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安徽省黄山市概况

安徽省黄山市概况

时间:2023-02-17 02:42:47

相关推荐

安徽省黄山市概况

黄山市隶属于安徽省,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

黄山古称徽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黄山

黄山市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从歙县、祁门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时代,那里的先民们已创造原始土著文化。[1]

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地域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直至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灭楚。但这些都只是地域上的归属,并非实质性的管辖。当时仍属于相对独立的古越土著的势力范围。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统一中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这一带隶属于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正月,始皇帝嬴政东巡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为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将原越国的百姓迁徙至新安江上游一带,设立黝(宋以后称黟)、歙二县,属鄣郡。这是黄山市地域最早的行政区划建置,距今已有22。“黝”、“歙”二县的县名,来自于古越语地名的发音。当时的黝、歙两县辖地很广。歙县地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屯溪区、徽州区、绩溪,浙江的淳安及江西婺源的一部分。黝县地包括今天的黟县、祁门、石台、广德和黄山区的一部分。

西汉初期,黝、歙二县相继属楚国、荆国、吴国、江都国,后属丹阳郡。鸿嘉二年(公元前)改黝县为广德王国,广德王城在今黟县城东五里。歙县属丹阳郡。第二年废广德王国,复设黝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又设广德王国。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于始建国二年(公元),贬广德王为公,改黝县为愬虏。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黝、歙二县属东吴领地。当时,这里的越人土著和一些避入山林的汉人,“依山阻险,不纳王租”,被称为“山越”,势力日益强大,对东吴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主孙权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歙县金奇、毛甘,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阳县,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治所始新(故城在今浙江淳安县西)。这是黄山市地域州郡一级行政设置的开始,从此这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

三国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避吴主孙休名讳,改休阳县为海阳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国,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为海宁县。新安郡辖始新、黝、歙、遂安、黎阳、海宁县,郡治在始新县。郡名新安,一说以祁门县新安山为名,一说取其安定之意。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梁普通三年(公元5)划吴郡寿昌县入新安郡,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又析海宁、黝、歙各一部分重设黎阳县。当时这里有两个郡。一个是新设的新宁郡,辖海宁、黝、歙、黎阳县,治所海宁;另一个为新安郡,辖始新、遂安、寿昌、良安县,治所始新。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黝、海宁、始新、遂安、寿昌6县。

隋朝重新统一中国。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始新县为新安县,并遂安、寿昌入新安县,隶婺州。改新安郡为歙州,领海宁、黝、歙县,治海宁(一说并黝、歙入海宁,划归婺州)。开皇十一年歙州辖黝、歙、海宁县,治黝县。开皇十八年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海宁县为休宁县,郡治在万岁山(又名万寿山,即今休宁县万安镇东古城岩)。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辖休宁、黝、歙县,郡治休宁县。隋末动乱,大业十二年,歙县人汪华起兵占据歙州及宣、杭、睦、婺、饶共6州,号称吴王。王城即设于休宁万安万岁山,这便是万岁山又称为古城岩的来历。次年迁往歙县乌聊山。

唐武德四年(公元6),汪华归附唐朝,被封为越国公。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并在歙县设歙州总管,越国公汪华为总管府使,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平睦州女子陈硕真起义,析歙县地置北野县。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平休宁人洪贞起义,划休宁回玉乡及乐平怀金乡置婺源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辖歙、休宁、黝、北野、婺源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歙州。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平方清起义,析歙、休宁地置归德县,析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地置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大历五年,废北野县入歙,废归德县入休宁,歙州辖歙、休宁、黝、绩溪、婺源、祁门县,从此形成延续至清末达1700多年的“一府(州)六县”格局。

五代十国时期,歙州先后属吴、南唐(江南)。

宋宣和三年(公元11),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黄山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徽州为徽州路。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歙、休宁、黟、绩溪、祁门县和婺源州。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朱元璋部攻克徽州,改徽州路为兴安府。至正二十四年,又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曾经是朱元璋重要根据地的徽州府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降婺源州为县。洪武八年徽州府直隶六部。永乐元年(公元1403)改隶南京(不久改称南直隶)。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徽州府隶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徽州府改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徽宁道、徽宁池太道。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隶安徽布政使。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改属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镇,因清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争战激烈,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复归安徽省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裁府留县,徽州所属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实行“首席县长”制,原属徽州各县首席县长驻歙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设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辖休宁、婺源、祁门、黟、歙、绩溪6县,治所休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县和原属徽州各县士民随即掀起“婺源回皖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成立皖南行政公署,治所屯溪,第十行政督察区隶之。民国二十九年(1939年)3月,撤销第十区机构,保留名义,各县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原第十区改为第七区,辖休宁、黟、歙、祁门、绩溪、旌德6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婺源县划归安徽省,属第七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第七区所属7县全境解放。5月成立徽州专区,隶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专区治所初置歙县,后迁屯溪。全区领屯溪市和绩溪、旌德、歙、休宁、黟、祁门6县,婺源县划属江西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州专区仍属皖南区。1952年2月,太平、石棣、宁国三县划属徽州专区。8月,撤销皖南、皖北区,设安徽省,徽州专区改属安徽省。

1953年12月,屯溪市直隶安徽省,专区辖歙、休宁、绩溪、黟、祁门、旌德、太平、石棣、宁国9县。1955年屯溪市改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领绩溪、旌德、太平、歙、休宁、黟、祁门7县和屯溪市。8月,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1965年8月,从太平县划出原石棣县区域和贵池县部分地区设石台县,属池州专区。

1971年3月,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74年3月,太平县划属池州地区。1980年1月,宁国县改属宣城地区,太平、石台2县划归徽州地区。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所辖区域与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合并成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1986年6月,黄山市(县级)改由徽州地区代管,徽州地区辖屯溪、黄山(县级)2市和歙、休宁、黟、祁门、石台、绩溪、旌德7县。

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行政区划

截至7月,黄山市下辖3个区、4个县,包括55个镇、46个乡、4个街道。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黄山市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02′—118°55′和北纬29°24′—30°24′之间。南北跨度1°,东西跨度1°53’;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3]

折叠

地形地貌

黄山市地形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山体海拔高度一般在400-50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众多。山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丘陵面积35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1%;谷地、盆地面积12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9%。全市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北区部分,地形南高北低。(2)南部新安江谷地,四周高山环绕,中央地势低平,是一个小盆地。(3)西部丘陵区,北高南低,小山丘密布。

折叠

气候特征

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6°-15°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达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

折叠

水系状况

新安江是黄山市的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水系。它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它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新安江东流至街口附近,便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县流至街口,长约44公里,其集水面积有5944平方公里。除新安江以外,黄山市境内还有发源于黄山北坡的青弋江,北流入长江,发源于黄山南坡西段的阊江,南流入鄱阳湖,均属长江水系。

折叠

土壤情况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

自然资源

折叠

植物资源

黄山安徽省省辖市

截至,黄山市自然分布着700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安徽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宁流口和溪口,松树多分布于祁门、黟县和黄山区,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为2400万立方米,毛竹约5000万根,年产茶叶2.5万吨左右。

折叠

动物资源

截至,黄山市陆上共有各类飞禽走兽2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20多种,其中包括金丝猴、大灵猫、熊、蕲蛇、短尾猴、猕猴、香狸、獐、白颈长尾鸡、八音鸟、相思鸟等。溪河塘坝中的鱼类有120多个品种。

折叠

矿产资源

黄山市地下埋藏着石灰岩、花岗岩、瓷土、石英岩、蛇纹石和石煤等建筑类矿材,金、铜、钼、钨、锑、铍、铅、铌、钽、铀等有色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物,还有膨润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42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季度累计增速逐季提高,呈现“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96.6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46.1:42.0调整为11.4:46.3:4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55.1%和3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31452元,按平均汇率计算,达4982美元。[9]

,全市生产总值47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第一产业53.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218.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199.2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34725元,按平均汇率计算,达5607美元。[8]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50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18.4亿元,增长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37305元,按平均汇率计算,达6073美元。[7]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19.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56.1亿元,增长7.7%。人均GDP38793元(折合6229美元),比上年增加1488元。[5]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56.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25.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95.2亿元,增长8.5%。人均GDP41897 元(折合6308美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6]

折叠

第一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41.9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11.5亿元,增长10.6%;牧业产值24.6亿元,增长6.0%;渔业产值2.0亿元,下降15.3%。[9]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2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其中,农业产值45.9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 13.3亿元,增长 7.6%;牧业产值 25.4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 2.4亿元,增长8.4%。[8]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林牧渔增加值54.6亿元,比上年增长4.2%。[7]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0亿元,比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49.1亿元,比增长3.2%;林业产值15.3亿元,比增长11.6%;牧业产值25.6亿元,比增长1.2%;渔业产值2.5亿元,比增长0.7%。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48.43 亿元,下降2.4%;林业产值16.95亿元,增长15.1%;牧业产值26.68亿元,增长2.6%;渔业产值 2.44亿元,下降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2亿元,增长5.4%。[6]

折叠

第二产业

工业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利税31.2亿元,增长23.5%,其中利润20.3亿元,增长22.6%。在31个行业中,有29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利润增长超过30%以上的有16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5个行业利润超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0.2%,产销率97.2%,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7.0%,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9]

黄山市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0户,比净增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比增长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54.9亿元,比下降1.7%,重工业72.1亿元,比增长8.7%;从大中小型企业看,大中型工业企业24.4亿元,比增长10.1%,小微型工业企业102.6亿元,比增长2.7%。

黄山市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实现增长,12个行业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前5位行业中,有4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分别比增长9.2%、4.6%、15.2%和25.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4.6亿元,比增长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5亿元,比增长3.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43.3亿元,比增长1.9%。

黄山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涂料比增长16.9%,初级形态塑料增长16.7%,化学试剂增长37.4%,钢材、钢丝分别比增长11.2%、6.2%,滚动轴承、电动机分别比增长4.6%、4.5%,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汽车仪器仪表分别比增长22.3%、19.9%,服装下降71.9%,蓄电池、电光源分别比下降18.3%、14.2%。

黄山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5.15亿元,比下降1.8%;利税32.55亿元,比下降12.1%,其中利润21.26亿元,比下降13.4%。32个

建筑业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6.4%。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5.0亿元,增长14.8%,实现利税3.5亿元,增长12.9%;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8.6万元/人,增长36.7%,房屋建筑施工67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0.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0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5万平方米。[9]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7.4亿元,增长3.8%,实现利税4.2亿元,增长18.8%;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8.8万元/人,增长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9.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万平方米。[8]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1亿元,比上年增长6.1%;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0.8亿元,下降17.1%。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4.6万元/人,下降1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6.5万平方米,下降12.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7.4万平方米,增长2.4%。[5]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0亿元,下降1.5%。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6万元/人,增长9.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7.3万平方米,下降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5.1万平方米,下降12.1%。[6]

折叠

第三产业

黄山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1亿元,比增长11.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5.7亿元,比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4亿元,比增长12.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25.6亿元,比增长10.4%;餐饮收入55.5亿元,比增长13.1%。按单位规模统计,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98.0亿元,比增长0.8%;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183.2亿元,比增长15.5%。网上零售势头强劲,全年限上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2.7亿元,比增长83.1%。

黄山市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95.1万人次,比增长10.3%,其中外国人122.9万人次,增长16.7%,港澳台72.2万人次,增长0.8%。国内游客4470.8万人次,增长12.1%。旅游总收入400.7亿元,比增长13.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04亿美元,比增长11.3%;国内旅游收入363.4亿元,比增长13.3%。年末全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0家,比减少5家(由于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被取消等级);星级饭店64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29家;旅行社164家,比增加8家。

黄山市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6.3亿元,比增长11.5%,余额比年初增加94.8亿元,比多增15.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74.3亿元,比增长13.8%,余额比年初增加66.6亿元,比多增6.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6.3亿元,比增长7.6%,余额比年初增加40.1亿元,比少增1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4.0亿元,比增长5.6%;中长期贷款余额306.4亿元,比增长8.5%,中长期贷款中个 人贷款余额121.2亿元,比增长9.1%。年末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76亿元,比末增长19.1%,不良贷款率为1.90%,比增加0.19个百分点。

黄山市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8.6亿元,比增长1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7亿元,比增长16.3%;寿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24.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17.0%。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7.6亿元,比增长17.5%。其中:财产险赔款3.2亿元,比增长10.3%;寿险给付3.8亿元,比增长23.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赔款和给付0.6亿元,比增长24.5%。

风景名胜

黄山市景区一览表景区等级

名称

AAAAA级景区

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AAAA级景区

花山谜窟、黟县屏山景区、黎阳in巷特色旅游区、东黄山旅游度假区、翡翠谷、太平湖、九龙瀑、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齐云山、归园·赛金花故居、南屏、牯牛降、芙蓉谷、丰乐湖、新徽天地·醉温泉、新安江滨水旅游、黄山虎林园、打鼓岭、古城岩、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历溪

AAA级景区

石门峡、普仁滩、徽州文化园、许村、霸王山摇铃秀水、搁船尖、三溪、龙池湾、九龙池

AA级景区

程大位故居、黄山植物大观园、夹溪河、戴震纪念馆、肖黄山、上丰花果山、昌溪、木雕楼、五里、深冲、知铭艺术苑、龙山寺、北岸瞻琪、凤凰湾生态农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