蓬车服务队,开设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按照生产需要,经常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同农民交流并服务,农民更加欢迎。这样,必将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长安都市农业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