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品味《论语》“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品味《论语》“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时间:2019-11-15 18:42:58

相关推荐

品味《论语》“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这句话中的“知”字,是指了解、理解,在古汉语中它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的意思;“愠”字,是指生气、怨恨、恼火、愤怒、埋怨;“亦”字,与“也”相同;“君子”一词,在这里是指在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而”字,与“但是”相同。

对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释义,概而解析或应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如果展开来讲,似是在说“咱的才华、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咱也不必郁闷,也不必生气上火,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的表现是合乎君子的修养的”。

孔子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别人怎么看自己,我如何对待。比如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问题可能出在沟通不够,要主动沟通、交流,当然还应注重沟通、交流方法,即有时则需要耐心的等待,时间会证明一切。二是,自己怎么看别人与怎么对待别人。如果把“知”解释为“智慧”,那么“人不知”——也就是说,如果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脑瓜不灵活,自己该如何对待?答案应是:跟这种人相处不仅不应当生气,反而应该给予对方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

把孔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话放到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来对照着讲,涉及面就显得更加宽泛,而且更具有实用价值。因为如今的人动便大谈“现代领导学、管理学”,讲的也都是手段技巧之类;但如果缺少仁义之心,则不仅不能让人真正对你产生发自内心地感动和尊敬,由此真正的威望也就永远无法获得。

之所以大海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是因其放低了姿态去包容万物,从而使得天下川流皆能自动地投入它(大海)的怀抱。这便是我们常讲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时这也是孔子所说的“泛爱众”的内涵。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真能去实践的人却很少,寥若晨星。因此伟人与圣人就不多。

讲到这里,似有必要深入论及“泛爱众”与“坚守原则”这个话题;这话题,是因笔者读过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的有关文章之后而引发的。

首先着重讲“泛爱众”与“坚守原则”,是涩泽荣一在日本近现代资本经济建立过程中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之谈,孰为可贵。因为他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可以具体参照的样本——泛爱却不失原则。

由于孔子的所有言论和教导,都是基于“仁、义”二字。尽管在孟子之后加上了“理、智、信”,但也都源自“仁、义二”字。在这里“仁”字可以理解为“博爱、同情、恻隐”等人类善心待人的含义。而“义”字则可以理解为“大公无私、义务责任、甘心奉献、遵行正理”。

如此将“仁”与“义”合在一起,那就会显得气势十分宏大——既有爱人容人之心与同情恻隐之心,而且还会遵循正理,即有原则性,无私无畏,能将个人荣辱放置身后,做起事来便可有张弛不会过度偏激。所以,孔子说的“泛爱众”,既有今天人们理解的平等的博爱,也还包含着有度的原则。由此可见,涩泽荣一对孔子的教导理解的非常全面,也运用得十分到位。

尤其是涩泽荣一在文中的“恶中看善”一节,就非常具体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应当平等地广泛地接触和爱护众人,更不能分出贫富贵贱甚至绝不可排斥人格低下的人,但又必须非常讲求原则性。他这种理论是否矛盾呢?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解释的。

涩泽荣一在文中说,因“泛爱众”而招致非议,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这种行为,认为他跟人打交道太过于“不分是非善恶”,什么人都接触都接待。比如,他一直主张自己要遵守孔子的《论语》来做人来工作,可是为何又要接触反对《论语》的人呢?还有,即使是被社会批评的人,他也“不分是非”地跟人来往接触,似乎无所谓社会对他名誉人格的评价。

面对众人的误解,涩泽荣一是这样解答的:“我在关注自己立身的同时,更希望致力于为社会做贡献,尽可能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让整个国家得到进步。所以自己的名誉利益、子孙繁荣等个人荣辱,我都把它们放在第二位。因此,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尽自己对社会的义务,也就是如何去帮助更多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才智......没想到,正是这样的做法,招致了众人的误解。”

涩泽荣一说:“自从进入实业界以来,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自然鱼龙混杂,有人想效仿我利用他自己所长建立实业,干一番事业。即使他的目的与志向很低很狭隘,仅仅只是为了一己利益,跟我本质上的目的完全不同,但我都只看他要从事的事业是否正当,是否对社会繁荣有帮助,就这个判断而已!如果最终他做的事业是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那么我都会支援他达到其目标。”

应当肯定,涩泽荣一对孔子“泛爱众”这一学说的理解十分正确:"无私才能容人,才是真君子。"所以他能包容人不排斥人,也不会将自己的理想、根本志向和人格强加给他人。他学习孔子,学的是如何去善待他人,而不是个人的人情喜好,即我喜欢你就对你好,不喜欢就拒你千里之外。也就是说,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来往不接触,如果真是这样做,就不是真君子,也不会有成就。

我们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性情、才能、品德高低全都不同,得意的弟子仅仅72人,如果这样不能容人,孔子当年何必广收门徒,干脆有选择地教自己喜欢的弟子就好了。实际上,孔子办教育不就是为了德化众人吗?人人都是君子,也就不用他教育了,所以排斥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拿着自己的高标准去要求别人,本身就违背了君子之德,也违背了孔子的教导。修养是用来要求自己去善待人的,而不是要求别人如何高尚,并因此排斥人的,更不能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

涩泽荣一主张平等待人,但是决不会让别人利用他的善心去做坏事。比如有人找出各种理由去向他借钱,但很多都是不合理的要求;如果能当面见到向他借钱的人,他会告诉对方为何不能答应借钱,以正当理由让对方心服。他确信人是会变的,因善恶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能因为某人今天不善,便否定他的一生。由于涩泽荣一胸襟阔大能给人机会,所以他改变了日本商人,并由此建立起了日本商界救济社会的儒商价值观,同时也给出了如何才能成为真正领导者的参照答案。更重要的是涩泽荣一真正领悟了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话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