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金廷标 创作态度严谨 下笔一丝不苟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金廷标 创作态度严谨 下笔一丝不苟

时间:2023-07-17 04:41:33

相关推荐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金廷标 创作态度严谨 下笔一丝不苟

金廷标(? -1767)字士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金鸿亦为小有名声的画家,廷标能绍父艺,擅画白描人物,亦善写真(肖像),兼能花卉、山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图》,得乾隆“称旨”,遂得以入宫供职,成为当时的一名宫廷画家。

金廷标年轻时落拓不羁,后来才专心画画,一路逆袭,艺术成就远超名不见经传的父亲金鸿,成为一个全才画家,能绘人物、山水、花卉、界画。

清代金廷标《仕女簪花图》 绢本设色 223×130.5cm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月,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金廷标以一介布衣之身自荐,进献《白描十六罗汉》册,获得乾隆的赏识,诏入画院,供职如意馆,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去世。

清代金廷标《岩居罗汉像轴》 纸本设色 99.5×53.2cm 故宫博物院藏

初进画院的时候,金廷标只是普通的“画画人”,每月钱粮银3两,公费银3两。不过,由于他勤谨,画作又机趣频出,很快获得乾隆皇帝的青睐,俸银从每月6两升为8两,到乾隆二十六年,俸银标准更是提升为11两,与丁观鹏同等级。在乾隆二十八年,金廷标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时,获得全薪休假的殊荣,当时的画家无不羡慕。

清代金廷标《冰戏图》 纸本设色 121×64.8cm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三十二年(1767),金廷标因病去世,乾隆亲自下旨,令把金廷标棺柩运回老家安葬,当时对金廷标的称呼是“如意馆行走、七品官”, 这对于宫廷画家来说是无上荣耀,要知道,一般画院的画家是不授外官的,也没有品级顶戴。

清代金廷标《画仙舟笛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对金廷标的评价非常高,将其与顾恺之、陆探微相提并论,并为金廷标作品题了很多诗。石渠载有87幅金廷标的作品,《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以金廷标画作为题的御制诗多达78 首。

金廷标去世后,乾隆命人把金廷标粘壁的画全部揭下来装裱,收入《石渠宝笈》,并在一些遗画上重新题诗。直到金廷标去世30年后,乾隆已经退位,仍于1797 年题金廷标的《岁朝图》。

清代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喜欢金廷标?

从现存金廷标的作品来看,他创作态度严谨,画风工细,设色淡雅,形象比较写实,无纵横习气,艺术格调与宫廷流行的画风十分吻合,以至在许多由西洋画家参与绘制的宫廷绘画作品中,山水、草木等背景都由他补绘完成。

清代金廷标《婕妤挡熊图》

乾隆认为金廷标的画立意新奇,别出心裁,“绘事不难难得神,精描细写每超伦。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

比如,金廷标曾据白居易《琵琶行》诗意作画,乾隆在画上题诗,认为超过了唐寅同题材的画,因为唐寅只画了江边扁舟上抱琵琶的女子,而金廷标不画琵琶女,却画白居易等人凝神静听的情态,乾隆认为与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感叹画院中能画这种立意的画家太少了,足见对金廷标的喜爱。

清代金廷标《瞎子说唱图》 绢本设色 88.5×62.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金廷标供职如意馆时,乾隆经常下旨命金廷标作画。比如,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年某月初八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向西画门着金廷标起稿,郎世宁画脸,得时仍着金廷标画曲尺。西墙着金画王献之学书故事,钦此。”

清代金廷标《乾隆皇帝宫中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类命题性绘画,不仅要考验画家的功力、创意,还要考验画家揣摩上意的能力,金廷标在这些方面无疑是佼佼者。

清代金廷标《品泉图》 58×7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年佳士得春拍将上拍一件金廷标的作品《雨景》,颇值得玩味。

清代金廷标《雨景》

这幅作品创作于1759年4月,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画上有乾隆题诗:

我曾山阴镜中行,雨丝风片时作止。

腻云低傍马头生,常觉蒙蒙湿衣履。

冲烟邪许竹簰来,为趁前溪涨新水。

穷黎赴时有若斯,何异胼胝力田耜。

归来于今八阅春,民瘼艰难日心里。

廷标无端写成图,今昔炽然非彼此。

谁云今昔非彼此,昔雨多今雨艰矣。

愁多较可愁艰剧,况复昔过今正尔。

吁嗟昔过今正尔,图斯宁匪博我喜。

岂知展转惹予烦,廹为东郊待举趾。

己卯(1759年)清和月御题。

乾隆题诗

这首诗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三册中有著录。诗的大意是,乾隆第一次南巡的时候,曾经在雨中游山,对途中所见记忆深刻。当时,他听到号子声,原来是樵夫们在山上砍竹子,趁着下雨溪水湍急,把竹子绑成筏子,顺水势运下山,山脚处几个纤夫正在费力地拉竹筏;崎岖的山路上,商贾不惧湿滑,仍然冒雨行进;远处的农田中,农民身披蓑衣,仍在辛勤耕种。8年后,金廷标将乾隆的这个经历画成此画,以歌颂乾隆体恤民情之苦,博他一笑。“岂知展转惹予烦,廹为东郊待举趾”一句,乾隆皇帝进一步标榜自己心系黎民疾苦,金廷标的讨好还是恰到好处的。

石渠宝笈著录此画为《雨景图》,佳士得书画部的谢飞先生推测,这幅画极有可能是乾隆点题,《为解旱祈雨》而画。

根据常建华编乾隆事典,1959年4月至6月间,乾隆5度祈雨,祀天于圜丘(天坛);以农田望泽,命停止卤簿,步行虔祷;以旱诏诸臣修省,仍直言得失;素服诣社稷坛;不乘辇,不设卤簿,由景运运门步行祭方泽。至六月十一,以久旱,步至圜丘行大雩礼。是日大雨。

结合乾隆诗的内容,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

此画画风比较潇洒,与常见的金廷标工细一路画风略有差异,谢飞认为,这幅画贵在构思巧妙。用中国水墨表现狂风骤雨是非常难的,尤其是雨点,所以通常会表现雨前或雨后。而这幅画,不仅通过山间缭绕的云气来强调大雨滂沱,而且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风急雨骤。比如,纤夫和樵夫的蓑衣被吹起;纤绳绷得笔直,纤夫身体前倾、竭尽全力才能拉回筏子;小童用力抓着伞柄的根部以防被风掀翻;撑筏人的紧张与费力…人物情态生动,生活气息浓郁。

金廷标《雨景》局部

金廷标《雨景》局部

金廷标《雨景》局部

金廷标《雨景》局部

金廷标不仅绘画技法全面独到,而且驾驭大场面的能力非常强,人的情态生动、丰富、传神,这也是乾隆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图绘临水坡岸上青草繁茂,绿柳垂荫,一群男婴在湖石花丛间斗草嬉戏。人物写实,敷色明丽。儿童的体貌特征与幼稚、顽皮的神态表现得尤其生动传神。

作品:《群婴斗草图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