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宝庆印象 | 八峒瑶族跳鼓坛——瑶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宝庆印象 | 八峒瑶族跳鼓坛——瑶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时间:2020-09-30 21:15:39

相关推荐

宝庆印象 | 八峒瑶族跳鼓坛——瑶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八峒瑶族跳鼓坛

又称“祭竹王”,

瑶语称“绊娑坛”,

属民俗类。

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历史来源

“八峒瑶族跳鼓坛”源于宋代。江西吉安瑶族人民自宋绍兴年间向外迁徙,经贵州、广西于元代时期迁入八峒地区定居,定居下来的瑶民带来的传统瑶族祭祀文化与八峒当地文化碰撞、融合从而形成新宁八峒独有的“八峒瑶族跳鼓坛”。清末民初时期八峒跳鼓坛活动已经形成三年一小祭,七年一大祭,小祭三天,大祭为七天的习俗,因所费巨大,遭到当时政府的批判和废止。至全国解放后,由于其带浓厚的巫傩文化再度被废止。1953年,邵阳地区举行农村民间艺术大调查时,才开始恢复其祭祀习俗。新宁县民委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八峒瑶族跳鼓坛”调查研究会。

“八峒瑶族跳鼓坛”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新宁县麻林、黄金瑶族乡及周边乡的八峒(即麻林峒、黄卜峒、逻绕峒、深冲峒、桃盆峒、茶坪峒、圳源峒、大绢峒)地区的瑶族群众中。

、祭祀安排

=Sacrificial Arrangements=

“跳鼓坛”的祭祀过程一共七天七夜

(一)头天头夜:全族首士聚会,商议祭祀细节,然后出皇榜公布,宣告祀神开始。

(二)二天二夜 :立神坛,众人在竹林中选出祀神场地,结竹为寮,立石祭灶,扎制神像,摆设供品等。

(三)三天三夜:请神如仪后,即开始“跳鼓坛”。

“跳鼓坛” 分五个阶段进行:1、东庆:由巫师率领首士及舞队从东门入坛作一年农事的摹拟表演,当表演完秋收冬藏之后,便向敬献野果家粮,随后,巫师率舞队转入南门。2、南走:巫师率队从南门入,作耨苗、逐兽奔忙状,共作九九八十一转,称为“勾脚”。3、中盘:然后转入中坛,作男女谈情说爱的表演,此时男女之间,调情笑闹,抱吻浪荡称为 “盘脚”。4、北挂:巫师率领众人由中坛转入北门,表演男女交配舞,在地上挂脚爬扯故又称“挂脚”。5、西拐:北挂之后,巫师率众转到西门表演子孙繁荣舞,青壮年男女携儿带女,老年人则手执拐杖,一步一拐,故又称“拐脚”。

“跳鼓坛” 结束后,开始“走娘家”、“收三殃”的表演。

(四)四天四夜为“安龙神”,表演时,由五人装扮五猖,戴竹根面具,表演在村寨中横行作恶,任意抢夺财物,偷吃食品,调戏妇女等模拟行为,巫师则扮成竹王、蛮王等神,手持竹弓竹箭,追赶五猖,将其擒拿制伏,驱赶出境。

(五)五天五夜为“敬盘王”。

(六)六天六夜:祀神活动基本结束,村寨男女同蒙神佑,因此,举行盛大歌会,方圆百里的瑶族男女,都纷纷前来赴会,未婚的青年男女,则趁此机会寻找配偶。

(七)七天七夜,全部法事结束,撤坛送神。

“八峒瑶族跳鼓坛”起源于宋代绍兴年间,由八峒瑶族的掌坛法师传承,掌坛法师掌管祭祀的祭器、法术和符咒口诀,当其年老不能执掌法坛时,才能将法器和祭祀的法术传授给其最信任的弟子。“八峒瑶族跳鼓坛”的掌坛法师也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但他们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法师,因此,“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谱系。

八峒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在跳鼓坛一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全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会。而历代的掌坛法师的传承脉络已无法溯源考证。

主要特征

=Characteristic=

“八峒瑶族跳鼓坛”有以下特征

一、“跳鼓坛”祭祀的主神不是瑶族共同的祖先盘王,而是夜郎竹王。盘王只是祭祀竹王时在祭坛上配享香火的众神之一而已,而且在祭坛上神位卑微,排在傩公傩母,梅山峒王,三峒蛮王之后。这是“八峒瑶族跳鼓坛”与瑶族祭盘王最大的区别。

二、“跳鼓坛”祭祀的众神,包括竹王,一个个都是既贪吃又好色,神性与人性、兽性混杂不分的原始神,全然没有祭盘王中高不可攀的威严神圣。这充分显示了“跳鼓坛”中古夜郎文化的种种特征。

三、“跳鼓坛”的祭祀场所必须选择在依山傍水的竹林深处,祭坛全用竹子搭就,众神用竹篾扎成,用笋壳为衣,祭器用竹器,祭品用山果野味谷酒,是八峒瑶族先祖原始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跳鼓坛”的祭祀内容主要表现瑶族先民从生产生活,男女相爱,交合生育,至老年西逝的整个人生旅程,祭祀过程中法师的大量巫歌咒词,传颂的是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竹王出世、民族迁徙、历史大事、农耕猎狩、人神恋爱等,多姿多彩。展现了八峒瑶族人民原始古朴的人生世界观,包含了大量古夜郎文化的独特特征。

“八峒瑶族跳鼓坛”在其千年的传承历史中,渗入了汉文化、巫傩文化、梅山文化与正统瑶文化的各种元素,其祭祀活动不但祭祀竹王,也祭盘王,还祭傩公傩母、梅山神,它是古夜郎文化与汉文化、巫傩文化和谐相处的融合体。

社会功能和遗产价值

=Function and Value=

瑶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一、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八峒瑶族跳鼓坛”,是一项古老神奇的祭祀形式,在其祭祀过程中,渗入了大量的汉文化、巫傩文化、梅山文化与正统瑶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的元素,是研究八峒瑶族的迁徙历史、民情风俗、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文化传统的宝贵资料。

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八峒瑶族跳鼓坛”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祭祀的主神不是瑶族的祖神盘王,而是古夜郎神竹王,盘王只是祭坛上配享香火的众神之一,同时,整个祭祀的形式与祭祀内容也主要表现古夜郎人的生产生活、迁徙历程与神人恋歌,承载了大量古夜郎文化的种种特征,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原汁原味保留古夜郎竹王祭祀形式的活化石,对现代人们研究古夜郎文化,探索古代竹王祭祀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三、民族认同的纽带

“八峒瑶族跳鼓坛”的祭祀内容和祭祀形式,展示了人类祖先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历史大事、生产生活、人神恋歌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表现了八峒瑶族先民的整个人生旅程,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和谐社会的无形纽带。

四、瑶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八峒瑶族跳鼓坛”是集夜郎文化,竹王祭祀、傩舞歌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民族民间祭祀活动,它源于八峒瑶人的社会生活,反映八峒瑶人的生活习俗,体现八峒瑶族的精神面貌,传承八峒瑶族的文化传统,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八峒瑶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编辑 | 佳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