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六月六啊六月六:勤晾晒洗象忙 荷花市场逛一逛

六月六啊六月六:勤晾晒洗象忙 荷花市场逛一逛

时间:2021-04-08 19:32:33

相关推荐

六月六啊六月六:勤晾晒洗象忙 荷花市场逛一逛

经公众号“正阳书局The Gateway”(ID:zysjzdkj)授权转载。

本 文 约 4115 字

阅 读 需 要

11min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

今年的六月六,恰好与小暑挨着。这一段日子,北京的天气晴雨不定,不过气温倒是来到了一年最热的时候。早年间,在这一天,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活动:洗浴、晒物、洗象、赏荷、看谷秀等。因为“六”这个数字本身就有好彩头,所以在过去,农历六月六也是民间的吉庆节日之一。

六月六能成为节,跟咱们国家的农耕传统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六月六”期间,春茬谷子、黍子开始抽穗,故老北京有“六月六,看谷秀,揭开包子一包肉”之说,所谓谷秀,就是谷子抽穗,老话叫“知了叫,河水响,你看庄稼长不长”,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肉包子,希望谷子能长得像包子那么饱满、充实。

赵丽蓉老师表演的《花为媒》中的唱词

在传说中,六月六日是大禹的生日,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称:“鲧纳有莘氏,臆胸折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重修裸飨,岁以为常。”宋代时,宋真宗自称上天在六月六日赐给他一部经书,因而将这一天改名为“天贶(kuang,四声,音同“况”)节”,并在泰山脚下修天贶庙以祝之。

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又正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当年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沐浴洁身。

19左右,美国摄影师雷尼·诺恩拍摄的在南护城河边儿上洗衣服的妇女

在宋代以前,人们都是在七月七晒衣物,比如东汉崔蹇《四民月令》称:“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北宋的《太平御览》引《韦氏月录》中也说:“七月七日晒曝革裘,无虫。”但到了元代,人们渐渐意识到,六月六日是一年最燥热之时,且少雨,故将晒衣物、经书的日期挪了过来。

在老北京,每年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把藏经楼里的《道藏》拿出晾晒,而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办“晾经法会”。

1939年,赫达·莫理循拍摄的白云观

如果六月六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曝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也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

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像我们书局,趁着今儿天儿好,砖掌柜正寻思晒书呢。

话说清初大才子朱彝尊当年居住过的宣武门外海柏胡同16号,还曾有过一处“曝书亭”,就是当年他晾晒书籍用的。

明末清初大才子,《日下旧闻》作者朱彝尊

当年,朱彝尊因被参而迁居至此,他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古藤书屋”,在书屋的对面,曾建有一座亭子,名叫“曝书亭”亭子形式为八角攒尖亭,专门为晒书用的。据说,当年朱彝尊为写作《日下旧闻》这部专门记录与研究北京的地方文献,采辑了各类书籍多达1600多种,全部放在亭子里边。

晚年告老还乡的朱彝尊在浙江老家同样修建了一座“曝书亭”,据说和在北京的别无二致

康熙三十年(1691年),朝廷又恢复了朱彝尊的原职。不过翌年秋天,年世已高且身体欠佳的他还是走上了一条告老还乡的道路。出于对北京宣武门外海柏胡同旧居的深切怀念之情,他又在故乡嘉兴以同等样式再建一座“曝书亭”用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另外,朱彝尊晚年曾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结为至交知己,曹倾慕朱老先生的正直为人和治学的严谨特为他刊刻全集,以示二位老友感情之深。

90年代,朱彝尊故居已然变味京城大杂院

由于正值盛夏,害虫较多,“六月六”又被称为“虫王节”,农民们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城市人还会去“虫王庙”祭拜。为防止中暑,这一天起,老北京各药铺与寺庙开始施冰水、绿豆汤和暑汤,此外当日需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此外郊游与赏荷,以解暑气。

19左右,一位德国摄影师拍摄的西鹤年堂药铺门脸儿

在农历六月里,还有一件人们爱干的事,就是观赏荷花。旧时,广安门外的莲花池、右安门外的凉水河、北海、什刹海、积水潭等地都种植了许多荷花,引得游人如织。

凉水河畔曾立有“十里荷香”的牌坊。北海水面到处可见荷花,后大多集中于永安桥东与陟山门桥南之水面。什刹海的荷花大面积在前海。因此,又有“莲花泡子”之誉。19,绘制的《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上曾标为“荷花塘”。

早年间,在现“荷花市场”牌楼西侧没有楼房,如今的前海西岸原为一道贯通南北的大堤。此堤宽约三丈有余,长约五十余丈,将前海一分为二。每到夏季,堤上的集市异常热闹。席棚、摊位一个紧挨一个,出售各种新鲜水果、风味小吃、消夏冷食、杂货物品。还有打把式卖艺的、说评书、说相声、演双簧的……为京城内一处人气儿特旺的赏荷消夏、休闲购物、娱乐开心的场所——这就是当年妇孺皆知的老荷花市场。

荷花市场里著名的烤肉季,早年间也是个搭棚的买卖

尤其是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更是达到高潮。因为,传说这一天是荷花的生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有“花中君子”之美誉。当时在荷花市场、什刹海周边,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些文人雅士或登临什刹海附近的亭台楼阁,或聚于酒肆、茶馆,或荡舟于荷花、碧苇、绿蒲之间,或泊舟于柳荫之下,赏荷、饮酒、品茗、吟诗、对联……无不尽情欢娱。

1949年,什刹海启明茶社里的相声表演

积水潭又叫西海,因岸边有净业寺,还称为净业湖,又因这里的荷花多且繁盛,而享有“莲花池”之美誉。文人名士多有诗句赞颂。清代朱彝尊《净业寺看荷花》诗:“香刹缘堤转,官桥信水流。绿云千万顷,不见采莲舟。”清代另一名家高士奇《净业寺看荷》诗写道:“僧舍无人满绿苔,新荷一顷雨中开。寺前多少冲泥客,谁为看花趁早来?”(见《故都变迁记略》)

盛锡珊先生绘制的老北京荷花市场风情画

六月六又叫“洗节”,这主要是指皇宫里豢养的马和大象。明朝人孙国敉在《燕都游览志》中称:“原德胜桥在德胜内,西有积水潭,潭水注桥下……每岁六月六日中,贵人用仪仗鼓吹导引,洗马于得胜桥之湖上。”清朝杨静亭编《都门杂咏》中也说:“古潭连内苑,御马洗清流。夹岸人如蚁,争看独角牛。”

在元明时期,六月初六、六月十二日还是御马监到积水潭为御用马匹洗澡的日子。给马洗澡也是由仪仗队引导,马群中有几匹还用锦帕覆盖在头部,最后有独角青牛压阵。元代诗人、画家朱德润有《观内厩洗马》诗记述洗马场景:“黄云洒雨沙场秋,滩高水平凝不流。晓霜袭透苍驼裘,圉(yǔ)人(养马人)洗马津水头。绿骠连钱双骅骝,日光射波脂腻浮。青丝脱鞚黄金钩,轻爬短刷湿未休。三花剪鬣平且柔,蹑云骏气将无俦。束刍斗豆岂马羞?茫茫丰草生林邱。霜蹄何为踏长揪?振鬣一跃期天游。”后来到了清朝,洗马就无定式了。渐渐的,洗马不过瘾了,改成洗象。

清·弘历洗象图(故宫博物院藏)

元明清定都北京,周边的暹罗、掸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据说旧址即现在的宣武门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美名。

美国人Frank·Dorn在1936年手绘的《北京风俗地图》里就描绘了象来街的景象

在明、清两代,六月初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从外邦进贡的一些大象,养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儿的銮仪卫(明时称锦衣卫)驯象所(亦称演象所,俗称象房)。在这一天,要举行正式的洗象仪式,并允许老百姓观看。据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主持洗象的官员要官服齐整,由仪仗队奏乐引导大象出宣武门到西闸水边进行洗浴。在现场,岸边还要搭彩棚,由有关官员进行监督,两岸观者众多。

喜仁龙先生拍摄的宣武门,在旧京城,“六月六”洗象节这天,象房的大象在南护城河边洗澡

清代王士祯有《洗象行》一诗记载了洗象盛况,诗中写道:“水关苍苍柳荫碧,宝马流苏分络绎。日中传呼洗象来,玉河波射珊瑚赤。须臾钲鼓干云霄,万夫声寂如秋宵。虎毛蛮奴踞象顶,邱山不动何岧峣。岸边突兀二十四,直下波涛若崩坠。纵横欲蹴鼋鼍(yuán tuó,鼋指巨鳖,鼍指猪婆龙,即扬子鳄)宅,腾达还我鹅鹳队。乍如昆明习斗战,万乘旌旗眼中见。又如列阵昆阳城,雷雨行天神鬼惊。奴子胡旋气遒壮,忽没中流跃巨浪。撒波一跃万人呼,幡然却出层霄上。”洗象时真可谓: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声震霄汉。

清·万国朝象图

清末郑孝胥也有诗记录洗象场景:“宣武洗象迎初伏,万骑千车夹水看。法驾旧仪从卤簿,玉泉新涨试波澜。”后来,由于象疯伤人,从光绪十年(1884年)起,清朝皇室不再养象,洗象的胜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老北京的象来街就在北京城里宣武门西侧的长椿街。宣武门附近的佟麟阁路62号新华社院内,就是过去的象房。与象来街近在咫尺。每逢农历六月六正直伏天,天气炎热,暑气重厚。皇家象房的官员们就驱赶大象到宣武门外西侧的护城河洗澡。几十头大象一起出动,外带銮仪卫陪同,可谓轰轰烈烈,非常热闹。

但是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一头大象在早朝摆驾时野性发作,甩开牵引的“玉辂”车,跑出西长安街,逢物即碎,逢人即伤,还用长鼻卷起一个太监,抛到皇城的墙壁上摔死,北京西城的百姓吓得一整天不敢出门,直到当天晚上才将其捕获。此后清廷銮驾不再使用大象,象房也不再补充大象。

光绪十六年五月(1890年7月),北京连降十余日大雨,宣武门内积水有一人深,致使无法开启城门泄水,最终还是从附近的象来街牵来大象,借助大象的蛮力才拉开了城门。后来大象陆续死亡殆尽,象房也遭荒废。

清代象房

清末宣统初年,在象房旧址上建起了相当于议会的资政院。民国时期,又将资政院扩建为国会,旧象房南边的城墙根土路被改建成“国会街”,东边的“象房夹道”也被改称为“众议院夹道”,即今“众益胡同”。解放后,新华通讯社进驻旧国会大院,在院内施工时,曾挖掘出昔日象房的石板水池和石雕小象。

清末的资政院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六月六”的日子,人们早已经忘却。可谓“不闻大象来洗澡,却见车水马龙间”。但是象来街的地名却延续下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回忆,见证了历史,留下了不灭痕迹。

果粒历史 新刊推荐:一口气读懂古希腊

小程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