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清代状元曹鸿勋的书法 笔画连接紧密 被称为楷书的范本之作

清代状元曹鸿勋的书法 笔画连接紧密 被称为楷书的范本之作

时间:2019-05-21 02:36:20

相关推荐

清代状元曹鸿勋的书法 笔画连接紧密 被称为楷书的范本之作

曹鸿勋,字仲铭,号兰生,山东省潍县西南关新巷子人。光绪二年得中一甲一名,官至陕西巡抚。宣统二年九月初九,病逝京华,享年六十二岁。曹鸿勋长于书法,专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兼工汉隶,偶作墨竹亦善。

至于《重修玉清宫碑铭》的立碑背景,早在清乾隆间,知县郑板桥与邑人韩亮德捐资倡修潍县玉清宫时,就请好友胡征君撰写了《重修玉清宫碑铭》,可是没等到上石,郑板桥就去官南归,立碑之事只得搁浅。清光绪二十二年,潍邑名士郭熏之、高鸿裁、丁毓庚等二十人缅怀前贤,收集佚闻,大倡立碑,他们找到了当时正在京师詹事府任左春坊赞善的曹鸿勋,请其书写胡征君的《重修玉清宫碑铭》并为之记。

曹鸿勋在书写四面碑时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四面碑正文为欧体,共2500余字,字字苍劲俊秀,实为潍邑书法一绝,一时间潍人争相摹写,到玉清宫拓碑者四时不绝。

曹鸿勋长于书法,专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兼工汉隶,偶作墨竹亦善。立于潍县城北玉清宫内的《重修玉清宫碑铭》,为曹鸿勋欧体书法的代表作。这个帖,民间称其为《四面碑》。因其碑铭长达两三千余字,曹书立面四幅,刻碑四面,成为方碑,曹书此碑时,四十八岁,正当盛年,雄姿英发。

曹鸿勋幼时家贫,当时潍县城,东南西北都有城门,出了南城门,西南方向有一条狭窄的巷子,就叫新巷子。巷子比较短,不足百米,住着的穷人比较多,大多做着小买卖,养家糊口。路北有一户曹姓普通人家,男的沉默寡言,不喜热闹,一看就是老实本分的人,平时做点烤火烧和烤地瓜什么的,来维持生计,女的在家干点家务活,然后带孩子。这个男孩并不大,不过聪颖好学,爱读书爱写字,对这户穷苦人家来说,也算是个欣慰。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孩爸却是一筹莫展,对孩妈说,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上学了,不行让他跟着我做点小买卖吧,孩妈比较有见识,坚决不同意,说我们的孩子这么爱读书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

读私塾请老师,看似很难的一件事,办起来却是简单。一位姓丁的老师看中了孩子的聪颖好学,表示可以教他,并拿出一些粮食资助他,他对于四书五经以及八股文之类的文章,从小就特别感兴趣,而且非常喜欢写毛笔字。

过了几年,父亲病故了。日子越发难过了。在母亲的鼓励下,铭更加努力,勤奋刻苦,认真读书求学,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写书法,水平能力,都是与日俱增。

而立之年,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第一甲第一名。这对当时潍县人来说,真是莫大的幸事,自从科举制以来,一向崇尚历史文化的潍县竟然出不了一个状元,来自西南关新巷子曹鸿勋这个穷人家青年终于打破了尴尬的局面,正所谓是厚积薄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上天总是垂青那些有志向有梦想的人。

曹鸿勋是陈介祺的义子,也是科举以来潍县的第一位状元,曹鸿勋在陈家读书多年,陈介祺亲自为其辅导学业。为使曹鸿勋学有所成,陈介祺还专门请翰林王之翰做曹鸿勋的老师。曹鸿勋高中状元,使本来就翰墨飘香的陈家大院更加熠熠生辉。陈介祺慧眼识千里马,成为学界的一段佳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